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膜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
【背景技术】
[0002]增光膜主要有四种类型,一般棱镜片(normal prism sheet)、多功能棱镜片(micro-lens film)与反射型偏光片(reflective polarizer)。目前国内生产最多的是棱镜膜(BEF)是将光学薄膜的表面设置为20微米左右高度的微三棱镜结构。棱镜膜(BEF)的增亮原理,是将原先大视角的发散光,聚拢在约70度的范围内出射,从而增加了正视的亮度,减小了可视视角。依照光波的特性(水平波+垂直波)两张增光膜水平和垂直交叉使用保证最佳增光效果。选择使用一张棱镜片或是2张正交放置的棱镜片。例如,在使用了一张棱镜膜以后,亮度视角会减小,但相对的中心点亮度及可视范围内的亮度会有约50%左右的增加。在使用了 2张正交的棱镜膜后,亮度视角会进一步减小,可视范围会更向中心轴靠拢,同时,中心点亮度则会有约110%的增加。从而,达到了增加可视范围内亮度的作用。
[0003]目前背光模组的组合顺序是在1000级无尘环境下贴合下扩散片一下增光片一上增光片一遮光片一压合。然而LCD模块的安装是用PCB上的安装孔装配到所用的设备仪器上,因为模块内部的显示屏由两片很薄的玻璃组成,很易损坏,LCD模块上所用的驱动IC为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PET之间摩擦容易产生静电损害电路,容易弄脏表面,产品不良率偏尚,成本尚。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该复合增光膜减少了安装过程中对上增光膜、下增光膜表面造成的损害,且减少了增光膜上下覆膜的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所述复合增光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剥离膜、上增光膜、黏胶层、下增光膜和下剥离膜,上增光膜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上剥离膜和黏胶层贴合,下增光膜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黏胶层和下剥离膜贴合。
[0006]进一步的,所述上增光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设置于第一基材层顶部的第一棱镜结构层,所述下增光膜包括第二基材层和设置于第二基材层顶部的第二棱镜结构层,第一棱镜结构层具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上棱镜条,第二棱镜结构层具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下棱镜条,上棱镜条与下棱镜条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而小于180°。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棱镜条与所述下棱镜条之间的夹角为90°。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复合增光膜的总厚度为200-300 μπι。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上剥离膜、下剥离膜均为PE薄膜,其厚度均为40-50 μπι。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均为PET基材层,其厚度均为38-50 μπ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第二棱镜结构层均为丙烯酸树脂层,其厚度均为18-25 μmD
[0012]进一步的,所述黏胶层为亚克力胶层、硅胶层或HJ胶层,其厚度为3-10 μπι。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光膜通过在上增光膜与下增光膜之间设置一层黏胶层,将其贴合,减少了安装过程中对上增光膜、下增光膜表面造成的损害,且减少了增光膜上下覆膜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15]附图标记为:1 一上剥离膜、2—上增光膜、21 —第一基材层、22—第一棱镜结构层、23 一上棱镜条、3—黏I父层、4 一下增光膜、41 一第二基材层、42—第二棱镜结构层、43—下棱镜条、5—下剥离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7]见图1,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所述复合增光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剥离膜1、上增光膜2、黏胶层3、下增光膜4和下剥离膜5,上增光膜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上剥离膜I和黏胶层3贴合,下增光膜4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黏胶层3和下剥离膜5贴合。
[0018]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光膜通过在上增光膜2与下增光膜4之间设置一层黏胶层3,将其贴合,减少了安装过程中对上增光膜2、下增光膜4表面造成的损害,且减少了增光膜上下覆膜的成本。
[0019]上剥离膜I和下剥离膜5可根据需要采用黄、蓝、白、绿等颜色中的一种。上增光膜2和下增光膜4贴合后的辉度为6000-8000。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光膜的总辉度为9000-12000,增光度强。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增光膜2包括第一基材层21和设置于第一基材层21顶部的第一棱镜结构层22,所述下增光膜4包括第二基材层41和设置于第二基材层41顶部的第二棱镜结构层42,第一棱镜结构层22具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上棱镜条23,第二棱镜结构层42具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下棱镜条43,上棱镜条23与下棱镜条43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而小于180°。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上棱镜条23与所述下棱镜条43之间的夹角为90°。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增光膜的总厚度为200-300 μπι。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复合增光膜的总厚度为250 μπι。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剥离膜1、下剥离膜5均为PE薄膜,其厚度均为40_50μπι。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上剥离膜1、下剥离膜5的厚度均为45 μπι。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材层21、第二基材层41均为PET基材层,其厚度均为38-50 μm0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第一基材层21、第二基材层41的厚度均为44 μπι。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22、第二棱镜结构层42均为丙烯酸树脂层,其厚度均为18-25 μπι。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22、第二棱镜结构层42均为丙烯酸树脂层,其厚度均为22 μπι。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黏胶层3为亚克力胶层、硅胶层或HJ胶层,其厚度为3-10 μπι。为使本实用新型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所述黏胶层3的厚度为6 μπι。
[0026]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光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剥离膜、上增光膜、黏胶层、下增光膜和下剥离膜,上增光膜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上剥离膜和黏胶层贴合,下增光膜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黏胶层和下剥离膜贴合;所述上增光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设置于第一基材层顶部的第一棱镜结构层,所述下增光膜包括第二基材层和设置于第二基材层顶部的第二棱镜结构层,第一棱镜结构层具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上棱镜条,第二棱镜结构层具有多个向上凸起且相互平行的下棱镜条,上棱镜条与下棱镜条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而小于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镜条与所述下棱镜条之间的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光膜的总厚度为200-300 μ 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剥离膜、下剥离膜均为PE薄膜,其厚度均为40-50 μ m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均为PET基材层,其厚度均为38-50 μ m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结构层、第二棱镜结构层均为丙烯酸树脂层,其厚度均为18-25 μ 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胶层为亚克力胶层、硅胶层或PU胶层,其厚度为3-10 μ mo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膜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成本耐用复合增光膜,所述复合增光膜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剥离膜、上增光膜、黏胶层、下增光膜和下剥离膜,上增光膜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上剥离膜和黏胶层贴合,下增光膜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黏胶层和下剥离膜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增光膜通过在上增光膜与下增光膜之间设置一层黏胶层,将其贴合,减少了安装过程中对上增光膜、下增光膜表面造成的损害,且减少了增光膜上下覆膜的成本。
【IPC分类】G02B5/04
【公开号】CN204945418
【申请号】CN201520568218
【发明人】朱文峰
【申请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