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光控应急照明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电时应急用照明装置。
技术背景现有的照明装置大多是依靠220V电源进行供电的, 一旦停电就不能正常 使用,给人们带来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在停电时应急用的光控应急照 明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摇直 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手摇直流发电机同电池组E1、电池组E2串联连接,电 池组El的正极经开关Sl、继电器Kl的线圈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三 极管VT2的基极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在开关Sl与三极管VT1的基 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l,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池组E2的负极之间连 接有光敏电阻R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电池组E2 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发光二极管LED1、继电器Kl的常闭触点 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控制开关S2、发光二极管LED2 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摇直流发电机,手摇直流发电机同电池组El、电 池组E2串联连接,电池组El的正极经开关Sl、继电器Kl的线圈同三极管 VT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T2的基极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在开关 Sl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l,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池组E2的负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三极管VT1 的发射极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发光二极管LED1、继 电器Kl的常闭触点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控制开关 S2、发光二极管LED2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当停电时,本实用新型就可 通过发光二极管LED1指示人们本实用新型的位置,关闭控制开关S2,本实 用新型就可通过发光二极管LED2为人们照明,给人们带来了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摇直流发电机,手摇直流发电机同电池组El、电池组 E2串联连接,电池组El的正极经开关Sl、继电器Kl的线圈同三极管VT2 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T2的基极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在开关Sl 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l,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池 组E2的负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三极管VT1的 发射极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发光二极管LED1、继电 器Kl的常闭触点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控制开关S2、 发光二极管LED2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手摇直流发电机为市场上可购置的产品。发光二极管LED1可采用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2可采用高亮 度发光二极管。使用前,先通过手摇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电池组El、 E2中;使用时,闭合开关S1,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 当突然停电屋内一片漆黑时,光敏电阻Rl、光敏电阻R2的阻值增大,继电 器K1的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吸合,发光二极管LED1发光,人们可根据 发光二极管LED1找到本实用新型的所在位置,闭合控制开关S2,发光二极管LED2发光照明。
权利要求1、光控应急照明装置,包括手摇直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手摇直流发电机同电池组El、电池组E2串联连接,电池组El的正极经开关Sl、继电器Kl 的线圈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T2的基极同三极管VT1的集电 极相连,在开关Sl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l,在三极管 VT1的基极与电池组E2的负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2,三极管VT2的集电 极、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发光 二极管LEDK继电器Kl的常闭触点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 正极经控制开关S2、发光二极管LED2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
专利摘要光控应急照明装置涉及一种停电时应急用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就是提供一种可在停电时应急用的光控应急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摇直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手摇直流发电机同电池组E1、电池组E2串联连接,电池组E1的正极经开关S1、继电器K1的线圈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VT2的基极同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在开关S1与三极管VT1的基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1,在三极管VT1的基极与电池组E2的负极之间连接有光敏电阻R2,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发光二极管LED1、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电池组E2的正极经控制开关S2、发光二极管LED2同电池组E2的负极相连。
文档编号F21S9/00GK201155700SQ20082001025
公开日2008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6日
发明者杨 郭 申请人:杨 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