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952535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波电真空领域,具体属于行波管的慢波组件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在微波领域中,行波管是将带宽和增益结合的最好的器件,其中螺旋线行波管应用最为广泛,其高频电路一般是一根螺旋线型金属丝或者金属带,由三根或更多介质杆夹持并固定在金属管壳内。螺旋线型金属丝的基本作用提供一个轴向传播速度接近电子运动速度并具有足够强的轴向电场的高频电磁波,使电磁波与电子注相互作用使信号得到放大。金属丝被称作为螺旋线,为高频能量与和电子束能量交换和高频能量传输的载体,金属丝材料一般为带状结构,在行波管内部使用时为弹簧状,具有一定的内外径和一定的节距。螺旋线内外径尺寸比较小,外径由带材的厚度决定,一般随工作频率的增大呈递减趋 势,且精度要求高,是影响行波管主要参数的关键部件。螺旋线材料一般为难熔金属钥,钥材通过特制的车床绕制在芯杆上,绕制结束后取下芯杆和螺旋线,然后进行后续的热处理、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在这些后续的处理中钥材一直固定在芯杆上,保持绕制时的节距,在处理结束后取下芯杆,螺旋线就制作结束。螺旋线制作结束后,具有高精度的节距和内外径,能够满足行波管高频性能的使用。但是螺旋线在行波管中使用时,需要进行传输大功率的能量,其内径为的高速电子束通道,螺旋线本身的温度较高,一般为300-500°C。若电子束轰击到螺旋线上温度会更高,这样会导致螺旋线材料本身的放气,影响行波管内部的真空度。若螺旋线在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中,表面会残留金属刀具、化学电镀的金属,在高温状态下会分离出,也影响行波管内部的真空度。这样要求螺旋线在制作结束时进行净化处理,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高温退火处理,预先将污染和内部气体处理,可以更好的满足行波管的使用。而现有高温退火处理时并没有适当的退火夹具,因此,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螺旋线在退火处理过程中由于本身的丝状易变型的特点而产生节距变化,即变形问题的产生,且其表面受温不均匀,易受污染,难以对螺旋线表面进行真空处理,影响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螺旋线,放置在夹具上进行高温净化退火处理,保证螺旋线退火时节距不变化和螺旋线加热温度的均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角度呈90度的V形槽,所述V形槽深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
0.6-0. 8倍,且底座长度大于待退火螺旋线的长度;所述上盖的两侧边上设置有翻边,所述待退火螺旋线设置在上盖与螺旋线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厚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2-3倍。[0009]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呈长方块状,其两侧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底座的上下表面平行度偏差不超过0. 05mm。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呈长方形,其为薄壁结构,即片材结构,其厚度不超过0.2mm。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和上盖采用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本实用新型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螺旋线,平放在净化退火夹具的V形槽中,上面盖上一层薄上盖,将螺旋线整体包围住,底座和上盖材料和螺旋线相同,然后整体放置在真空炉中进行净化退火。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线平放在V形槽中,放置在两个V面上,不会因为净化退火的高温状态下螺旋线的受热受力不均匀发生形变等问题,可以保证螺旋线的节距和内外径的精度;并且螺旋线放在在V形槽中,上部盖上薄上盖,能够保证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受热均匀;底座和上盖的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且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被包围在夹具中,可以保证高温处理时,表面无污染同时进行了内部气体和表面残留金属的净化。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I为本实施例净化退火夹具使用时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夹具底座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螺旋线放置在底座上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I至图5,在螺旋线制作后净化退火时,为保证螺旋线进行净化处理、螺旋线节距和内外径不发生变化、保证螺旋线加热温度均匀等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包括上盖20和底座10 ;该上盖20和底座10的材料和待退火螺旋线30的材料相同,在底座10的上表面加工有多个呈90度的V形槽11,其槽底部清根,上下表面平行度、V面光洁度均有精度要求,V形槽11的深度为待退火螺旋线30直径的0. 6-0. 8倍,且深度一致性有要求。