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以前国内所使用的高压锅炉用、电站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均从国外进口。国外制管工艺各有不同,如日本住友金属股份有限公司用钢块为原料,采用单圈顶伸工艺制管。德国Mmannesmann公司采用复合顶伸工艺,加热一次只能通过2-3个模圈。美国Wyman GordonForgings采用立式反向挤压法制管。从国外进口钢管价格昂贵,中间环节多,企业投入资金大、成本高。而在国内,成都无缝钢管厂用热胀扩只能制造Φ426-Φ630mm、壁厚10-30mm的无缝钢管,此种管属于薄壁、中低压用管道。为此在国内提供一种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生产方法,由自己生产出合格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其具体步骤为1)将电炉炼钢在带真空除气的钢包精练炉中进行钢包精练,2)在氩气保护下,将钢水下注,3)将钢锭在600-700℃下红送、退火,用大面积火焰切割设备热切冒口、底部,4)将钢锭、冲压坯在台车炉中加热至1300℃,用4500t立式水压机冲孔,5)用2000t卧式水压机拔伸,并再加热,拔伸至所需的管坯,6)将钢管加热至900℃左右后,向管内外喷雾淬火,再加热至700℃左右回火,进行热处理,7)用钢管机进行内镗外扒、内外圆磨削的机加工,8)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外形检测,得合格产品。
本发明选用20G、SA-106B、SA-106C、SA299、TU48C、TU42C、St45.8/III、20#、30#、45#等碳素钢、碳锰钢及12Cr1MoV、SA335P22、SA335P12、10CrMo910、21CrMo10、15-42CrMo、38CrMoAlA、925等合金钢为炼钢、注锭原料。钢锭在600-700℃下红送、退火,可消除钢锭内应力,确定好切割冒口后钢锭长度,有利于下述的冲孔作业。将钢锭、冲孔坯在台车炉中加热,以尽量提高始锻温度,降低金属变形抗力,得到每火次更大的变形率。
将热处理后的钢管用外圆车床、深孔镗床、内圆磨削机床和外圆磨削机床进行内镗外扒、内外圆磨削加工得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再对钢管进行超声波探伤(UT)、涡流探伤(ET)的无损检测及外形检测。当有水压要求时,还需进行水压试验。
本发明采用单圈顶伸工艺制管,加热一次可通过10个模圈以上。用本发明方法可生产出外径为325-1066.8mm、壁厚25-162mm、长≤8500mm的大口径厚壁碳钢、合金钢无缝钢管。
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电站高压锅炉用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经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哈尔滨东方锅炉厂、东方锅炉厂、上海锅炉厂、武汉锅炉厂等单位进行检测,证明钢管的尺寸、外形、冶金质量、化学性能、机械性均能达到GB5310国标;高温短时拉伸强度、持久强度符合GB9222国标;焊接工艺性能良好,抗裂性能好,完全能用作为高压锅炉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上述单位对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电站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作了管子表面及内在质量、化学成分、脆性转变温度FATT50,高温力学、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焊接工艺、焊接接头持久强度等试验,证明产品能符合GB5310国标等要求。
从以上结果可见,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符合国家标准,可用作电站用、高压锅炉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及压力容器筒体、油缸、化学工业用钢管,离心铸造管模等。
权利要求
1.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1)将电炉炼钢在带真空除气的钢包精练炉中进行钢包精练,2)在氩气保护下,将钢水下注,3)将钢锭在600-700℃下红送、退火,用大面积火焰切割设备热切冒口、底部,4)将钢锭、冲压坯在台车炉中加热至1300℃,用4500t立式水压机冲孔,5)用2000t卧式水压机拔伸,并再加热,拔伸至所需的管坯,6)将钢管加热至900℃左右后,向管内外喷雾淬火,再加热至700℃左右回火,进行热处理,7)用钢管机进行内镗外扒、内外圆磨削的机加工,8)进行无损探伤检测、外形检测,得合格产品。
全文摘要
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制造工艺,属于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的生产方法类。其生产方法是将由电炉炼出的钢经钢包精炼、在氩气保护下下注,下注后的钢锭经退火、热切冒口底部,加热后用立式水压机冲孔,再用卧式水压机拔伸、再加热、拔伸后加热至900℃左右喷水雾、淬火后回火,经内镗外扒、内外圆磨削工艺的机加工,无损、外形检测得产品。用本发明方法可生产出外径为325-1066.8mm、壁厚25-162mm、长≤8500mm的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本无缝钢管符合国家标准,可用作电站用、高压锅炉用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及压力容器筒体、油缸、化学工业用钢管,离心铸造管模等。
文档编号B21C1/16GK1368612SQ02115560
公开日2002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22日
发明者徐杰, 黄永强, 何有斌, 谭大伟, 赵敬彬, 曹定, 陈国遂, 熊晓陆, 李乔华, 王军, 李晓燕, 程世清, 徐银庚 申请人: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