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765816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道路标志、导引标志、施工标志等的标志类;汽车、摩托车等车辆的号码板类;衣服、救生用具等安全材料类;告示牌、车辆等的标记材料等之中有用的回归反射板,详细地说,就是涉及在配置回归反射元件而构成的回归反射区域和由利用紫外线发光的紫外线发光区域构成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中,该紫外线发光区域含有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和树脂成分,并且其发光亮度处于特定范围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背景技术
以往,使光线向光源方向回归反射的回归反射板是人们所熟知的,利用基于其回归反射性能的夜间的优异的可视性已在上述广泛的领域使用。例如,使用回归反射板的道路标志、工程标识等,在夜间等使行驶的汽车等车辆的前灯等光源的光向光源方向即行驶的车辆的方向反射,为标志的识别者即车辆的驾驶员提供优异的可视性,具有可以实现明确的信息传递的优异的特性。
但是,通常由于回归反射板是将光源的光向光源方向进行回归反射的,所以,对于光源方向可以提供优异的可视性,但是当识别者位于与光源方向不同的方向时,其可视性就会显著地降低。另外,随着接近汽车等车辆的光源,回归反射板在性质上光源的光向回归反射板的入射角与该车辆的驾驶员的观测角的偏离便增大,从而使可视性显著降低。此外,对于其上的导引标志等,近年来随着道路网的发达和提供的信息的多样化,在1个标志上记载的信息量增多,考虑到车辆的速度,驾驶员在位于回归反射光的可视区域内的极短的时间内读取所需要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用于要求更正确的信息的提供和优异的宣传效果等用途时,使用只具有回归反射性能的原有的回归反射板,其可视性是不充分的,迫切希望特别是在夜间等即使识别者位于与光源方向不同的方向时也能向识别者总是提供优异的可视性的优良的回归反射板。
以满足这一希望为目的进行了提高回归反射板的可视性的各种尝试,例如,特开平5-173008号公报公开了使用透明的树脂层作为支持体层、在该支持体层的背面(与光入射侧相反一侧的表面)具有蓄光性发光物质层的具有回归反射性和蓄光发光性的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板。但是,发光物质引起的发光不仅发光量少,而且在该提案中蓄光性发光物质层处于微小球透镜层之下,所以,从发光物质发生的光主要是通过微小球透镜的间隙部分的光才可用于识别,在提高可视性方面还很不充分。
另外,在PCT国际专利公开WO93/14422中公开了在连接立体角形成一侧的表面和支持体层的结合部含有磷光性颜料的荧光性空囊状立体角式回归反射板。另外,在该公报中还公开了对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板和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板赋予荧光性的方法。但是,在该第2个提案中,磷光性颜料的发光量和上述第1个提案的蓄光性发光物质一样也不太大,作为标志类等使用仍然不能获得可以从某一远离的位置确认其记载内容的可视性高的回归反射板。
此外,例如在特开平6-43819号公报中虽然提出了将荧光着色剂与回归反射板组合以提高可视性的提案,但是,先有的荧光着色剂通常耐候性差,不适合用于道路标志等需要长期的耐候性的用途,另外,发光强度也不充分,对可视性的提高效果也不充分。
通常,为了提高可视性,使用内照式告示牌、电光式告示牌、外照式告示牌等,但是,将它们用于道路标志及导引标志等那样高处设置式的标志类时,内照式告示牌和电光式告示牌等则不容易维护,标志本身也存在庞大而昂贵的问题。此外,在内照式告示牌中,以往还发生颜色的边界模糊以及文字脱落等问题,从而难于正确地表现想传达的内容。
另外,在光电式告示牌中,由于发光元件大并且分别独立,所以,随发光元件的寿命容易发生发光面不稳定,由于是线发光或点发光,所以,也存在不能正确地表现想表现的文字或图案的问题。此外,在外照式告示牌中,虽然具有不仅对于光源方向的识别者而且对于光源方向以外的识别者也有优异的可视性的优点,但是,在导引标志等信息量多的标志中,由于在远离该导引标志的位置光量不足等,汽车的驾驶员难于识别其内容,从而也存在要求在接近的瞬间识别其全部内容的不现实的问题。
本发明者等人对回归反射板的可视性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回归反射板的一部分利用含有由紫外线(以F有时简称为UV)发光的荧光剂(以F有时简称为UV发光荧光剂)和树脂成分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UV发光区域,可以获得不仅对于光源方向而且对于位于与光源方向不同的方向的识别者也可以发挥优异的可视性的卓越的回归反射板,将该回归反射板与向该回归反射板方向照射UV的UV照射装置组合作为例如道路标志及导引标志等显示装置使用时,便可为汽车等车辆的驾驶员提供在距离该显示装置远的位置时利用回归反射而在接近的时利用UV发光便可识别其内容的卓越的显示装置,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发明的公开按照本发明,在由配置回归反射元件而形成的回归反射区域和利用紫外线发光的紫外线发光区域构成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中,提供其特征为上述紫外线发光区域含有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和树脂成分、使辐射主波长在360nm附近的近紫外线的荧光灯照射该紫外线发光区域以使接收光强度为0.8mW/cm2时,该紫外线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大于10cd/m2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辐射板。
另外,按照本发明,提供将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与向该回归反射板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组合而成的显示装置。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从光入射侧观看具有空囊状透镜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平面模式图的一个例子。
图2是沿图1的A-A的剖面模式图。
图3是从光入射侧观看具有空囊状透镜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与图1不同的形态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平面模式图的一个例子。
图4是沿图3的B-B的剖面模式图。
图5是表示具有封入透镜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一个例子的剖面模式图。
图6是具有空囊状立体角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一个例子。
图7是具有空囊状立体角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与图6不同的形态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一个例子。
图8是将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与作为UV照射装置的UV发光灯组合为一体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
