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部件接缝处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部件接缝捏合
直O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些机械部件特别是冰箱或洗衣机内胆接缝处的折弯扣缝工序是通 过工作人员手工来完成的,效率十分低下。此外,上述用来折弯扣缝的部件材质一般比较柔 软,其型号和大小也不统一,从而造成操作人员操作时不仅十分费力,而且不能很好地掌控 产品的质量。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能够对上述工序进行自动化、机械化操作的设备。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手工折弯扣缝工序,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 进一步改进。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的设计又没有适切的结 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能够 对机械部件的折弯扣缝工序进行自动化、机械化操作的设备,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其能够对一些 机械部件的折弯扣缝工序进行自动化、机械化操作。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包括本体基座、第一定位挡块基座、第二定位挡块基座、第一竖向滑轨、第二竖向滑轨、 缸体固定板以及压刀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的右上端,其上设有在第一竖向滑 轨上自由滑动的第一定位挡块基座,第一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挡块和第一 定位挡块电机;压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一竖向滑轨末端下方的本体基座上并与本体基座垂直, 其上设置有在压刀固定板上左右移动的压刀;缸体固定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的左端并与压刀固定板相对应,缸体固定板 上在与压刀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油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第一气缸 压头、第二气缸压头和油缸压头分别伸出缸体固定板外并与压刀前端的凸起相对应;第二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的右下端并与第一竖向滑轨的位置相对应,其 上设有在第二竖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二定位挡块基座,第二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设置有 第二定位挡块和第二定位挡块电机。进一步,所述的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还包括第二接缝捏合装置、第一横向滑轨、第二横向滑轨、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的第二接 缝捏合装置包括[0014]第二本体基座、第三定位挡块基座、第四定位挡块基座、第三竖向滑轨、第四竖向 滑轨、第二缸体固定板以及第二压刀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三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的左上端,其上设有在第三竖 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三定位挡块基座,第三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定位挡块和 第三定位挡块电机;第二压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第三竖向滑轨末端下方的第二本体基座上并与第二 本体基座垂直,其上设置有在第二压刀固定板上左右移动的第二压刀;第二缸体固定板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的右端并与第二压刀固定板相对 应,第二缸体固定板上在与第二压刀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第二油 缸和第四气缸,其中第三气缸压头、第四气缸压头和第二油缸压头分别伸出第二缸体固定 板外并与第二压刀前端的凸起相对应;第四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的左下端并与第三竖向滑轨的位置相对 应,其上设有在第四竖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四定位挡块基座,第四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 设置有第四定位挡块和第四定位挡块电机;其中,联轴器一端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上并在该端设有用来带动联轴器的电机, 另一端则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上;本体基座和第二本体基座在联轴器的带动下在第一 横向滑轨和第二横向滑轨上左右滑动。技术效果如下1、从根本上替代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手工操作并且接缝捏合工序中的扣 紧拉合步骤也由装置本身来完成,实现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自动化、机械化操作。2、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 提升。3、尤其当本实用新型包括两套接缝捏合装置时,不仅能同时对机械部件的两接缝 处进行捏合工序,而且由于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能适应不同型 号尺寸的机械部件。