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05997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颅骨修复假体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颅骨修复患者有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这类患者是因为出生时伴有不正常颅骨生长,导致后来颅骨发生严重畸形,必需进行外科手术引导颅骨的正常生长还有一类是后天形成的颅骨缺损,这类患者所占比例很大,且数量逐年增多。人由于战争、车祸、重物打击等原因会产生颅骨缺损,另一方面脑肿瘤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脑部手术后伴随而来的就是颅骨修补。因此,就该研究成果的应用上,存在着巨大的潜在用户,市场应用前景广阔。在制造工艺上,国内外主要有四种方法手工塑形、失蜡铸造、模具压制和多点成形技术。现在医学上常用钛网制作颅骨修复假体,钛网虽然具有组织相容性好的特点,但强度和硬度均低于颅骨组织,耐冲击时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只能靠手工塑形。手工塑形对临床医生的手工水平要求较高,钛合金不易成型,塑形困难,劳动强度大,增加了手术时间,塑形时易产生翘曲和皱褶,导致修复假体与缺损部位吻合较差,而且钛网边缘锋利容易刺破皮肤而暴露出来,引起皮肤感染。这些缺点都是钛网颅骨修复难以克服的缺点,严重影响了修复效果。铸造和模具压制在修复假体质量上有所提高,但制造周期长、成本高柔性差,以目前的制备手段很难保证一次手术完成清创和修补。而压痕、起皱、回弹和边缘翘曲是多点成形中特有的成形缺陷,压痕和起皱影响颅骨修复体的外形美观,回弹会使修复体尺寸与骨窗尺寸不吻合,导致修复体塌陷或固定松动。边缘翘曲会使使修复体与骨窗不能良好贴合, 影响修复质量。颅骨修复技术,不仅关系到广大颅骨缺损患者健康和美观,而且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对颅骨修复体制备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针对现有颅骨修复假体的制备缺陷,从生产方法和工艺上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种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包括三维实体建模和数控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加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加工一侧曲面根据三维实体模型导出NC代码,继而数控加工出修复假体的凹侧曲面;(2)夹紧定位后,在已加工侧灌入焊锡随后将所述修复假体放入模具中夹紧定位,并在已加工的凹面一侧灌入焊锡,冷却后,模具、焊锡和修复假体三者固结在一起;(3)钻孔在钻床上钻削修复假体上的生理孔和钛钉孔;
(4)加工另侧曲面将模具反转180度扣置,去掉模具底板,数控加工出所述修复假体的凸侧曲面;(5)将修复假体放入电炉中加热使焊锡熔化,脱模,清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极为显著本发明利用熔锡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常用的颅骨修复材料在机械性能、工艺加工性能以及吻合性方面的不足,避免了加工过程中产生压痕、起皱、回弹和边缘翘曲等成型缺陷,制备周期大大缩短,临床应用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1)在三维造型软件Pro/E中建立颅骨修复假体的三维实体模型;(2)根据修复假体三维实体模型,自动生成数控加工NC代码,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出缺损颅骨的凸侧曲面;(3)将凸侧曲面加工好的工件放入一个模具中,在靠近已加工曲面一侧填入焊锡, 冷却后,模具、焊锡和修复假体固结在一起,增大了修复假体的强度。(4)在钻床上钻削修复体上的生理孔和钛钉孔。(5)将模具反转180度放置,去掉模具底板,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颅骨修复体另一侧曲面。(6)将加工完双侧曲面的钛合金修复假体,放入电炉中加温使焊锡熔化,脱模,清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包括三维实体建模和数控加工,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加工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加工一侧曲面根据三维实体模型导出NC代码,继而数控加工出修复假体的凹侧曲面;(2)夹紧定位后,在已加工侧灌入焊锡随后将所述修复假体放入模具中夹紧定位,并在已加工的凹面一侧灌入焊锡,冷却后,模具、焊锡和修复假体三者固结在一起;(3)钻孔在钻床上钻削修复假体上的生理孔和钛钉孔;(4)加工另侧曲面将模具反转180度扣置,去掉模具底板,数控加工出所述修复假体的凸侧曲面;(5)将修复假体放入电炉中加热使焊锡熔化,脱模,清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熔锡制备方法,用于颅骨缺损患者的外形美观、吻合性良好、合并症少的合金颅骨修复假体的制备。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利用熔锡来增加钛合金板的强度,克服了常用的颅骨修复材料在塑型、强度、工艺、吻合性等方面的缺陷,制备周期大大缩短,临床应用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文档编号B23P15/00GK102489957SQ2011104044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关天民, 单丽君 申请人:大连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