下面,参照图1~8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在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中,不特别限定回归反射区域的结构元件即回归反射元件,例如,可以是由玻璃珠等微小球透镜和金属膜光反射层构成的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相对的面配置成相互以约90°的角度相对的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等。
另外,回归反射区域的结构也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敞露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空囊状立体角式回归反射结构、金属镀膜立体角式回归反射结构等。
敞露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是在支持体层和该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大量的微小球透镜埋入由光反射性金属膜覆盖着其大致半球面,实际上排列成一层的构造。
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例如如图2和图4所示的剖面模式图的回归反射结构那样,回归反射区域由透光性覆盖层、支持体层,该支持体层面对该光透过性覆盖层的一侧的表面的大量的微小球透镜实际上排列成一层埋入大致半球面,并且,该埋入的半球面由被光反射性金属膜覆盖的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层,和光透过性覆盖层与该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层之间的空气层构成。该空气层是为了在该光透过性覆盖层与该支持体层之间留有间隙而利用结合部部分地将这两层连接而形成的,并且,由该结合部分割为大量的密封小区域空室。
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例如如图5所示的剖面模式图的回归反射结构那样,回归反射区域由光透过性支持体,在与该光透过性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实际上排列成一层的大致埋入半球面的大量的微小球透镜层,沿着该微小透镜的未埋入一侧的大致半球面部分的表面形成的且不与该微小球透镜接触的一侧的表面具有该微小球透镜的实际焦点到达其中的厚度的光透过性的焦点层和在与该焦点层的微小球透镜不接触的一侧的表面形成的光反射性金属膜构成。另外,如图5所示,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上进而形成光透过性的表面保护层。
空囊状立体角式回归反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的剖面模式图的回归反射结构那样,由光透过性覆盖层、配置在该覆盖层的背面的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层、支持体层,以及该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层与该支持体层之间的空气层构成,该空气层是为了在该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层与该支持体层之间留有间隙而利用结合部部分地将这两层连接而形成的,并且,由该结合部分割为大量的密封小区域空室。另外,如图7所示,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光透过性覆盖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上进而形成光透过性的表面保护层。
所谓金属镀膜立体角式回归反射结构,是至少由光透过性覆盖层、配置在该覆盖层背面的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层和在该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光反射性金属膜构成。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在光透过性覆盖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上进而形成光透过性的表面保护层。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支持体层,可以使用和上述UV发光树脂组成物的树脂成分相同的树脂,例如,可以单独使用丙烯酰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酯系列树脂、聚氯乙烯系列树脂、醋酸乙烯系列树脂、聚烃系列树脂、氟系列树脂、聚酰鞍树脂等,或者以与其他树脂成分共聚的形式或混合的形式使用。
支持体层可以利用异氰酸酯系列交联剂、密胺系列交联剂、金属系列交联剂等进行交联,另外,根据需要还可以含有纤维素感应体、多级重合式内部交联树脂、着色剂、UV发光荧光剂、蓄光性发色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填充剂。支持体层的厚度,通常最好为20~200μm。
在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的情况下,支持体层不一定必须是一层,根据需要也可以由埋入并支持玻璃珠的结合层和与该结合层的玻璃珠埋入侧相反一侧的表面接触形成的增强层构成。该增强层的厚度,通常为10~100μm,特别是最好设定在30~80m的范围内。另外,在该结合层和增强层的中间,还可以具有用于进一步提高两层的粘接性的中间层。
可以在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中使用的光透过性覆盖层和根据需要而形成的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至少具有大于20%最好大于40%的总光线透过率,具有某种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就可以,对其材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丙烯酰基树脂薄膜、氟系列树脂薄膜、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薄膜、聚氯乙烯系列树脂薄膜、聚碳酸酯系列树脂薄膜、聚酯系列树脂薄膜、聚烃系列树脂薄膜等。
这些覆盖层和表面保护层,通常最好是未延伸的。其理由在于,一轴或多轴延伸的薄膜机械强度增大,畸变残留在薄膜中,会影响所得到的回归反射板的耐久性。覆盖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回归反射板的用途等在很宽的范围内改变,通常可以设定在20~200μm的范围内,较好为40~150μm,特别是最好设定在50~100μm的范围内。另外,表面保护层的厚度同样通常可以设定在10~200m的范围内,较好为20~150m,特别是最好设定在30~100μm的范围内。
具有上述各种回归反射结构的回归反射板及其制造方法,例如敞露透镜式回归反射板记载在美国专利第2326634号说明书和特开昭57-189839号公报等文件中,例如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板记载在特开昭60-194405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653854号说明书)等文件中,例如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板记载在特公昭56-2921号公报(=美国专利第4025674号说明书)等文件中,例如空囊状立体式市回归反射板记载在美国专利第3417959号说明书等文件中,例如金属镀膜立体角式回归反射板记载在特开昭46-106839号公报(=美国专利第3712706号说明书)等文件中,这里,引用这些文献代替对它们的具体描述。
