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监控设备设置有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摄像头11和红外灯照射装置12,在夜晚或环境照明度不够时会开启红外灯照射装置12,以 作为补充光源辅助摄像头11拍摄景物,使摄像头在黑暗中依然能正常监控。在这些红外灯照射装置12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被拍物对红外线的反光过度 的现象,使得无法从画面中清晰地识别出被拍物的轮廓特征,例如当红外灯照射装置12照 射到人的面部、眼睛时,此时摄像头11拍摄的人物画面中除人的头发外均呈现出一片白 光,而且人的眼睛由于被红外线直射更是产生“发光”的现象,使得无法从画面中识别出被 拍摄者的面部特征。上述的现状是由于现有的红外灯照射装置12的照射方式造成的,如图 1所示,现有的红外灯照射装置12固定于摄像头11的旁边,因此当摄像头11拍摄景物时将 产生“手电筒”照射现象,此时红外线固定直射人物本体等被拍物,而周围环境却是昏暗的, 由此形成的照射反差导致被拍物反光过度。另外目前也有使用如图2所示的独立的红外灯 照射装置,该红外灯照射装置安装于摄像头的周围,在夜晚或环境照明度不够时开启,但该 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照射方式与图1所示的照射方式是相同的,因此也存被拍物反光过度的 问题。综上,由于现有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照射方式本身存在不合理,使得不可避免地出现上 述反光过度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可以使监控区域内的红外光分布均勻、实 现被拍物无强反光,达到摄像头在环境可见光不足或完全无可见光的情形下拍摄到清晰景 物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包括壳体和由红 外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体,其中,所述灯体呈球面形,所述灯体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多组可独立控制的红外发 光二极管灯组;所述红外灯照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并控制各个所述红 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配线环和配线板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 组,其中所述配线环设置在所述灯体的电源接线出口处与所述壳体之间,各个所述红外发 光二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设置在配线环内; 所述配线板设置在所述配线环内,并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以及所述控制器存在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配线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燕尾槽,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 电源接线设置在对应的燕尾槽内;所述配线板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可嵌入所述燕尾槽内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电 触点,所述电触点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并且在所述凸块嵌入所述燕尾槽内后电连接于所 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优选的,所述配线板上设置有排线插座,所述排线上的插针电连接于所述凸块的 电触点;所述配线板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排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优选的,所述灯体呈半球面形。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沿球面的纵向设置。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灯体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多组可独立控 制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控制器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并控制各个所 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结合呈球面 形的灯体,因此周围空间内的景物可以交替受到灯体上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直接照射,使得 周围的景物受到均勻的光照量,从而实现监控区域内的红外光分布均勻,实现被拍物无强 反光,达到摄像头在环境可见光不足或完全无可见光的情形下拍摄到清晰景物的目的。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监控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独立的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图5是图3中配线环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3中配线板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灯照射装置照射的空间中某区域的光照量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可以使监控区域内的红外光分布均勻、实 现被拍物无强反光,达到摄像头在环境可见光不足或完全无可见光的情形下拍摄到清晰景 物的效果。[00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红外灯照射装置的结构组合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红外灯照射装置包括壳体1和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21的灯体2,其中,所述灯体2呈球面形,所述灯体2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21构成多组可独立控制的 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 ;所述红外灯照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3,所述控制器3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并控制各个所 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灯体2可以呈半球面形,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 22沿球面的纵向设置,图3中示出的灯组22仅含一列红外发光二极管21,此处也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设置多列红外发光二极管21。