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94242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特别涉及一种由亮光纱与导光纤维所构成的发光织物。
背景技术
夜间照明、装饰或警示系统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被动反光式装置,其作用在于不需消耗电力下,通过反射外来光源达到警示作用。一般被动式反光装置以塑料反光条、反光板的形式最常见,但材料质地坚硬,并且所处的外在环境若无光源时,会因为无法反射光线而失去发光效果。
另一种为主动发光装置,以萤光发光或灯泡发光为主要形式。此种装置亮度高,不受环境因素限制,但装置复杂、笨重且昂贵,不适合用来作为衣物或饰品上的警示标志或装饰图案。
现有的侧面导光纤维,将一般塑料光纤涂布于侧壁的碳氟化物以物理或化学方式做部分破坏。当在纤维末端提供一光源时,光线会沿着导光纤维轴向前进,由于导光纤维侧壁反射材料被部分破坏,光线将会由该处逐量泄出,而使导光纤维侧面呈现发光的状态。但侧面导光纤维的柔软度不足、光源不均匀、并无法容许过大的弯曲角度。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衣着、装饰品、告示牌、警示装置的主动发光织物,其具有质轻、柔软的特性,同时能提供均匀发光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特性的织物。能在缺乏光线处提供主动发光的能力,同时利用反光特性来提供集中主动发光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轻便柔软、可携带,并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被动发光效果的发光织物,可用来制作衣着、装饰品、告示牌、警示装置等物品。
依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织物,其利用亮光纱为经线,以导光纤维为纬线,使纬线导光纤维与经线亮光纱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纬线导光纤维不与经线亮光纱交织而成。
依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织物,此织物以亮光纱作为经线,并同时以亮光纱及导光纤维为纬线。选择一种亮光纱与导光纤维的比例来整理纬线亮光纱与导光纤维,使亮光纱穿插排列在导光纤维之间。随后令纬线的亮光纱与导光纤维与经线亮光纱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纬线导光纤维不与经线亮光纱交织而成。
本发明的织物中使用的导光纤维可以是一种侧面会产生光线逸漏的导光纤维。并且,纬线的导光纤维可与一发光光源连接,如LED发光二极管。导光纤维可以1条至7条为一束来与发光光源连接,其中以3条至5条成一束来与发光光源连接更佳。
本发明织物中使用的亮光纱可以是截面呈圆形、正方形或三角形的亮光纱。并且亮光纱的亮度范围可介于1级至10级之间,更佳亮度范围介于5级至10级之间。纬线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比例(导光纤维∶亮光纱)可介于约20∶0至约1∶7之间,更佳比例介于约20∶0至约1∶5之间,其中20∶0表示纬线全部使用导光纤维。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特性的织物,利用与主动发光光源连接的纬线导光纤维来提供织物主动发光的能力。并使用具有反光效果的亮光纱,利用亮光纱线本身与亮光纱相互交织所组成的平面来反射外来光线,同时也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光线集中向同一侧发光,达到强化并均匀光源的目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更利用在纬线导光纤维中穿插亮光纱来使织物具有轻便、柔软的特性。


图1绘示一织物,其以亮光纱为经线,导光纤维为纬线,经线与纬线相互编织而成。
图1A绘示一织物剖面图。
图2绘示一织物,其以亮光纱为经线,相互间格排列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为纬线编织而成。
图2A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编织的方式。
图2B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相互编织的方式。
图3绘示一织物,其以亮光纱为经线,相互间隔排列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为纬线编织而成。
图3A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相互编织的方式。
图3B绘示一织物剖面图,用来表示纬线的截面形状及纬线与经线相互编织的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揭露一种具有主动发光效果与被动反光特性的织物。本发明利用数种不同亮度的亮光纱,以及纬线的不同导光纤维与亮光纱的比例来揭露数个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变化。熟悉此类技术者可根据本发明的数个较佳实施例的叙述来了解本发明,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下具体实施本发明。
实施例中使用的亮光纱的亮度依照CNS-7773光泽度测量法来测定,并依照纱线的反光能力可将亮度可分为10级。其中亮度1至3级为不具反光效果的亮光纱,或称雾面纱;3级以上至10级则为具有反光效果的亮光纱。较佳实施例中以亮度5级以上的亮光纱来作为实施例材料。
第1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经纱102全部采用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采用导光纤维,并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后,可得到第1织物。
第1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1A,圆形104a为导光纤维截面,纱线102a为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圆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106a,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108a。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1织物。
当第一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106a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110均匀,并集中向同一侧发光;区域108a的圆形亮光纱则可反射外来光源112。
第2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5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使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三角形亮光纱,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特性的第2织物。此较佳实施例与以下将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皆如同上述第1较佳实施例,故不在此多加赘述。
第3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7的圆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3织物。
第4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7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三角形亮光纱,结果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4织物。
第5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圆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结果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5织物。
