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金属表面无压痕折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表面无压痕折弯方法,涉及一种无损伤技术加工方法,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折弯是实现弯曲工序最常用的方法,使用折弯机采用折弯胎完成弯曲过程。折弯机进行板材折弯时,折弯件与折弯胎接触的表面在折弯过程中受压应力、拉应力及摩擦力,折弯后必然产生一定的压痕、拉伤。一般用处的结构件对于折弯表面无特殊要求,允许压痕、拉伤存在,但对于要求表面喷塑或本色氧化铝合金表面件、不涂装车体不锈钢表面件要求折弯之后没有压痕、拉伤,现有传统的折弯工艺根本无法满足表面件折弯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压痕折弯方法,解决折弯过程产生的压痕、拉伤,实现无压痕折弯,满足表面件生产实际需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所用折弯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的凸模口与下模的凹模口对应,过渡角铁的折弯角度为30~80度,置于下模的两个凹模口上,可自由摆动,将加工工件放在过度角铁上,合紧折弯模具进行折弯。
由于折弯时工件的外表面不与折弯模具的凹模口直接接触,折弯过程中,过渡角铁处于滚动状态,所以工件外表面所受的拉应力、压应力、摩擦力由该角铁承担,工件表面则无压痕、无拉伤产生,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完整。
由于折弯过程产生压痕、拉伤原因是折弯件表面受各种应力作用,如何改变折弯过程中折弯件外表面的受力状态及折弯过程的模式,是解决折弯过程产生压痕、拉伤问题的关键。
发明对于现有工艺具有的优点和进步攻克了折弯件表面存在拉伤、压痕的折弯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折弯件的质量、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彻底解决了铝合金板材折弯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效果显著,折弯技术得以重大突破。
图1为发明加工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图1所示,折弯模具分为上模1和下模5,其中上模1的凸模口与下模5的凹模口4对应,过渡角铁3的折弯角度为30~80度,置于下模5的两个凹模口4和零件2接触处,可自由摆动,将加工工件2放在过度角铁3上,合紧折弯模具进行折弯。
过渡角铁3采用高强度不锈钢SUS301L-HT制造,屈服强度>690N/mm2,折成角形,折弯角度70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金属表面无压痕折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折弯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的凸模口与下模的凹模口对应,过渡角铁的折弯角度为30~80度,置于下模的两个凹模口上,可自由摆动,将加工工件放在过度角铁上,合紧折弯模具进行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过渡角铁3的折弯角度为30~80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表面无压痕折弯方法,所用折弯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其中上模的凸模口与下模的凹模口对应,过渡角铁的折弯角度为30~80度,置于下模的两个凹模口上,可自由摆动,将加工工件放在过度角铁上,合紧折弯模具进行折弯。由于折弯时工件的外表面不与折弯模具的凹模口直接接触,折弯过程中,过渡角铁处于滚动状态,所以工件外表面所受的拉应力、压应力、摩擦力由该角铁承担,工件表面则无压痕、无拉伤产生,保证了工件表面的完整。解决了折弯件表面存在拉伤、压痕的折弯技术难题,全面提升了折弯件的质量、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彻底解决了铝合金板材折弯存在的惯性质量问题,效果显著。
文档编号B21D37/12GK101091974SQ200710055900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5日
发明者梁继业 申请人: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