具体实施时,为了实现控制器3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红外 灯照射装置还设置了配线环4和配线板5,配线环4设置在所述灯体2的电源接线出口处与 所述壳体1之间,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设置在配线环4内,所 述配线板5设置在所述配线环4内,并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 以及所述控制器3存在电连接,可以使控制器3通过配线板5控制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 管灯组22。进一步,为了实现配线板5可以固定在配线环4内,以及实现配线板5与各个所述 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的电接触良好,在配线环4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燕尾 槽41,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设置在对应的燕尾槽41内,即一般 情况下,一个燕尾槽41只设置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此处可以参见 图5,图5是图3中配线环4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时,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 接线221会有正负两条电源接线,该正负电源接线均设置于燕尾槽41,各个红外发光二极 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可以分别设置在就近的燕尾槽41内。相对应,配线板2的侧壁 开设有多个可嵌入所述燕尾槽41内的凸块51,此处可以参见图6,图6图3中配线板5局 部放大图,由图6可见,所述凸块51上设置有电触点511,所述电触点511电连接于所述控 制器3,并且在所述凸块51嵌入所述燕尾槽41内后可以电连接于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 22的电源接线221,从而为控制器3与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提供电连接, 使控制器3可以控制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此处电触点511包括正电触点和负 电触点,分别在所述凸块51嵌入所述燕尾槽41内后电连接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正 负两条电源接线221。参见图4,由图4可知,在装配时,将配线板5上的各个凸块51分别 嵌入到配线环4内壁对应的燕尾槽41内,此时配线板5上的各个凸块51均卡扣在各个燕 尾槽41内,从而可以将配线板5固定在配线环4内,同时凸块51内的正电触点和负电触点 分别电连接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正负两条电源接线,由于凸块51卡扣在燕尾槽41 内之后不易滑动,因此保证了配线板5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的电源接线221 的电接触良好。需要说明的是,该配线板5通常采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为了方便使配线板5与控制器3更加方便地实施电连接,配线板5上设置有排线 插座52,所述排线插座52上的插针(图中未示出)电连接于所述凸块51的电触点511,所
5述配线板5与所述控制器3通过排线6相连接,从而方便配线板5与控制器3的组装和拆 卸。控制器3具体实施时可以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并通过螺钉7固定于所述壳体1 内壁上。控制器3的类型可以是单片机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等控制芯片。下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红外灯照射装置工作原理进行说明,使用时,控制器3 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并控制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朝预 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参考图7,现假定图3中的灯体有六个可 独立控制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每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包括多个红外发光二极 管,六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按顺序编号分别为灯组1、灯组2、灯组3、灯组4、灯组5和 灯组6,控制器3控制各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且任一时刻只 点亮一个灯组22,该点亮方式可以从灯组1开始,按照灯组1一>灯组2—>灯组3—>灯组 4->灯组5—>灯组6—>灯组1方式循环点亮,此时灯体2发出具有向右旋转效果的红外 光。控制器3也可以控制各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且任一时刻 只点亮两个灯组22,此时点亮的两个灯组22可以是位置对称的灯组,例如该点亮方式可以 同时从灯组1和灯组4开始,其中灯组1点亮后,按照灯组1一>灯组2—>灯组3—>灯组
4->灯组5—>灯组6—>灯组1方式循环点亮,同步地,灯组4点亮后,按照灯组4一>灯组
5->灯组6—>灯组1一>灯组2—>灯组3—>灯组4方式循环点亮,此时灯体2发出具有 向右旋转效果的红外光。如此类推,可以得到当灯体2设置有其他数量的可独立控制的红 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时的控制方式。实际应用时,一般在灯体2中设置12组可独立控制 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按顺序编号分别为灯组1到灯组12,且任一时刻同时点亮六个 灯组22,点亮方式是交替点亮六个编号为基数和六个编号为偶数的灯组,从而形成旋转效 果的红外灯光。现以上述实际应用时在灯体2中设置12组可独立控制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 控制器3控制各个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22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且点亮方式是交替点亮 六个编号为基数和六个编号为偶数的灯组为例,控制器3的控制方式与上述相同,对于空 间中面向灯组1且离灯组1 一定距离的某点Q,当六个编号为基数的灯组(即灯组1、3、5、 7、9和11)点亮时,Q点受到灯组1的直接照射,Q点受到的光照量达到最大值Li,在六个 编号为偶数的灯组(即灯组2、4、6、8、10和12)点亮时,Q点仅受到少量由灯组2和灯组12 发出的光线照射,Q点受到的光照量达到最小值L2,当六个编号为基数的灯组(即灯组1、 3、5、7、9和11)再次点亮时,Q点受到的光照量再次达到最大值Li,Q点在红外光旋转一个 周期内的光照量如图7所示,假设图中Q点光照量的变化类似于三角波,因此Q点的平均光 照量是(Ll_L2)/2,有效光照量为(Z1-因灯体2以旋转的方式照亮空间中的景物, 则空间中以灯体2为中心,Q点与灯体2之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面位置受到的光照情况都 会与Q点相同,其平均光照量也是(L1-L2)/2,有效光照量为(Zl-L2)/S ,因此该球面上的 光照分布是均勻的,空间中其他位置的情况与该球面的情况相似,只是平均光照量和有效 光照量会有所不同,从上述分析可知,整个空间内的光照分布是均勻的,从而实现被拍物无 强反光,达到摄像头在环境可见光不足或完全无可见光的情形下拍摄到清晰景物的效果。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来确定具有
