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透过性基材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光透过性基材,包括具有一第一表面的一本体,以及位于第一表面上并突出于第一表面的一突出部;突出部具有一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与一斜面,其中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与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不规则状平台顶面至第一表面具有一高度为5μm~40μm,而不规则状平台顶面的一最长平台宽度在0.15mm~8mm。本发明的光透过性基材,可使应用做为扩散板时,能维持高辉度并且提高辉度均齐度。
【专利说明】
光透过性基材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透过性基材,且特别涉及可作为扩散板的一种具有突出部的光 透过性基材。
【背景技术】
[0002] 扩散板是应用于电子产品如显示器的一种光学板,其主要作用是将光源的光线扩 散雾化,使产品屏幕呈现亮度均匀的画质。而不同电子产品对于屏幕画质需求不同,因此 扩散板制造厂商制造扩散板时,会依下游厂商的需求而制造出具有不同的光穿透度的扩散 板。以应用于显示器(如液晶显示装置)的侧向式背光模块为例,一般包括由透光性材料形 成的导光板、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端部的光源(例如冷阴极管形成的线光源)、位于导光板与 线光源下方的光反射膜、以及配置在导光板上面形成发光面的扩散板和/或镜片膜(lens film)〇
[0003] 为了提高辉度及降低消耗电力,近年来在彩色液晶显示装置中,大多会特别于扩 散板的上面或扩散板与导光板之间配置1片或2片表面具有棱镜形状的镜片膜,使从导光 板射出的光有效率地聚光在液晶面板的正面方向上。又,为了改善因与光源间的距离所引 起的发光量不均,亦有技术是于导光板里面印刷由光扩散油墨形成会随着远离光源而变大 的点状图案,但扩散板的配置为以使光均一地扩散且使印刷在导光板里面的点状图案不被 看见为主要目的。但是,以往该等镜片膜的制造为通过热可塑性树脂板的压纹加工或使用 放射线硬化型树脂的棱镜形状的转写等方法达成。但这些现有镜片膜制造成本高且被视为 构成背光模块价格昂贵的主因,此外,现有的镜片膜亦因受限于其制造方法而使得材质选 择范围过于狭窄。再者,镜片膜亦有因不具光扩散效果而必须与光扩散膜组合使用,造成背 光模块的组装步骤繁复的问题。
[0004] 另外,除了上述于显示器中于扩散板之外还可能使用到的多种机能性膜如扩散 膜、镜片膜、辉度提高膜,以提高显示画面的辉度及减少画面全体的辉度不均,为了达到显 示器轻薄化和降低成本等目的,目前也有许多研究是专注于开发出整合多种功能的光学 板,例如整合扩散板的光扩散效果以及增亮膜的集光效果成一光学板的开发研究。特别是 近来由于显示器(如液晶电视)从小型进展到大型化,更希望能开发出可以减少所使用的 机能性膜数量但又可提高辉度与扩散性能的光学扩散板。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透过性基材(light transmissive plate),使其应 用做为扩散板时,能维持高辉度并且提高辉度均齐度(uniformity of luminance)。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透过性基材,包括具有一第一表面的一本体 (main body),以及位于第一表面上并突出于第一表面的一突出部(protrusion)。突出部具 有一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与一斜面,其中斜面连接于第一表面与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不规则 状平台顶面至第一表面具有一高度(Hp)为5 ym~40 ym,而不规则状平台顶面的一最长平 台宽度(Wm)在0? 15mm~8謹。
[0007] 其中,光透过性基材具有一厚度于0. 5mm~6mm范围之间。
[0008] 其中,该斜面在该第一表面上的垂直投影的一宽度(Ws)在10 ym~160 ym。
[0009] 其中,该斜面与该第一表面的一夹角角度范围为于120度~177度之间。
[0010] 其中,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指该突出部朝向该本体的厚度方向在该第一表面上的 投影为不规则状。
[0011] 其中,该光透过性基材由一透光性树脂所组成。
[0012] 其中,更包括多个扩散粒子分散于该本体和该突出部之中,该多个扩散粒子的平 均粒径为0. 1 y m~30 y m。
[0013] 其中,该多个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 5 ym~20 ym。
[0014] 其中,该多个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 ym~5 ym。
[0015] 其中,具有多个该突出部于该本体的该第一表面上,相邻的该多个突出部之间的 最小间距在10 y m~1000 y m范围之间。
[0016] 其中,该第一表面于该突出部以外的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 lym以下, 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5 ym以下。
[0017] 其中,该第一表面于该突出部以外的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01 ym~ 0. 08 ym,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 01 ym~0. 3 ym。
[0018] 其中,该第一表面于该突出部以外的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02 ym~ 0. 07 ym,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03 ym~0.25 ym。
[0019] 其中,该本体另具有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 (Ra)为3um~30tim范围之间。
[0020] 其中,该第一表面为入光面,该第二表面为出光面。
[0021] 其中,该光透过性基材的透光率为50%~70%。
