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体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9309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热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地包围隔热对象物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的发动机所付带设置的涡轮增压器叶片开度调整装置和废气再 循环装置等中,驱动上述装置的车载用致动器使用电动机。该车载用致动器配 置在会得到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环境中。因此,特别是为了保护包括电动机主 体及其电路主体等的电动机部免受发动机热量的影响,以往采用通过隔热体来 覆盖电动机部的结构。
作为隔热对象物的上述电动机部呈柱状的立体形状,隔热体在角部具有漏
斗状形状部,该漏斗状形状部具有彼此相邻的多个面部,利用多个面部来覆盖 电动机部。例如,通过将构成面部的三块矩形板组合成彼此相邻的角锥状来构 成具有漏斗状角部的遮蔽体,在将其中的一个面部作为底面部水平配置时,其
余的两个面部构成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面部,能用两个侧面来覆盖电动机部, 进行隔热。
通常,这样的隔热体利用金属板来制作,若此时电动机部例如为20mm以 上的高度,则覆盖其的隔热体的上述侧面部也需要有20mm以上的高度。具有 这种尺寸的漏斗状角部的隔热体一般是通过拉深加工进行制造的。
在钣金加工的自动化中,生产效率较高的连续冲压方式很出色。但是,拉 伸深度为约20mm以上时为深拉伸,连续冲压方式很难进行加工,因而不得不 采用单个冲压方式,但单个冲压方式的生产效率低,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此处,作为将板状件成形为折弯形状的现有技术,有这样的技术将下模 的与成形凸轮相对应的滑动支撑部的引导凸轮侧切除一部分,用从引导凸轮的 下部延长出的部件来代替,在近接弯曲成形(日文寄曲','成形)时,使成形凸轮的近接弯曲侧滑动部件在引导凸轮的上述延长部件的上表面滑动(例如参照 专利文献l)。但是,该公知技术涉及的是单个冲压,无法享受连续冲压方式的 上述优点。
专利文献h日本专利特开平8 — 318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连续冲压方式进行制造 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包括生成工序,在该生成工序中,生成板状坯料,该板状坯料呈 将漏斗形状展开的形状,具有彼此相邻的多个面部,并将其中一个面作为安装 面;以及折弯工序,在该折弯工序中,在上述板状坯料上,相对于与上述安装 面对应的面部,使其它对应的面部正交折弯。
根据本发明,能通过连续冲压方式进行制造,生产率提高,能实现低成本
化。


图1是作为隔热对象物的车载用致动器的剖视图。
图2是隔热体的立体图。
图3是将隔热体展开表示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隔热体的制造工序中隔热体的一部分被折弯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隔热体的制造工序中即将进行最后的弯曲工序之前的状态的 立体图。
图6是将车载用致动器与隔热体一起安装在支架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将车载用致动器与隔热体一起安装在支架上的结构的组装图。 图8是将车载用致动器与隔热体一起安装在支架上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将车载用致动器与隔热体一起安装在支架上的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 形态。
实施方式l
在说明隔热体的制造方法之前,利用图1来说明车载用致动器的概略构 造,该车载用致动器包括用本例的隔热体来隔断来自发动机的热量的隔热对象
物、即电动机部。车载用致动器1大致由致动器部2和驱动该致动器部2用的 电动机部3构成,并且,电动机部3由电动机主体4和电动机驱动用的电路主 体5构成。
电路主体5具有外部输入输出连接器6、端子7、与端子7连结的基板18 等。电动机主体4包括极化成多个极的定子8、巻绕在定子8上的线圈9、转 子10、与转子10—体旋转的磁体11、支撑转子10的轴承12、 13、基台25、 与该基台25 —体地将输出轴14支撑成能滑动的筒形支撑部26等。在基台25 上形成有安装孔27。基台25与支架38(后面用图6至图9进行说明)将隔热体 19的底面部20夹在当中,将车载用致动器1与隔热体19 一起固定在支架38 上。
致动器部2是驱动输出轴14的部分,在输出轴14的基端部形成的阳螺纹 14a与在转子10的轴心部切出的阴螺纹10a螺合。在输出轴14的前端部,为 了驱动作为被驱动体的阀,连结用的接头15利用螺母16固定在该输出轴14 上。
