一种涨挤拉刀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069745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涨挤拉刀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拉刀,特别涉及一种对位于圆孔内的易变形衬套加压,从而实现衬套固定的涨挤拉刀。
背景技术
在圆孔内安装衬套,特别是如锡青铜类易变形金属材料制作的衬套,一般采用开口销固定的方法固定衬套,因而存在的问题是内孔表面无法达到很高的粗糙度要求及精度要求,同时孔深不能过长。现有拉刀有圆孔拉刀,扁孔拉刀、方孔拉刀、平面拉刀等多种结构形式,但它们均为切削金属的拉刀,不能用于圆孔内所安装衬套的固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涨挤拉刀,以解决圆孔内所安装衬套的固定问题,并提高拉刀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包括前引导、后引导、挤压刀齿、压光刀齿和结尾刀齿, 挤压刀齿的前端接前引导,其后端接压光刀齿,结尾刀齿的前端接压光刀齿,其后端接后引导;所述挤压刀齿从前端至后端每间隔一齿或两齿有一个直径方向上的齿升量,所述压光刀齿各齿的直径相同且等于挤压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压光刀齿的直径为拉刀的最大直径 (Dgmax),所述结尾刀齿各齿的直径从前端至后端依次递减一个尺寸,其后端末齿的直径为被加工零件的最大孔径(Dmax),所述前引导的直径<挤压刀齿前端首齿的直径,所述后引导的直径< 结尾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的最大直径(Dgmax) >被加工零件的最大孔径(Dmax),即=Dgmax = Dmax+ δ。这是因为用涨挤拉刀加工时,不仅是孔的表面金属,而是整个薄壁零件(衬套)都会产生弹性变形,使孔产生收缩。所述δ被称为收缩量,它取决于被加工零件(衬套)的材料、壁厚,挤压刀齿的齿升量,以及加工时的冷却润滑等因素。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其挤压刀齿用于挤压掉被加工零件(衬套)的全部余量,压光刀齿用于使被加工零件变形稳定和达到较高的粗糙度,结尾刀齿用于消除被加工零件的残余变形。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其挤压刀齿直径方向上的齿升量为0.01mm 0. 025mmo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其结尾刀齿各齿直径递减的尺寸相同,且为 0. 005mm 0. 025mm。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其挤压刀齿的齿数至少为10个,压光刀齿的齿数为2 个 5个,结尾刀齿的齿数为2个 3个。为了减少切削过程中产生振动,将挤压刀齿的齿距作成不等距,无齿升量的刀齿齿距η=(0.7~0.8)Λ/ (L是被加工零件的长度),一般在5 10之间;有齿升量的刀齿齿距 t2为无齿升量刀齿齿距tl的1. 1倍 1. 2倍。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的有益效果是作为零件圆孔内加压衬套最后精加工时用的一种刀具,不仅能将衬套牢固地固定在圆孔内(衬套在拉刀挤压下变形,被挤压至圆柱孔的多处环形沟槽内,从而实现衬套的固定),而且能使衬套达到很高的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且该拉刀具有很高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中挤压刀齿、压光刀齿和结尾刀齿的齿形图;图3是被加工衬套的示意图。图中,1-前引导、2-挤压刀齿、3-压光刀齿、4-结尾刀齿、5-后引导、6-衬套、 tl-挤压刀齿中无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2-挤压刀齿中有齿升量的刀齿齿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涨挤拉刀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涨挤拉刀用于加工(固定)图3所示的锡青铜衬套6,其长度L为 80. 1mm,最大孔径Dmax为23. 85mm。本实施例所述涨挤拉刀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前引导 1、挤压刀齿2、压光刀齿3、结尾刀齿4和后引导5组成,并为一体化结构;挤压刀齿2的前端接前引导1,其后端接压光刀齿3,结尾刀齿4的前端接压光刀齿3,其后端接后引导5。所述挤压刀齿2的齿数为18个,从前端至后端每间隔一齿或两齿有一个直径方向上0. 02mm的齿升量,挤压刀齿前端首齿的直径为23. 75mm,后端末齿的直径为23. 91mm,无齿升量刀齿的齿距为6. 5mm,有齿升量刀齿的齿距为7. 5mm ;所述压光刀齿3的齿数为2个, 两齿的直径相同且等于挤压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23. 91mm,齿距为6. 5 ;所述结尾刀齿4的齿数为3个,各齿的直径从前端至后端依次递减0. 02mm,其后端末齿的直径为23. 85mm,齿距为6. 5。所述前引导的直径=挤压刀齿前端首齿的直径23. 75mm,所述后引导的直径=结尾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23. 85mm。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挤压刀齿2、压光刀齿3、结尾刀齿4的数量,挤压刀齿2的齿升量根据被加工零件确定。
