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光装置及部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减少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受伤的部件,特别是涉及在使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扩散板或导光板的背光装置中的能减少扩散板或导光板受伤的光学部件。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等的背光装置可分成在光源上配置扩散板的直下型的背光装置、在导光板的至少一端部配置光源的侧光(edgelighting)方式的背光装置。在这种背光装置,为了提升扩散板或导光板的正面方向的亮度,或为了避免出现导光板的扩散图案,层叠有光扩散膜等的光学部件。光学部件的与扩散板或导光板相接的面,为了防止和扩散板或导光板间发生密合,设有凹凸。这种凹凸面是由粘结剂树脂和少量的珠粒所形成,基于光学特性和耐光性问题的观点,作为珠粒一般是使用丙烯酸系珠粒等等(专利文献l)。随着背光装置的薄型化的要求,扩散板和导光板也必须薄型化,因此,开始取代丙烯酸系树脂,而使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又由于透明性等的光学特性、耐冲击性和防湿性等的物理特性优异,扩散板和导光板以外的部件也开始采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然而,该等树脂构成的成形品,在和凹凸面是由丙烯酸系珠粒等形成的光学部件进行层叠时,由于丙烯酸系珠粒等属于较硬质者,在和该丙烯酸系珠粒等构成的凸部相接的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的部分,会受伤而造成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已有许多对策被提出。例如专利文献提出一种光学片,是在设有光学机能层的基材背面通过压花加工来形成微细凹凸。又专利文献3提出的光扩散片,是在形成有光扩散层的基材片的背面,形成含有珠粒、蜡的电离放射线固化型树脂所形成的防粘层。然而,近年来,薄型化的要求更加提升,为了成形出使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的薄型成形品,开始采用将该等树脂的流动性提升后的树脂。这种流动性提升后的树脂的成形品,更容易受伤,迄今为止的防受伤对策成形品,已变得无法减少受伤的发生。[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3-270410号公报(现有技术)[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57706号公报(现有技术,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23609号公报(权利要求的范围)
发明内容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有效防止提高了流动性的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与层叠于该成形品的部件间发生密合,且减少层叠的部件所造成的成形品的受伤。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针对层叠于成形品的部件的成形品接触面的树脂层构成,特别是针对树脂和用来形成凹凸的微粒子的组合以及微粒子的含量,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作为树脂是使用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且使用特定含量的特定平均粒径的聚乙烯蜡,即使是与高流动性的树脂形成的成形品相接,也能防止密合,且能减少成形品受伤的发生,而使该课题获得解决。亦即,本发明的背光装置,具备光源、配置成接近所述光源的导光或光扩散用的光学要件、和配置于所述光学要件上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在与所述光学要件相接的面上具有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以及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的树脂层;所述聚乙烯系蜡粒子,其平均粒径为410pm,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其含量为0.200.50重量份。本发明的背光装置,例如为直下型背光装置,此时光学要件是配置于光源上的扩散板。或者是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此时光学要件是导光板,且光源是配置于导光板的至少一端部。本发明的背光装置中的光学部件是在与树脂层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用来赋予光学特性的功能层。功能层例如为光扩散层。又本发明的背光装置中,光学部件层叠的扩散板或导光板,例如是由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又本发明的部件,是层叠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上的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的与所述成形品的接触面,是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以及平均粒径为410ji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的树脂层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IOO重量份,所述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含量为0.200.50重量份。本发明的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功能层。又较佳为,所述功能层是光扩散层。本发明的平均粒径,是根据柯尔特粒子计数法(CoulterCounter,重量分布)的测定值来计算出。