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最大特征在于,除了具有上述回归反射区域外,同时还具有利用UV发光的UV发光区域。并且,回归反射区域具有回归反射性能,将光源射来的光向光源方向回归反射,为光源方向的识别者提供优异的可视性。另外,UV发光区域接收UV灯等UV照射装置的UV光后而发光,通过向多个方向辐射光,不仅对光源方向而且对光源方向以外的识别者也可以提供优异的可视性。
在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辐射板中,UV发光区域最好含有与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一起的树脂成分,在该UV发光区域上接收到发射主波长为360nm附近的近紫外线荧光灯强度为0.8mW/cm2照射时,该UV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应大于10cd/m2,更好大于15cd/m2,大于20cd/m2则更好。发光亮度太小,不到该下限值时,就不能获得UUV发光区域的足够的可视性,所以是不理想的。
上述UV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按照后面所述的方法进行测量。
本发明的UV发光区域由对于按重量比100份树脂成分含有10~600份、最好含有50~400份、更理想的是含有100~300份UV发光荧光剂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UV发光荧光剂的添加量如果大于该下限值,就可以获得足够的UV发光功能,从而可以获得优良的可视性,另外,如果小于该上限值,形成的UV发光区域就不会变硬而发生太脆的现象,从而不会影响机械强度和柔软性等特性。
上述UV发光荧光剂是接收UV光而发光的荧光剂,只要是能形成满足上述UV发光亮度条件的UV发光区域的荧光剂就行,并无特别限定,通常,可以从透光性比较高的有机系列荧光剂例如萘三嗪酮系列、苯甲三酯系列等和非透光性的无机系列荧光剂例如无机金属盐系列、卤化物系列、硫化物系列等各种荧光剂中任意选择。
作为上述有机系列荧光剂,例如除了二氨基苯、荧光素钠、硫代黄素T、曙红、若丹明B、丫啶橙外,还有以二苯基甲烷系列、三苯甲烷系列、咕吨系列、噻嗪系列和噻二唑系列染料为母体的有机颜料等。这些颜料可以作为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另外,作为无机系列荧光剂,例如有Zn2GeO4Mn、ZnOZn、ZnSCu、ZnS(Cu,Al)、(Zn,Cd)S(Cu,Al)、ZnS(Cu,Au,Al)、Zn2SiO4Mn、ZnS(Cu,Ag)、(Zn,Cd)SCu、Gd2O2STb、La2O2STb、Y2SiO5(Ce,Tb)、CeMgAl11O19Tb、ZnS(Cu,Co)、LaOBr(Tb,Tm)、La2O2STb、BaMg2Al16O27(Eu,Mu)等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Y2O3Eu、Y(P,V)O4Eu、SEu、0.5MgF2·3.5MgO·GeO2Mn、YVO4Eu、(Y,Gd)BO3Eu等红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Sr5(PO4)3ClEu、BaMg2Al16O27Eu、BaMgAl10O17Eu、ZnSAg、CaWO4、Y2SiO5Ce、ZnS(Ag,Ga,Cl)、Sr2P2O7Eu、CaSBi、CaSrSBi等蓝色发光荧光剂等。这些荧光剂可以作为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另外,也可以将这些无机系列荧光剂与上述有机系列荧光剂组合使用。
无机系列荧光剂与有机系列荧光剂相比,通常耐光性、耐热性和耐溶剂性等性能优异,所以,根据使用该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环境,最好使用无机系列荧光剂。另外,在无机系列荧光剂中,特别是从UV发光时的亮度高、对夜间的识别者提供优异的可视性等优点考虑,最好使用上述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红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和蓝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
另外,在无机系列荧光剂中,最好具有粒径小于25μm的粒子的重量占80%以上的粒径分布,可以使用在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中粒径分布的范围为0.1~50μm而最大频度粒径约12μm、在红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中粒径分布的范围为0.1~8μm而最大频度粒径约3μm、在蓝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中粒径分布的范围为0.1-12μm而最大频度粒径约8μm的无机系列荧光剂。
此外,对于这些无机系列荧光剂,通常最好使用由波长250~400nm范围内的UV照射而发光的荧光剂。
在形成UV发光区域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中与UV发光荧光剂一起含有的树脂成分只要是可以分散和保持UV发光荧光剂的树脂就可以,不特别限定其材质,例如,可以是丙烯酰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酯系列树脂、氟系列树脂、聚氯乙烯系列树脂、醋酸乙烯系列树脂、聚乙烯系列树脂、聚丙烯系列树脂、聚碳酸酯系列树脂等,这些树脂可以单独或以共聚的形式或者混合使用,但是,其中耐候性优异的适合加工的良好的丙烯酰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酯系列树脂、氟系列树脂比较理想,丙烯酰基树脂最佳。
另外,在上述UV发光树脂组成物中,除了树脂成分和UV发光荧光剂外,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通常的着色剂、蓄光性发色剂等其他着色剂和光稳定剂、热稳定剂、填充材料、交联剂等各种添加剂。
在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结构中,设在该回归反射板的一部分的UV发光区域的配置不特别限定,可以在各个所希望的部位按所希望的形状形成,例如,可以分别部分地配置回归反射区域和UV发光区域,另外,既可以将整个面作为回归反射区域或UV发光区域,又可以将UV发光区域或回归反射区域部分地配置在其上部或下部或者配置在整个面上。此外,还可以将UV发光区域部分地或全面地配置在由上述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及空囊状式回归反射结构等多层结构构成的回归反射区域的中间层位置例如光透过性覆盖层和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之下。
但是,无机系列荧光剂等通常使用含有非透光性的荧光剂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将非透光性的UV发光区域形成和配置在回归反射区域的回归反射元件的上部时,会影响位于该UV发光区域的下部的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性能,所以,必须避免配置在回归反射元件的上部整个面上。另外,将非透光性的回归反射区域或回归反射区域的非透光性部分配置在UV发光区域的上部时,同样也会影响位于下部的UV发光区域的UV发光性能,所以,也必须避免配置在UV发光区域的上部整个面上。
当使用透光性乃至半透光性的UV发光区域或回归反射区域时,可以分别在相互区域的上部整个面上形成,这时,得到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成为同一部分同时具有UV,发光性能和回归反射性能的板。
