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一个压轮架, 一个压力调节机构,压轮 对焊丝的作用力具有可自动调节功能的送丝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双驱动送丝机构一种为两个压轮架,两个压力调节机构,压轮对焊丝压力分别手工调节;另一种两个压轮架, 一个调节机 构, 一次调节压力同时调节两个压轮架对焊丝的压力。前者两压轮架 压轮的压力调节不易作到一致,后者虽然只有一个压力调节手柄,但 由于零件制造误差也会造成两压轮的压力调节不一致,且零件多,结 构较复杂。压力调节不好会影响焊丝送进的平稳性,压力若过大会造 成焊丝的变形,进而影响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则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压 力调节过程中两压轮的压力始终相等,使送丝速度更为平稳可靠的双 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和与 驱动电机15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2,其特征是主动轮2连接两个送丝 齿轮6,两个送丝齿轮6分别各自对应连接压轮齿轮9,两个压轮齿轮 9通过两根压轮轴10连接在一个压轮支架4上,此压轮支架4通过支 轴13与一个压轮架5铰接,使压轮支架4可在压轮架5内摆动,压轮 架5 —端通过压轮架回转轴14与壳体16铰接,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 机构,上述的送丝齿轮6上设有送丝轮7,压轮齿轮9上设有压轮8, 送丝轮7与压轮8的外侧轮面在无焊丝贴靠连接所述的两个压轮齿轮9与支轴13的轴心距相等,且二轮的中心距与送丝轮中心距相等。上述的压轮支架4上设有压簧12,当压轮架5处于自由状态时, 压轮支架4上右侧压轮始终下倾。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设置在压轮架5的一端,且前后开合。 在两个送丝轮7之间设有中间送丝管17。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设置在压轮架5的左方或右方,相应地压轮 架5的右端或左端与壳体16铰接,满足不同送丝方向要求所述的两个送丝齿轮6、两个压轮齿轮9的模数、齿数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有另外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 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1,其特征是主动齿轮1连接传动齿轮3, 传动齿轮3连接送丝齿轮6,主动齿轮1与送丝齿轮6分别各自对应 连接压轮齿轮9,两个压轮齿轮9通过两根压轮轴10连接在一个压轮 支架4上,此压轮支架4通过支轴13与一个压轮架5铰接,使压轮支 架4可在压轮架5内摆动,压轮架5 —端通过压轮架回转轴14与壳体 18铰接,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机构,上述的主动齿轮1和送丝齿轮6 上均设有送丝轮7,压轮齿轮9上则设有压轮8,送丝轮7与压轮8的 外侧轮面在无悍丝贴靠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1、传动齿轮3、送丝齿轮7和压轮齿轮9为同齿 数、同模数。所述的两个压轮齿轮9与支轴13的轴心距相等,且二轮的中心距 与送丝轮中心距相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压轮架和一个压力调节部件,可 使两压轮压力自动调整均衡,达到送丝平衡可靠的目的,极大地提高 了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另一种方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另一种方案时的侧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如1、 2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电机15,驱动电机15采用送丝机永磁电机。 驱动电机15带动主动轮2转动,主动轮2与其上方的左、右两模数、 齿数相同的送丝齿轮6啮合,带动其转动。两个送丝齿轮6分别各自 对应连接压轮齿轮9,两个压轮齿轮9的模数、齿数均同于送丝齿轮6, 送丝机构工作时,送丝齿轮6与压轮齿轮9啮合,带动压轮齿轮9转 动。两个送丝齿轮6、两个压轮齿轮9的内孔分别压入含油轴承,使 其和各自支承轴构成回转副。带有型槽的送丝轮7通过平键连接安装 在送丝齿轮6上,压轮8通过铆接安装在压轮齿轮9上,在无焊丝时, 送丝轮7与压轮8的外侧轮面贴靠连接,焊丝通过送丝轮7的型槽和 压轮8的母线形成的空间所产生的磨擦力自右至左移动。两个压轮齿 轮9通过两根压轮轴10连接在压轮支架4上,压轮支架4通过支轴 13与压轮架5铰接,这样压轮支架4在受到压力后可在压轮架5内摆 动,保证连接在两个压轮齿轮9上的压轮8对焊丝压力的相同。压轮 架5 —端通过压轮架回转轴14与壳体16铰接,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 机构,压力调节机构包括有压力调节部件11,通过旋转压力调节部件 11可调整压力调节部件11是否卡接到压轮架5上,当压力调节部件 11卡到压轮架5上后,通过调节压力部件11上旋钮的的上下高度即 可调节压轮8对焊丝压力。上述的两个压轮齿轮9与支轴13的轴心距 相等,且二轮的中心距与送丝轮中心距相等。所述的压轮架回转轴14 和压力调节机构可根据送丝方向的不同分别左、右设置,满足不同送 丝方向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压轮支架4上设有一压簧12,当压轮架5处于自由 状态时(如扬起),由于压簧12的作用把右侧压轮组件向下压,当压 轮架合上过程中,右侧压轮齿轮先与右侧送丝轮接触,随着压轮架5 逐渐合到位,两压轮齿轮9与两送丝齿轮6缓缓啮合,两压轮8和两送丝轮7最终处于正常工作位置。