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及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
背景技术:
LED照明模组具有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直流驱动、低压安全、响应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业内公认代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在不久的将来完全取代现有的照明灯具。但是当前LED照明模组还有一些不完善之处,其中一个突出问题是,传统的白炽灯等灯具可以实现全向发光,但在LED照明中通常只能实现平面照明;平面照明的光线主要沿一个特定轴向单向投射,散热到其它方向的光线相对微弱,从空间照明效果来说显然不如360度发光的全向照明。然而,由于目前LED照明模组的加工工艺是将LED芯片布设在 一个平面的基底上,导致其难以做到360度全向照明。在现有技术为了利用LED模组实现360度全向的照明,需要复杂的光源结构设计,导致制造工序繁多,增加生产成本,难以大批量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薄铜箔和塑料相互配合组成的全向发光LED照明模组及加工方法,本设计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原材料成本低,加工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采用高电压低电流的工作方式,减小了耗散,使整体的耗电降低。本发明所述的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支架,所述柱状支架由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包括多个支撑片和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肋条,每个所述支撑片包裹塑料层,塑料层上开有安装孔,LED芯片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且在表面封胶,所述支撑片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分布。优选地,所述柱状支架还包括薄铜箔制作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塑封于塑料层内,一端接触LED芯片引脚,并且另一端露出用于导电连接;每个支撑片上固定的LED芯片通过所述导电片串联为一组,并且通过所述导电片连接电源正、负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柱状支架一端被固定于接电灯口上,并且所述导电片通过接电灯口连接电源正负极。优选地,两个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肋条,并且所述连接肋条之间开有散热孔。优选地,所述柱状支架的多个支撑片沿柱状支架侧面均匀排列。优选地,所述柱状支架的支撑片为四个。本发明还提供了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薄铜箔切片成型,成型的薄铜箔包括多个支撑片和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肋条;在薄铜箔的每个支撑片部位包裹塑料层,并且在塑料层上开设安装孔;
将LED芯片置入安装孔并且在外层高温封胶从而保护和固定LED芯片;将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柱状支架,其中所述支撑片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分布。优选地,在将薄铜箔切片成型的步骤中,在连接肋条之间开设散热孔。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用薄铜箔切片制作导电片,并且将导电片塑封于所述塑料层内,使导电片一端通过安装孔接触LED芯片引脚,导电片另一端的铜片外露用于导电连接;将每个支撑片上固定的LED芯片通过所述导电片串联为一组,并且通过所述导电片连接电源正、负极。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柱状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接电灯口上,并且所述导电片通过接电灯口连接电源正负极。
通过本发明,使多个LED芯片沿柱状支架的侧面环形均匀分布,从而使其发光投射到360度各个方向,实现了全向照明;各1^0芯片通过导电片串联为一体,提高了整体工作电压,降低了工作电流,低电流有利于节约功率,减小发热;本发明的加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工序,可全自动化生产,实现成本低,可靠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薄铜箔切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薄铜箔塑封并开口后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薄铜箔装入LED芯片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柱状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是以薄铜箔和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制作一种全向发光LED照明模组。首先,将O. 2mm厚度的薄铜箔切片成型为图I所示的结构。如图I所示,成型的薄铜箔包括多个竖向的支撑片I和所述支撑片之间的横向连接肋条2 ;支撑片I的作用是在后续的工序中作为塑料层在薄铜箔上的附着位置,支撑和固定LED芯片,连接肋条2用于连接和加强支撑片1,并且起到传导散发热量之作用;为了加强散热,在连接肋条2之间开设散热孔3。在成型工序中,还将另外的一组薄铜箔加工为图I所示的导电片4,导电片4的一端凸入支撑片I的开口位置,并且二者之间具有缝隙以实现绝缘,导电片4的另一端外向延伸至支撑片I以外的一定长度;并且在成型过程中,同侧相邻支撑片对应的导电片4利用薄铜箔相互连接,以便在后续工序中实现LED芯片串联。然后,如图2所示,对薄铜箔的支撑片I部位包裹塑料层5,并且在塑料层5上开设安装孔6 ;在塑封工序中导电片4也被封入塑料层5,并且导电片4凸入支撑片I开口位置的一端在安装孔6外露,用于在后续工序中接触LED芯片引脚;导电片4的另一端铜片露出塑料层5,用于导电连接。如图3所示,将LED芯片7置入安装孔并且在外层高温封胶从而保护和固定LED芯片,LED芯片7的引脚与导电片4实现接触,从而将每个支撑片上固定的LED芯片7通过所述导电片4串联为一组,并且通过位于薄铜箔最端部的两个所述导电片4连接电源正、负极。