4、本实用新型的两套接缝捏合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并且具有四个定位挡块从而使 机械部件在进行捏合工序时不容易晃动,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 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 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0030]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 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基座10、第一定位挡块基座61、第二定位挡块基座62、第一竖向滑 轨80、第二竖向滑轨81、缸体固定板13以及压刀固定板15。第一竖向滑轨80固定设置在 本体基座10的右上端,其上设有第一定位挡块基座61,可在第一竖向滑轨80上自由滑动。 第一定位挡块基座61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挡块611和第一定位挡块电机51。压刀固定 板15固定设置在第一竖向滑轨80末端下方的本体基座10上并与本体基座10垂直,其上 设置有压刀3,其中压刀3可在压刀固定板15上左右移动。缸体固定板13垂直固定设置在 本体基座10的左端并与压刀固定板15相对应,缸体固定板13上在与压刀3同样高度的位 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图中未示出)、油缸4和第二气缸(图中未示出),其中第 一气缸压头11、第二气缸压头12和油缸压头2分别伸出缸体固定板13外并与压刀3前端 的凸起相对应。第二竖向滑轨81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10的右下端并与第一竖向滑轨80 的位置相对应,其上设有第二定位挡块基座62,可在第二竖向滑轨81上自由滑动。第二定 位挡块基座62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挡块621和第二定位挡块电机52。图2是图1中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工作时,把 需要进行接缝捏合的机械部件如冰箱/洗衣机的上内胆91、下内胆92分别套在第一定位 挡块611、第二定位挡块621上并将两块内胆的接缝处均放在缸体固定板13和压刀固定板 15之间扣住,其中扣住部分位于第一气缸压头11、第二气缸压头12、油缸压头2和压刀3之 间,两接缝处扣住后,上内胆91侧的第一定位挡块611在第一定位挡块电机51的作用下带 动上内胆91、下内胆92向外移动,使两内胆接合处卡于压刀3凸起部。初步扣紧完毕,压 刀3凸起部分退回,使内胆接合处处于一平面上,气缸压头11、12横向移动将接缝两侧进行 初步压合,定位挡块电机启动,带动下内胆92侧的第二定位挡块621向外横向移动;以对接 缝处进行再度扣紧;扣紧完毕后,油缸4带动油缸压头2向接缝处横向移动并压紧接缝处, 至此压合接缝工作完毕。压合完毕后,油缸4退回、气缸退回、定位挡块收回,压刀3重新突 起,将压合好的内胆取出。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 图3中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接缝捏合装置从根源上取 代了人工操作,实现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此捏合装置在工作时,一次只能实现机械部件一接缝处的捏合工序,当机械部件需要 多处接缝时,只能通过多次重复捏合工序来实现,尤其当机械部件尺寸比较大时,操作起来 会十分不方便。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另一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与图1中所示的结 构不同的是,此实施例中还包括另外一套与图1中实施例的结构功能一样的接缝捏合装置 即第二接缝捏合装置。其中,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通过联轴器7左右对称连接,联轴器7 — 端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10上并在该端设有电机14,另一端则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20 上,电机14用来带动联轴器7转动。此外,该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互相横向平行设 置的第一横向滑轨82和第二横向滑轨83。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在联轴器7的带动下可在 第一横向滑轨82、第二横向滑轨83上自由滑动,由此,联轴器7可实现调节两套接缝捏合装 置之间的距离的功能,以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机械部件。该实施例包括两套接缝捏合装置,不仅能同时对机械部件的两接缝处进行捏合工 序,而且由于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能适应不同型号尺寸的机械部件。此外,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并且具有四个定位挡块从而使机械部件在 进行捏合工序时不容易晃动,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接缝捏合装置位于机械本体的右端,包括第二本体基座 20、第三定位挡块基座沈1、第四定位挡块基座沈2、第三竖向滑轨84、第四竖向滑轨85、第 二缸体固定板213以及第二压刀固定板215。第三竖向滑轨84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 20的左上端,其上设有第三定位挡块基座沈1,可在第三竖向滑轨84上自由滑动。第三定 位挡块基座261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定位挡块和第三定位挡块电机251。第二压刀固定 板15固定设置在第三竖向滑轨84末端下方的第二本体基座20上并与第二本体基座20垂 直,其上设置有第二压刀23,其中第二压刀23可在第二压刀固定板215上左右移动。第二 缸体固定板213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20的右端并与第二压刀固定板215相对应, 第二缸体固定板213上在与第二压刀23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三气缸(图 中未示出)、第二油缸M和第四气缸(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三气缸压头211、第四气缸压头 212和第二油缸压头22分别伸出第二缸体固定板213外并与第二压刀23前端的凸起相对 应。