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多个由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等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部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适宜地作为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中的定影用光照射器而使用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
背景技术:
最近,在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中,作为定影用光照射器,采用将LED元件等发光元件作为发光源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将该LED元件作为发光源的定影用光照射器,为了得到期待的发光强度,通常,高密度地配置大量LED元件而构成。然而,在这样的定影用光照射器中,伴随着LED元件发光而产生热,投入电力的 80 % 90 %变换成热,因此,大量LED元件各自由于自身的发热或来自周围的受热而温度上升,从而容易成为高温,因此,该LED元件自身的发光效率下降,从而会产生以下危害。S卩,在构成定影用光照射器的大量LED元件之中的一部分LED元件产生发光效率下降的情况下,在被光照射的面产生照度不勻,因此在所得到的印刷图像中局部性产生定影不佳。另外,在构成定影用光照射器的大量LED元件全部产生发光效率下降的情况下,遍布所得到的印刷图像整体而产生定影不佳。另一方面,提案有如下技术为了将从LED元件产生的热进行放热,将LED元件配置在内部形成有用于使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通流路的散热器上,由此来冷却LED元件(例如, 参照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11所示,流通流路65形成为,接近多个(在图11中为5个) LED元件66的每一个,具体而言,流通流路65弯曲地形成,以便经过配置于散热器67上的多个LED元件66的全部的正下方区域。但是,为了利用具备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的散热器而高效率地冷却LED元件,将流通流路设置于LED元件的附近来减少热阻,并且,为了在与散热器的冷却介质之间实现热传导的高效率化,需要增加与散热器的冷却介质的接触面积,因此,在冷却大量LED元件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S卩,流通流路的流路长度变长,并且冷却介质的必要流量也变大,压力损失随之变大,因此难以在流通流路中流通必要的量的冷却介质,所以冷却介质的流量变少,伴随于此,冷却介质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而无法充分地冷却LED元件。并且,在流通流路中,在上流侧与下流侧,冷却介质产生大的温度差,S卩,产生大的温度梯度,从而无法均勻地冷却大量LED元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1016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3382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概要发明解决的课题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光源单元,能够有效且具有高均勻度地对构成发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发光强度的下降以及在被光照射的面上的照度不勻的产生。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具备使多个分别由1个以上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部位于顶面上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器,在其顶面侧高度处,对应于1个或多个发光部而具有用来使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分别与在该冷却流路的下面侧高度处形成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流路及冷却介质的排出流路连接。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在散热器中设有多个冷却流路,该多个冷却流路各自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与共通的供给流路及共通的排出流路连接。在这样的结构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从供给流路的最上游位置开始、经由冷却流路、到达排出流路的最下游位置为止的路径的长度,对于各冷却流路相同。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冷却流路为环状,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设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优选为,构成多个发光部的全部发光元件配置于冷却流路的正上方区域。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被用作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的定影用光照射器。发明效果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在散热器内设置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具备冷却流路、供给流路及排出流路,该供给流路及排出流路配设于冷却流路的下面侧水平处, 即,配置于从配置有发光元件的顶面离开的位置高度,从而抑制在供给流路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由于来自发光元件的受热而温度上升,因此在供给流路中不会产生大的温度梯度。并且,在其结构上,能够经由供给流路及排出流路而将多个冷却流路并联连接,由此,不会产生大的压力损失,并能够延长与发光部对应而用来使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路的总流路长度,从而使必要的量的冷却介质流通,能够增加该冷却介质与散热器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对于多个冷却流路的每一个,能够流入与供给流路的上游侧同等温度的冷却介质,从而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介质对发光元件的冷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能够有效且具有高均勻性地对构成发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发光强度的下降及在被光照射的面上产生的照度不勻。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用立体图。