在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结构的各种形态中,用于道路标志及导引标志等要求耐久性的显示装置时,如前所述,最好使用含有通常与有机系列荧光剂相比耐光性、耐热性、耐溶剂性等优异的无机系列荧光剂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UV发光区域,由于该无机系列荧光剂通常是非透光性的,所以,如前所述,UV发光区域不能配置在回归反射区域的上部整个面上,例如,与具有敞露式、空囊状式或封入式等结构的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区域组合时,可以形成在这些回归反射区域的上部部分。另外,利用含有UV发光荧光剂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支持体层或者利用该UV发光树脂组成物在通常的支持体层的上部表面形成UV发光层后,如前所述,还可以将玻璃珠排列成一层埋入而使该玻璃珠相互间的间隙部分成为UV发光区域,进而,也可以使它们相互组合。
另外,在这些回归反射区域中与具有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或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组合时,从UV发光区域的耐久性和耐污染性等角度考虑,最好将该UV发光区域形成在这些回归反射结构的光透过性覆盖层的下面,特别是与具有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组合时,将部分地连结该覆盖层和保持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的支持体层的结合部作为UV发光区域,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该覆盖层的空囊物一侧表面部分地设置UV发光层作为UV发光区域,或者如上所述,将玻璃珠相互间的间隙部分作为UV发光区域,最好将它们组合使用。另外,与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结构组合时,在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即未埋入微小球透镜一侧的表面和/或在该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形成的表面保护层的支持体层一侧的表面形成UV发光区域,最好利用表面保护层和支持体层将该UV发光区域夹在中间形成多层结构。
此外,与具有空囊状立体角式回归反射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组合时,由于与上述相同的理由,最好在光透过性覆盖层的下面和/或根据需要在该覆盖层的光入射侧表面上形成的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的下面形成UV发光区域。具体地说,就是可以将部分地连结光透过性覆盖层和支持体层的结合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UV发光区域,另外,也可以在覆盖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即未形成立体角的一侧的表面和/或在该覆盖层的光入射侧形成的表面保护层的覆盖层一侧的表面上形成UV发光区域。此外,由于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在光透过性覆盖层的背面形成,并且其本身具有透明性,所以,该UV发光区域在支持体层上可以作为UV发光层全面或部分地以任意的面积形成。
另外,与具有金属镀膜立体角式回归反射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组合时,可以在覆盖层的光入射侧的表面即未形成立体角的一侧的表面和/或在该覆盖层的光入射侧形成的表面保护层的覆盖层的表面上形成UV发光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UV发光层的形成方法,不特别限定,例如,如果使用网屏印刷和照相凸版印刷等印刷装置,即使是复杂的的图形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形成上述UV发光树脂组成物,所以,是很理想的。其中,利用网屏印刷可以通过1次印刷形成厚的层,特别理想。
另外,在本发明合适的形态即UV发光性空囊状回归反射板中,最好在覆盖层或支持体层上使用UV发光树脂组成物,利用印刷方法作为UV发光层形成前述的部分地连结覆盖层和支持体层的结合部,接着,通过加热将其焊接在支持体层或覆盖层上或者利用适当的粘接剂进行粘接。此外,也可以利用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支持体层或者在通常的支持体层上利用UV发光组成物预先形成UV发光层,利用压纹滚筒等将支持体层或支持体层和UV发光层的层积物部分地加热使之熔融变形,形成部分地连结覆盖层和支持体层的结合部。
在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中,UV发光区域使用非透光性的无机系列UV发光荧光剂形成时,通常,设该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的表面的总面积为100%时,可以适当地设定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10~90%的范围内,UV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10~100%的范围内,并且回归反射区域和UV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之和至少在85%的范围内,最好根据回归反射元件的种类设定这两种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回归反射区域为透镜式时,可以适当地设定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10~70%、以及20~60%特别是30~50%的范围内,而UV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10~90%、以及30~80%特别是40~70%的范围内,并且回归反射区域和UV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之和在90~120%的范围内特别是可以成为100%。
回归反射区域为立体角式时,最好适当地设定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10~90%、以及15~80%特别是在20~60%的范围内,UV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在10~100%、以及20~85%特别是40~80%的范围内,并且回归反射区域和UV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之和在90~190%的范围内、以及90~120%特别是成为100%。
所谓上述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实际上就是指具有回归反射功能部分的面积,例如,对于空囊状透镜式回归反射区域的情况,就是相当于从光入射侧的表面的总面积中减去由该回归反射区域的光入射侧的部分即光透过性覆盖层及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的表面、通过印刷等直接在回归反射区域上形成的非透光性的UV发光区域和支持体层的部分通过加热熔融变形而形成的结合部等丧失回归反射性的部分的面积之后的值。
对于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区域的情况,就是相当于从光入射侧的表面的总面积中减去由该回归反射区域的光入射侧的部分即通过印刷等在光透过性覆盖层及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的表面形成的非透光性的UV发光区域等丧失回归反射性的部分的面积之后的值。
