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面板和等离子显示器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和相应的等离子显示
O
背景技术:
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 panel, PDP)的发光方式是在真空腔体内利用 He+Xe、Ne+Xe、He+Ne+Xe或He+Ne+Kr+Xe等惰性混合气体放电时产生147nm的真空紫外线, 使荧光体发光,以产生视觉上能感应到的文字和图像。图1是现有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透视图,图2是现有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侧视结构图, 其中都采用ITO电极、黑色条带及条形障壁的结构。参照图1、图2,三电极表面放电结构 的PDP放电单元结构如下形成于前基板10上的扫描电极11以及维持电极12由透明电 极11a、12a和设置在其上的汇流电极lib、12b两部分组成。透明电极11a、12a通常采用氧 化铟锡(Indium-Tin-Oxide =ITO)作为材质,形成于前基板10上。汇流电极llb、12b通常 以铬(Cr)、银(Ag)等为主要材料,形成于透明电极lla、12a上,以减少工作中的透明电极 llaU2a的电压降。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平行地形成于前基板10上,如上所述的,为 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在制作电极的过程中,则需要在一组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外侧 增加黑色条带30,以提高显示屏的对比度。然后,在上面覆盖有一层前介质层13,该介质层 13可以保证扫描电极11与维持电极12之间的电阻率,同时,在等离子放电时能蓄积一定 的壁电荷。该前介质层13的上表面还沉淀一层保护膜14,该保护膜14可以防止等离子放 电对前介质层13产生破坏,而且,还能提高二次放电系数。通常,保护膜14 一般使用的材 料为氧化镁(MgO)。寻址电极21行成于后基板20上。在寻址电极21的上面覆盖一层后介质层,以对 寻址电极21间形成绝缘,同时对寻址电极21形成保护。在后介质层上制作障壁24,障壁 24 一般为条形的或栅格形状,每条或每个栅格形成一个显示单元。然后,在障壁单元格内注 入对应的荧光体浆料25。寻址电极21与前基板10上的扫描电极11以及维持电极12在空间布置方位上垂 直对应。同时,要求各个电极与障壁24的沟槽对应,也就是与发光单元格对应。前基板10、 后基板20以及障壁24构成密闭的放电空间,向密闭的空间内充入定量的用于气体放电的 惰性混合气体,工作中,电极间放电产生等离子激活荧光体,从而显示各种图形。现在市面上的PDP面板主要以采用ITO和无ITO (ΙΤ0 less)的两种PDP为主,其 中,采用ITO的PDP通常以边对边实现放电,采用ITO less的PDP面板则以点对点实现放 H1^ ο图3A和图3B示出了现有的采用ITO电极实现电极间放电的PDP面板。对于采用 该ITO电极的PDP面板来说,由于ITO自身的电导率比较低,则需要金属电极配合,以增加 放电电极的电导率,从而来满足PDP工作需要。此方法为大多现有PDP厂家采用的技术和 方法。但是,由于ITO电极的自身的电阻比较大,要想得到理想的显示效果,则PDP功耗也比较大。图4示出了采用ITO less结构的PDP面板。在制作中不利用ITO进行放电,利用 金属电极制作公共电极(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解决了放电电极阻抗大的问题,但由 于金属电极本身不透明,对屏的亮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结构设计中,一般在金属 电极的中间进行开孔,以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尽管如此,显示亮度还是受到了比较多的阻 挡。因此,在制作中尽量开孔面积尽量的大,但大面积的开孔对整屏的显示对比度又产生了 一定的影响。鉴于采用ITO结构的PDP和采用ITO less结构的PDP目前都各自具有一定的问 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新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功耗小,屏幕亮度显示 对比对度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针对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其包括 封接在一起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放电电极,相邻的放电电极之间 形成有黑色条带,每个放电电极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其中,扫描电 极和维持电极中的一个采用金属电极形成,另一个采用透明电极形成。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扫描电极采用金属 电极形成,维持电极由透明电极和设置在透明电极上的汇流电极构成。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黑色条带设置在放 电电极的非放电侧。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黑色条带的宽度不 大于金属电极的宽度。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透明电极形成为整 体的长条形。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透明电极形成为具 有齿形边缘的条形,齿形边缘中的突出部与金属电极的放电侧相对。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透明电极形成为沿 透明电极延伸方向平行排列的多个矩形条,多个矩形条通过汇流电极彼此连接。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金属电极的边缘形 成有多个放电端子,放电端子形成为弧形、齿形或矩形凸起。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金属电极与透明电 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为50 100 μ m。进一步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方面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中,金属电极内部开设 有多个透光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其中包括根据本实用新 型第一方面的等离子显示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等离子显示面板,将透明电极和金属电极配合使用,将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的其中之一采用金属电极形成,另一个则采用透明电极形成,由此在综 合ITO结构的PDP和ITO less结构的PDP的优点的同时,还能弥补并消除全透明电极或全 金属电极的缺点。透明电极部分使得显示屏具有较好的显示亮度,金属电极部分则有利于 增加放电电极的导电率,减轻了全ITO结构过大的功耗,从而使得在基板上获得较低的着 火电压的同时,能得到更高光效;同时,现有技术中全金属电极基板为了获得较大的透光率 而形成大面积开口,这种由于大面积开口而导致对比度降低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被消除 了。应该理解,以上的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明性质的,目的是 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这些附图图解了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 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a、图3b示出了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前基板的主视示意图和仰视示 意图;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采用ITO less结构的前基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前基板的主视结构 示意图;图6a、图6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不同实施例中,前基 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以 及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图5至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如图7、8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主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类似,其包括封接 在一起的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前基板10的一侧(面向后基板20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放 电电极,每个放电电极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且相邻的放电电 极之间形成有黑色条带30。