图2是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说明用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光源模组的正面侧的说明用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光源模组的背面侧的说明用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上方对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光源模组的正面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散热器的说明图,图6(A) 是表示从上方对在散热器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B) 是表示从一个侧面侧对在散热器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用作定影用光照射器的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图。圆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其他结构所涉及的散热器的说明图,图8(A)是表示从上方对在散热器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B)是表示从一个侧面侧对在散热器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构成在比较实验例1中采用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散热器的说明图,图9(A)是表示从上方对在散热器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从一个侧面侧对在散热器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实验例1及比较实验例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量与压力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11是表示以往所使用的、用于对配置于其顶面的LED元件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以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结构的一例的说明用立体图,图2是图1 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说明用放大剖面图,图3是表示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光源模组的正面(发光面)侧的说明用放大立体图,图4是表示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光源模组的背面侧的说明用立体图,图5是表示从上方对构成图1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的光源模组的正面进行观察的状态的说明图。该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以发光元件23为发光源,被用于例如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的定影用光照射器,具备光源模组11,该光源模组11通过将在表面上排列多个由发光元件23构成的发光部22的矩形状基板21配置于具有大致二字状外观形状的散热器30 的顶面(在图3的上面)而得到,该光源模组11具有被铝制的罩部件13覆盖而成的结构。 对该罩部件13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供给连接器18,和用于保护在基板21上设置的发光元件23的硼硅酸盐玻璃制的光照射窗17。另外,从防止光散射的观点出发,对罩部件13的外表面实施黑铝阳极化(黒7 > 7 4卜)处理,并且,从高效率地从光照射窗 17放射来自多个发光元件23的光的观点出发,对内表面的从基板21至光照射窗17的范围、即围绕着形成光路的空间的区域13A实施镜面加工,该光路是指,从设置于基板21的多个发光元件23发出的光到达光照射窗17为止的光路。在该图的例子中,基板21经由螺钉19而被固定在散热器30的顶面,在该基板21 与散热器30之间,从热传导性的观点出发而涂布有传热脂。在基板21的表面,多个(在图例中为48个)发光部22按等间隔(在图例中为 4. 6mm的间距)配置为2列,在该基板21的背面,设有多个(在图例中为6个)用于向构成发光部22的发光元件23提供电力的连接器M。在该图的例子中,多个发光部22分别由1个发光元件23构成,构成这些发光部22 的发光元件23每8个进行电气串联连接,该串联连接的8个发光元件23与一个连接器M 电连接。作为发光元件23,使用LED元件及LD元件(激光二极管元件)等,作为LED元件, 具体而言,例如使用峰值发光波长为365nm、385nm、405nm及450nm的元件。在该图的例子中,作为发光元件23,使用LED元件。作为构成基板21的基材,使用与发光元件23的种类等相应的适当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氮化铝制的基材等。在该图的例子中,作为基材,使用横16mm、纵113mm、厚度0. 6mm的氮化铝制基材。散热器30用于对构成位于上表面上的发光部22的发光元件23进行冷却,例如, 在铜制的具有大致二字状外观形状的散热器主体31内部,形成有用于使例如冷却水等冷却介质流通的流通流路,在散热器主体31外表面的基板21所在区域以外的区域,设置有用于对流通流路供给冷却介质的供给部34,和用于从该流通流路排出冷却介质的排出部35。在该图的例子中,在散热器主体31的一方(在图3中为左方)的突起部的端部形成供给部34,在另一方的突起部的端部形成排出部35。并且,在散热器30中,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如图6所示,在该散热器30的上面侧部分32的上面侧高度(level),具备与散热器30顶面平行地设置的冷却流路45,在位于该冷却流路45下面侧的下面侧部分33的下面侧高度,具备与散热器30的顶面平行地设置的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这样,在散热器30的厚度方向上在不同的位置高度形成的冷却流路45、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利用在冷却流路45中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入口 46 及流出口 47,分别将流入口 46经由沿散热器3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流入路径48连通至供给流路43,另一方面,将流出口 47经由沿散热器3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流出路径49连通至排出流路44,由此进行连接。在该图的例子中,供给流路43在形成于其一端的供给用开口 43A,经由沿散热器 3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供给路径41而连接于供给部34,另外,排出流路44在形成于其一端的排出用开口 44A,经由沿散热器30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排出路径42而连接于排出部35。