本实施例中,上盖20为薄壁材料,采用片材弯曲结构,其两侧翻边21。使用时,将待退火螺旋线30依次平放在底座10的V形槽11中,待退火螺旋线30的两端离底座10的两端均有一定距离,待退火螺旋线30高度不能超过底座10的上表面。然后将上盖20盖在底座10上,上盖20和待退火螺旋线30的上表面接触。将夹具整体平放在真空炉中,进行净化退火处理。本实施例通过这种结构的净化退火夹具可以保证螺旋线的节距和内外径的精度,可以能够保证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受热均匀,可以保证高温处理时表面无污染同时进行了内部气体和表面残留金属的净化。使用时,将已制作好的高精度节距和内外径的待退火螺旋线30,平放在净化退火夹具的V形槽11中,上面盖上一层薄上盖,将待退火螺旋线整体包围住,底座10和上盖20材料和待退火螺旋线30相同,然后整体放置在真空炉中进行净化退火。为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现以具体X波段300W行波管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为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加工上盖20,该上盖20为薄壁结构,材料和待退火螺旋线30材料相同。材料厚度不超过0. 2mm。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采用的是0. Imm的钥片,加工成长宽为200X 70mm的长方形,经退火处理后,将70m m的边两侧分别进行弯曲10mm,形成翻边,最后上盖长宽尺寸为 200 X 50mm。然后加工底座10,材料和螺旋线材料相同。如图3所示,该底座10呈长方块状,其材料采用的是钥材,其具体长宽高为200X 52X 20mm,并在其两侧面有台阶12,台阶高度为12mm,台阶宽带为2mm,上下表面平行度偏差不超过0. 05mm。上表面有多个为90度的V形槽11,这里为12个,V形槽11底部清根,这里底部加工为0.2 X 0.3mm的槽,V形槽11的V面光洁度不低于0. 8,V形槽的深度为螺旋线直径的0. 6-0. 8倍,本实施例的V形槽的深度为0. 9mm,且深度一致性不超过0. 1mm。如图4和图5所示,将螺旋线放在底座上,将底座酸洗烘干后,用镊子将已制作好螺旋线依次平放在上表面的槽中,螺旋线的两端离底座的两端均有一定距离;再参见图I和图2,将上盖20放置底座10上,上盖20酸洗烘干后,然后将上盖20轻轻的盖在底座10上,上盖20两侧的翻边卡的底座20的台阶12上,上盖20和待退火螺旋线30上表面接触;最后,将夹具整体平放在真空炉内,进行退火处理。本实施例的退火夹具应用于所有行波管的螺旋线制作后装管用净化退火中,在螺旋线表面镀膜的情况下,还可以用来镀膜后螺旋线的高温烧结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待退火螺旋线30平放在V形槽11中,卡在两个V面上,不会因为净化退火的高温状态下螺旋线的受热受力不均匀发生形变等问题,可以保证螺旋线的节距和内外径的精度;并且螺旋线放在在V形槽11中,上部盖上薄上盖,能够保证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受热均匀;底座10和上盖20的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且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被包围在夹具中,可以保证高温处理时,表面无污染同时进行了内部气体和表面残留金属的净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角度呈90度的V形槽,所述V形槽深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0.6-0. 8倍,且底座长度大于待退火螺旋线的长度;所述上盖的两侧边上设置有翻边,所述待退火螺旋线设置在上盖与螺旋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厚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2-3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长方块状,其两侧面设置有台阶,所述底座的上下表面平行度偏差不超过0. 05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呈长方形,其厚度不超过0. 2mm。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上盖采用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螺旋线净化退火夹具,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上盖,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角度呈90度的V形槽,V形槽深度为待退火螺旋线直径的0.6-0.8倍,且底座长度大于待退火螺旋线的长度;上盖的两侧边上设置有翻边,待退火螺旋线设置在上盖与螺旋线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旋线平放在V形槽中,放置在两个V面上,不会因为净化退火的高温状态下螺旋线的受热受力不均匀发生形变等问题,保证了螺旋线的节距和内外径的精度;并且螺旋线放在在V形槽中,上部盖上上盖,能够保证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受热均匀;底座和上盖的材料与螺旋线材料相同,且螺旋线在净化处理中被包围在夹具中,保证高温处理时,表面无污染同时进行了内部气体和表面残留金属的净化。
文档编号H01J9/00GK202502975SQ20122010966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2日
发明者刘志意, 吴华夏, 张丽, 张文丙, 朱刚, 王瑞, 王鹏康, 董晨 申请人: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