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装置及部件,可防止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与邻接部件间发生密合,进而,能减少与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相接的部件而引起的受伤。图1显示直下型背光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图2显示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图3显示本发明的部件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4是实施例1的光扩散膜的耐擦伤性试验后的聚碳酸酯树脂板表面的激光显微镜相片。图5是比较例1的光扩散膜的耐擦伤性试验后的聚碳酸酯树脂板表面的激光显微镜相片。图6是比较例4的光扩散膜的耐擦伤性试验后的聚碳酸酯树脂板表面的激光显微镜相片。(主要部件符号说明)1:直下型的背光装置2: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3:部件(成形品层叠用部件)4:成形品11:框架(chassis)12:光反射膜13:光源14:扩散板15:光学部件(光扩散膜)16:棱镜片17:导光板31:基板32:树脂层33:功能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发明的背光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为直下型的背光装置1,其基本要素包括光源13、配置于光源上用来消除光源13的图案的扩散板14、配置于扩散板上的光学部件15。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光学部件15是具有特定的光学特性的部件,为了使光朝向出射方向而在其上方配置棱镜片16。在光源13下方,为了将光源13的光朝背光装置的光出射侧反射而配置有光反射膜12,其和光源13—起收纳于框架11。该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光学部件15的与扩散板14相接的面上,形成有用来防止密合的特定的树脂层。图2显示第二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为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2,其基本要素是包括导光板17、配置于导光板17的至少一端部的光源13、配置于导光板17的光出射面上及/或与光出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的光学部件。导光板17,是用来将光源的光导向面方向。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在导光板17的光出射面和其相反侧,分别具备光学部件15、12。又在光学部件15上,配置用来使光朝向出射方向的棱镜片16。该背光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光学部件15、12的和导光板17相接的面,形成用来防止密合的特定树脂层。作为图l及图2的背光装置所使用的光源,可采用冷阴极管、LED、有机无机EL等等,光源的形状包括点状、线状、U字状等等。图1的背光装置所使用的扩散板14以及图2的背光装置所使用的导光板17,分别可由公知的材料所形成,本发明在使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时特别有效。该等树脂构成的成形品,虽然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的性质优异,但属于较软质,比以往的丙烯酸系树脂构成的成形品更容易受伤。特别是在扩散板及导光板的厚度为l.Omm以下的情形,相较于同样是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有更容易受伤的倾向。作为第一、第二实施方式所使用的光学部件,可使用棱镜片、光扩散膜、光反射膜、偏光膜、反射型偏光膜、相位差膜、电磁波遮蔽膜等等,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以下,作为光学部件,以使用光扩散膜的情形为例,来说明实施方式。层叠于扩散板及导光板的光学部件即光扩散膜,为了使从光源透过的光均一扩散而具有光扩散面。这种光扩散面,可通过在表面形成微细凹凸来据以实现,只要能光扩散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在基材上设置由高分子树脂、光扩散剂等所形成的光扩散层来据以实现。就形成光扩散膜的基材而言,只要具有高透过率即可,例如可使用将选自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7夕y》々k夕>0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缩醛系树脂、乙烯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系树脂、硅酮系树脂、氟系树脂、环状烯烃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混合而构成的透明性优异的高分子膜。特别是双轴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由于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优异而适合使用。又在该等透明高分子膜上,可适当地设置易胶粘层等。关于基材的厚度,只要是处理上不会发生问题的厚度即可,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为10500|am左右,较佳为12350|im。光扩散层是由高分子树脂和光扩散剂所形成。光扩散层的厚度宜为350,。作为形成光扩散层的高分子树脂,可使用光学透明性优异的树脂,例如可使用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酯丙烯酸酯系树脂、聚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系树脂、环氧丙烯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縮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的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等等。