[0022] 其中,该本体与该突出部为一体成形。
[0023] 其中,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平行于该本体的该第一表面。
[0024] 其中,该突出部于对应该最长平台宽度处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连 接该第一表面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且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与该第一表面形成第 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不同于该第二夹角。
[0025] 其中,该突出部于对应该最长平台宽度处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连 接该第一表面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且该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与该第一表面形成第 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相等于该第二夹角,分别于120度~177度范围之间。
[0026] 其中,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垂直于该最长平台宽度的一最小平台长度,该最 小平台长度为〇. 〇3mm~1. 5mm。
[0027] 其中,该突出部占该第一表面的面积比例为35%~70%。
[0028] 其中,该突出部的面积/周长的比值范围为100 ym~180 ym。
[002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光源;以及前述光透过性 基材,其中,该光源与该第一表面为相对设置。
[0030] 其中,该第一表面为入光面。
[0031]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括一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具有高辉度及高辉度均齐度。
[003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前述背光模块。
[0033] 本发明的显示器,包括具一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的背光模块,具有高辉度及高 辉度均齐度。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光透过性基材(light transmissive plate),具 有特殊设计的突出部(protrusion),可使应用做为扩散板时,能维持高辉度并且提高辉度 均齐度(uniformity of luminance) 〇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光透过性基材的局部上视图。
[0037] 图2绘示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的一突出部的示意图。
[0038] 图3A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1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39] 图3B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2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0] 图3C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5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1] 图3D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6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2] 图3E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7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3] 图3F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8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4] 图3G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9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5] 图3H绘示以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10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0046] 图4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比较例表面而取得的比较例部分表面的粗 糙度曲线。
[0047] 图5A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1的光透过性基材的突出部表面而 取得的突出部的平台顶面的粗糙度曲线。
[0048] 图5B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1的光透过性基材突出部以外的本 体的第一表面而取得的粗糙度曲线。
[0049] 图6A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2的光透过性基材突出部表面而取 得的突出部的平台顶面的粗糙度曲线。
[0050] 图6B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2的光透过性基材于突出部以外的 本体的第一表面而取得的粗糙度曲线。
[0051] 图7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
[0052] 其中,附图标记:
[0053] 1 :光透过性基材
[0054] 10 :本体
[0055] 101 :本体的第一表面
