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钻机,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手持式矿用钻机,由于在结构设计方面不够合理,并受液压马达结构的限制,其配流机构与进出油管连接装置是独立设计的,不仅增加了钻机的尺寸和重量,而且由于部件比较分散,在使用中不易把持。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保证钻机回转速度平稳控制的基础上,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重量轻的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包括环形壳体、进油端盖、补偿侧板、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所述进油端盖和操作手柄固定在环形壳体上,进油端盖与所述补偿侧板固定在一起,在进油端盖和补偿侧板之间形成环形配流孔道,进油孔道在该侧补偿侧板上沿环形配流孔道布置,该进油孔道与钻机马达工作腔相通,而钻机马达回油腔与设置在另一侧补偿侧板上的出油孔道相通。在所述进油端盖上设置有与进油管道连接的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通过与操作手柄相联接的杠杆机构操作所述进油控制阀。
所述控制阀可以包括阀体,在阀体内设置有锥阀,与锥阀相连的阀体内设置有阀芯复位弹簧。
所述进油端盖可以通过调整螺钉与环形壳体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区别于其它同类机构的特征在于进油孔道在工作机构一侧沿进油端盖上的环形配油孔道布置的方式,由于将钻机的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这些控制钻机工作的机构和钻机的工作腔和进出油管道进行了布置,使工作介质通过环形配油孔道进入钻机工作腔,并从工作机构另一侧流出,使得钻机结构紧凑、利于把持。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壳体1、进油端盖2、补偿侧板4、进油控制阀12、操作手柄8,操作手柄8固定在环形壳体1上,进油端盖2通过调节螺钉9固定在环形壳体1上,进油端盖2与补偿侧板4连接,在进油端盖2和补偿侧板4之间形成了与马达13工作腔连通的环形配流孔道3,在补偿侧板4上设置有进油孔道5,该进油孔道5与设置在补偿侧板4另一侧上的出油孔道6连接,与进油孔道5连接的油控制阀12固定在进油端盖2上,并与操作手柄8平行布置,操作手柄8通过杠杆11对油控制阀12进行操作控制。
调节螺钉9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该螺钉可以根据需要旋入一定长度,使油控制阀12与操作手柄8实现平行布置。
油控制阀12包括设置在阀体内的锥阀7和阀芯复位弹簧10,阀芯复位弹簧10与锥阀7连接,当安装在操作手柄8上的杠杆11动作,锥阀7和阀芯复位弹簧10同时动作,打开控制阀12,工作介质流入进油通道,然后通过压缩布置在阀锥7后面的阀芯复位弹簧10逐渐增大过流面积,工作介质通过环型配油孔道3进入钻机工作腔,并从工作另一侧的出油孔道6流出。
这种结构布置,使得钻机结构紧凑、易于把持,不存在多余的联接元件和油管,同时实现了钻机回转速度的平稳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包括环形壳体、进油端盖、补偿侧板、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端盖和操作手柄固定在环形壳体上,进油端盖与所述补偿侧板固定在一起,在进油端盖和补偿侧板之间形成环形配流孔道,进油孔道在该侧补偿侧板上沿环形配流孔道布置,该进油孔道与钻机马达工作腔相通,而钻机马达回油腔与设置在另一侧补偿侧板上的出油孔道相通,在所述进油端盖上设置有与进油管道连接的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通过与操作手柄相联接的杠杆机构操作所述进油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在阀体内设置有锥阀,与锥阀相连的阀体内设置有阀芯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端盖通过调整螺钉与环形壳体连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包括环形壳体、进油端盖、补偿侧板、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所述进油端盖和操作手柄固定在环形壳体上,进油端盖与所述补偿侧板固定在一起,在进油端盖和补偿侧板之间形成环形配流孔道,进油孔道在该侧补偿侧板上沿环形配流孔道布置,该进油孔道与钻机马达工作腔相通,而钻机马达回油腔与设置在另一侧补偿侧板上的出油孔道相通,在所述进油端盖上设置有与进油管道连接的进油控制阀,操作手柄通过与操作手柄相联接的杠杆机构操作所述进油控制阀。这种手持式矿用钻机液压控制机构可以减少大量的连接元件,大大降低钻机的尺寸和重量,同时实现对钻机的回转速度的平稳调节。
文档编号B21B3/02GK2727399SQ20042005978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斯涅沃斯基·鲍赫丹 申请人:波兰海德曼液压动力设备厂, 亚历克山大·帕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