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97530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屏上背光模组的改良 型导光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的显示装置,需要配置背光源可实现显示的效果。传统的 液晶显示屏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将光线引导至液晶面板上,使液 晶面板发光。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设于最底层的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导光片、设于导光片 上方的背光源扩散片及背光源。常见的背光模组可根据背光源的设置位置分为侧光源式和 直下光源式两种。所谓侧光源式是在背光模组中单侧或多侧设置点光源,光源所射出的光 线经由导光板的引导及反射片的反射,而导入扩散片散射,并射入液晶面板上,使液晶面板 产生亮度显示。而所谓的直下光源式是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底部设置发射的光源,由扩散片 均勻扩散底部点光源或线光源得到面光源,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作为背光模组中最关键的部件,所述导光片与反射片通常是两个独立的部件,在 背光模组的组装过程中,需要设置单独的一道工序将其组装在一起,而目前市场上的反射 膜均是由少数几家厂商供应,整个市场基本已呈垄断局势,这不但使得背光模组的生产商 在采购反射膜时须面临较高的价格,增加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成本,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整 个产业链的发展。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可有效 增加背光模组的组装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型导光板, 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 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受光面上设有若干向所述反射膜凸伸并与反射膜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受光面设有若干沿远离反射膜方向凹陷的槽道,所述槽道横截面 呈V形或方形,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两个槽道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与反射膜的材质均为聚苯乙烯或其共聚物。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与反射膜为一体挤出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 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该受光面上 设有若干向所述反射膜凸伸并与反射膜连接的连接部。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与反射膜为一体挤出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良型导光板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背光模组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光板与反射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上的改良型导 光板。如图1所示,所述背光模组100,其包括导光板10、设于所述导光板10上方的第一扩 散膜20、第二扩散膜30、增亮膜40及产生光线的光源50,所述光源50的光线依次通过导光 板10、第二扩散膜30、增亮膜40及第一扩散膜20,而被引导至所述液晶面板上(未图示), 使液晶面板发光。所述导光板10置于所述第二扩散膜30的下方,其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光线方向,以 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及控制光线的均勻度。所述导光板10设有一受光面11,该受光面11 上开设有若干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2,使其呈锯齿状结构,其中,相邻两个槽道12间由一 突肋13间隔,该突肋13呈三角形并设有两个倾斜边,致使所述槽道12呈V形。所述槽道 12的设置使得导光板10的受光面11不再是一个平整面,很好的改善了光线扩散的均勻性。 当然,所述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2并非是改善光线扩散均勻性的惟一手段,在其他实施方 式中,所述槽道12也可由两组不同方向交叉延伸的平行槽道,该两组槽道分别分布于所述 受光面11和背光面111上(未图示),同时,所述槽道12也并非一定要呈V形,也可以呈其 他形状,如改变突肋13形状改成方形,进而将槽道12也变成方形,所述槽道12也可以是弧 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光板10是由聚苯乙烯(General purpose polystyrene, GPPS)或其共聚物材料制成,该聚苯乙烯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并添力UV吸收剂和马来酸酐 进行混合挤出,得到改性后的聚苯乙烯,改性后的聚苯乙烯耐候性好,耐高温性能好,吸水 率低,导光性能好。所述UV吸收剂即为紫外线吸收剂,其为可吸收有伤害作用的紫外辐射 的有机化合物。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由于具有由摩擦产生的热量较少、物料所受到的剪切比 较均勻、螺杆的输送能力较大、挤出量比较稳定、物料在机筒内停留长,混合均勻。所述第一、第二扩散膜20、30分别设于所述增亮膜40的上、下两侧,其表面涂布有 细微的光学颗粒,形成扩散网点31,主要用于是将导光板10射出的光线柔散化,形成均勻 的面光源,即把光线形成漫反射并均勻扩散,当光线在遇到扩散膜上的扩散网点31时,光 线将会往各个角度扩散,从而形成所述均勻分布的面光源,使从扩散膜正面看不到光线反 射点的影子,并且提高正面亮度。所述增亮膜40 为一反射型偏光片(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film), 其利用多层膜技术形成有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薄膜,可以将光线反射再利用达到全面增光 的效果。所述光源50为设置于所述导光板10两侧或下方的灯管,其通电后将产生光线并 最终使液晶面板发亮。所述背光模组100可根据灯管设置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光源式或直下 光源式两种。当灯管设于导光板10两侧时,即为侧光源式背光模组,此时,该背光模组100还包 括一位于所述导光板10下方的反射膜60,该反射膜60也为聚苯乙烯材质并与所述导光板10为一体挤出成型,所述反射膜60与导光板10之间通过若干连接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突肋13向所述反射膜60凸伸并与所述反射膜60连接,该突肋13呈三角形并充当了所 述连接部的角色。所述受光面11上的槽道12沿远离所述反射膜60的方向凹陷形成。灯 管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导光板10折射至所述反射膜60上,并经由所述反射膜60的反射依 次导入第二扩散膜30、增亮膜40及第一扩散膜20,最后射入液晶面板使其发亮,由于所述 导光板10的受光面11面向所述反射膜60且并非为平整面,如此,可使光线被更均勻的分 散,比传统GPPS材质导光板的导光率更高,增加了液晶面板的亮度。当所述灯管设于所述 导光板10下方时,即为直下光源式背光模组,此时,可无需设置反射膜60,光线即可直接射 向扩散膜20、3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光模组通过将所述导光板10与反射膜60 —体成型制造,并 在两者之间设置连接部13及槽道12,使得导光板10与反射膜60无需另外组装,大大提高 了背光模组100的生产效率,同时,也给广大背光模组业者带来了机会,打破了市场上反射 膜的垄断局势,从而缩短了整个产业链,甚至改变整个产业格局。另外,由于导光板10与反 射膜60均是由聚苯乙烯或其共聚物制成,这也大大降低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相较 于现有技术中的PMMA材质,成本可降低50%以上,且本实用新型中的导光板10与反射膜 60受热变形较小,吸水率较低,光照下也不易产生眩光现象。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 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述 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受光面上设有若干向所 述反射膜凸伸并与反射膜连接的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反射膜的材质均为 聚苯乙烯或其共聚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光面设有若干沿远离反射 膜方向凹陷的槽道,所述槽道横截面呈V形或方形或弧形,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两个槽道 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 背光面,该背光面上设有若干与受光面上槽道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5.如权利要求1至4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改良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 反射膜为一体挤出成型。
6.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其特征在 于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该受光面上设有若干向所述反射膜凸伸并 与反射膜连接的连接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与反射膜为一体挤出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的受光面上设有若干向所述反射膜凸伸并与反射膜连接的连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导光板与反射膜一体成型使得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F21V8/00GK201909858SQ20102056312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张建林, 张黎明 申请人:苏州拓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