第6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将经纱1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104全部改用导光纤维。参考图1的编织方式,编织导光纤维与三角形亮光纱,结果可得到兼具主动发光与反射外来光源的特性的第6织物。
第7较佳实施例第7较佳实施例根据变化第1较佳实施例而来。如图2所示,让经纱202全部采用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纬纱204与2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7织物。
第7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2A。空心圆形204a为导光纤维截面,实心圆形206a为圆形亮光纱的截面,纱线202a为圆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圆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208a,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210a。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7织物。
当第7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208a中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214均匀,并集中向同一侧发光。同时,圆形亮光纱相互编织形成如图2中的平面208,以及如图2A中的区域210a皆会反射外来光源212。
第8较佳实施例根据第7较佳实施例变化而来。如图2所示,让经纱202全部改用亮度5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204使用导光纤维,纬纱206则改用亮度5的三角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三角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8织物。
第8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2B。空心圆形204b为导光纤维截面,实心三角形206b为三角形亮光纱的截面,纱线202b为三角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三角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208b,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210b。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8织物。
当第8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208b中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214均匀,并集中向同一侧发光。同时,圆形亮光纱相互编织形成如图2中的平面208,以及如图2A中的区域210a皆会反射外来光源212。
第9较佳实施例变化第7较佳实施例,将图2中的经纱202全部改用亮度7的圆形亮光纱,纬纱204与2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7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9织物。第9较佳实施例与以下将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皆如同上述第7或第8较佳实施例,故不在此多加赘述。
第10较佳实施例变化第8较佳实施例,将图2中的经纱202全部改用亮度7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204与2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7的三角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三角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0织物。
第11较佳实施例变化第7较佳实施例,将图2中的经纱2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圆形亮光纱,纬纱204与2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10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1织物。
第12较佳实施例变化第8较佳实施例,将图2中的经纱2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204与2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10的三角形亮光纱。并以1∶1的方式,将每一条三角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2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2织物。
第13较佳实施例第13较佳实施例根据变化第7较佳实施例而来。如图3所示,让经纱302全部采用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纬纱304与3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5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3的方式,将每三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3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3织物。
第13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3A。空心圆形304a为导光纤维截面,实心圆形306a为圆形亮光纱的截面,纱线302a为圆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圆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308a,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310a。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13织物。
当第13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308a中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314均匀,并集中向同一侧发光。同时,圆形亮光纱相互编织形成如图3中的平面308,以及如图2A中的区域310a皆会反射外来光源312。
第14较佳实施例根据第7较佳实施例变化而来。如图3所示,让经纱302全部改用亮度5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304使用导光纤维,纬纱306则改用亮度5的三角形亮光纱。并以1∶3的方式,将每三条三角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3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4织物。
第14织物的经向剖面图请参考图3B。空心圆形304b为导光纤维截面,实心三角形306b为三角形亮光纱的截面,纱线302b为三角形亮光纱。导光纤维不与三角形亮光纱交织的部分为区域308b,相互交织部分为区域310b。若将1至7条,较佳为3至5条的导光纤维末端连接上主动发光光源,如LED发光二极管,可成为主动发光的第14织物。
当第14织物主动发光时,区域308b中的圆形亮光纱会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主动光源314均匀,并集中向同一侧发光。同时,圆形亮光纱相互编织形成如图3中的平面308,以及如图3A中的区域310a皆会反射外来光源312。
第15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3较佳实施例,将图3中的经纱302全部改用亮度7的圆形亮光纱,纬纱304与3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7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3的方式,将每三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3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5织物。第15较佳实施例与以下将提供的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皆如同上述第13或第14较佳实施例,故不在此多加赘述。
