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914216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尤其涉及具有电极结构的表面放电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一对产生显示放电的放电维持电极对应于在两个基片之间的每个放电单元安装。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典型地为显示器件,该显示器件内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激发荧光体从而实现预定的图像。由于PDP可能具有高清晰度(甚至具有大屏幕尺寸),许多人相信它们将成为主要的、下一代平板显示结构。
在传统的PDP中,如图5所示,地址电极5 1在第二基片50上沿一个方向(图中方向X)形成。绝缘层53形成在其上形成有地址电极51的第二基片50的整个表面上,从而绝缘层53覆盖了地址电极51。阻挡肋55以直线结构形成在绝缘层53上,且位于地址电极51之间。红、绿和蓝荧光层57形成在阻挡肋55之间。
第一基片60与第二基片50相对。放电维持电极64形成在与第二基片50相对的第一基片60的表面上。每个放电维持电极64包括一对透明电极62和一对总线电极63。透明电极62和总线电极63沿与第一基片60的地址电极51基本垂直的方向(也就是沿Y方向)设置。绝缘层66形成在其上形成有放电维持电极64的第一基片60的整个表面上,从而绝缘层66覆盖放电维持电极64。MgO保护层68覆盖绝缘层66。
在第二基片50的地址电极51和第一基片60的放电维持电极64交叉的区域成为形成放电单元的区域。
在地址电极51和放电维持电极64之间施加地址电压Va进行地址放电。然后在一对放电维持电极64之间施加维持电压Vs进行维持放电。此时产生的紫外线激发相应的荧光层57,从而使可见光穿过透明的第一基片60发出,实现图像显示。
现在参考图6对放电维持电极64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上所述,透明电极62基本垂直于阻挡肋55的方向。包括形成放电维持电极64的每对的透明电极62彼此分开一预定距离。也就是说,每对透明电极62沿方向X占据一预定间隔。预定间距也被用于透明电极62的相邻对之间。总线电极63提高了电传导性,且总线电极63形成为使得总线电极63之一沿每个透明电极62的长边设置,由此完成放电维持电极64的形成。
在另一传统结构中,如图7所示,放电维持电极74包括一对总线电极73和透明电极72,该总线电极73基本垂直于阻挡肋55(沿方向Y),该透明电极72从总线电极73延伸出来被定位在每个放电单元内。透明电极72形成为T-形,如图中所示“T”的基座与总线电极73相连。
可是,至于如图5和图6所示的结构中,每对透明电极62沿方向X占据预定距离,因为当给放电维持电极64施加电压来实现放电时,在透明电极62的整个表面没有形成均匀场,所以透明电极62的许多不必要的区域几乎不对放电做出贡献。除了能在放电单元内减小放电效率之外,这些区域还能通过屏蔽放电单元的需要区域来减小亮度。
另外,当形成如图7所示的T-形透明电极72时,这种情况导致放电集中于透明电极72的边角区域。这妨碍了放电单元内的放电均匀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在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内,为了优化放电维持电极的结构,分析了放电单元内的放电分布,因此降低了放电初始电压并改善了放电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涉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它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地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片上。阻挡肋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从而限定多个放电单元。荧光层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放电维持电极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并且是成对的,因而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延伸部分伸入放电单元,使得一对相对的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从每对放电维持电极的至少之一延伸的每个延伸部分的末端形成有凹部。
在典型实施例中,凹部可以基本形成在延伸部分的末端的中央,并且延伸部分的凹部通过弯曲的、平滑的圆部与它的周边区域相连。
在凹部的两侧可以形成有凸部。
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部分可以这样形成,即,至少一个长边向内,离相邻的阻挡肋有延伸部分的预定长度那么远。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部分也这样形成,当离放电单元中央的距离增加时,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减小。
放电维持电极可以包括总线电极和延伸电极,该总线电极形成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且是成对的,从而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总线电极相连接,该延伸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内从总线电极延伸,从而使得一对相对的延伸电极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每个延伸电极的末端从每对总线电极的至少之一延伸,且形成有凹部。
延伸电极可以是透明的。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电极可以这样形成,即,当离放电单元中央的距离增加时,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减小。
在另一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地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片上。阻挡肋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从而限定多个放电单元。荧光层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放电维持电极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延伸至放电单元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的末端具有放大的截面宽度的放大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该放大的截面宽度比放电单元的相连接的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的末端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的宽度大。在与放电单元对应的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中,每对中的其中一个电极是扫描电极,它实现在扫描区间内的地址电极之间的地址放电,每对中的另一个电极是共用电极,它实现在共用电极与相应的扫描电极之间的在放电维持区间内的显示放电。每个地址电极在与相对的扫描电极的放大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相对应的区域具有放大的地址电极部分。