[0056] 102 :本体的第二表面
[0057] 20:突出部
[0058] 201 :突出部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
[0059] 203 :第一斜面
[0060] 204 :第二斜面
[0061] (180 - a 1)。:第一夹角
[0062] (180 - a 2)。:第二夹角
[0063] Hp :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到第一表面的高度
[0064] Hm :本体的厚度
[0065] Ws :突出部的斜面在第一表面上的垂直投影宽度
[0066] Wm :突出部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的最长平台宽度
[0067] Dm :垂直于最长平台宽度的最小平台长度
[0068] d:相邻两突出部的最小间距
[0069] 700 :背光模块
[0070] 710 :扩散板
[0071] 720:光源
[0072] 722 :基板
[0073] 724 :发光单元
[0074] 740 :框架
[0075] 742 :容置空间
[0076] X、Y、Z: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77]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光透过性基材(light transmissive plate),可应用于 一显示装置作为背光模块的扩散板。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利用在主体表面上所形成的突 出部(protrusion)及其特殊设计,使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维持高辉度并且提高辉度均齐 度(uniformity of luminance)。因此,根据实施例可提供一具有高辉度和提升扩散性能的 扩散板,减少其它传统所使用的机能性膜数量,进而降低成本并使应用显示器更加轻薄化 (特别是大型尺寸的显示器)。应用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作为扩散板时,令具有突出部的 主体表面朝向背光模块的光源。
[0078] 以下参照所附图式详细叙述实施态样。需注意的是,实施例所提出的结构和内容 仅为举例说明之用,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并非仅限于所述的该些态样。实施例中相同或类 似的标号用以标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需注意的是,本发明并非显示出所有可能的实施例。 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对结构加以变化与修饰,以符合实际应用所需。因此,未 于本发明提出的其它实施态样也可能可以应用。再者,图式已简化以利清楚说明实施例的 内容,图式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说明书和图示内容仅作叙述 实施例之用,而非作为限缩本发明保护范围之用。
[0079]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光透过性基材的局部上视图。图2绘示实施例的光透 过性基材的一突出部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1包括一 本体(main body) 10和突出部(protrusion) 20位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并突出于第 一表面101。其中,本体10与突出部20为一体成形。以单一突出部20为例作说明,突出部 20,例如是岛状,具有一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与斜面(203, 204),其中斜面(203, 204)连接 于第一表面101与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
[0080] 其中,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指:突出部20朝向本体10的厚度方向在第一表面 101上的投影为不规则状,如图2所示。于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 到第一表面101具有一高度Hp,高度Hp的范围为5 y m~40 y m,较佳为10 y m~35 y m的 范围内。
[0081] 光透过性基材1的厚度为本体10的厚度Hm加上突出部20的高度Hp,当应用本发 明的光透过性基材1做为背光模块用的扩散板时,光透过性基材1的厚度为0. 5mm~6_ 时为佳。厚度超过6_可能会因厚度过厚和重量过重而不宜用于现今追求轻薄化的显示器 内,厚度比0. 5_薄时可能会因为刚性不足而影响应用时的扩散效果。于一实施例中,光透 过性基材1的厚度为0. 6mm~5mm (600 y m~5000 y m)范围之间;另一实施例中,光透过性 基材1的厚度为〇. 8mm~3mm。另一实施例中,光透过性基材1的厚度为为0. 8mm~2. 5mm。
[0082] 由于突出部20的高度Hp相较于本体10的厚度Hm甚微,因此光透过性基材1的 厚度(即本体厚度Hm加上突出部20的高度Hp)可视为近似或等于本体10的厚度Hm。
[0083] 请参照图2,突出部20的斜面(203, 204)在第一表面101上的垂直投影的一宽度 Ws在10 ym~160 ym的范围内,较佳为12 ym~150 ym的范围。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 的斜面(203, 204)在第一表面101上的垂直投影的一宽度Ws例如是13 y m~40 y m的范 围内。另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斜面(203, 204)在第一表面101上的垂直投影的一宽度 Ws例如是90 y m~150 y m的范围内。于一实施例中,斜面(203, 204)与第一表面101的一 夹角角度(180 - a 1,180 - a 2)范围为于120度~177度之间,较佳为125度~175度 之间。
