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切割式拾音技术的利记博彩app
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弦类电声乐器的拾音方法,它是利用金属琴弦振动时切割磁感线而在琴弦两端产生感应电压的特点,将琴弦两端的感应电压输出为音频电信号的拾音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金属弦类的电声乐器很多,如电吉它,电扬琴,电提琴,电胡琴等。这些金属弦类的电声乐器公知的拾音方法主要有压电式,线圈式,驻极体式,它们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有一个拾音器件——拾音器。
压电拾音法利用压电材料(如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通过琴弦直接或间接与压电元件接触,琴弦振动使压电材料产生压电电压,把琴弦的振动转化为相应的音频电信号,该电信号由压电元件产生。线圈式拾音法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带磁铁的线圈安放在琴弦傍,琴弦的振动改变线圈内磁通大小,使线圈产生感应电压,把琴弦的振动转化为相应的音频电信号,该电信号由线圈产生。驻极体式拾音法利用琴弦振动改变电容大小,驻极体两极电压产生相应变化从而把琴弦的振动转化为音频电信号,该电信号由驻极体极板产生。
以上提到的拾音方法共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必须要有一个传感元件,音频电信号由电感元件产生。通常把电传感元件封装在拾音器中。故现有金属弦类乐器都离不开拾音器。
现有拾音法除必须安装拾音器外,还存在一些缺陷。压电式拾音法压电材料对低频响应差,杂音大;线圈式拾音由于,线圈接收外界电波而易受干扰,同时两种拾音法的频率响应范围都比较窄。
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拾音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拾音方法——切割式拾音方法。用本拾音法拾音不需要拾音器,不需要附加传感元件,音频电信号由琴弦直接产生。而且用本拾音法输出频率范围宽,电平大。通过改变磁铁的位置和增减磁铁数量可以得到丰富的泛音。
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总方案在金属弦类乐器的弦中部或近端点处的弦旁安放一到几块磁铁,由琴弦两端引接导线把琴弦振动的切割磁感线产生的电压信号传送至带前置放大的功放电路中放大,由琴箱放出声音。当需要不同的音色时,可以改变磁铁到端点的距离,也可以在不同距离处另外放置磁铁。若要求琴弦振动时间(延音)较长,可以换用磁场较弱的磁铁或减少磁铁数量。若要求输出电平大,则可以用较强磁场的磁铁或增加磁铁数量,或提高电路放大能力。所有琴弦可按并联关系连接也可以按串联关系连接,也可以串并结合,视阻抗要求而定。当功放要求输出阻抗较小时可采用并联,要求输出阻抗大时可采用串联。
以下举例说明本发明技术用于电吉它,电扬琴和电钢琴的技术方案切割式拾音技术用在电吉它上的技术方案在距琴桥约5至10厘米处琴弦下(即现有电吉它拾音器安装部位)安放一块磁铁,其N极或S极面朝向琴弦,在琴弦上端,通过在调弦器固定镙钉下垫铜片导体使六根弦导通,或者通过换用金属质弦枕使琴弦上端导通。琴弦下端由金属质的琴桥把琴弦下端导通,六根弦便成并联关系。琴弦两端导通处引出导线与带前置放大的放大电路连接,琴弦振动时切割磁感线,琴弦两端产生感应电信号,由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处理。
切割式拾音技术用在电扬琴上的技术方案在每一段架在马子间用以发音的琴弦下安放一块小磁铁,琴弦两端弦钩处垫导体片以将琴弦导通并且各弦的连接按并联和串联两种方案联接,并联(并联方案)或串联(串联方案)后的琴弦两输出端再与一带前置放大的功放连接。
切割式拾音技术用在钢琴上的技术方案去掉钢琴的音板,在每一根弦对应的背柱处安放若干磁铁,琴弦两端在弦钩处用导体连接,将琴弦连接成并联或串联(两种方案),再由两端引出两条导线与放大电路连接。
图1是本拾音技术的基本原理图。
图2是并联方案图。
图3是串联方案图。
图4是切割式拾音技术用在电吉它上的正面图。
图5是电吉它背面图。
图6是切割式拾音技术用在电扬琴上(并联方案)的正面图。
图7是切割式拾音技术用在钢琴上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琴弦支点(4)将琴弦(2)支起,在琴弦(2)旁放置磁铁(1),琴弦(2)两端弦钩(3)处引出导线(5)与放大电路(6)连接,放大电路与音箱(7)连接。
在图2中,琴弦支点(4)将琴弦(2)支起,在琴弦(2)旁放置磁铁(1),在弦钩(3)下垫有片状的导体片(8)将琴弦(2)导通成并联关系,再由导体片引出导线(5)与放大电路(6)连接,放大电路与音箱(7)连接。
在图3中,琴弦支点(4)将琴弦(2)支起,在琴弦(2)旁放置磁铁(1),在弦钩(3)下垫有片状的导体片(8)将琴弦(2)导通成串联关系,再由导体片引出导线(5)与放大电路(6)连接,放大电路与音箱(7)连接。
在图4中,琴弦(2)安装在金属质的调弦钮(10)和金属质的琴桥(9)上,琴弦(2)下安放磁铁(1),由琴桥(9)引出的镶嵌导线(11)穿过琴体。
在图5中,琴体上装有带前置放大的放大电路(15)。琴头部的六个调弦钮(10)的固定镙钉下垫铜片导体(12)使调弦钮(10)导通并引出镶嵌导线(11)并与琴桥(9)处引出的镶嵌导线(11)组成电信号输出线。电信号输出线在接入放大电路(15)前先分两路,一路与音频电信号输出孔(14)连接,用以接外用的带前置放大的功放;另一路与琴体上的放大电路(15)连接,放大电路(15)再与音频功放输出孔(13)连接,音频功放输出孔(13)可直接连接音箱,也可接功放。
在图6中,每一段架在马子(18)间用以发音的琴弦(2)下安放一块小磁铁(1),琴弦(2)两端弦钩(3)处垫导体片(8)以将琴弦(2)导通并且各弦的连接按并联方案联接,并联后的琴弦(2)两输出端导体片(8)处引出镶嵌导线(11)与音频电信号输出孔(16)连接,用以接外用的带前置放大的功放。
在图7中,每一根弦(2)对应的背柱(17)处安放若干磁铁(1),琴弦(2)两端在弦钩(3)处用导体连接,将琴弦连接成并联或串联(两种方案),再由两端引出两条导线与广大电路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拾音技术,由磁铁与琴弦及放大电路组成的结构,其特征是磁铁放在琴弦旁边,琴弦两端与放大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弦与弦按并联方式、串联方式或串并联结合三种方案连接后再与放大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一根弦可以配置一块以上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比较靠近的琴弦可以共用一块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琴弦为金属类琴弦。
全文摘要
一种新型的拾音技术——切割式拾音技术,主要用在金属弦类电声乐器上。本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琴弦两端通过导线与音频放大电路连接,当琴弦振动时切割安放在琴弦下的磁铁磁感线,琴弦两端产生的感应电信号作为拾音信号。使用本技术仅由磁铁和琴弦组合就能实现拾音器所具有的将琴弦振动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结构简单,为乐器制造节约成本。同时具有频率范围宽,灵敏,音色丰富的优点,可用于电吉它,电扬琴,钢琴等乐器。
文档编号G10H3/18GK1779778SQ200410052309
公开日2006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春展 申请人:张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