在又一实施例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屏幕亮度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维持放电过程中提高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地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片上。阻挡肋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预定间隙内,从而限定多个放电单元。放电单元具有由起始放电电压激发的放电单元气体。荧光层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放电维持电极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延伸至放电单元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同时在相对的放电电极延伸部分的末端之间存在间隙。起始放电电压由间隙的尺寸和放电单元气体的氙气的含量的函数来确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图2是用于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一部分透明电极放大的平面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图5是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剖面透视图;图6是图5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图7是应用了T-形放电电极结构的传统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图8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图9是放电初始电压以间隙和放电单元气体中的氙气的含量的函数的形式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首先参照图1,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内,多个地址电极21沿一相同方向(方向Y)形成在第二基片(未示出)上,且多个放电维持电极14沿基本垂直于地址电极21的方向(方向X)形成在第一基片(未示出)上。
多个阻挡肋15形成在第二基片和第一基片之间的间隔内。在地址电极21的每个相邻对之间形成有一个阻挡肋15,且该阻挡肋15以与图5中所示的相同的方式均匀地排列成行。阻挡肋15限定等离子体放电所需要的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在第一实施例中,尽管将阻挡肋15描述成以条纹图形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在本发明中可能使用闭合的阻挡肋结构,该阻挡肋结构包括与地址电极21排列成行的阻挡肋元件和与地址电极21相交的阻挡肋元件,以此来限定放电单元23R、23G和23B。
放电维持电极14包括延伸电极12和总线电极13。延伸电极12的作用为在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内实现等离子放电,且为了确保亮度水平它最好通过使用透明ITO(铟锡氧化物)来实现。总线电极13补偿延伸电极12的高阻抗(也就是ITO的高阻抗)来提高电传导性。因而总线电极13最好由金属材料构成。
总线电极13基本沿方向Y(即以行的形式)平行地形成,且对于每个放电单元23R、23G和23B,两个总线电极13设置在其基本相对的端部。多个延伸电极12从每个总线电极13突出,且在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内的区域。结果,对于每个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其中设置了相对的一对延伸电极12。延伸电极12也被形成使得以预定距离设置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内的相对的一对末端。
参照图2,每个延伸电极12的末端包括在末端中央的凹部A和从凹部A的相对侧延伸形成的凸部B。因此,对于每个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内的每对相对的延伸电极12,如图1所示的长间隙L形成在相对的凹部A之间,且相应的短间隙S形成在每个相对的凸部B之间。这种结构导致了最初在短间隙S形成处发生主要放电,在此之后放电展开至长间隙L然后至放电单元23R、23G和23B的其它部分。
延伸电极12的凹部A将放电集中于放电单元23R、23G和23B中央,以此形成稳定放电。凸部B减小了相对的延伸电极12(整个现有技术)的末端之间的距离,因此使放电所需的电压降到最小。不用显著地减小孔径比,通过凸部B实现了该优点。
在典型实施例中,延伸电极12的凹部A和凸部B以曲线结构设置,即缺少锐角。这可以通过形成在凹部A和凸部B之间的连接部C来实现,如图2所示。特别地,对于每个延伸电极2,在凹部A和凸部B之间的连接部C形成为斜面随着靠凹部A的而减小。使用自然的放电展开,连接部C促使放电从其在短间隙中被启动处向长间隙的展开。
更具体地,在放电和外部施加电压之间有非线性关系。例如,如果放电初始电压是200V,直到达到200V时放电才会发生,如果是比该电压低的电压如199V时放电将不会发生。可是,放电特性为,一旦放电发生且重复(即扩散),放电以等比级数向周边展开。通过这样的展开使得将主要放电引入长间隙中。
延伸电极12的凹部A和凸部B的构造是这样的,即对于为沿方向Y的每行放电单元23R、23G和23B设置的每对总线电极13,凹部A和凸部B可以在延伸电极12的末端对应于总线电极13之一或如上所述两个总线电极13形成。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形成放电维持电极14的延伸电极12,使得与相邻的阻挡肋15的距离在朝着延伸电极12的最接近端的方向一开始就被减小。换而言之,凹部A和凸部B外的延伸电极12的构造是,当增加与放电单元23R、23G和23B的中心的距离时,在延伸电极12和相邻的阻挡肋15之间的沿总线电极13形成方向(方向Y)的距离一开始就会减小。维持延伸电极12沿阻挡肋15形成方向(方向X)的预定长度继续这样,在此之后,其长度的剩余部分保持延伸电极12的预定宽度,从而增加了与相邻阻挡肋1 5之间的距离。因为延伸电极12的最接近端对放电的产生几乎不做贡献,因此这样的结构改善了放电效率。通过形成具有其宽度比末端宽度小的最接近端还确保了高孔径比。
黑条纹17可以形成在每个不成对的相邻的放电维持电极14之间来改善对比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