其等中较佳为使用光学特性优异的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形成光扩散层的光扩散剂,除了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硅酸铝、氧化钛、合成沸石、氧化铝、蒙脱石等的无机微粒子以外,也能使用苯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苯并胍(benzogimnamine)树脂、硅酮树脂、丙烯酸系树脂等构成的有机微粒子。光扩散剂相对于粘结剂树脂的比例,虽依所使用的光扩散剂的平均粒径及光扩散层的厚度会有不同而不能一概而论,但其下限为150重量%以上,较佳为200重量%以上上限为300重量%以下,较佳为250重量%以下。在150重量%以上时,可获得充分的光扩散性。在300重量%以下时,可确保树脂层强度。'光扩散剂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较佳为光扩散性优异的球状珠粒,粒径下限为2pm以上,较佳为5pm以上,更佳为8fam以上;粒径上限为25pm以下,较佳为20pm以下,更佳为15jtim以下。将粒径设定在2pm以上的理由在于,若光扩散剂所形成的光扩散层表面的凹凸变小,将无法发挥光扩散性;设定在25nm以下的理由在于,粒径变大时光扩散层的厚度变厚,且要均一地扩散会有困难。光扩散膜的未设置光扩散层的面上,亦即和扩散板及导光板等的成形品相接的面上具有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和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的树脂层。作为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可使用光学透明性优异的树脂,例如可使用选自聚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縮醛系树脂、聚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三聚氰胺系树脂、酚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的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中的1种或2种以上。若树脂层表面过硬,和后述蜡粒子并用所产生的协同效果将无法获得,而无法减少扩散板及导光板的受伤,因此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并不适合。又若树脂层表面过软,由于无法防止和扩散板及导光板发生密合,因此更佳为使用树脂层表面的硬度适中的热固性树脂。具体而言,按铅笔硬度计,较佳为2H以下且HB以上,更佳为铅笔硬度H左右。接着,关于聚乙烯系蜡粒子,例如可使用聚乙烯蜡粒子、部分氧化聚乙烯蜡粒子、乙烯硬脂酸蜡粒子等等,较佳为高熔点的蜡。熔点宜在10016(TC的范围,通过设定在这种范围,可提高耐热温度并提升耐摩擦性,而能继续地防止受伤。再者,当聚乙烯系蜡和上述树脂一起形成树脂层时,不容易阻碍透明性和光的透过率。相接光学部件所造成的扩散板及导光板的受伤,可大致分成(1)夹在扩散板或导光板和树脂层间的异物所造成的受伤;(2)和树脂层相接所造成的受伤(3)和树脂层表面的用来形成凸部的粒子相接所造成的受伤。本发明的光学部件,除选择所述树脂及粒子的材料外,并将上述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平均粒径和含量限定在特定范围,由此对于各个原因的受伤都能减少其发生。关于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平均粒径,由于是不定形粒子故难以测得正确的粒径,但可使用平均粒径410pm的范围者。较佳为58pm。通过设定成4^m以上,埋没于树脂层中的粒子变少而能形成凹凸部,因此能防止异物造成的受伤。又通过设定成4pm以上,由于能形成凸部,使树脂层和扩散板或导光板的接触面积变小,而能抑制树脂层所造成的受伤。又能防止牛顿环的发生、树脂层和扩散板或导光板间发生密合。通过将平均粒径设定成10nm以下,可避免从树脂面突出的凸部高度变得过高,因此可减少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受伤。又通过设定成10pm以下,可抑制因单位面积的凸部数量过少导致的树脂层本身所造成的受伤。进而,能防止牛顿环的发生、扩散板和导光板间发生密合。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含量为0.200.50重量份,较佳为0.30-0.40重量份。通过将蜡粒子含量设定为0.20重量份以上,可确保用于防止牛顿环的发生及扩散板和导光板间发生密合所必须的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量,并且,能够防止密合所造成的树脂层发生凝集破坏,使剥离后的树脂层成为异物而发生受伤的情形。又若凸部和凸部的间隔过大,树脂层与扩散板或导光板的接触机会增加,可能发生树脂层所造成的受伤,或无法利用凹部来补捉异物而发生异物造成的受伤,通过将蜡粒子含量设定成0.20重量份以上,可避免这种情形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设定成0.50重量份以下,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量不会变得过多,而能抑制用来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受伤。树脂层的厚度较佳为,为了含有上述平均粒径及含量的聚乙烯系蜡粒子所须的足够厚度,且不会导致亮度降低的厚度。具体而言为2.0~5.0^im的范围,较佳为2.54.0pm的范围。通过将树脂层厚度设定成2.0)am以上,在添加既定量的聚乙烯系蜡粒子时可形成凸部,而能防止受伤、牛顿环的发生、和扩散板和导光板间发生密合。又通过设定成2.0i^m以上,由于可形成凹凸部,利用凹部可捕捉异物而防止异物所造成的受伤。再者,即使是添加粒径较大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情形,凸部从树脂面突出的高度不会变得过高,而能抑制凸部所造成的受伤。另一方面,通过将树脂层厚度设定成5.(Him以下,可防止光扩散层的光透过性的降低,并能防止成为光学部件时的亮度降低。又聚乙烯系蜡粒子不会埋没于树脂层中而能形成凸部,因此能抑制树脂层所造成的受伤。又通过形成凸部,可抑制牛顿环的发生、和扩散板和导光板间发生密合。这里的树脂层厚度,是指蜡粒子没有突出部分的厚度。此外,和光扩散层的合计厚度,较佳为1020pm,更佳为12~15|iim的范围,由此能使成为光学部件时的厚度变薄。