[0084] 与现有扩散板的微结构很不同的是,实施例为具有较大尺寸的突出部20。一实施 例中,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的一最长平台宽度Wm在0? 15mm~8mm(150ym~ 8000 ym)的范围内。另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的最长平台宽度 Wm为0. 175mm~7mm。又另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的最长平台宽 度 Wm 为 0? 2mm ~6mm。
[0085] 一实施例中,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垂直于最长平台宽度的一最小平台长度Dm, 其范围为〇? 03謹~1. 5謹。
[0086] 再者,一实施例中,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 (即突出部20以外的第一表面部分)具 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 1 y m以下较佳为0. 085 y m以下,例如是在0. 01 y m~0. 08 y m 的范围内。。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 5 y m以下, 较佳为〇. 3 ym以下,例如是在0. 01 ym~0. 3 ym的范围内。一实施例中,本体10的第一 表面101于突出部20以外的第一表面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 02 y m~0. 07 y m, 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具有一表面粗糙度(Ra)为0. 03 ym~0. 25 ym。光透过性基材 1的本体10更具有一第二表面102相对于第一表面101。于一实施例中,本体10的第二表 面102的表面粗糙度(Ra)为3 y m~30 y m范围之间。另一实施例中,本体10的第二表面 102的表面粗糙度(Ra)为4 ym~25 ym范围之间。表面粗糙度Ra可以采用3D形状显微 检测仪作量测。
[0087] 以下配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 限制。
[0088] 如图1所示,光透过性基材1具有多个突出部20位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上 并突出于第一表面101,相邻两突出部20的最小间距(即突出部20与突出部20之间的距 离)d,为0? 01謹~1謹(10 y m~1000 y m)的范围之间,较佳为0? 015謹~0? 95謹(15 y m~ 950 y m)。
[0089] 如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单一突出部20除了包括远离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 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于对应最长平台宽度Wm处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203和第二斜面 204。第一斜面203和第二斜面204分别连接第一表面101与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多个 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形状可以彼此相同或彼此不同。且第一斜面203和第 二斜面204分别与第一表面101形成第一夹角(180 - a 1) °和第二夹角(180 - a 2) °。 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第一夹角(180 - a 1)°不同于第二夹角(180 - a 2) °,即 a 1辛a2。另一实施例中,突出部20的第一夹角(180 - a 1) °相等于第二夹角(180 - a 2)。,即 a 1 = a 2。
[0090] 然而,本发明对此并不多作限制,各突出部20的不同位置的斜面与第一表面101 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不同突出部20的斜面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视实 际应用时的需求而稍作变化与调整。于一实施例中,第一夹角(180 - a 1) °与第二夹角 (180 - a 2) °分别是在120度~177度范围之间。另一实施例中,单一突出部20的不同 位置的斜面相对于第一表面101的夹角例如是在120度~177度范围之间。另外,一实施 例中,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实质上平行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
[0091] 实施例中,光透过性基材1是由透光性材料制作,例如是由一透光性树脂所组成。 可使用的透光性树脂例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苯乙稀(PS)、聚甲基丙稀酸甲酯 (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MS共聚物)、丙烯腈一苯乙烯共聚物(AS共聚 物)、环状聚稀经(cyclo - olefin copolymer)、聚稀经共聚物(如聚一 4 一甲基一 1 一戊 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酯、聚乙稀、聚丙稀、聚氯乙 烯、离子键聚合物(ionomer)等。其中,又以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 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共聚物为佳。
[0092] 实施例中,光透过性基材1可更包括添加多个扩散粒子以分散于该本体和该突出 部之中,如透明微粒子以作为光扩散剂使用。
[0093] 实施例中,透明的扩散粒子例如以玻璃微粒子为代表的无机微粒子,聚苯乙烯树 月旨、(甲基)丙烯酸树脂、硅树脂等的有机微粒子,且以有机微粒子较佳。有机微粒子又以 已架桥的有机微粒子更佳,在其制造过程中至少有部分架桥,则在透光性树脂的加工过程 中不会产生变形,而可维持微粒子状态。即,以即使加热至透光性树脂的成形温度亦不会熔 融于透光性树脂中的微粒子较佳,且更宜为已架桥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硅树脂的有机微 粒子。一实施例中,特别适合的透明微粒(扩散粒子)例如有,以部分架桥的甲基丙烯酸甲 酯为基质的聚合物微粒子聚(丙烯酸丁酯)的内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外壳的聚合 物、具有包含橡胶状乙烯聚合物的内核与外壳的内核/外壳型态的聚合物〔罗门哈斯公司 Rohm and Hass Campany制,商品名Paraloid EXL - 5136〕、具有架桥娃氧烷基的娃树脂〔 东芝Silicone(股)公司制,商品名Tospearl 120〕。