将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图4所示的柱状支架,其中所述支撑片I及相应的LED芯片7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分布。将所述柱状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接电灯口上,并且所述导电片4通过接电灯口连接电源正负极,从而形成了本发明的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参见图4所示结构,本发明所述的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包括柱状支架,所述柱状支架由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包括4个支撑片I和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肋条2,所述连接肋条之间开有散热孔3 ;每个所述支撑片I包裹塑料层5,塑料层5上开有安装孔6 ;薄铜箔制作的导电片4塑封于塑料层5内,导电片4的一端接触LED芯片引脚,并且导电片4的另一端露出用于导电连接;LED芯片7置于所述安装孔6内并且在表面封胶,所述支撑 片I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均匀分布。每个支撑片上固定的LED芯片7通过所述导电片4串联为一组,并且通过所述导电片4连接电源正、负极。所述柱状支架8 一端被固定于接电灯口上,并且所述导电片4通过接电灯口 8连接电源正负极。通过本发明,使多个LED芯片沿柱状支架的侧面环形均匀分布,从而使其发光投射到360度各个方向,实现了全向照明;各1^0芯片通过导电片串联为一体,提高了整体工作电压,降低了工作电流,低电流有利于节约功率,减小发热;本发明的加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工序,可全自动化生产,实现成本低,可靠性高。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在其它控制设备中,如电脑系统、游戏系统、手机系统等。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ー种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支架,所述柱状支架由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包括多个支撑片和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肋条,每个所述支撑片包裹塑料层,塑料层上开有安装孔,LED芯片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且在表面封胶,所述支撑片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支架还包括薄铜箔制作的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塑封于塑料层内,一端接触LED芯片引脚,并且另一端露出用于导电连接;每个支撑片上固定的LED芯片通过所述导电片串联为ー组,并且通过所述导电片连接电源正、负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支架一端被固定于接电灯ロ上,并且所述导电片通过接电灯ロ连接电源正负极。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模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肋条,并且所述连接肋条之间开有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支架的多个支撑片沿柱状支架侧面均匀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支架的支撑片为四个。
7.—种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薄铜箔切片成型,成型的薄铜箔包括多个支撑片和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肋条; 在薄铜箔的每个支撑片部位包裹塑料层,并且在塑料层上开设安装孔; 将LED芯片置入安装孔并且在外层高温封胶从而保护和固定LED芯片; 将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柱状支架,其中所述支撑片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薄铜箔切片成型的步骤中,在连接肋条之间开设散热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用薄铜箔切片制作导电片,并且将导电片塑封于所述塑料层内,使导电片一端通过安装孔接触LED芯片引脚,导电片另一端的铜片外露用于导电连接;将每个支撑片上固定的LED芯片通过所述导电片串联为一組,并且通过所述导电片连接电源正、负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柱状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接电灯口上,并且所述导电片通过接电灯ロ连接电源正负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向发光薄铜箔包塑LED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支架,所述柱状支架由薄铜箔卷为柱状构成,包括多个支撑片和所述支撑片之间连接肋条,每个所述支撑片包裹塑料层,塑料层上开有安装孔,LED芯片置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且在表面封胶,所述支撑片被卷为沿所述柱状支架侧面分布,本发明还提供了该LED模块的加工方法。通过本发明,使多个LED芯片沿柱状支架的侧面环形均匀分布,从而使其发光投射到360度各个方向,实现了全向照明;本发明的加工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工序,可全自动化生产,实现成本低,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818146SQ20121021998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9日
发明者王知康, 刘纪美, 廖伟雄, 庄永漳, 黄嘉铭, 刘召军 申请人:王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