ii以上,关于和扩散板或导光板相接的光学部件的构成,虽举光扩散膜为例来说明,但不仅是光扩散膜,对于棱镜片、光反射膜、偏光膜、反射型偏光膜、相位差膜、电磁波遮蔽膜等的光学部件,通过在和扩散板或导光板相接的面上设置上述树脂层,也能防止和扩散板或导光板间发生密合。进而减少受伤的发生。接着说明,层叠于成形品的本发明的部件(以下简称部件)的实施方式。图3显示本发明的部件的实施方式。该部件3,为层叠于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上的部件,如图3所示,其基本要素包括基材31、形成于基材31的一面的树脂层32,视需要也能在基材31的另一面,形成用来对基材31或成形品4赋予既定功能的功能层33。该部件3,是以树脂层32和成形晶4相接的方式进行层叠。本发明的层叠,除重叠配置的情形以外,也含括接合配置的情形。基材31,系用来设置树脂层32和功能层33的基材,依部件种类及用途而有不同,依用途可为透明或不透明,其材料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使用和所述光学部件或光扩散部件的基材相同的塑胶膜、玻璃等等。树脂层32的构成,与所述背光装置的光学部件的树脂层相同,具体而言,是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和平均粒径410ia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聚乙烯系蜡粒子含量为0.20~0.50重量份。作为功能层32,除了光扩散层、光反射层、光遮蔽层、棱镜层、偏光层等的具有光学特性的层以外,还包括电磁波遮蔽层等的具有物理特性的层。因此该部件的具体例是包括棱镜片、光扩散膜、光反射膜、偏光膜、反射型偏光膜、相位差膜、电磁波遮蔽膜等等。作为成形品4并没有特别的限定,除上述导光板和扩散板等以外,还包括反射板及其框体、电子机器的显示部的面板、屏幕等。其对象为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这种成形品的特征为,透明性、耐冲击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的性质优异,但较软质而容易受伤。、本发明的部件,像这样在和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相接的面上设置特定的树脂层,可防止和成形品间发生密合,再者能减少受伤产生。以上所说明的光学部件及上述部件的各层,可将各个构成成分及视需要而加入的其他成分,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媒而调制成涂布液,并将该涂布液用辊涂法、棒涂法、喷涂法、气刀涂法等公知的方法涂布,经干燥后,使用适当的固化方法进行固化而形成出。实施例以下用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又"份"、"%",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形下,都是采用重量基准。l.背光用光学部件(光扩散膜)的制作[实施例1]在厚度188)am的透明高分子膜(露米勒(々S,一)T60,东丽(東P)制)的一表面,用棒涂法涂布下述组成的光扩散层用涂布液,经加热固化而形成厚度约15pm的光扩散层。又在透明高分子膜的与光扩散层的相反侧的面上,用棒涂法涂布下述组成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经加热固化而形成厚度约3|am的树脂层,如此制作出实施例1的光扩散膜。<光扩散层用涂布液>*丙烯酸多元醇10份(ACRYDICA-807,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固体成分5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球状粒子14份(TECHPOLYMERMBX-12,积水化成品工业制)稀释溶剂36份*固化剂2份(TAKENATED-U0N,三井化学POLYURETHANE制)(固体成分60%)<树脂层用涂布液〉*丙烯酸多元醇10份(ACRYDICA-807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制)(固体成分50%)聚乙烯系蜡粒子0.022份(CERIDUST3620,平均粒径8pm,科莱恩(夕,y7乂卜)审U)(TAKENATED-110N,三并化学POLYURETHANE制)(固体成分60%)[实施例2]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含量变更为0.028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实施例2的光扩散膜。[实施例3]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于含量变更为0.015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实施例3的光扩散膜。[实施例4]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CERIDUSTVP3610(平均粒径5pm,科莱恩制)0.028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实施例4的光扩散膜。[实施例5]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SHAMROCKS-394N1(平均粒径5|am,SHAMROCK公司制)0.015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实施例5的光扩散膜。[比较例1]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含量变更为0.037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1的光扩散膜。[比较例2]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含量变更为0.006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2的光扩散膜。[比较例3]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CERIDUS稀释溶剂固化剂36份2份T130(平均粒径13pm,科莱恩制)0.022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3的光扩散膜。