冷却流路45用于与基板21上的发光部22对应地使冷却介质进行流通,在该冷却流路45中,构成发光部22的发光元件23的热经由基板21及散热器主体31而被冷却介质受热,由此,冷却该发光元件23。在该图的例子中,冷却流路45的剖面形状为宽3mm、高Imm的矩形形状。另外,从实现散热器30的冷却效率的高效率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冷却流路45 例如与构成基板21上的多个发光部22的发光元件23的数量及配置状态等相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在设置有多个冷却流路45的情况下,这些多个冷却流路45优选地具有同样的形状(具体而言,整体形状及剖面形状)。在该图的例子中,3个冷却流路45设置为,分别与遍布2列而配置的共计16个发光元件23对应,这3个冷却流路45具有同样的形状。从减少与发光元件23之间的热阻来实现冷却效率的高效率化的观点出发,冷却流路45优选地设置于,与散热器30的上面侧部分32的顶面接近的位置高度。在该图的例子中,多个冷却流路45分别形成为,距散热器30的顶面的深度为Imm 的位置高度,即与顶面的间隔距离是1mm。另外,冷却流路45优选设置为,使构成在基板21上的多个发光部22的发光元件 23全部配置于该冷却流路45的正上方区域。通过使构成多个发光部22的发光元件23全部配置于冷却流路45的正上方区域, 从而对于多个发光元件23的每一个,能够实现与冷却流路45之间的热阻的均勻化。冷却流路45的形状(整体形状)没有限制,优选为环状,另外,在环状的情况下, 流入口 46及流出口 47优选设置在,相对于冷却流路45的环中心点相互对称的位置。通过使冷却流路45的整体形状为环状,从流入口 46流入的冷却介质朝向流出口 47的路径为2个,即在冷却流路45中形成2个分支路径,并且,通过使流入口 46及流出口 47相互位于对称位置,该2个分支路径的每一个的从流入口 46至流出口 47的路径长度相同,因此能够实现冷却介质对多个发光元件23的每一个的冷却效率的高效率化及均勻化。在该图的例子中,冷却流路45整体形状为矩形环状,流入口 46与流出口 47形成在与矩形的长度方向的2边上的各中点对应的对称位置。作为冷却流路的整体形状及流入口与流出口的形成位置的具体例,除了该图的例子以外,例如可举出如下例子等,即整体形状为矩形环状,流入口及流出口形成于对角线上的对称位置;整体形状为圆环状,流入口及流出口形成于相互对称的位置;以及整体形状为二字状,在一端部形成流入口,在另一端形成流出口。另外,优选为,在冷却流路45中设置多个沿与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柱状部。通过对冷却流路45设置多个柱状部,能够增加在冷却流路45内的散热器30与冷却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能够使冷却流路45内的冷却介质的流动扰乱,从而能够增大散热器30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在该图的例子中,在冷却流路45中形成有多个柱状部,该多个柱状部构成为,沿散热器30的厚度方向(图3中的上下方向)延伸,其两端部各自与冷却流路45的相对的壁面进行接合。关于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供给流路43使冷却介质朝向冷却流路45的流入口 46流通,另一方面,排出流路44使冷却介质朝向冷却流路45的流出口 47流通,另外,在设置有多个冷却流路45的情况下,将这些多个冷却流路45共通地连接,即,将多个冷却流路45与共通的供给流路43及共通的排出流路44连接,由此,能够将这些多个冷却流路45 并联连接。优选为,这些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具有相同的形状(具体而言,整体形状及剖面形状)并且平行地设置。
在该图的例子中,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各自的整体形状为直线状,剖面形状为宽2. 5_、高5_的矩形状。在将多个冷却流路45通过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并联连接而构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中,从供给部34供给的冷却介质到达排出部35为止的路径,与通过供给流路 43及排出流路44而并联连接的冷却流路45的数量相应地形成,但对于这些多个路径,从作为供给流路43最上游位置的供给用开口 43A开始、经由冷却流路45、到达作为排出流路 44最下游位置的排出用开口 44A为止的路径的长度,优选对于各多个冷却流路45为相同长度。在该图的例子中,在供给用开口 43A与排出用开口 44A之间,根据位于供给流路43 最上游侧的冷却流路45A、位于供给流路43最下游侧的冷却流路45C、和位于这些冷却流路 45A及冷却流路45C之间的冷却流路45B这3个冷却流路45,在供给流路43与排出流路44 之间形成3个分支路径,由此,形成长度相等的3个分支路径,即通过冷却流路45A的路径,通过冷却流路45B的路径,和通过冷却流路45C的路径。通过使从供给用开口 43A开始、经由各多个冷却流路45、到达排出用开口 44A为止的全部路径的长度相同,则各路径的流路阻抗相同,对于多个冷却流路45的每一个而言, 流入同等量的冷却介质,即,能够使从供给路径41供给至供给流路43的冷却介质均勻地分配并流入多个冷却流路45的每一个。在如上那样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中,在构成发光源的发光元件23发光的状态下,对于散热器30从供给部34供给冷却介质,从该供给部34供给的冷却介质经由供给路径41及供给流路43而被分配并流入到多个冷却流路45中的每一个,在通过了这些多个冷却流路45中的每一个之后,经由排出流路44及共通的排出路径42,从排出部35排出到散热器30外,这样,冷却介质在散热器30内流通,从而利用流通过散热器主体31及冷却流路 45的冷却介质,冷却各发光元件23。而且,在构成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的散热器30中设置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具备冷却流路45、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该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配设于,冷却流路45下面侧的从配置有发光元件23的顶面离开的位置高度,从而抑制在供给流路43中流通的冷却介质由于来自发光元件23的受热而温度上升,因此,在供给流路43中不会产生大的温度梯度。并且,散热器30在结构上,能够例如根据构成发光源的发光元件23的数量及配置状态等,通过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将多个冷却流路45并联连接,由此,不会产生大的压力损失,能够与发光部22对应地将用于流通冷却介质的冷却流路的总流路长增长,从而能够使流通流路所需的量的冷却介质流通,并增大该冷却介质与散热器3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对于多个冷却流路45的每一个,能够流入与供给流路43上游侧同等温度的冷却介质,因此能够高效率地进行冷却介质对发光元件23的冷却。