[0094] -实施例中,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 1 y m~30 y m。另一实施例中,添加于光透 过性基材1中的扩散粒子,其平均粒径为0. 5 y m~20 y m。又一实施例中,添加于光透过性 基材1中的扩散粒子,其平均粒径为1 ym~5 ym。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以不突出本体10/ 突出部20的表面为佳。再者,一实施例中,光透过性基材1的透光率为50%~70%,较佳 为 55%~65%。
[0095] 另外,做为扩散粒子的该些透明微粒子的平均粒径以粒子计数法测定的重量平均 粒径,且可利用株式会社日科机的粒子数.粒度分布分析器MODEL Zm做为测定器。重量平 均粒径不到0. 1 ym时得不到充分的光扩散性且发光面的发光性不良,超过30 ym时亦得 不到充分的光扩散性且发光面的发光性不良,有为了得到充分的光扩散效果使得配合量变 多,导致光透过性受损的缺点。
[0096] 另外,透明微粒子的使用量基于100重量份的透光性树脂为0. 1~20重量份,且 特别适合为〇. 5~12重量份。透明微粒子的使用量少于0. 1重量份时会产生光扩散性不 足,即可穿透而看见光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透明微粒子的使用量超过20重量份时会降低 光线透过率,且辉度变差。
[0097] 一实施例中,光透过性基材1可使用聚苯乙烯(PS)(例如:台湾奇美GPPS PG-383D)的透光性树脂并添加透明微粒子(如上述的扩散粒子),可使用任意的方法或装 置将此组合采单层制作而形成基材l(i.e.光扩散板)。实施例中,例如是使用熔融挤压 法来成形为预定厚度的板状结构。以熔融挤压时,最好在押出机的熔融区减压至1. 33~ 66. 5kPa后挤压。若押出机的熔融区未减压时,所配合的透明微粒子且特别是不融性丙烯酸 系聚合物微粒子会受到氧气的影响,而可能造成粒子表面部分崩坏使光扩散性能降低。又, 除此以外,以往周知的方法亦可利用,例如射出成形、射出压缩成形、吹塑成形、压缩成形、 粉末成形等方式都可完成光透过性基材1的成形。
[0098] 另外,除了单层板制作,本发明的光透过性基材1亦可为多层板,例如除了上述 透光性树脂层,还可包括一被覆层。一实施例中,被覆层的厚度为〇? oimm~0? 5mm,或是 0. 02mm~0. 4mm,或是0. 03~0. 3mm。若被覆层的厚度超过0. 5mm,可能会有因背光模块单 元厚度增大而无法充分达到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的要求的问题。再者,此被覆层例如具有 可充分发挥透镜效果的高透明性,可使用的树脂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一苯乙烯、丙烯腈一苯乙烯等。其中,又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 甲酯一苯乙烯为较佳。
[0099] 另外,于光透过性基材1的组成中更可包括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以提高光透过 性基材1的耐候性及阻绝有害的紫外线;和/或更可包括荧光剂的添加,荧光剂具有可吸收 光线的紫外线部能量,并将该能量放射至可视部的作用。
[0100] 在光透过性基材1为多层板的一实施例中,形成上述被覆层的丙烯酸系树脂100 重量份中,含有紫外线吸收剂0. 5~15重量份,并可依需要加入平均粒径0. 1 ym~30 ym 的透明微粒子0. 1~20重量份,以及荧光剂0. 001~0. 1重量份。其中透明微粒子如上的 扩散板中所述,且透明微粒子的使用量以〇. 5~12重量份为较佳。
[0101] 一实施例中,紫外线吸收剂例如:2,2' 一二羟基一 4 一甲氧基二苯甲酮的二苯甲 酮系紫外线吸收剂、2 -(4,6 -二苯基一 1,3, 5 -三嗪一 2 -取代基)一 5 -己基羟基苯 酚的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2 -(2H-苯并三唑一 2-取代基)一 4 一甲基苯酚、2 -(2H - 苯并三唑一 2 -取代基)一 4 一第三辛基苯酚、2 -(2H -苯并三唑一 2 -取代基)一 4, 6-双(1 一甲基一 1 一苯乙基)酚、2 -(2H-苯并三唑一 2 -取代基)一4,6 -双一第 三戊基苯酚、2 -(5 -氯基一 2H-苯并三唑一 2-取代基)一 4 一甲基一 6-第三丁基苯 酚、2 -(5 -氯基一 2H-苯并三唑一 2-取代基)一 2,4 一第三丁基苯酚及2, 2' 一亚甲 基双〔6 -(2H -苯并三唑一 2 -取代基)一 4 一(1,1,3, 3 -四甲基丁基)酚〕等的苯并 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
[0102] -实施例中,较佳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2 -(2 -羟基一 5 -甲苯基)苯并三唑、 2 -(2 -羟基一 5 -第三辛苯基)苯并三唑、2 -(2 -羟基一 3, 5 -二异丙苯)苯基苯并 三唑、2 -(2 -羟基一 3-第三丁基一 5-甲苯基)一 5-氯基苯并三唑、2, 2'一亚甲基双 〔4 一(1,1,3, 3四甲基丁基)一 6 -(2H-苯并三唑一 2 -取代基)酚〕、2 -〔2 -羟基一 3 - (3,4,5,6 -四氢邻苯二酰亚胺甲基)一5 -甲苯基〕苯并三唑。其中,以2 - (2 -羟 基一 5-第三辛苯基)苯并三唑(Ciba - Geigy公司制,商品名Tinuvin 329)、2,2' 一亚 甲基双〔4 一(1,1,3, 3-四甲基丁基)一6 -(2H-苯并三唑一 2-取代基)酚〕为佳。
[0103] 再者,实施例中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时,可单独选用一种成分或合并使用2种成分 以上,且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100重量份以使用0. 5~15重量份为佳,并以1~10重量份 更佳。当使用量小于0. 5重量份时,则耐候性不佳而使得色相变化大,当使用量大于15重 量份时,则色调及辉度皆变差。