而对于空囊状立体角式回归反射元件的情况,就是相当于从光入射侧的表面的总面积中减去由该回归反射区域的光入射侧的部分即通过印刷等在光透过性覆盖层及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的表面形成的非透光性的UV发光区域和通过印刷等及支持体层部分通过加热熔融变形而形成的结合部等丧失回归反射性的部分的面积之后的值。
下面,参照图1~8所示的最佳的形式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图1是从光入射侧观察具有空囊状透镜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平面模式图的一个例子。(5)是UV发光层,形成UV发光区域(7)。(8)是内包回归反射元件的密封小区域空室(空囊状),形成回归反射区域(6)。
图2是沿图1的A-A的剖面模式图。在图2中,(1)是光透过性覆盖层,(9)是支持体层,玻璃珠(3)的大致下半球面埋入在其中。(10)是连结光透过性覆盖层(1)和支持体层(9)的结合部,通过配置该结合部形成空囊状(8)。玻璃珠(3)的下半球面上形成作为光反射膜的金属镀膜(4),起作为使光向光源方向回归反射的回归反射元件的功能。该结合部(10)由UV发光树脂组成物利用例如网屏印刷等印刷装置作为UV发光层(5)而形成,起UV发光区域(7)的功能。并且,未配置该结合部(10)的埋入玻璃珠(3)的部分成为回归反射区域(6)。
图3是具有空囊状透镜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是从光入射侧观测与图1不同的实施例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平面模式图的一个例子。(5)是UV发光层,形成UV发光区域(7)。(8)是内包回归反射元件的空囊状,其主要部分形成回归反射区域(6)。
图4是沿图3的B-B的剖面模式图。和图2的情况一样,(1)是光透过性覆盖层,(9)是支持体层,玻璃珠(3)的大致下半球面埋入在其中。(10)是连结光透过性覆盖层(1)和支持体层(9)的结合部,通过配置该结合部形成空囊状(8)。另外,在玻璃珠(3)的下半球面上是形成金属镀膜(4)的回归反射元件,结合部(10)由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这些都和图2相同。但是,在光透过性覆盖层(1)的支持体层一侧的表面上,利用UV发光树脂组成物部分地形成UV发光层(5)。并且,结合部(10)和UV发光层(5)形成UV发光区域(7),未配置该结合部(10)和UV发光层(5)的埋入玻璃珠(3)的部分成为回归反射区域(6)。
图5是表示具有封入透镜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一个例子的剖面模式图。在图5中,(11)是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2A)是支持玻璃珠(3)的光透过性支持体层。(2B)是用于在透镜的大致焦点位置形成成为光反射膜的金属镀膜(4)的光透过性焦点层,利用该支持体层(2A)和该焦点层(2B)形成封入玻璃珠(3)的光透过性封入树脂层(2)。玻璃珠和金属镀膜使接收的光在透镜的焦点位置反射,起使光向光源方向回归反射的回归反射元件的功能。在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11)的下面形成UV发光层(5),起UUV发光区域(7)的功能而未配置该UV发光层(5)的部分主要成为回归反射区域(6)。
图6是具有空囊状立体角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一个例子。在图6中,(1)是光透过性覆盖层,在该覆盖层的支持体层(9)一侧的表面上,配置相对的面以约90°的角度相对的立体角式反射元件,起使光向光源方向回归反射的回归反射元件的功能。(10)是光透过性覆盖层(1)和支持体层(9)的连结部,通过配置该连结部形成空囊(8)。该连结部(10)作为UV发光层(5)由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起UV发光区域(7)的功能。并且,回归反射区域(6)是除了连结部(10)连结的部分以外的光透过性覆盖层的全部区域。这样,通过在连结部(10)设置UV发光区域(7),便可获得具有立体角式回归反射板所具有的高回归反射性能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图7是具有空囊立体角式结构的回归反射区域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是形式与图6不同的一个例子。和图6的情况一样,(1)是光透过性覆盖层,(9)是支持体层,在该支持体层一侧的表面上配置立体角式反射元件。(10)是连结光透过性覆盖层(1)和支持体层(9)的连结部,通过配置该连结部形成空囊(8),该连结部(10)由UV发光树脂组成物形成,起UV发光区域(7)的功能,这些也和图6相同。但是,在本形式中,在光透过性覆盖层(1)的光入射侧表面上形成UV发光层(%5),该部分也起UV发光区域(7)的功能。另外,在该覆盖层(1)的光入射侧形成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11)。这样,在本形式中,UV发光区域就是连结部(10)和光透过性覆盖层(1)的光入射侧表面的UV发光层(5),回归反射区域(6)是光透过性覆盖层(1)中除了与连结部(10)连结的部分和在该覆盖层上形成的UV发光层(5)部分的区域。
在图2、图4、图6和图7中,结合部(10)本来是作为回归反射板的非反射部分,对回归反射性能没有贡献。在该结合部(10)设置UV发光区域(7),既不影响回归反射性能,又可以对夜间的识别者提高可视性,非常合适。另外,如前所述,通过含有UV发光荧光剂的支持体层的部分热熔融变形而形成作为UV发光区域(7)的结合部(10),还可以在支持体层和光透过性覆盖层之间获得很高的紧密性,所以,是很理想的形式。在这些实施例的形式中,为了使光透过性覆盖层和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不影响在其下面形成的UV发光区域(7)的UV发光,必须使UV发光处透过所需要的波长的UV。
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通过与向该回归反射板方向照射UV的UV照射装置组合,可以作为道路标志及广告牌等显示装置发挥卓越的功能。
例如,如图8所示,使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和作为UV照射装置,例如发生250~400nm最好是300~400nm的波长区域的UV的灯组合成一体而得到的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是可以对多方向的识别者提供优异的可视性的优良的显示装置。(12)是在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上通过刻写适当的文字、图形、符号等而形成的显示部,(14)是辐射UV的灯。(13)是显示部(12)的背景部,可以是涂上所希望的颜色的钢板等通常的板状物,但是,也可以是与该显示部(12)有不同颜色的回归反射板或显示不同色相的UV发光性的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不一定要将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和UV照射装置组合为一体,例如,应用显示装置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形成的显示部设置到高处时,为了使UV照射装置向该显示部方向照射UV,通过与该显示部相隔指定的距离设置照射装置,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UV照射装置的UV灯等维护工作。