因此,根据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能够高效且具有高均勻性地对构成发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23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发光强度的下降及被光照射的面的照度不勻的产生。在此,根据图例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从后述的实验例也可了解到,在接合于基板21上的全部发光元件23中,能够使其结部(半导体的结部)的温度在60°C以下且士 1V的温度范围内。另外,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中,使从供给流路43的供给用开口 43A开始、经由各多个冷却流路45、到达排出流路44的排出用开口 44A为止的路径的长度全部相同,从而对于通过供给流路43及排出流路44而并联连接的多个冷却流路45的每一个,每个流入同等量的冷却介质,从而能够使得冷却介质对各个发光元件23的冷却效率更加均勻化。该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如图7所示,适合作为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的定影用光照射器来使用。在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中,例如由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0而成的定影用光照射器与喷出光硬化型墨水的喷墨头部51邻接并一体地配设,若从该头部51对纸等印刷介质52喷出光硬化型墨水,则对附着了该喷出的墨水的印刷介质52照射光,由此,墨水定影或暂时定影于印刷介质52。通过这样的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进行的对于印刷介质152的墨水的定影或暂时定影的工序按如下方式进行,即使头部51及印刷介质52的一方或双方移动,由此,使头部51与印刷介质52如图7箭头所示地相对移动。根据这样的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能够从定影用光照射器对附着了墨水的印刷介质52照射发光强度充足的光且不产生照射不勻,能够使最终得到的印刷图像的画质良好。在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施加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中,将构成发光部的发光元件直接配置于散热器的顶面,并对该散热器的顶面施以布线图案,即,构成为散热器兼具作为基板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发光元件通过散热器被直接冷却,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光元件。另外,散热器也可以构成为,在供给流路和排出流路之间设有由缝隙(slit)等而成的热交换抑制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热交换抑制部,能够抑制在供给流路与排出流路之间进行热的交换,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在排出流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受热而导致的在供给流路中冷却介质的温度上升而产生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光元件。另外,也可以是,在散热器中,散热器主体在设置有冷却流路的上面侧部分、和设置有供给流路及排出流路的下面侧部分具有不同的材质,下面侧部分与上面侧部分相比由导热系数小的材质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下面侧部分的材质为导热系数小的材质,能够抑制在供给流路与排出流路之间进行热的交换,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来自在排出流路中流动的冷却介质的受热而导致的在供给流路中冷却介质的温度上升而产生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光元件。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供给流路和排出流路之间设置由缝隙等而成的热交换抑制部,也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光元件。并且,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如图8所示,也可以构成为,散热器30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与构成发光源的发光元件23的数量或配置状态相应,多个(在图8的例子中为3个)经由一个供给流路43及一个排出流路44将多个(在图8的例子中为3个)冷却流路 45并联连接而成的冷却流路并联连接流路40,经由共通供给流路55与共通排出流路56而并联连接。该共通供给流路55与连通至供给部的供给路径41连接,另外,共通排出流路56 与连通至排出部的排出路径42连接。根据这种结构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能够将更大量的发光元件23作为发光源。另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供给流路43和排出流路44之间设置由缝隙37等而成的热交换抑制部,能够更有效地冷却发光元件。在该图的例子中,在相互邻接的冷却流路并联连接流路40间的供给流路43和排出流路44之间,形成有5mm宽的缝隙37。以下,示出为了确认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而进行的实验例。[实验例1]制作具有图1例的结构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以下,也称作“发光元件光源单元 ⑴”)。构成该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的基板,将由峰值发光波长为365nm的1个LED元件构成的48个发光部以4. 6mm的间距配置为2列而构成,为横16mm、纵113mm、厚0. 6mm的