[0104] 另外,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荧光剂(具有可吸收光线的紫外线部能量,并将该能量 放射至可视部的作用)为在不损及耐旋光性的范围内,用以将合成树脂等的色调改善成白 色或蓝白色,例如二苯乙烯系、苯并咪唑系、苯并恶唑系、苯二甲酰亚胺系、玫瑰红系、香豆 素系、恶唑系化合物等。一实施例中,荧光剂的使用量例如是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100重量 份的0. 001~0. 1重量份的范围,且以0. 002~0. 08重量份的范围较佳。借由在前述范围 内配合荧光剂,可使发光面得到充分的发光性及色调改良的效果。
[0105] 〈相关实验〉
[0106] 以下列出其中几组相关实验及其数据以作实施例的说明。光透过性基材1的结构 请参照上述内容和图1、图2。在实验中,为提出几组试样,且各试样的规格如下:
[0107] 比较例:即一现行市售扩散板DS601A (奇美实业),扩散板表面并没有任何如实施 例的岛状的突出部形成。
[0108] 实验例1、2、5~7及9的光透过性基材,厚度为1. 2mm ;实验例3、4、8及10的光 透过性基材,厚度为2. 2mm。实验例1~10皆包括多个岛状的突出部20形成于本体10的 第一表面101上并突出于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突出部20与本体10 -体成形。
[0109] 辉度、平均四角均齐度:
[0110] 为使用日本拓普康公司(T0PC0N CORPORATION)所制造型号BM-7A的辉度计来进 行测定,并且于测定时将实验例1~10及比较例的光扩散板设置于以LED灯源数组设置的 灯箱模块上进行辉度量测。其中,辉度(luminance)值为标准化后数值,即将实验例1~10 的中心辉度量测值以比较例中心辉度量测值为100%进行标准化后的数值。平均四角均齐 度是以模块四角的辉度除以模块的中心辉度的后四个数值的平均值。
[0111] 粗糙度:
[0112] 粗糙度是借由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激光共辄焦仪(型号VK-XIOOSeries) 作为微细结构测量仪器,依据JIS B0601-2001中所说明的方法,于10mmX 10mm区块内,随 机量测,以倍率50倍,测量表面粗糙度所获得的粗糙度曲线而得的粗糙度参数Ra或Rz ;其 中Rz代表最高处和最低处的差异(difference)数据。
[0113] 平台顶面到第一表面的高度(Hp)、斜面的垂直投影宽度(Ws)、斜面夹角:
[0114] 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1~10及比较例表面而取得实验例1~10及 比较例的截面图曲线,截面图曲线是截取自平台表面上任两点间最长距离(即最长平台宽 度Wm),再分别测量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到第一表面101的高度(Hp)、突出部20的斜 面在第一表面101上的垂直投影宽度(Ws),在本案实验例中,垂直投影宽度(Ws)的量测值 为一沿着最长平台宽度Wm的左侧延伸数值,但并不以此为限,即垂直投影宽度(Ws)为沿着 最长平台宽度Wm的一侧延伸数值、通过Hp、Ws的数值以三角函数计算a 1、a 2的角度,之 后再以180 - a 1 (或180 - a 2)换算斜面夹角。
[0115] 两相邻岛状突出部的间距:
[0116] 其是借由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激光共辄焦仪(型号VK-XIOOSeries)作 为测量仪器,于10mmX 10mm区块内,随机量测20点数据,其中,两相邻岛状突出部间最小 距离_Max表示为量测范围内两相邻岛状突出部间最小距离的量测值中的最大值;两相邻 岛状突出部间最小距离_1111表示为量测范围内两相邻岛状突出部间最小距离的量测值 中的最小值。两相邻岛状突出部间距离范围为〇. 01mm~lmm(10 ym~1000 ym),较佳为 0. 015mm ~0? 95mm(15 y m ~950 y m) 〇
[0117] 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的最长平台宽度Wm及最小平台长度Dm :
[0118] 其是借由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激光共辄焦仪(型号VK-XIOOSeries)作 为测量仪器,于10mmX 10mm区块内,随机量测20点数据,以取得平台表面上任两点间最 长距离的最长平台宽度Wm的范围以及与最长平台宽度Wm垂直的最小平台长度Dm的范 围。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的最长平台宽度Wm为在0? 15mm~8mm(150ym~ 8000 y m)的范围内,较佳为0? 155mm~7mm的范围内,更佳为0? 158mm~6mm的范围内。突 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面201的最小平台长度Dm为在0. 03mm~1. 5mm的范围内,较佳 为0? 05mm~1. 2mm的范围内,更佳为0? 07mm~1. 05mm的范围内。
[0119] 突出部的面积/周长(ym)、突出部面积比例:
[0120] 借由使用Olympus公司的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e,型号Bx_60F5)作 为测量仪器,拍摄6. 821mmX5. 312mm(面积为36. 233mm2)区块内的影像,并借由分析软件 (Image-Pro Plus)算出该范围内每个突出部的面积与周长并进行统计,突出部的面积/周 长(ym)=范围内突出部面积总合/范围内突出部周长总合;突出部面积比例(% )=范 围内突出部面积总合/量测范围面积(36. 233mm2)。请参照图3A至图3H,其分别绘示以 光学显微镜对实验例1、2、5-10的光透过性基材局部进行拍摄的示意图;其中光透过性基 材具有多个岛状突出部突出于本体的第一表面上,突出部的外框曲线为面积/周长量测范 围,突出部的粗框部分为斜面部,而粗框部分圈围之处略呈粗糙部分为平台顶部。在一实施 例中,突出部的面积/周长在100 y m~200 y m的范围内,较佳为110 y m~190 y m的范围 内,更佳为115 ym~175 ym的范围内。在一实施例中,突出部面积比例为在35%~70% 的范围内,较佳为38 %~68 %的范围内,更佳为40 %~66 %的范围内。
[0121] 以上量测结果一并纪录于表1中。
[0122] 表 1
[0123]