第二个实施例的PDP具有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基本结构,仅在放电维持电极34的延伸电极32的形成上存在不同。特别是,虽然延伸电极32的末端的大部分和第一实施例中的一样形成,但延伸电极32的在总线电极33形成的方向上的宽度被保持贯穿延伸电极32的在阻挡肋15形成方向上的整个长度。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部分平面图。
第三个实施例的PDP具有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基本结构,仅在放电维持电极44的延伸电极42的形成上存在不同。特别是,延伸电极42的末端中央仅包括凹部,且没有如第一实施例中的凸部。而且,从延伸电极42的末端开始以朝着其最近端的方向,延伸电极42外部的长边在总线电极43形成的方向上形成有预定宽度的直部。持续此种情况至延伸电极42的预定长度,然后该长边向内倾斜来减小延伸电极42的宽度。直至基本到达延伸电极42与总线电极43相连的点。在该点处,延伸电极42的长边伸直基本平行于阻挡肋15,延伸电极42的剩余部分继续这种结构。
在上述本发明的PDP中,优化了放电维持电极的构成从而使得该电极的不需要的区域最小化,因而限制了放电电流并改善了放电效率。
此外,通过最小化具有95%透射率的放电维持电极的尺寸来增加孔径比。即,即使放电维持电极的区域缩减,也能实现等于或高于现有技术的亮度水平。这改善了孔径比并减少了用于形成放电维持电极的材料量。
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在与每个放电单元23R、23G和23B对应的一对放电维持电极116和118中,一个是扫描电极116,它在扫描区间实现在地址电极之间的地址放电,另一个是共用电极118,它在放电维持区间实现在自身与相应的扫描电极116之间显示放电。
地址电极108具有与扫描电极116的突起116b的结构相对应的、且处于与扫描电极116相对区域的放大部108b。这使得扫描电极116具有加大的区域。
即,每个地址电极108包括沿纵向(方向Y)延伸的线性部108a和在PDP的宽度方向(方向X)扩展的放大部108b。放大部108b大致对应于扫描电极116的突起116b的形状扩展。
更具体地,地址电极108的每个放大部108b与扫描电极116的每个突起116b的末端相对应的部分基本为宽度为W1的四边形。此外,地址电极108的每个放大部108b与扫描电极116的每个突起116b的最后端部分相对应的部分具有宽度W2,当靠近扫描电极116的相应的总线电极116a时该宽度W2减小。地址电极108之一的线性部分108a的宽度W3作为参考被显示。在该典型实施例中,满足下列不等式W1>W2>W3。
如上所述在对应于扫描电极116的结构的区域形成地址电极108的放大部108b,可以提高地址电极108和扫描电极116之间的地址放电,并且可以减少地址放电期间的共用电极118的干扰。因此,稳定了地址放电并防止了误放电。
再参照图1作为典型的实施例,放电维持电极具有一对相对的长间隙L和短间隙S,从而降低放电初始电压Vf。因此,随着放电初始电压Vf的升高可以增加放电气体中包含的氙(Xe)气体的量。
在典型的实施例中,放电气体包含10%或更多、最好在10%与60%之间的氙。作为氙量增加的结果在维持放电期间紫外线的发射可以更强,因此提高了屏幕亮度。
参照表1和图9来解释包含在放电气体中的氙量与相对的突起间的放电间隙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放电间隙中,长间隙被称为第一放电间隙G1,且短间隙被称为第二放电间隙G2。
如果A是第一放电间隙G1的尺寸与第二放电间隙G2的尺寸之和,表1表示通过实验得到的A值,即在该A值时根据放电气体内的氙量变化通过合适的放电初始电压Vf可以驱动。当放电气体包含60%或更多的氙时,合适的PDP驱动是不可能的。
在表1中,F(A+Xe)表示A值(单位微米被忽略)和放电气体内的氙量(该值的百分号被忽略)的加和。此外,根据放电气体内的氙量测量得到的放电效率是基于放电气体中的氙量为5%时值为1的相对值。
表1


从表1可看出放电气体内的氙量从5%增加至60%,使得当第一和第二放电间隙G1和G2的尺寸较小,以合适的放电初始电压Vf驱动是可能的,且可改善放电效率。特别地,与放电气体内的氙量为5%时的情况做比较,在氙量为10%或更多时放电效率显著地提高了。相应地,在该典型实施例的PDP中,除上述放电维持电极的突起结构外,在放电气体内包含有10%或更多量(最多到60%)的氙以改善放电效率。
图9是放电初始电压Vf随函数F(A+Xe)变化的曲线图。
参照图9,当F(A+Xe)值是167至240范围内且放电气体内的氙量在10%和60%之间时,可在180V至210V的范围内进行驱动,这在PDP产业中被认为是合适的放电初始电压Vf。相应地,根据该典型实施例的PDP实现了放电维持电极结构,该结构包括在放电气体中的10%至60%的氙和在167和240之间的F(A+Xe)的值。
尽管以上部分已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应该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明显可以对此处指出的基本的发明思想进行许多修改和调整,这些修改和调整仍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正如在附加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成在第二基片上的地址电极;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的荧光层;和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形成的放电维持电极,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伸入放电单元的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其中从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每个延伸部分的末端形成有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凹部基本形成在延伸部分末端的中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凹部的两侧面形成有凸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延伸部分的凹部通过弯曲的、平滑的圆部与它的末端周边区域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部分可以这样形成,至少一个长边向内形成并以延伸部分的预定长度远离相邻的阻挡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部分可以这样形成,当离放电单元中央的距离增加时,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减小。