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CERIDUST6071(平均粒径20ium,科莱恩制)0.022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4的光扩散膜。[比较例5]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硅酮系树脂粒子(TOSPEARL145,平均粒径5|iim,默曼提效能材料(千乂乂亍^7、、八。7才一7乂7.7亍!J7Vk乂)制)0.022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5的光扩散膜。[比较例6]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硅酮系树脂粒子(TOSPEARL130,平均粒径3pm,默曼提效能材料制)0.022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6的光扩散膜。[比较例7]除将实施例1的树脂层用涂布液的聚乙烯系蜡粒子变更为丙烯酸系树脂粒子(TECHPOLYMERMBX—8,平均粒径8(im,积水化成品工业制)0.022份以外,以和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出比较例7的光扩散膜。[与玻璃板的密合防止性以及牛顿环防止性评价]将实施例15、和比较例17所制得的光扩散膜的树脂层,以相接的方式放置在玻璃板上,从光扩散层侧进行搓压,观察是否有发生密合及牛顿环。将未发生密合及牛顿环者评价为"〇",将发生密合或牛顿环者评价为"X"。结果整理于表l。[对于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或聚碳酸酯树脂板的耐擦伤性评价]在须贺(7力,磨耗试验机(NUS-ISO-l)上,安装实施例1~5、比较例17所制得的光扩散膜的树脂层、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和聚碳酸酯树脂板(厚度1.0mm),用l.ON的负荷往返IO次后,观察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和聚碳酸酯树脂板的受伤情形。将未发生受伤者评价为"◎",将受伤不明显者评价为"〇",将受伤很明显者评价为"X"。结果整理于表1。又图4至图6分别显示,实施例1、比较例1及比较例4的耐擦伤性评价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板表面的激光显微镜相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实施例13的光扩散膜使用平均粒径8p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由于都能在树脂层适当地形成凸部,其对玻璃板的密合防止性及牛顿环防止性良好。特别是实施例1的光扩散膜,由于能适当地形成凹凸部,对于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和聚碳酸酯树脂板的耐擦伤性非常良好。实施例2的光扩散膜,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和聚碳酸酯树脂板的受伤虽不明显,由于蜡粒子用量比实施例l更多,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变多,比起实施例1的情形,较难抑制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受伤。实施例3的光扩散膜,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和聚碳酸酯树脂板的受伤虽不明显,由于蜡粒子用量比实施例1更少,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变少,异物和扩散板及导光板接触的机会变多,比起实施例1的情形,较难防止异物所造成的受伤。实施例4、5的光扩散膜,都是使用平均粒径5p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由于在树脂层适当地形成凸部,其对玻璃板的密合防止性及牛顿环防止性良好。又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板和聚碳酸酯树脂板的受伤虽不明显,由于实施例4的蜡粒子含量比实施例1更多,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变多,比起实施例1的情形,较难抑制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受伤。实施例5的光扩散膜,由于蜡粒子用量比实施例1更少,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变少,异物和扩散板及导光板接触的机会变多,比起实施例1的情形,较难防止异物所造成的受伤。比较例l的光扩散膜,是使用和实施例13相同的平均粒径(8(a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由于蜡粒子含量高达0.60重量份,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过多,无法抑制用来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受伤,因此受伤很多。从图4及图5的激光显微镜相片,可以很明显看出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聚碳酸酯树脂板表面发生的受伤的差异。比较例2的光扩散膜,是使用和实施例13相同的平均粒径(8p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由于并未在树脂层适当地形成凸部,其对玻璃板的密合防止性及牛顿环防止性不佳。又由于蜡粒子含量只有0.10重量份,每单位面积的凸部数变少,异物和扩散板及导光板接触的机会变多,无法防止异物所造成的受伤,认为是异物所造成的深的受伤比实施例多很多。比较例3、4的光扩散膜,虽然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含量和实施例1相同,但使用平均粒径比实施例1更大的聚乙烯系蜡粒子。比较例3的光扩散膜,平均粒径大到13|_im,造成凸部高度变得过高,而发生许多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粗而深的受伤。