在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和先有的内照式告示牌及电光式告示牌等不同,使用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UV发光元件非常小,而且由于规则地分散在整个板上,通过与UV灯等的能发射UV的UV照射装置组合使用,不仅可以正确地表现想表现的文字和图案,而且还可以很容易地在大面积上获得均匀的发光面。另外,通过适当地选择UV发光区域使用的UV发光荧光剂,可以形成具有多种颜色发光的回归反射板,从而可以对光源方向和光源方向以外的识别者提供瞬时优异的可视性。此外,由于UV发光区域使用的UV发光荧光剂在自然光下几乎不发光,所以,可以用一个显示装置的显示面表现在自然光下和在UV光下的各不相同的图案,从而可以使信息多样化。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回归反射性能和UV发光亮度的测量,利用以下方法进行测量。(1)回归反射性能作为回归反射性能测量仪,使用Advanced Retro Technology,INC.公司制造的“920型”测量仪,按照JISZ-9117标准,以观测角12′、入射角5°,取适当的5个点测量100mm×100mm试件的回归反射区域的回归反射光量,用平均值作为回归反射性能的值。(2)UV发光亮度使用安装4根10W的UV发光荧光灯并在其前面装上可见光截止滤光器片,辐射主波长在360nm附近的波长范围为300~420nm的近紫外线的UV发光装置,从100mm×100mm试件的正上方照射使UV发光区域的表面的接收光强度为0.8mW/cm2,从同方向约30cm的距离使用亮度计(美能达照相机(股份)公司制造的“LS-100”)对UV发光区域表面的适当位置的5个点测量约φ5mm的发光亮度,按如下方法确定UV发光亮度A和B。
AUV发光区域的UV发光亮度(测量值5个点的平均值)(cd/m2)B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平均UV发光亮度(cd/m2)=A×UV发光区域的面积占有率(%)÷100(3)可视性评价在2200mm×2700mm的铝板上,作为显示部使用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切剪文字,作为背景部使用空囊透镜式回归反射板(日化制造ULS F806(蓝色)、日化高分子(股份)公司制造)作成导引板,导引板的下端距地面约4m,板面基本上垂直设置。在距导引板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正下方处5m的位置设置投光型的400W高压水银灯,调整以便其向整个导引板面照射UV。
在距离导引板正下方处约100m的位置由18~50岁的男女20名进行夜间可视性评价。评价按下述标准进行,取平均值作为可视性评价的值。
5可以非常明了地识别4一般能识别3可以艰难地识别文字2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几乎不能识别文字)1完全看不见实施例1把厚度约20μm的聚乙烯(PE)层重叠到纸上的临时支持体加热到约105℃,将平均粒径约65μm、折射率约1.91的玻璃珠均匀而紧密地以单层分散在其上之后,利用滚压轮加压将玻璃珠埋入到PE中约直径的1/3,然后,在临时支持体上露出玻璃珠的面上进行真空镀铝,在玻璃珠的大致半球面上形成厚度约0.1μm的金属镀膜。
然后,在进行过剥离处理的厚度约20μm的聚乙烯对酞酸盐(PET)工程薄膜上涂上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2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65%重量的乙基丙烯酸甲酯(EA)、15%重量的2-羟基乙基丙烯酸甲酯(HEMA)共聚而形成的固态成分作50%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的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甲苯(1/1)溶液〕和14.2份重量的固态成分作75%重量的固形的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MDI)系列交联剂〔1-甲氧基乙酸-2/二甲苯(1/1)溶液〕的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厚度约40μm的增强层。
此外,在该增强层上,涂上与上述不同的在将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40%重量的MMA、55%重量的EA、5%重量的HEMA共聚而形成的固态成分作50%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的MIBK/甲苯(1/1)溶液〕和30份重量的氧化钛混合而得到的混合溶液中混合进将1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多级重合式内部交联树脂溶液〔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系列共聚合体的20%重量的MIBK溶液〕和13份重量的纤维素乙酸盐丁酸酯(CAB)的固态成分作15%重量的MIBK溶液混合而得到的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厚度约80μm的结合层,便可得到增强层/结合层积层式的支持体层。
然后,在前面制作的临时支持体上的镀了金属膜的玻璃珠上重合上支持体层的结合剂层,经加热加压将玻璃珠的直径的约1/3埋入该结合剂层中后,在35 ℃下经14天成熟后,实际上就完成了增强层的交联。接着,从该临时支持体/支持体层积层物将临时支持体剥露,在露出玻璃殊的支持体层上使用80目的丝网将由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固态成分约50%的重量)〔“日接KP-1538S”、日本电石工业公司制造〕、10份重量的螯合系列交联剂(固态成分约6.5%的重量)〔“日接CK-401”、日本电石工业公司制造〕和92份重量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A-160”、根本特殊化学公司制造〕构成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的溶液印刷成图1所示的图案,干燥后形成厚度约100μm的UV发光层(结合部)。
在得到的支持体层的UV发光层上,作为覆盖层重合上厚度75μm的丙烯酰基系列薄膜〔“=丙烯掺杂物”,三菱人造丝公司制〕,通过使用80 ℃的加热滚压轮加压,得到空囊透镜式结构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得到的回归反射板,相对于该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表面的面积10100%,其UV发光区域约为62%,回归反射区域约为38%。且该回归反射板有如表1所示的回归反射性能、UV发光时的亮度和可视性都优异,可以充分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溶液的组成变换为将8份重量的螯合系列交联剂和100份重量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与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配合,将网屏印刷的模样采用图3的10所示的线宽约2mm的网孔状模样,进而,使用120目的丝网在覆盖层表面通过印刷将相同组成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溶液形成图3的5所示的点状模样的UV发光层(干燥后厚度约50μm)后,将支持体层的UV发光层与覆盖层的UV发光层相对地重合,然后,和实施例1一样,通过加热加压,得到空囊状透镜式结构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得到的回归反射板,相对于该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表面的面积100%,其UV发光区域为约62%,回归反射区域约为38%。而该回归反射板有如表1所示的回归反射性能、UV发光时的亮度和可视性都优异,可以充分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3在厚度约75μm的PET工程薄膜上涂上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BA/MMA系列共聚物的固态成分作43%重量的MIBK/甲苯(1/1)溶液、“ST-100”、特殊色料公司制造〕和15份重量的螯合系列交联剂(日接CK-401)的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厚度约50μm的覆盖层。
