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的翻转夹具。
背景技术:
在减速器外壳的制作工艺中,需要从减速器外壳的背面进行钻孔攻丝,一般的方 法是将减速器壳正面朝上放置在一可翻转180°的夹具,通过人工夹紧固定并将其翻转 180°,以便进行背面的钻孔攻丝。其存在缺点是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翻转 后定位不准确,减速器壳报废率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转准确可降低劳动强度的减速器壳 钻孔攻丝翻转夹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 具,包括底板,以及设在底板两侧的支承座,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两支承座之间设有一减速 器壳夹紧装置,该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两端通过转轴与支承座连接,在其中一根转轴上装有 控制减速器壳夹紧装置旋转的旋转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壳夹紧装置由钻模板、挡板和工件压紧气缸构成,钻模板中 心开有一容减速器壳伸入的圆孔,挡板固定在钻模板的背面,钻模板上装有三个以上沿圆 孔分布的工件压紧气缸。进一步的,所述减速器壳夹紧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可压紧减速器壳夹紧装置的 第一压紧气缸和第二压紧气缸。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时,减速器壳通过减速器壳夹紧装置固定在两支承 座之间,旋转气缸带动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以及其上的减速器壳进行180°的旋转,使得减速 器壳的背面朝上,即可进行其钻孔攻丝。减速器壳的装夹和旋转均由气缸带动,无需手动操 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两侧的第一压紧气缸和第二压紧气缸,分别在减速器壳固定到 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上时,以及对减速器壳进行钻孔攻丝时压紧减速器壳夹紧装置,防止减 速器壳夹紧装置的转动,保证翻转精度和钻孔质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包括底板1、支承座2、钻模板3、挡板4、工件压紧气缸5、旋转气缸6、 第一压紧气缸7和第二压紧气缸8。 上述底座1的两侧设有支承座2,支承座2之间设有一用于夹紧待加工工件的减速器壳夹紧装置,其由钻模板3、挡板4、工件压紧气缸5构成,具体结构为钻模板3中心开有 一可容减速器壳伸入的圆形孔,挡板4固定在钻模板3的背面,工件压紧气缸5有四个,分 布在钻模板3的圆形孔四周。钻模板3的两端通过转轴和轴承支承在两支承座2之间,在 其中一根转轴上装有控制钻模板3以及挡板4、工件压紧气缸5在内的组件进行180°旋转 的旋转气缸6。第一压紧气缸7和第二压紧气缸8设置在钻模板3两侧的底板1上,均可压 紧钻模板3,防止其绕转轴转动,其中,第二压紧气缸8的功率大于第一压紧气缸7。 工作时,第一压紧气缸7工作,压紧钻模板3,防止其在固定减速器壳时转动;将减 速器壳正面朝上放置在钻模板3上,其底部安装面伸入中心圆型孔内,并由挡板4托住,位 于圆形孔四周的工件压紧气缸5转动压紧减速器壳的底部安装面;旋转气缸6工作,带动钻 模板3和减速器壳转动180°,使得减速器壳的背面朝上;第二压紧气缸8工作,压紧钻模 板3,防止对减速器壳钻孔攻丝时钻模板3受外力松动,保证加工精度;进行钻孔攻丝完成 后,第二压紧气缸8松开,旋转气缸6进行180°翻转,使得减速器壳正面朝上,第一压紧气 缸7和工件压紧气缸5松开,取出减速器壳。
权利要求一种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包括底板,以及设在底板两侧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承座之间设有一减速器壳夹紧装置,该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两端通过转轴与支承座连接,在其中一根转轴上装有控制减速器壳夹紧装置旋转的旋转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夹 紧装置由钻模板、挡板和工件压紧气缸构成,钻模板中心开有一容减速器壳伸入的圆孔,挡 板固定在钻模板的背面,钻模板上装有三个以上沿圆孔分布的工件压紧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夹 紧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可压紧减速器壳夹紧装置的第一压紧气缸和第二压紧气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速器壳钻孔攻丝翻转夹具,包括底板,以及设在底板两侧的支承座,其创新点在于所述两支承座之间设有一减速器壳夹紧装置,该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两端通过转轴与支承座连接,在其中一根转轴上装有控制减速器壳夹紧装置旋转的旋转气缸。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减速器壳通过减速器壳夹紧装置固定在两支承座之间,旋转气缸带动减速器壳夹紧装置以及其上的减速器壳进行180°的旋转,使得减速器壳的背面朝上,即可进行其钻孔攻丝。减速器壳的装夹和旋转均由气缸带动,无需手动操作,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3G1/44GK201685116SQ20102014813
公开日2010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吴浩明 申请人:江苏汤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