作为动作,通过对端子7施加电压,电流流过线圈9,将定子8磁化。由 此,磁化成N极、S极的磁体11与转子10 —起旋转。随着转子10的正反旋转, 旋转被未图示的止转装置阻止的输出轴14根据所谓螺母与螺钉的螺合关系, 与规定的旋转量对应地如箭头17所示进行往复直动运动,使被驱动体动作。
在这样的车载用致动器1的结构中,构成电动机部3的电动机主体4和电 路主体5具有基板18、线圈9、磁体11及其它需要防止过热的零件,因此, 就与发动机的配置关系而言,需要设置隔热体。
下面,说明适合对上述电动机部3的规定部位(电动机主体4中暴露在高 温环境下的部位、电路主体5中装备有基板等容易受到热量影响的零件的部位等)进行隔热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
图2中表示成品状态的隔热体19。该隔热体19通过将板状坯料折弯而形 成为具有漏斗状形状部的形状,本例中为具有角部23的形状,上述漏斗状形 状部具有彼此相邻的底面部20、侧面部21、侧面部22这三个面部。三个各面 部的概略形状例示的是矩形,但该形状是根据隔热对象物而定的,因此不限于 该形状。
这样的隔热体19通过生成工序和折弯工序进行制造,在生成工序中,生 成板状坯料,该板状坯料呈将漏斗形状展开的形状,具有彼此相邻的多个面部, 并将其中一个面作为安装面,在折弯工序中,在上述板状坯料上,相对于与上 述安装面对应的面,使其它面部正交折弯。
这三个面部中,底面部20也可由一连续的面构成,但本例中不是由一连 续的面构成的板状坯料,而是将相对的部分底面部20a、部分底面部20b的板 的端部彼此对接而构成的,通过使板的端部彼此沿着底面部20内的分割线24 靠近并相对,使发挥隔热功能的侧面部21、 22等其它部位没有分割线。分割 线24在直径方向上横穿大小可供支撑部26(参照图l)插通的圆孔28。
底面部20是用于将该隔热体19夹持并固定在固定部件之间的安装面部, 包括通过对接弯曲工序形成的对接部。通过上述板状坯料的生成工序和上述折 弯工序,不用进行拉深加工,只需进行折弯加工就能形成具有漏斗状形状部的 立体形状,还能以连续冲压方式进行制造。
此外,在将板状坯料的端部(对接部)彼此对接形成的对接弯曲工序中,通 过在作为安装面的底面部20上形成沿着分割线24的对接部,在其它部位没有 分割线,从而可提高耐震、隔热性能。
虽然也可釆用在分割线24处相对的板的端部彼此只是相对的结构,但为 了高精度地保持成品状态的隔热体的形状,有效的是在作为对接对象的板的各 端部形成嵌合单元,通过使这些端部彼此嵌合而以机械方式连结。作为嵌合单 元,可使用所谓的榫和榫孔。本例中也采用通过嵌合单元来连结的结构。
在圆孔28的四周形成有固定该隔热体用的四个小孔29。为了改善折弯加 工的加工性,角部13的顶部切出缺口部30。形成在侧面部22上的台阶部31用于卡合电路主体5。
图2中,部分底面部20a与侧面部21间的边界以折弯线32为轴弯曲90 度。侧面部21与侧面部22间的边界以折弯线33为轴弯曲90度。侧面部31 与部分底面部20b间的边界以折弯线34为轴弯曲90度。
图2中,部分底面部20b的构成分割线24的端部中,将端部37相对于折 弯线34错开地配置在内侧。假如是分割线24位于折弯线34上的结构,则断 开处位于折弯部,很难确保能折弯的形状。而且底面部与侧面部被截断,耐震 性下降。若采用像本例那样的结构,则分割线24位于底面部20的内侧,形成 被夹在基台25与支架38之间的夹持余量,被固定的面积增加,并且,底面部 与侧面部相连,耐震强度增加。
图3表示将图2所示的成品状态的隔热体19沿分割线24割开、并将构成 各面部的边界的折弯部(相当于棱线部)拉开而展开成平面状的图形。
图3中用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图2所示的部件的符号对应的各部分。
图3中,折弯线32和折弯线33在一直线上重叠,与折弯线33正交。这 些折弯线彼此的交点穿过缺口部30的圆弧的中心。形成在部分底面部20a上 的半圆状的凹部28a、形成在部分底面部20b上的半圆状的凹部28b构成图2 所示的隔热板的圆孔28。
图3中,在凹部28a的开放侧形成的端部形成有作为嵌合单元的榫孔35, 该榫孔35呈键孔状的形状。在凹部28b的开放侧形成的端部形成有作为嵌合 单元的榫36。在榫36与榫孔35嵌合的状态下,两者发挥防脱功能,部分底面 部20a和部分底面部20b实质上形成一体。
四个小孔29与安装孔27对齐而被高精度定位。
对通过连续冲压方式来制造隔热体19时的工序进行说明。
第一工序(板状坯料的生成工序)
从能切下许多隔热板的带状母材冲裁下板状坯料,该板状坯料呈将具有彼 此相邻的多个面部、其中一个面作为安装面的漏斗形状展开的形状,也就是图 3所示的平面形状。但是,为了能顺利地进行后续的工序,不是将板状坯料完 全从母材割开,而是使图3所示的该板状坯料的一部分、例如侧面部21通过能简单割开的细杆条状部(未图示)与母材相连。 第二工序
在图2中以折弯线32为轴,相对于侧面部21使部分底面部20a朝折起 90度的方向折弯。图4表示结果得到的形状。 第三工序