[0129] 请参照图4,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比较例表面而取得的比较例部分表 面的粗糙度曲线。根据量测结果,现行扩散板(比较例)无明显顶面与底面的区别,皆为粗 糙面,具有许多高低落差甚大的坑洞。其中两组表面R Z为11. 99 ym和9. 49 ym,代表现行 扩散板表面不平整的程度甚大。
[0130] 请同时参照图5A及图5B。图5A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1的光透 过性基材1突出部20表面而取得的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的粗糙度曲线。实验例1的 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大致平坦,少数细小坑洞;量测平台顶面201的坑洞深度,其中两 组Rz数据为0. 52 y m和0. 41 y m。图5B则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1的光 透过性基材1突出部20以外的本体10第一表面101而取得的粗糙度曲线。突出部20以 外的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亦平坦,少有坑洞;量测其表面的坑洞深度,其中两组Rz数据 为 0? 95 um 和 0? 98 um。
[0131] 请同时参照图6A及图6B。图6A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2的光 透过性基材1突出部20表面而取得的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的粗糙度曲线。实验例2 的突出部20的平台顶面201十分平坦,少有坑洞;量测平台顶面201的坑洞深度,其中两组 Rz数据为0. 49 y m和0. 61 y m。图6B绘示以一激光共辄焦仪直接量测实验例2的光透过 性基材1于突出部20以外的本体10第一表面101而取得的粗糙度曲线。突出部20以外 的本体10的第一表面101亦大致平坦,少有坑洞;量测其表面的坑洞深度,其中两组Rz数 据为 〇? 48 y m 和 0? 31 y m。
[0132] 请参照图7,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0 例如为适用于平面显示模块的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一扩散板710、至少一光源720 (图 7绘示多个光源)及一框架740。框架定义一容置空间742,扩散板710及光源720位于容 置空间742内,扩散板710置于光源720的上方。扩散板710,例如是本发明实验例1~10 中任一例的光透过性基材,包括具有一第一表面101的一本体(main body) 10,以及位于第 一表面101上并突出于第一表面的一突出部(protrusion) 20。光源720与第一表面101相 对设置,亦即,第一表面101为光入射面。光源720包括基板722及发光单元724,发光单 元724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元件或其它种类的发光元件且配 置于基板722上。发光单元724发出的光线进入扩散板710后经由扩散板710的第二表面 102出光,借以形成高辉度及高辉度均齐度面光源。
[0133] 在一实施例中,前述背光模块700可用作为一显不器的背光模块,例如是一液晶 显示器。
[0134] 表2列出实验例1和实验例2的光透过性基材中两相邻岛状突出部的间距量测数 据值。其是借由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激光共辄焦仪(型号VK-XIOOSeries)作为 测量仪器,于l〇_X 10_区块内,随机量测,其中,最大值表示为量测范围内两相邻岛状突 出部间最小距离的量测值中的最大数值;最小值表示为量测范围内两相邻岛状突出部间最 小距离的量测值中的最小数值。
[0135] 表 2
[0138] 表3列出实验例1和实验例2的光透过性基材中岛状突出部20的不规则状平台顶 面201的最长平台宽度Wm量测数据值。其是借由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激光共辄 焦仪(型号VK-X100Series)作为测量仪器,于10mmX 10mm区块内,随机量测。表3亦列出 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激光共辄焦仪(型号VK-XIOOSeries)作为测量仪器,量测比 较例表面高低落差的坑洞间的距离。比较例表面具高低落差的坑洞间距离范围为5 ym~ 50 u m〇
[0139] 表 3
[0140]
[0141] 综上所述,实施例提出的光透过性基材,具有如上述特殊设计的突出部形成于主 体表面上。应用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如图1所示)作为扩散板时,令有突出部20形成 于上的第一表面101朝向背光模块的光源,因此第一表面101为入光面,主体10的第二表 面102为出光面。应用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不但使显示装置的发光区域维持高辉度,相 较于现行扩散板更可提高辉度均齐度。因此,应用实施例的光透过性基材作为扩散板不但 可以提升影像的显示效果,还可以减少其它机能性膜使用的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使应 用的显示器整体变得更轻薄,特别是对于大型尺寸显示器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0142]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 一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以及 一突出部,位于该第一表面上并突出于该第一表面,该突出部具有一不规则状平台顶 面与一斜面,其中该斜面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其中该不规则状平台 顶面至该第一表面具有一高度(Hp)为5 μ m~40 μ m,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的一最长平台宽 度(Wm)范围为0. 15mm~8mm。