比较例4的光扩散膜,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平均粒径大到20^im,蜡粒子所形成的凸部相对变少,因此对玻璃板的密合防止性及牛顿环防止性不佳。又凸部的高度变得过高,而发生许多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粗而深的受伤。从图4及图6的激光显微镜相片,可以很明显看出实施例l和比较例4的聚碳酸酯树脂板表面发生的受伤的差异。比较例5的光扩散膜,取代聚乙烯系蜡粒子而使用平均粒径5pm的硅酮系树脂粒子,其树脂层的树脂粒子含量和实施例1相同为0.35重量份。由于用硅酮系树脂粒子来形成凸部,并无法形成柔软的凸部,因此发生许多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粗而深的受伤。比较例6的光扩散膜,取代聚乙烯系蜡粒子而使用平均粒径3pm的硅酮系树脂粒子,其树脂层的树脂粒子含量和实施例1相同为0.35重量份。由于平均粒径仅3pm,无法适当地形成凸部,因此对玻璃板的密合防止性及牛顿环防止性不佳。又因为无法适当地形成凹凸,无法防止异物造成的受伤,又无法抑制树脂层造成的受伤,因此发生许多由异物和树脂层所造成的粗而深的受伤。比较例7的光扩散膜,取代聚乙烯系蜡粒子而使用平均粒径8pm的丙烯酸系树脂粒子,其树脂层的树脂粒子含量和实施例1相同为0.35重量份。由于用丙烯酸系树脂粒子来形成凸部,无法形成柔软的凸部,因此发生许多由形成凸部的粒子所造成的粗而深的受伤。2.背光装置的制作在光源上配置厚度l.Omm的非晶质烯烃系树脂制和聚碳酸酯树脂制的扩散板,以树脂层和扩散板相接的方式,在扩散板上配置实施例15、比较例17的光扩散膜,如此制作出直下型的背光装置。在厚度l.Omm的非晶质烯烃系树脂制和聚碳酸酯树脂制的导光板的一端部配置光源,以树脂层和导光板相接的方式,将实施例15、比较例17的光扩散膜配置于导光板的光出射面上,如此制作出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使用了实施例15的光扩散膜的背光装置,由于可抑制扩散板及导光板的受伤,故能获得均一的光扩散性。又由于光扩散膜不会和扩散板及导光板密合,不会发生牛顿环而能获得均一的光扩散性。使用比较例l、比较例37的光扩散膜的背光装置,由于无法抑制扩散板及导光板的受伤,输送时的振动会造成扩散板发生受伤,在背光装置的光源亮灯时,受伤的部位明显,因此无法获得均一的光扩散性。又使用比较例2、比较例4、比较例6的光扩散膜的背光装置,由于光扩散膜和扩散板及导光板发生密合,会产生牛顿环,在背光装置的光源亮灯时,密合的部分变暗,无法获得均一的光扩散性。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装置,其具备光源、配置成接近所述光源的导光或光扩散用的光学要件以及配置于所述光学要件上的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在与所述光学要件相接的面上具有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以及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的树脂层,所述聚乙烯系蜡粒子,其平均粒径为4~10μm,并且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其含量为0.20~0.50重量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要件的材料是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树脂层的厚度为2.0pm以上且5.0iLim以下。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树脂层的表面硬度为HB以上且2H以下。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要件是配置于所述光源上的扩散板,该背光装置为直下型背光装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要件是导光板,且在其至少一端部配置所述光源,该背光装置为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装置,其中,所述光学部件在与树脂层形成面的相反侧的面形成有用来赋予光学特性的功能层。8.—种部件,其层叠于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形成的成形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在与所述成形品的接触面上具有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以及平均粒径为410)a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的树脂层;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所述聚乙烯系蜡粒子的含量为0.20~0.50重量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中,该部件具有功能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部件,其是选自棱镜片、光扩散膜、光反射膜、偏光膜、反射型偏光膜、相位差膜、电磁波遮蔽膜中的光学部件。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部件,其中,所述功能层为光扩散层。全文摘要在由光源13、配置于光源上的扩散板14、配置于扩散板上的光学部件15所构成的直下型背光装置1中,或是在由导光板、配置于导光板上的光学部件所构成的侧光方式的背光装置中,光学元件15的与扩散板或导光板(以下称光学要件)相接的面,由含有热固性树脂及/或热塑性树脂及平均粒径为4~10μm的聚乙烯系蜡粒子的材料所形成。相对于树脂层的树脂成分100重量份,聚乙烯系蜡粒子含量为0.20~0.50重量份。作为光学要件,即使是使用非晶质烯烃系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所构成的成形品,仍能防止光学要件和与其相接的光学部件15发生密合,且能减少光学部件15所造成的光学要件(成形品)的受伤。文档编号F21V3/04GK101631986SQ200880007889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申请日期2008年3月19日优先权日2007年3月22日发明者丰岛靖縻,船桥洋平申请人:木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