在上述得到的覆盖层上,使用150目的丝网将由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日接KP-1538S)、8份重量的螯合系列交联剂(日接CK-401)和100份重量的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构成的UV发光树脂组成物的溶液相对于覆盖层的面积100%印刷以得到的UV发光层的面积约为55%,干燥后形成厚度约30μm的UV发光层。
然后,在得到的覆盖层的UV发光层上,涂上含有和上述相同的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和与在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12份重量的异氰酸酯系列交联剂的混合溶液,干燥后形成厚度约30μm的结合层后,在该层上均匀而紧密地分散上单层平均粒径约68μm、折射率约2.20的玻璃珠,利用加压滚轮加压将玻璃珠埋入其直径的约1/2,进而在其上涂上同样的100份重量的丙烯酰基系列树脂溶液和5份重量的螯合系列交联剂的混合溶液,干燥后在玻璃珠的露出的约半球面上形成沿其弯曲覆盖的厚度约30μm的焦点层。然后,在得到的焦点层上进行真空镀铝形成厚度约0.1μm的金属镀膜后,剥去工程薄膜,得到封入透镜式结构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得到的回归反射板,相对于该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表面的面积100%,其UV发光区域约为55%,回归反射区域约为45%。且该回归反射板如表1所示,回归反射性能、UV发光时的亮度和可视性都优异,可以充分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4除了使用95份重量的红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A-120”、根本特殊化学公司制造〕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92份重量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以外,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处理,得到空囊透镜式结构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得到的回归反射板如表1所示,回归反射性能、UV发光时的亮度和可视性都优异,可以充分满足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5除了使用92份重量的蓝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A-120”、根本特殊化学公司制造〕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92份重量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以外,进行和实施例1一样进行处理,得到空囊透镜式结构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得到的回归反射板如表1所示,回归反射性能、UV发光时的亮度和可视性都优异,可以充分满足本发明的目的。比较例1除了使用300份重量的蓄光颜料〔“G-120”、根本特殊化学公司制造〕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92份重量的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以外,进行和实施例1一样处理,得到空囊透镜式结构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得到的回归反射板如表1所示,UV发光时的亮度和可视性都优异,不能满足本发明的目的。
表1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可以利用光的回归反射为夜间的位于光源方向的识别者提供优异的可视性,同时,对于位于光源方向以外的方位的识别者也可以利用UV发光提供优异的可视性。
这样,本发明的UV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便可广泛地应用于道路标志、工程标志等标志类;汽车、摩托车等车辆的车牌号板类;衣服、救生用具等安全材料类;告示牌、车辆等的标志材料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由配置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区域和利用紫外线发光的紫外线发光区域构成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紫外线发光区域含有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和树脂成分,并且使辐射主波长在360nm附近的近紫外线的荧光灯照射该紫外线发光区域以使接收光强度为0.8mW/cm2时的该紫外线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大于10cd/m2。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是无机系列荧光剂。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无机系列荧光剂是含有从红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和蓝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中选择的至少1种荧光剂。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无机系列荧光剂具有粒径小于25μm的粒子占有80%重量以上的粒子分布。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是由波长250~400nm范围内的紫外线的照射而发光的。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发光区域对于100份重量的树脂成分含有10~600份重量的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树脂成分是以由丙烯酰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聚酯系列树脂、聚氯乙烯系列树脂和氟系列树脂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树脂为主要成分而形成的。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表面的面积100%,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比例在10~90%的范围内,紫外线发光区域的面积比例是在10~100%的范围内,并且回归反射区和紫外线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之和至少是在85%的范围内。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发光区域的发光亮度大于20cd/m2。
