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光棒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光棒。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ED)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需要光源的领域中,而成为照明、警示、标示、显示器等对象的光源。LED光源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因此利用透光对象的配光设计,可使LED光源向特定方向投射特定配光的光线,进而使该透光对象将LED的光源做更为广泛的应用。光棒即为一例,LED设置于光棒的一端,利用光源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而使整个光棒发亮。但需考虑的问题是,光棒的长度愈长,光棒远程亮度衰减的问题就愈趋严重,光棒亮度均勻性也就愈差。然而,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光棒需要维持一定的长度才能发挥预期的功效,因此当光棒的长度超过LED光源投射的指向范围时,就必需采取增益光源利用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棒,该光棒具有整体发光均勻的特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棒,所述光棒是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棒形物体,一发光二极管光源设于所述光棒的一端,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源的光棒一端为光棒的光源端, 所述光棒于沿着其轴向长度而设的一切面上设有一第一微结构数组,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是以连续的齿峰及齿谷所构成,所述齿谷具有周期性的深度增进;连接所述齿峰及齿谷的齿面的斜率具有周期性的角度增进;所述周期性的深度增进是指从所述光棒的光源端开始往所述光棒的远程逐渐增加深度;所述周期性的角度增进是指从所述光棒的光源端开始往所述光棒的远程逐渐的增加齿面与齿峰相交的内角角度。优选的,各齿峰的间距保持一固定值。优选的,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具有预定的表面粗糙度值Ra,所述表面粗糙度值Ra 为4 10 μ m0优选的,各齿峰半径R大于0. 1mm。优选的,所述光棒具有一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光线指向范围的轴向长度。优选的,所述光棒包括一第二微结构数组;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从邻近所述光棒的光源端往所述光棒的远程延伸配置;所述第二微结构数组接续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而设置于所述光棒的远程。优选的,所述第二微结构数组是由复数个平面区块所构成,各平面区块之间以微凸齿连接及区隔。优选的,所述光棒是在一圆柱形的透光物体表面设置依续相连的第一切面,第二切面以及第三切面;所述第二切面和所述第三切面之间以一个凸弧形的光出射面连接;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及第二微结构数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切面的外表面。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棒,以LED为入射光源,并具有一超出该LED光源指向范围的长度。该光棒利用其表面设置的微结构数组,使LED入射光在光棒的远程形成更大的反射及折射,增进光的利用率,解决光源亮度于光棒远程发生衰减的问题,以维持光棒整体的发光均勻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棒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图1中第一框选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第二框选区域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第三框选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第四框选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图1中第五框选区域的放大图;图7为图1中7-7截面线的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光棒101-光源端102-远程11-第一切面12-第二切面13-第三切面14-光出射面15-第一微结构数组16-齿峰17-齿谷18-齿面20-第二微结构数组21-平面区块22-微凸齿31-第一框选区域32-第二框选区域33-第三框选区域34-第四框选区域35-第五框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棒,下面以具体实施例进行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对象是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0042]如附图1和附图7 (附图7为附图1中7-7截面线的剖面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棒10具体可为透光材料制成的棒形物体,LED光源(图未示)可设于该光棒 10的一端,即为光棒10的光源端101。该光棒10具有一大于该LED光源指向范围的轴向长度。该光棒10的形状,是在一圆柱形的透光物体表面设置依续相连的第一切面11,第二切面12以及第三切面13,该第二切面12和第三切面13之间以一个凸弧形的光出射面14 连接。该第一切面11的外表面可设置一第一微结构数组15及一第二微结构数组20。