第16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4较佳实施例,将图3中的经纱302全部改用亮度7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304与3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7的三角形亮光纱。并以1∶3的方式,将每三条三角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3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6织物。
第17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3较佳实施例,将图3中的经纱3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圆形亮光纱,纬纱304与3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10的圆形亮光纱。并以1∶3的方式,将每三条圆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3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7织物。
第18较佳实施例变化第14较佳实施例,将图3中的经纱302全部改用亮度10的三角形亮光纱,纬纱304与306分别为导光纤维与亮度10的三角形亮光纱。并以1∶3的方式,将每三条三角形亮光纱穿插排列在每一条光纤维之间。随后参考图3的编织方式来编织导光纤维与圆形亮光纱,可得到第18织物。
对上述第1至第18较佳实施例所制造出的第1至第18织物进行亮度试验。依照CNS 5064辉度测量法来测量各织物的亮度。其中相对亮度值以18个实施例中亮度最高的第6较佳实施例为100%来计算出其它织物的相对亮度。并将所得结果与织物所使用的亮光纱种类,以及纬纱导光纤维与亮光纱的比例绘制成第一表格。

第一表格、各织物的相对亮度由第一表格显示出下列几项特征第一项特征是使用高亮度等级的亮光纱作为织物的材料,会比使用低亮度等级的亮光纱更能提高织物的亮度。例如在纬纱全部使用导光纤维下,若经纱使用亮度7的亮光纱的织物的亮度会高于经纱使用亮度5的亮光纱的织物,第3织物亮度高于第1织物。因此不需证明即可得到,若相较于使用不具反光效果(或称雾面纱)的纱线作为织物材料,本发明提供使用亮光纱为材料的织物将明显地提升织物亮度。
第二项特征在于亮光纱的形状。由第一表格显示出,在相同纬线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比例下,使用三角形亮光纱的织物亮度皆高于使用圆形纱的织物。因为三角形亮光纱具有较利于反射光线的平面,故在相同的纬纱导光纤维使用比例下,三角形亮光纱较圆形亮光纱更能提高织物的亮度。而正方形截面的亮光纱也能提升织物的反光能力,达到增加织物亮度的效果。
第三项特征在于纬纱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的使用比例。当导光纤维使用比例越高时,织物亮度越亮。但相对地,当纬纱使用较高比例的亮光纱时,织物质地会较轻且柔软,并且由亮光纱相互交织而成的平面(如图3中的平面308),以及亮光纱本身皆可提供主动光源均匀化,与反射外来光源的效果。纬纱的导光纤维与亮光纱的比例范围可介于20∶0至约1∶7之间,较佳范围介在20∶0至约1∶5之间。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导光纤维作为材料的织物,并在导光纤维末端接上一发光光源,使得本发明的织物具有主动发光的特性。同时本发明的另一特点是在织物中使用亮光纱。利用亮光纱线本身与亮光纱相互交织所组成的平面来反射外来光线,同时也反射导光纤维发出的光线,使光线集中向同一侧发光,达到强化并均匀光源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在纬线导光纤维中穿插亮光纱来使本发明的发光织物具有轻便、柔软的特性。
此外,本发明可依据其应用用途来调整纬线的导光纤维比例与亮光纱种类。例如当利用本发明的发光织物来作为警告标志时,可选择纬纱全部使用导光纤维,并配合使用亮度10的三角形或四方形的亮光纱编织出的织物来提供最高亮度,以达到警示作用。又例如本发明应用在衣着或装饰品上,则可选择在纬纱的导光纤维之间穿插数条亮光纱来增加织物的柔软性,以符合衣着、饰品在使用上的舒适性,同时具有发光的装饰效果。
上述数个较佳实施例中特定的比例数字,例如亮度5、[1∶7」,或方向叙述例如「上方」、「下方」等,均仅仅是为了表达上的方便,并不能依此来限制本发明范围。同时,以上所展示或描述的较佳实施例的参考,须知道,熟悉此技术者根据本发明原理所作的任何细节或型态上的变化,或是各种同功变异体,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织物至少包括若干条亮光纱作为经纱;以及若干条导光纤维作为纬纱,其中至少部分长度的这些导光纤维与这些亮光纱交织,并且这些亮光纱反射这些导光纤维泄出的光线与外来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亮光纱作为纬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纬纱的这些亮光纱与这些导光纤维的比例介于20∶0至1∶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纬纱的这些亮光纱与这些导光纤维的较佳比例介于20∶0至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导光纤维至少包括一侧面导光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导光纤维至少包括在末端连接上一发光光源,并且该发光光源至少包括一LED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亮光纱选自于由横断面为圆形、四方形、三角形的亮光纱所组成的群组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亮光纱的亮度介于1级至10级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密度范围介于每平方英时50至210条线之间。
10.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由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该织物至少包括若干条亮光纱作为经纱;若干条亮光纱作为纬纱;若干条导光纤维作为纬纱,其中使至少一条或一条以上纬纱的亮光纱穿插排列在这些导光纤维之间,与至少部分长度的这些导光纤维与经纱的这些亮光纱交织;以及这些亮光纱反射这些导光纤维泄出的光线与外来光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纬纱的这些亮光纱与这些导光纤维的比例介于20∶0至1∶7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作为纬纱的这些亮光纱与这些导光纤维的较佳比例介于20∶0至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导光纤维至少包括一侧面导光纤维。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导光纤维至少包括在纤维末端连接上一发光光源,并且该发光光源至少包括一LED发光二极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亮光纱选自于由横断面为圆形、四方形、三角形的亮光纱所组成的群组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这些亮光纱的亮度介于1级至10级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的织物密度范围介于每平方英时50至210条纱线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兼具主动发光效果与反光效果的织物,其利用导光纤维为纬线,亮光纱为经线,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导光纤维不与亮光纱交织而成的发光织物。一种以导光纤维及亮光纱为纬线,亮光纱为经线,相互交织或部分长度的导光纤维不与亮光纱交织而成的发光织物。
文档编号F21V8/00GK1707004SQ200410046390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8日
发明者黄志鹏, 彭启宗 申请人:冠德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