权利要求1.一种涨挤拉刀,包括前引导(1)、后引导(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挤压刀齿O)、压光刀齿(3)和结尾刀齿G),挤压刀齿O)的前端接前引导(1),其后端接压光刀齿(3),结尾刀齿的前端接压光刀齿(3),其后端接后引导(5);所述挤压刀齿( 从前端至后端每间隔一齿或两齿有一个直径方向上的齿升量,所述压光刀齿C3)各齿的直径相同且等于挤压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压光刀齿的直径为拉刀的最大直径,所述结尾刀齿(4)各齿的直径从前端至后端依次递减一个尺寸,其后端末齿的直径为被加工零件的最大孔径,所述前引导(1)的直径<挤压刀齿( 前端首齿的直径,所述后引导(5)的直径<结尾刀齿(4)后端末齿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挤压刀齿( 直径方向上的齿升量为 0. 005mm 0. 0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结尾刀齿(4)各齿直径递减的尺寸相同,且为0. 005mm 0. 0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挤压刀齿O)的齿数至少为10 个,压光刀齿(3)的齿数为2个 5个,结尾刀齿的齿数为2个 3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挤压刀齿O)的齿数至少为10个,压光刀齿(3)的齿数为2个 5个,结尾刀齿的齿数为2个 3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将挤压刀齿的齿距作成不等距, 无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l) = (0.7~0.8)VZ,有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2)为无齿升量刀齿齿距 (tl)的1. 1倍 1. 2倍,所述L为被加工零件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将挤压刀齿的齿距作成不等距,无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l) = (0.7 0.8)λ/ ,有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2)为无齿升量刀齿齿距(tl) 的1. 1倍 1. 2倍,所述L为被加工零件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将挤压刀齿的齿距作成不等距,无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l) = (0.7 0.8)λ/ ,有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2)为无齿升量刀齿齿距(tl) 的1. 1倍 1. 2倍,所述L为被加工零件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涨挤拉刀,其特征在于将挤压刀齿的齿距作成不等距,无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l) = (0.7 0.8)λ/ ,有齿升量的刀齿齿距(t2)为无齿升量刀齿齿距(tl) 的1. 1倍 1. 2倍,所述L为被加工零件的长度。
专利摘要一种涨挤拉刀,包括前引导、后引导、挤压刀齿、压光刀齿和结尾刀齿,挤压刀齿的前端接前引导,其后端接压光刀齿,结尾刀齿的前端接压光刀齿,其后端接后引导;所述挤压刀齿从前端至后端每间隔一齿或两齿有一个直径方向上的齿升量,所述压光刀齿各齿的直径相同且等于挤压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压光刀齿的直径为拉刀的最大直径,所述结尾刀齿各齿的直径从前端至后端依次递减一个尺寸,其后端末齿的直径为被加工零件的最大孔径,所述前引导的直径≤挤压刀齿前端首齿的直径,所述后引导的直径≤结尾刀齿后端末齿的直径。
文档编号B23D43/00GK202162450SQ201120175080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乔惠芳, 刘建, 向利峰, 周海峰, 姜宝华, 王红英 申请人: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