该第一微结构数组15从邻近该光棒10的光源端101开始往该光棒10的远程102延伸配置。 该第二微结构数组20接续该第一微结构数组15而设置于该光棒10的远程102。该第一微结构数组15具体可由连续的齿峰16及齿谷17所构成。该第二微结构数组20具体可由复数个平面区块21所构成,各平面区块21之间以微凸齿22连接及区隔。该第一微结构数组15可具有以下特征各齿峰16的间距保持一固定值。该齿谷17具有周期性的深度增进。所谓周期性的深度增进是指从该光棒10的光源端101开始往该光棒10的远程102逐渐增加深度。连接齿峰16及齿谷17的齿面18的斜率具有周期性的角度增进。所谓周期性的角度增进是指从该光棒10的光源端101开始往该光棒10的远程102逐渐的增加齿面18 与齿峰16相交的内角角度。该微结构数组15具有预定的表面粗糙度值(Ra),该表面粗糙度值(Ra)具体可为 4 10 μ m0各齿峰16的半径(R)具体可大于0. Imm,以减少条纹线产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附图2-6,分别为附图1中各虚线框选区域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2描述附图1中第一框选区域31,附图3描述附图1中第二框选区域32,附图4 描述附图1中第三框选区域33,附图5描述附图1中第四框选区域34,附图6描述附图1 中第五框选区域35。LED光源(图未示)具体可设在该第一框选区域31的光棒端部,因此第一框选区域31可为该光棒10的光源端101。第五框选区域35则可为该光棒10的远程 102。由附图2-6可看出各齿峰16的间距保持固定;齿谷17的深度是从第一框选区域31 向第五框选区域35渐增的;齿面18的斜率也是从第一框选区域31向第五框选区域35渐增。附图6则进一步描述第二微结构数组20的形态。LED光源从该光棒10的光源端101入射,透过上述的第一微结构数组15和第二微结构数组20将光线从光出射面14出射。该光棒10的光出射效果与该第一及第二微结构数组的结构演变成线性的变化关系。在光棒10的长度大于LED光线指向范围的条件下, LED光线是愈往光棒10的远程愈弱减,但藉由第一及第二微结构数组的结构特征,使愈接近光棒10远程的光接收面积愈增加,折射及反射角度愈增大,光线的利用率愈高,据此使整个光棒10的出射光做均勻化的调节,而没有近光源端的亮度大于远程的问题。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棒10,以LED为入射光源,并具有一超出该LED光源指向范围的长度。光棒10利用其表面设置的微结构数组,使LED入射光在光棒的远程形成更大的反射及折射,增进光的利用率,解决光源亮度于光棒远程发生衰减的问题,以维持光棒整体的发光均勻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光棒,所述光棒是由透光材料制成的棒形物体,一发光二极管光源设于所述光棒的一端,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源的光棒一端为光棒的光源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棒于沿着其轴向长度而设的一切面上设有一第一微结构数组,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是以连续的齿峰及齿谷所构成,所述齿谷具有周期性的深度增进;连接所述齿峰及齿谷的齿面的斜率具有周期性的角度增进;所述周期性的深度增进是指从所述光棒的光源端开始往所述光棒的远程逐渐增加深度;所述周期性的角度增进是指从所述光棒的光源端开始往所述光棒的远程逐渐的增加齿面与齿峰相交的内角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各齿峰的间距保持一固定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具有预定的表面粗糙度值Ra,所述表面粗糙度值Ra为4 10 μ 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各齿峰半径R大于0.1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棒具有一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的光线指向范围的轴向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棒包括一第二微结构数组;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从邻近所述光棒的光源端往所述光棒的远程延伸配置;所述第二微结构数组接续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而设置于所述光棒的远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数组是由复数个平面区块所构成,各平面区块之间以微凸齿连接及区隔。
8.如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光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棒是在一圆柱形的透光物体表面设置依续相连的第一切面,第二切面以及第三切面;所述第二切面和所述第三切面之间以一个凸弧形的光出射面连接;所述第一微结构数组及第二微结构数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切面的外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棒以LED为入射光源,并具有一超出该LED光源指向范围的长度。该光棒利用其表面设置的微结构数组,使LED入射光在光棒的远程形成更大的反射及折射,增进光的利用率,解决光源亮度在光棒远程发生衰减的问题,以维持光棒整体的发光均匀性。
文档编号F21S2/00GK201934944SQ20102061470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7日
发明者赖柏生 申请人:神咏精密光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