第四竖向滑轨85固定设置在第二本体基座20的左下端并与第三竖向滑轨84的位置 相对应,其上设有第四定位挡块基座沈2,可在第四竖向滑轨85上自由滑动。第四定位挡块 基座262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定位挡块沈21和第四定位挡块电机252。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替代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手工操作并且接缝捏合工 序中的扣紧拉合步骤也由装置本身来完成,实现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自动化、机械 化操作。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 升。尤其,当本实用新型包括两套接缝捏合装置时,不仅能同时对机械部件的两接缝处进行 捏合工序,而且由于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因而能适应不同型号尺寸 的机械部件。此外,该两套接缝捏合装置左右对称布置并且具有四个定位挡块从而使机械 部件在进行捏合工序时不容易晃动,进一步保证了产品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基座、第一定位挡块基座、第二定位挡块基座、第一竖向滑轨、第二竖向滑轨、缸体 固定板以及压刀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一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基座的右上端,所述第一竖向滑轨上设 有在所述第一竖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一定位挡块基座,所述第一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设 置有第一定位挡块和第一定位挡块电机;所述压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向滑轨末端下方的所述本体基座上并与所述 本体基座垂直,所述压刀固定板上设置有在所述压刀固定板上左右移动的压刀;所述缸体固定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基座的左端并与所述压刀固定板相对应,所 述缸体固定板上在与所述压刀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油缸和第二气 缸,其中第一气缸压头、第二气缸压头和油缸压头分别伸出所述缸体固定板外并与所述压 刀前端的凸起相对应;所述第二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基座的右下端并与所述第一竖向滑轨的位置 相对应,所述第二竖向滑轨上设有在所述第二竖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二定位挡块基座, 所述第二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挡块和第二定位挡块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接缝捏合装置、第一横向滑轨、第二横向滑轨、电机和联轴器;所述的第二接缝捏合装置包括第二本体基座、第三定位挡块基座、第四定位挡块基座、第三竖向滑轨、第四竖向滑轨、 第二缸体固定板以及第二压刀固定板;其中,所述第三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基座的左上端,所述第三竖向滑轨 上设有在所述第三竖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三定位挡块基座,所述第三定位挡块基座上固 定设置有第三定位挡块和第三定位挡块电机;所述第二压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竖向滑轨末端下方的所述第二本体基座上 并与所述第二本体基座垂直,所述第二压刀固定板上设置有在所述第二压刀固定板上左右 移动的第二压刀;所述第二缸体固定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基座的右端并与所述第二压刀固 定板相对应,所述第二缸体固定板上在与所述第二压刀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 第三气缸、第二油缸和第四气缸,其中第三气缸压头、第四气缸压头和第二油缸压头分别伸 出所述第二缸体固定板外并与所述第二压刀前端的凸起相对应;所述第四竖向滑轨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基座的左下端并与所述第三竖向滑轨的 位置相对应,所述第四竖向滑轨上设有在所述第四竖向滑轨上自由滑动的第四定位挡块基 座,所述第四定位挡块基座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定位挡块和第四定位挡块电机;其中,所述联轴器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本体基座上并在该端设有用来带动所述联轴器 的电机,另一端则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本体基座上;所述本体基座和所述第二本体基座在所述联轴器的带动下在所述第一横向滑轨和第 二横向滑轨上左右滑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部件接缝捏合装置,包括定位挡块、滑轨、缸体固定板以及压刀固定板;其中,压刀固定板上设置有可在压刀固定板上左右移动的压刀;缸体固定板垂直固定设置在本体基座上并与压刀固定板相对应,缸体固定板上在与压刀同样高度的位置上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气缸、油缸和第二气缸,其中第一气缸压头、第二气缸压头和油缸压头分别伸出缸体固定板外并与压刀前端的凸起相对应,定位挡块可在滑轨上自由滑动。本实用新型从根本上替代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部件接缝捏合工序的自动化、机械化操作,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了提升。
文档编号B21D39/00GK201880803SQ20102053618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
发明者李祥俊 申请人:青岛润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