氮化铝制构造。另外,散热器具备铜制的散热器主体,具有剖面形状为圆状(截面积12mm2)的供给路径;剖面形状为宽2. 5mm、高5mm的矩形状的供给流路;剖面形状为圆状(截面积3mm2) 的流入路径;剖面形状为宽3mm、高Imm的矩形状的冷却流路;剖面形状为圆状(截面积 3mm2)的流出路径;剖面形状为宽2. 5mm、高5mm的矩形状的排出流路;以及剖面形状为圆状 (截面积12mm2)的排出路径;从供给用开口开始、经由冷却流路而到达排出用开口为止,形成3个路径长度为164mm的流通流路。对于所制作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根据各种条件(总冷却水量)而对散热器内供给由温度25°c的冷却水组成的冷却介质,确认在散热器内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的压力损失。在图10中用曲线(A)显示结果。另外,对于从供给用开口经由冷却流路而到达排出用开口的3个路径的每一个, 确认以1升/分的条件(各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的流入条件为1/3升/分)对散热器供给冷却介质的情况下的压力损失,结果各为14. 5kPa。另外,对于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以1升/分的条件(各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的流入条件为1/3升/分)对散热器供给冷却介质,在该情况下,根据供给用开口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与位于供给流路最下游侧的冷却流路的流入口的冷却介质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确认供给流路的上升温度,结果为2. 5°C。另外,以发热量170W的条件确认发光的各发光元件的结部(半导体的结部)的温度,结果为60°C以下,其温度范围为士 1°C以内。[比较实验例1]如图9所示,制作将冷却流路45串联连接而构成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以下,也称作“比较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该比较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在散热器60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中,除了将3 个冷却流路45通过剖面形状为矩形状的流路61 (宽度2. 5、高度5mm)串联连接以外,具有与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同样的结构。
对于比较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与实验例1同样地,确认在散热器内形成的冷却介质的流通流路的压力损失。在图10中用曲线(B)显示结果。根据图10的结果可知,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中,随着冷却介质的供给量变大, 压力损失稍微变大,但其增加比例与比较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相比极小。具体而言,例如在以1升/分的条件供给冷却介质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则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的一个冷却流路的路径压力损失为0.0145MPa,与此相对地,比较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⑴的压力损失为1.2MPa,因此可以理解到,在比较用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中, 需要通过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的80倍以上的压力来供给冷却介质。根据以上的实验例的结果,可以确认出根据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1),不会产生大的压力损失,而能够对应于发光部来加长用于使冷却介质流通的流路的总流路长度,另外,能够有效且具有高均勻性地对构成发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进行冷却。
0111]符号说明0112]10 发光元件光源单元0113]11 光源模组0114]13 罩部件0115]13A 区域0116]17 光照射窗0117]18:电源供给连接器0118]19 螺钉0119]21 基板0120]22 发光部0121]23 发光元件0122]24 连接器0123]30 散热器0124]31 散热器主体0125]32 上面侧部分0126]33 下面侧部分0127]34 供给部0128]35 排出部0129]37 缝隙0130]40 冷却流路并联连接流路0131]41 供给路径0132]42 排出路径0133]43 供给流路0134]43A:供给用开口0135]44 排出流路0136]44A:排出用开口0137]45、45A、45B、45C 冷却流路0138]46 流入口
47流出口
48流入路径
49流出路径
51头部
52印刷介质
55共通供给流路
56共通排出流路
60散热器
61流路
65流通流路
66= LED元件
67散热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具备使多个分别由1个以上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部位于顶面上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器,在其顶面侧高度,对应于1个或多个发光部而具有用来使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分别与在该冷却流路的下面侧高度形成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流路及冷却介质的排出流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散热器中设有多个冷却流路,该多个冷却流路各自的流入口及流出口与共通的供给流路及共通的排出流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从上述供给流路的最上游位置开始、经由冷却流路、到达排出流路的最下游位置为止的路径的长度,对于各冷却流路相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流路为环状,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设置于相互对称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多个发光部的全部发光元件配置于冷却流路的正上方区域。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发光元件光源单元被用作光硬化型喷墨打印机装置的定影用光照射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光源单元,能够有效且具有高均匀性地对构成发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发光强度的下降及被光照射的面的照度不匀的产生。发光元件光源单元,具备使多个分别由1个以上发光元件构成的发光部位于顶面上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器,在其顶面侧高度,对应于1个或多个发光部而具有用来使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路,该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分别与在该冷却流路的下面侧高度形成的冷却介质的供给流路及冷却介质的排出流路连接。
文档编号F21Y101/02GK102414502SQ20108001922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2日
发明者中岛敏博, 村上悟司, 片冈研, 羽田博成 申请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