10.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红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是从由Y2O3Eu、Y(P,V)O4Eu、Y2O2SEu、0.5MgF2·3.5MgO·GeO2Mn、YVO4Eu和(Y,Gd)BO3Eu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11.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绿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是从由Zn2GeO4Mn、ZnOZn、ZnSCu、ZnS(Cu,Al)、(Zn,Cd)S(Cu,Al)、ZnS(Cu,Au,Al)、Zn2SiO4Mn、ZnS(Cu,Ag)、(Zn,Cd)SCu、Gd2O2STb、La2O2STb、Y2SiO5(Ce,Tb)、CeMgAl11O19Tb、ZnS(Cu,Co)、LaOBr(Tb,Tm)、La2O2STb和BaMg2Al16O27(Eu,Mu)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12.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蓝色发光无机系列荧光剂是从由Sr5(PO4)3ClEu、BaMg2Al16O27Eu、BaMg2Al10O17Eu、ZnSAg、CaWO4、Y2SiO5Ce、ZnS(Ag,Ga,Cl)、Sr2P2O7Eu、CaSBi和CaSrSBi构成的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回归反射元件是包含实际上排列成一层而配置的大量的微小球透镜的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回归反射区域是由光透过性覆盖层、支持体层、设在面对该支持体层的该光透过性覆盖层一侧的表面的大量的微小球透镜实际上排列成一层埋入大致半球面并且用光反射金属膜覆盖该埋入的半球面的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层和由光透过性覆盖层与该透镜式回归反射元件层之间的空气层构成,该空气层是为了在该光透过性覆盖层与该支持体层之间保留间隙而利用结合部将这两层部分地连结形成的,并且,是由该结合部分割为大量的密封小区域空室的空囊透镜式回归反射区域。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光透过性覆盖层一侧的表面和/或支持体层的微小球透镜埋入侧表面形成。
16.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结合部的至少一部分是紫外线发光区域。
17.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结合部利用印刷方法形成。
18.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表面的面积100%,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是在20~70%的范围内,紫外线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是在30~80%的范围内,并且回归反射区域和紫外线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之和为100%。
1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回归反射区域是由光透过性支持体层、在与该光透过性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相反一侧的面上实际排列成一层而其大致半球部分埋入的大量的微小球透镜层、在沿未埋入的该微小球透镜一侧的大致半球部分的表面形成的并且与该微小球透镜不接触的一侧的表面上具有该微小球透镜的实际焦点位于其中的厚度的光透过性焦点层和在与该焦点层的微小球透镜不接触的一侧的表面形成的光反射性金属膜构成的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区域。
20.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回归反射区域是在光透过性支持体层的光入射侧表面上还具有光透过性表面保护层的封入透镜式回归反射区域。
21.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发光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光透过性保护层的支持体层一侧的表面和/或光透过性支持体层的该表面保护层一侧的表面形成。
22.按权利要求19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的光入射侧表面的面积100%,回归反射区域的面积的比例是在20~70%的范围内,紫外线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是在30~80%的范围内,并且回归反射区域和紫外线发光区域的面积的比例之和为100%。
2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1~22的任一权项所述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与用于向该回归反射板方向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组合而成。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上的文字、图形、符号等显示部是利用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形成的。
25.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的背景部是着色与显示部不同的回归反射板或显示不同色相的紫外线发光性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
26.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与紫外线照射装置组合为一体。
27.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与紫外线照射装置相隔一定距离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由配置回归反射元件的回归反射区域和利用紫外线发光的紫外线发光区域构成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提供其特征为上述紫外线发光区域含有利用紫外线发光的荧光剂和树脂成分,且该紫外线发光区域具有特定的发光亮度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和该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与向该回归反射板方向照射紫外线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组合而成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紫外线发光性回归反射板在夜间不仅对位于光源方向而且对位于与光源方向不同的方向的识别者可以发挥优异的可视性。
文档编号G02B5/128GK1141081SQ95191659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6日
发明者田中修, 弘光清人, 伏见秀宣 申请人:日本碳化物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