在图4中以折弯线33为轴,相对于侧面部21使侧面部22朝折起90度的 方向折弯。部分底面部20b与侧面部22—体变位。图5表示结果得到的形状。 第四工序
本工序是本发明的对接弯曲工序,在图4中以折弯线34为轴,相对于侧 面部22使部分底面部20b朝折起90度的方向折弯。在该折弯过程中,通过以 折弯线34为轴的部分底面部20b的转动动作,部分底面部20b的端部与部分 底面部20a的端部成为对接状态,且榫36顺利地与榫孔35嵌合。其结果是, 能得到如图2所示的隔热体19。
第五工序
切断将母材与侧面部21相连的上述细杆条状的连结部。由此,遮光体19
成为与母材分开独立的状态。
利用上述工序说明了折弯顺序的一例,但用于制造隔热体19的工序并不 局限于上述工序。不过,在弯曲工序结束后进行对接弯曲工序。通过在弯曲工 序结束后使榫36与榫孔35嵌合,能提高隔热体的尺寸精度。
在具有榫36和榫孔35的结构中,将以折弯线32或折弯线34为轴的折弯 作为最后的对接弯曲工序时,榫36与榫孔35以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形态嵌合, 因此,与采用先以折弯线32、 34为轴折弯、再以折弯线33为轴折弯的最后的 对接弯曲工序时相比,能使榫36与榫孔35顺畅地嵌合。
这是因为在将以上述折弯线33为轴的折弯作为最后的对接弯曲工序时, 榫36与榫孔35以支点轴(折弯线33)为中心从上下方向沿圆弧状的轨迹嵌合, 嵌合部成为扭转状态的缘故。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在不进行拉深加工的情况下按连续冲压方 式、利用冲裁和弯曲工序来制造高度20mm以上的隔热体,生产率提高,还能降低成本。
这样完成的隔热体19如图6至图9所示与车载用致动器1 一起固定在支 架38上。详细而言,在位于支架38上部的安装基座38a上形成的贯穿孔40 和圆孔28内插通支撑部26,在基台25与支架38的上部安装基座38a之间夹 持底面部20,从上方起按安装孔27、小孔29的顺序插通螺钉39,使其与形成 在该安装基座38a上的螺钉孔40a螺合、紧固,从而将车载用致动器1和隔热 体19固定在支架38上。支架38固定于发动机室的增压装置的一部分。
隔热体19通过侧面部21和侧面部22覆盖电动机部3,在两个方向上进 行隔热。通过电路主体5与形成在侧面部22上的台阶部31卡合,电路主体5 被侧面部21覆盖而隔热。
由于包括对接弯曲工序的对接部在内的底面部20被夹持,因此可确保隔 热体19的强度,确保耐震性。像安装用的小孔29那样,在对接弯曲工序后需 要确保作为产品的位置精度的形状处在分割面上的结构中,通过在分割面上设 置嵌合单元(榫孔35和榫36),在按连续冲压方式进行的加工工序中在最后折 弯时使嵌合单元嵌合,能确保小孔29的位置精度。
在通过拉深加工制造隔热体时,若存在孔等形状,则会在拉深加工时产生 形状变形,但像本例那样采用折弯加工时,能降低该形状的变形。另外,通过 将小孔29分别配置在分割形成的部分底面部20a、部分底面部20b上,还能利 用嵌合单元的嵌合部的游隙来进行位置调整。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是通过生成具有多个面部、将 其中一个面作为安装面的板状坯料的工序以及使与该板状坯料的安装面部对 应的其它面部正交折弯的工序制造而成的,通过按连续冲压方式进行制造,可 提高生产率,因此,适用于覆盖车载用致动器的电动机部的隔热体等。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成工序,在该生成工序中,生成板状坯料,该板状坯料呈将漏斗形状展开的形状,具有彼此相邻的多个面部,并将其中一个面作为安装面;以及折弯工序,在该折弯工序中,在所述板状坯料上,相对于与所述安装面对应的面部,使其它对应的面部正交折弯。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接弯 曲工序,在该对接弯曲工序中,通过将所述板状坯料的端部彼此对接而形 成所述安装面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接 弯曲工序的前道工序中,在作为对接对象的各端部形成嵌合单元,之后, 在所述对接弯曲加工中使所述嵌合单元彼此嵌合。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单 元由榫和榫孔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隔热体的制造方法,包括生成工序,在该生成工序中,生成板状坯料,该板状坯料呈将漏斗形状展开的形状,具有彼此相邻的多个面部(20、21、22),并将其中一个面(20)作为安装面;以及折弯工序,在该折弯工序中,在所述述板状坯料上,相对于与所述安装面(20)对应的面部,使其它对应的面部(21、22)正交折弯。
文档编号B21D39/03GK101594947SQ200780050830
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7日
发明者土井弘文, 梅本俊行, 波多野健太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