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厚度于0· 5mm~6mm范 围之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斜面在该第一表面上的垂直 投影的一宽度(Ws)在10 μ m~160 μ 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斜面与该第一表面的一夹角 角度范围为于120度~177度之间。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指该突出 部朝向该本体的厚度方向在该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为不规则状。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光透过性基材由一透光性树 脂所组成。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多个扩散粒子分散于该 本体和该突出部之中,该多个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〇. 1 μπ?~30 μπ?。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0. 5 μ m ~ 20 μ m〇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多个扩散粒子的平均粒径为 1 μ m ~ 5 μ m。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该突出部于该本体的 该第一表面上,相邻的该多个突出部之间的最小间距在10 μπ?~1000 μπ?范围之间。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于该突出部以外的 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为0.1 ym以下,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一表面粗糙 度为0. 5 μπ?以下。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于该突出部以外的 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为〇. 01 μπ?~0. 08 μπι,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一表 面粗糙度为〇. 01 μ m~0. 3 μ m。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于该突出部以外的 部分具有一表面粗糙度为〇. 02 μπ?~0. 07 μπι,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一表 面粗糙度为〇. 03 μ m~0. 25 μ m。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另具有一相对于该第一 表面的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3 μπ?~30 μπ?范围之间。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为入光面,该第二 表面为出光面。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光透过性基材的透光率为 50%~70%。1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突出部为一体成 形。1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的该不规则状平台顶 面平行于该本体的该第一表面。1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于对应该最长平台宽 度处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且该第 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与该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不同于该 第二夹角。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于对应该最长平台宽 度处具有相对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连接该第一表面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且该第 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与该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其中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二 夹角分别于120度~177度范围之间。2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不规则状平台顶面具有垂直 于该最长平台宽度的一最小平台长度,该最小平台长度为〇. 〇3mm~I. 5mm。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占该第一表面的面积 比例为35%~70%。2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特征在于,该突出部的面积/周长的比值 范围为 100 μπι ~180 μπι。24. -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源;以及 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透过性基材,其中,该光源与该第一表面为相对设 置。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为入光面。26. -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4所述的背光模块。
【文档编号】G02B5/02GK105891919SQ201510518413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发明人】陈信宏, 王崇豪
【申请人】奇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