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顶盖制造支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318345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顶盖制造支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车顶盖制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
背景技术
电力机车的顶盖通常在机车顶盖制造支架上制作。这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通常将 安装架焊在机车顶盖制造支架的框架上,通过安装架制作和安装机车顶盖。过去,电力机车 新产品开发时,由于不同车型的顶盖结构和长度各异,安装架在机车顶盖制造支架的框架 上的位置不同,每次需要采用不同的顶盖组焊工装,即机车顶盖制造支架来制作不同车型 的顶盖。制作一种顶盖使用专门对应的一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为了保证几种机车顶盖的生产能力,必须重复投入制作各种类型的大量机车顶盖 制造支架,费用投入比较大。另外,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存放也占用大量场地,给管理也带来 很多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以解决制作各种机车顶盖需要重复 投入制作各种类型的大量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费用投入比较大等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机车顶盖制造支架 包括框架;多个安装板,固定在框架上并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位置; 安装架,与多个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并设置在框架上。进一步地,每个安装板具有安装螺孔;安装架通过安装螺孔与安装板螺接。进一步地,多个安装板焊接在框架上。进一步地,每个安装架底部设有底板,底板具有与安装螺孔相配合的连接孔。进一步地,多个安装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板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板,第一安 装板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板的宽度。进一步地,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还包括定位块,安装在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还包括过渡板,安装在安装架上并与安装板相配合 安装安装架。进一步地,过渡板具有安装螺孔。进一步地,过渡板和多个安装板为矩形并且厚度相同,过渡板和多个安装板位于 框架的相同的上表面上,过渡板设置在多个安装板之间。进一步地,过渡板的宽度小于第一安装板的宽度。由于多个安装板固定在框架上,并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位 置;安装架与多个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并设置在框架上,所以,安装架可以位置可调地设置在 框架上,可以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位置,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机车 顶盖制造支架可以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可以制作不同的机车顶盖,解决了制作各种 机车顶盖需要重复投入制作各种类型的大量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费用投入比较大等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约工装占用场地,减少重复投入费用,降低新产品开发周期和费用的效果。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 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的整体结构;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框架的结构;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有安装板的框架的结构;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板的结构;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板的结构;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渡板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包括框架10 ;安装架 20,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10上,例如通过卡接或螺接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10上。安装架20 用于制作、加工机车顶盖。如图2所示,框架10为矩形,安装架20可拆卸地设置在框架10 的矩形边框上。如图3所示,多个安装板30,固定在框架10上并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 形成不同的安装位置;安装架20通过与多个安装板30可拆卸连接,设置在框架10上,例 如,安装架20通过与多个安装板3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位置可调地设置在框架10的矩形 边框上。由于多个安装板30固定在框架10上并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 位置;安装架20与多个安装板30可拆卸连接并设置在框架10上,所以,安装架可以位置可 调地设置在框架上,可以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位置,因而本实用新型 的一套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可以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可以制作不同的机车顶盖,解决 了制作各种机车顶盖需要重复投入制作各种类型的大量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费用投入比较 大等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约工装占用场地,减少重复投入费用,降低新产品开发周期和费用 的效果。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安装板30具有安装螺孔35 ;安装架20通过安 装螺孔35与安装板30螺接。通过螺接既可以实现快速地可拆卸连接,又可以保证连接强度。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多个安装板30焊接在框架10上,这样,连接稳固。多个安 装板30通常根据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的类型,安装相应的间距焊接在框架10上,在制作不 同类型的机车顶盖时,将安装架20安装在相应的安装板30上。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每个安装架20底部设有底板23,底板23为板状,适宜稳固 地设置在安装板30上,底板23具有与安装螺孔35相配合的连接孔25。通过安装螺孔35 和连接孔25使得安装架20与安装板30螺接在一起。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多个安装板3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板31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板32,第一安装板31的宽度大于第二安装板32的宽度。这样,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对 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对应不同的间距。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还包括用来调整加工位置的定位块 21,其可以限制加工工件的位置,安装在安装架20上,通过调整各定位块21的位置,达到加 工要求。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还包括过渡板33,安装在安装架20上 并与安装板30相配合安装安装架20。在设置多个安装板30后,如果仍然满足不了安装架 20的位置要求,可以通过设置过渡板33来进行补充。过渡板33起到辅助安装架20安装的 作用,其相当于辅助的安装板30的作用,其结构可以采用与安装板30相同或类似的结构, 只不过尺寸上可能有所差别。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过渡板33具有安装螺孔35。这样,便于与安装架20螺接。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所示,过渡板33和多个安装板30为矩形并且厚度相同, 过渡板33和多个安装板30位于框架10的相同的上表面上,这样,便于找平,过渡板33设 置在多个安装板30之间,以调整安装架20的位置。进一步地,过渡板33的宽度小于第一安装板31的宽度。这样,只需设置较小尺寸 的过渡板33,就可以弥补安装板30的不足,实现位置调整。如果通过多个安装板30的设置 即可实现安装架20的设置,则不需过渡板33 ;如果多个安装板30之间有位置冲突,例如, 安装间距较小,安装板30之间具有尺寸冲突,这时需要过渡板32与安装板30拼接或搭接 或保持一定距离,以和其他安装板30 —起,实现安装架20的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多个安装板(30),固定在所述框架(10)上并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位置;安装架(20),与所述多个安装板(30)可拆卸连接并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板(30)具有 安装螺孔(35);所述安装架(20)通过所述安装螺孔(35)与所述安装板(30)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板(30)焊接 在所述框架(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安装架(20)底部 设有底板(23),所述底板(23)具有与所述安装螺孔(35)相配合的连接孔(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安装板(30)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板(31)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板(32),所述第一安装板(31)的宽度大于 所述第二安装板(3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块(21),安装 在所述安装架(2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板(33),安装 在所述安装架(20)上并与所述安装板(30)相配合安装所述安装架(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33)具有所述 安装螺孔(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33)和所述多 个安装板(30)为矩形并且厚度相同,所述过渡板(33)和所述多个安装板(30)位于所述框 架(10)的相同的上表面上,所述过渡板(33)设置在所述多个安装板(3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33)的宽度小 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的宽度。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包括框架;多个安装板,固定在框架上并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形成不同的安装位置;安装架,与多个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并设置在框架上。本实用新型的一套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可以对应不同类型的机车顶盖,可以制作不同的机车顶盖,解决了制作各种机车顶盖需要重复投入制作各种类型的大量机车顶盖制造支架,费用投入比较大等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约机车顶盖制造支架占用场地,减少重复投入费用,降低新产品开发周期和费用的效果。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1728502SQ20102023112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谷同来, 贾海强, 郭玉新 申请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