7.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成在第二基片上的地址电极;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的荧光层;和包括总线电极和延伸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该总线电极形成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从而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总线电极相连接,该延伸电极在每个放电单元内从总线电极延伸,从而使得一对相对的延伸电极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其中从每对总线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每个延伸电极的末端形成有凹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凹部基本形成在延伸电极末端的中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在凹部的两侧面形成有凸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延伸电极的凹部通过弯曲的、平滑的圆部与它的末端周边区域相连。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电极这样形成,当离放电单元中央的距离增加时,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减小。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延伸电极是透明的。
13.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成在第二基片上的地址电极;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的荧光层;和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放电维持电极,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伸入放电单元的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其中从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每个延伸部分的末端形成有凹部,和其中至少一长间隙和至少一短间隙一起形成在相对的延伸部分的末端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该长间隙位于两个短间隙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放电维持电极的每个延伸电极这样形成,当离放电单元中央的距离增加时,在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宽度减小。
16.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成在第二基片上的地址电极;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的荧光层;和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放电维持电极,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伸入放电单元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的末端具有放大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该放大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宽度大于远离该放电单元的一对相连接的放电维持电极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的宽度;其中,在与一放电单元对应的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中,每对中的其中一个放电维持电极为扫描电极,该扫描电极在扫描区间实现在地址电极之间的地址放电,每对中的另一个电极为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在放电维持区间实现在共用电极与相应的扫描电极之间的显示放电,其中,每个地址电极在与相对的扫描电极的放大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相对应的区域具有放大的地址电极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放大地址电极部分具有宽度为W1的基本为四边形的放大地址电极部分;宽度为W3的线性地址电极部分,其将第一放电单元的放大地址电极部分与相邻的共享共用电极的第二放电单元的放大地址电极部分相连;以及宽度为W2的锥形地址电极部分,其将放大地址电极部分与远离共享共用地址电极的一对彼此相连接的放电单元的线性地址电极部分末端相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宽度W1>宽度W2>宽度W3。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长间隙和至少一短间隙一起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的末端之间。
2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形成在第二基片上的地址电极;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以限定多个放电单元的阻挡肋,所述放电单元具有由起始放电电压激发的放电单元气体;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的荧光层;和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上的放电维持电极,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延伸至放电单元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且相对的放电电极延伸部分的末端之间存在间隙;其中从每对放电维持电极中的至少一个延伸的每个延伸部分的末端形成有凹部,其中氙气量确定在放电单元气体的10%到60%的范围内。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至少一长间隙和至少一短间隙一起形成在相对的放电维持电极延伸部分的末端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其中起始放电电压在180V至210V的范围内。
全文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彼此相对且其间具有预定间隙的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地址电极形成在第二基片上。阻挡肋安装在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之间的间隙内,从而限定多个放电单元。荧光层形成于每个放电单元内。放电维持电极形成于与地址电极相交的方向并且是成对的,使得每个放电单元与一对放电维持电极相连接。每个放电维持电极包括伸入放电单元的延伸部分,使得一对相对的延伸部分形成在每个放电单元内。从每对总线电极的至少之一的电极延伸的每个延伸部分的末端形成有凹部。
文档编号H01J17/04GK1523633SQ200310124950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7日
发明者权宰翊, 姜景斗, 金禹泰, 柳宪锡, 禹锡均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