6旋转效果的红外光的转速,该“转速”实际是各个灯组22完成一次循环控制的时间,实验表 明,如果周期性重复的脉冲光源作用到视网膜上,当脉冲光的重复频率不够高时,人眼会对 之产生忽明忽暗交替变化的闪烁感觉,这是因为光源在有光和无光的阶段变化时,人眼能 够在亮度感觉上辨别出它们的变化,而当闪烁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人眼就不再有闪烁感觉, 这个值就称为临界闪烁频率,通常该临界闪烁频率为45. 8赫兹(Hz),以控制器控制各个红 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且任一时刻只点亮六个灯组,控制方式与上述 例子相同为例,则两个最大值Ll之间的时间应小于0. 02秒,由此可知灯组之间切换点亮的 时间应小于0. 01秒,红外光的旋转一圈时间应小于0. 12秒,红外光的“转速”为9圈/秒。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所述灯体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多 组可独立控制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控制器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并 控制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 结合呈球面形的灯体,因此周围空间内的景物可以交替受到灯体上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直接 照射,使得周围的景物受到均勻的光照量,从而实现监控区域内的红外光分布均勻,实现被 拍物无强反光,达到摄像头在环境可见光不足或完全无可见光的情形下拍摄到清晰景物的 目的。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 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 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包括壳体和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呈球面形,所述灯体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多组可独立控制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所述红外灯照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并控制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配线环和配线 板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其中所述配线环设置在所述灯体的电源接线出口处与所述壳体之间,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 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设置在配线环内;所述配线板设置在所述配线环内,并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以及 所述控制器存在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燕尾槽,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设置 在对应的燕尾槽内;所述配线板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可嵌入所述燕尾槽内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电触 点,所述电触点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并且在所述凸块嵌入所述燕尾槽内后电连接于所述 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的电源接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板上设置有排线插座,所述排线上的插针电连接于所述凸块的电触点;所述配线板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排线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 述壳体内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 述壳体内。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呈半球面形。
8.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 灯组沿球面的纵向设置。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灯照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红外灯照射装置,包括壳体和由红外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灯体,所述灯体呈球面形,所述灯体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构成多组可独立控制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所述红外灯照射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于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并控制各个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灯组朝预设的方向循环点亮,发出具有旋转效果的红外光。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使监控区域内的红外光分布均匀、实现被拍物无强反光,达到摄像头在环境可见光不足或完全无可见光的情形下拍摄到清晰景物的效果。
文档编号F21V27/00GK201672304SQ20102018666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6日
发明者封鸿涛, 彭力, 林方剑, 郝新竹 申请人:封鸿涛;林方剑;郝新竹;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