在两个送丝轮7之间设有中间送丝 管17,在送丝机构工作时,焊丝从导丝嘴进入到送丝轮7,送丝轮7 与压轮8传动使焊丝从中间送丝管17中经过,到达另外一个送丝轮, 再通过送丝轮与压轮的压动,焊丝进入焊枪接口,在整个送丝过程中, 送丝速度可调节,送丝压力相等,保证了送丝平稳。在下面三个齿轮 的外面还安装了防护罩19,防送丝机构工作时操作者将手指误伸入齿 轮受伤,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压轮支架4通过轴13可在压轮架5内摆动,当 压力调节部件11调节压力时,使两压轮8作用在焊丝上的压力始终完 全相同,才使得焊丝在整个送丝过程中平稳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技术方案,如图3、图4所示主动齿轮1设置在上一种技术方案中其中一个送丝齿轮的位置, 并通过传动齿轮3实现与另外一个送丝齿轮6的传动,相应地设置在 其中一个送丝齿轮上的送丝轮设置在了主动齿轮1上,其它部件结构 及工作过程均与上一种技术方案中的相同。此种结构可以减小送丝机 构的宽度,结构紧凑,减少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适用于内部空间小, 又需要齿轮传动的焊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 术加以实现。
权利要求1、一种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和与驱动电机(15)输出轴连接的主动轮(2),其特征是主动轮(2)连接两个送丝齿轮(6),两个送丝齿轮(6)分别各自对应连接压轮齿轮(9),两个压轮齿轮(9)通过两根压轮轴(10)连接在一个压轮支架(4)上,此压轮支架(4)通过支轴(13)与一个压轮架(5)铰接,使压轮支架(4)可在压轮架(5)内摆动,压轮架(5)一端通过压轮架回转轴(14)与壳体(16)铰接,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机构,上述的送丝齿轮(6)上设有送丝轮(7),压轮齿轮(9)上设有压轮(8),送丝轮(7)与压轮(8)的外侧轮面在无焊丝贴靠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压轮齿轮(9)与支轴(13)的轴心距相等,且二 轮的中心距与送丝轮中心距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压轮支架(4)上设有压簧(12)。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设置在压轮架(5)的一端,且前后开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力调节机构设置在压轮架(5)的左方或右方,相应 地压轮架(5)的右端或左端与壳体(16)铰接。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送丝齿轮(6)、两个压轮齿轮(9)的模数、齿数 相同。
7、 一种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与 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主动齿轮(1),其特征是主动齿轮(1)连接传 动齿轮(3),传动齿轮(3)连接送丝齿轮(6), 主动齿轮(1)与送 丝齿轮(6)分别各自对应连接压轮齿轮(9),两个压轮齿轮(9)通 过两根压轮轴(10)连接在一个压轮支架(4)上,此压轮支架(4)通过支轴(13)与一个压轮架(5)铰接,使压轮支架(4)可在压轮 架(5)内摆动,压轮架(5) —端通过压轮架回转轴(14)与壳体(18) 铰接,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机构,上述的主动齿轮(1)和送丝齿轮(6) 上均设有送丝轮(7),压轮齿轮(9)上则设有压轮(8),送丝轮(7) 与压轮(8)的外侧轮面在无焊丝贴靠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主动齿轮(1)、传动齿轮(3)、送丝齿轮(7)和压轮 齿轮(9)为同齿数、同模数。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压轮齿轮(9)与支轴(13)的轴心距相等,且二 轮的中心距与送丝轮中心距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驱动单压轮架单压力调节送丝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5)和主动轮(2),其特征是主动轮(2)连接两个送丝齿轮(6),两个送丝齿轮(6)分别连接压轮齿轮(9),两个压轮齿轮(9)通过两根压轮轴(10)连接在压轮支架(4)上,压轮支架(4)与压轮架(5)铰接,压轮架(5)一端与壳体(16)铰接,另一端连接压力调节机构,上述的送丝齿轮(6)和压轮齿轮(9)上分别设有送丝轮(7)和压轮(8),送丝轮(7)与压轮(8)的外侧轮面贴靠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压轮架和一个压力调节部件,可使两压轮压力自动调整均衡,达到送丝平衡可靠的目的,极大地提高了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
文档编号B23K37/00GK201091956SQ20072004335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2日
发明者罗道昌, 高纪明 申请人:南京顶瑞电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