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电极11和维持 电极12中的一个采用金属电极形成,而另一个采用透明电极形成。利用上述的构造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综合了采用ITO结构的 PDP和采用ITO less结构的PDP的优点,其中透明电极部分使得显示屏具有较好的显示 亮度,而金属电极部分则有利于增加放电电极的导电率,减轻了全ITO结构过大的功耗,本 实用新型的这种结构将ITO结构和ITO less结构进行了合理的结合,以便发挥这两种结构的优点,在发挥有点的同时,由于采用了混合式的结构又减轻了的原有的全ITO结构和ITO less结构的缺点。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可以在基板上获得较低的着火电压 的同时,得到更高光效。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全金属电极基板为了获得较大的透光率而形成 大面积开口,由于大面积开口而导致对比度降低的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被消除。优选地,如图5、图6a、图6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扫描电极11采用金属电极 Ila形成,维持电极12则由透明电极12a和设置在透明电极12a上的汇流电极12b (例如银 电极)构成。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使扫描电极11通过金属电极Ila形成,由于金属电极导 电率良好,从而可以提高扫描速度。具体如图5所示,形成扫描电极11的金属电极Ila中 开设有多个透光孔11b,以便提高光透过率,从而提高显示屏的亮度。在透明电极12a上设 置银电极12b可以以减少PDP工作中透明电极12a的电压降,提高扫描的效率。如图5所示,黑色条带30设置在维持电极12的非放电侧,也就是设置在两个相邻 的放电电极的非放电侧之间,以便提高屏幕的显示效果。具体地,黑色条带30的宽度不大 于金属电极Ila的宽度。图6a、图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前基板10上的维持电极12的两种结构示例。如 图6a所示,维持电极12的透明电极12a为整体的长条形状。如图6b所示,维持电极12的 透明电极12a为具有齿形边缘的条形,齿形边缘与金属电极Ila的放电侧相对。此外,在其 他实施例中,维持电极12的透明电极12a可以构造成沿透明电极12a延伸方向平行排列的 多个矩形条,各个矩形条通过设置在透明电极12a上的汇流电极12b彼此连接,并通过汇流 电极12b提供电流。如图6a、图6b所示,金属电极1 Ib的边缘形成有多个放电端子11c,这些放电端子 Ilc形成为呈弧形、齿形或矩形突起,图6a、图6b示出了齿形突起的实例。金属电极Ila的 放电端子Ilc与扫描电极12的透明电极12a之间形成放电,金属电极Ila与透明电极12a 之间的最小间隙(即放电端子Ilc与透明电极12a之间的间隙)为放电间隙,具体地,该放 电间隙可以在50 100 μ m的范围内。在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分别采用金属电极Ila和透明电极12a来形 成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通过金属电极Ila和透明电极12a相配合来实现电极间的放 电。如图7和图8所示,前基板10的扫描电极11及维持电极12与后基板的寻址电极21形 成放电电极对,相互配合形成放电单元,激发工作气体放电,激活荧光粉层,从而显示图像。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中的金属电极Ila和透明电极12a进行 描述。扫描电极11采用金属电极Ila制作而成,其中,金属电极Ila —方面保证了导 电率,另一方面为了不对PDP发出的光产生阻挡,因此需要在金属电极Ila的发光单元 的对应部位制作透光孔11b,以保证较高的透过率。透明电极12a的主体为氧化铟锡 (Indium-Tin-Oxide :IT0),优选地将ITO透明电极12a作为维持电极12,这是由于透明电 极12a自身存在的电阻较大,工作中电流通过的速度较慢,作为扫描电极11时会影响扫描 速度。同时,需要在ITO透明电极12a上附上一条银电极(维持电极)12b,以减少工作中维 持电极12的压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与常规的具有全ITO结构的PDP面板相比,具 有扫描速度快的特点;与常规的全ITO less结构的PDP面板相比,则具有高透过率、亮度高 的特点。[0044]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还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其包括上述根据本实 用新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封接在一起的前基板(10)和后基板(20),所述前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放电电极,相邻的放电电极之间形成有黑色条带(30),每个放电电极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电极和所述维持电极中的一个采用金属电极(11a)形成,另一个采用透明电极(12a)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电极采用金属电极 形成,所述维持电极由透明电极和设置在所述透明电极上的汇流电极(12b)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条带设置在所述放 电电极的非放电侧,所述黑色条带的宽度不大于所述金属电极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形成为整体的 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形成为具有齿 形边缘的条形,所述齿形边缘中的突出部与所述金属电极的放电侧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电极形成为沿所述 透明电极延伸方向平行排列的多个矩形条,所述多个矩形条通过所述汇流电极彼此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的边缘形成有 多个放电端子(11c),所述放电端子形成为弧形、齿形或矩形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与所述透明电 极之间的放电间隙为50 100 μ 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内部开设有多 个透光孔(lib)。
10.一种等离子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显 示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面板和等离子显示器,本实用新型的等字显示面板包括封接在一起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前基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放电电极,相邻的放电电极之间形成有黑色条带,每个放电电极均包括彼此平行延伸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其中,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中的一个采用金属电极形成,另一个采用透明电极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等字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亮度,增加了放电电极的导电率,减轻了全ITO结构过大的功耗,从而使得在基板上获得较低的着火电压的同时,能得到更高光效。
文档编号H01J17/04GK201717227SQ20102025940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30日
发明者陈立国 申请人:四川虹欧显示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