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显示器及其框架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68454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显示器及其框架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框架与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双面承载的框架及使用该框架的显示器。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为具有轻、薄、短、小及低功耗等特性,普遍地应用于各种数字电子产品当中,举凡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行动电话、数字摄影机、数字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DA)采用的小尺寸液晶显示器,或是具有较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的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个人计算机,显见液晶显示器已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随着产品不断 推陈出新,液晶显示器的相关技术也不断地向前推进,最新潮流即是在各种产品的上安装双面显示的液晶显示器。习知制作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的双面液晶显示器,是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将两套的液晶显示器模块运用胶框使两者背对背贴合在一起。此种制作方式,将会造成产品的重量以及厚度增加问题,无法满足轻薄短小的潮流。另一种习知技术是使二个液晶显示装置共享部份的光学元件,例如,使背光模块两面出光,以结合成为一双面显示器。于此种做法下,当组装主显示面板以及附属显示面板时,主显示面板与附属显示面板是被固定至一用来容置面板的主要外框的两侧,背光模块则设置在主要外框与主显示面板之间,并藉由主要外框上的一出光口提供光线给附属显示面板。为了达到元件的共享,往往必须透过主要外框的复杂设计方能达成。因此,如何使改变显示器的框架结构,使其具有简单易制,且可以单一框架实现两显示装置的承载,又能符合产品薄型化的趋势,遂成为从事此相关行业的技术领域者亟欲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框架,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包含本体及多个支撑元件。其中,本体包含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多个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本体的二端。每一支撑元件包含第一支撑件、对弯部与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本体,朝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一承载部。对弯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对弯部,朝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二承载部。其中,该些支撑元件的第一承载部与本体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使第一显示装置收纳于第一支撑件之间。其中,第二承载部与本体用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使第二显示装置收纳于第二支撑件之间。本发明更提供一种双面显示器,包含框架、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其中,框架包含本体与多个支撑元件。其中,本体包含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相对。多个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本体的二端,每一支撑元件包含第一支撑件、对弯部与第二支撑件。其中,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本体,朝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一承载部。对弯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对弯部,朝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第二承载部。第一显示装置经由框架的第一承载部与本体承载而收纳于第一支撑件之间。第二显示装置经由框架的第二承载部与本体承载而收纳于第二支撑件之间。本发明尚提供一种框架的制造方法,框架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此制造方法包含提供板件;热压板件,以于板件的一端缘形成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其中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实质上垂直;局部迭置板件的端缘,使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的平面实质上平行,其中第一承载部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承载部用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
藉由本发明的框架,可达到以单一框架同时承载二个显示装置而制作为双面显示器的功效。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的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图IA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承载装置结构图的第一例;图IB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承载装置结构图的第一例;图2为本发明的双面显不器第一例;图3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第二例;图4A 4C为本发明的框架的制造方法制作流程示意图;及图5为本发明的框架制造方法流程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支撑元件101..........框架102..........框架110..........本体111..........板件112..........端缘120..........第一支撑件121..........第一基部122..........第一承载部123..........第一臂部140..........第二支撑件141..........第二臂部142..........第二承载部143..........第二基部130..........对弯部150..........抵贴部160..........折迭线
210..........第一显示面板220..........第一光学膜片230..........第一光源模块231..........第一光源232..........第一导光板310..........第二显示面板320..........第二光学膜片330..........第二光源模块331..........第二光源332..........第二导光板A ..........第一表面B ..........第二表面200..........第一显示装置300..........第二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A,其为本发明的框架的一实施例。本发明藉由框架101来达成可承载两个显示装置的功效,此框架101的结构包含有本体110、一对支撑元件100。每一支撑元件100包含一第一支撑件120、对弯部130、一第二支撑件140。一对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本体110的二端。需说明的是,在此以一对支撑元件100(即左右两侧各有一支撑元件)为例,但不限于此,可视实际需求调整其数目与位置,例如对应沿传垂直纸面方向可又具有另一对支撑元件,以承载显示装置,而环绕本体设置的多个支撑元件亦可与本体一体成型。本体110包含一第一表面A与该第一表面A相对的一第二表面B。第一支撑件120有一端连接于本体110。第一支撑件120朝第一表面A的面向方向延伸,可包含依序连接成阶梯状构造的的第一基部121、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一臂部123。亦即,第一基部121的一端连接本体110,另一端连接第一承载部122,第一臂部121的一端连接第一承载部122,另一端连接对弯部130。对弯部130则可有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120的第一臂部123,另一端则连接于第二支撑件140的一端,亦即,第二支撑件140的第二臂部141。第二支撑件140为朝第二表面B的面向方向延伸,可包含依序连接成阶梯状构造的第二臂部141、第二承载部142与第二基部143。亦即,第二基部143的一端连接第二承载部142,第二臂部141的一端连接第二承载部142,另一端连接对弯部130。如此,可藉由第一承载部122与本体110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200 (示于图2与图3),使第一显示装置200收纳于两个第一支撑件120之间。可藉由第二承载部142与本体110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300 (示于图2与图3),使第二显示装置300收纳于两个第二支撑 件140之间。此外,第一支撑件120当中连接对弯部130的部分可至少部分抵贴于第二支撑件140连接对弯部130的部分,亦即,第一臂部123可至少部分抵贴于第二臂部141,以利于缩减框架101宽度。又,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42实质上平行于本体110,以便承载
显示装置。
其中,第一基部121与第一臂部123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一承载部122的延伸方向。而第二基部143与第二臂部141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第二承载部142的延伸方向而整个框架101的结构,可由发泡反射材质制成,发泡反射材料例如包括白色发泡型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另外,本体110与支撑元件100可为一体成型制成。支撑元件的第一支撑件120、对弯部130与第二支撑件140可为一体成型制成。另外,本体110的厚度可选自O. 04mm O. 75mm之间,即可达到薄型化与支撑显示装置的功效。于另一实施例中,本体110的厚度可选自O. 04 O. 065mm之间,此时光线可透过本体110。图IA的实施例,是说明对弯部130与第一臂部123的连接部分与对弯部130与第二臂部141的连接部分使第一臂部123与第二臂部141部分抵贴,而形成抵贴部150。实务上,亦可制作为第一臂部123与第二臂部141不抵贴。请参考图1B,其系为本发明的框架102的另一实施例。可以发现,图IB的对弯部130较图IA为长,而使得第一臂部123未与第二臂部141抵贴,其余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以下,将列举数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框架如何运用至双面显示器的架构。请参考图2,其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的一实施例。第一显不装置200可包含有第一显不面板210、第一光学膜片220与第一光源模块230,第一显示装置200经由框架101的第一承载部122与本体110承载而收纳于第一支撑件120之间。其中,第一显示面板210是由框架101的第一承载部122所承载,第一光学膜片220与第一光源模块230可位于第一表面A与第一显不面板210之间。第一光源模块230例如可包含一第一光源231与一第一导光板232,第一光源231透过第一导光板232提供一平面光源,但不限于此。亦可省略第一导光板232,直接利用第一光源231提供平面光源(即直下式光源)。第二显示装置300可包含有第二显示面板310与第二光学膜片320,第二显示装置300经由框架101的第二承载部142与本体110承载而收纳于第二支撑件140之间。其中,本体110的第二表面B承载了第二光学膜片320,而两个第二承载部142则承载了第二显示面板310。第一光学膜片220与第二光学膜片320可为扩散片、增亮片、复合式光学膜以及其组合,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模块230当中的第一光源231所产生的光线,部分可穿过本体110,进而投射至第二显示面板310,以做为第二显示面板310的光源。于是,第一光源模块230当中的第一光源231所产生的光线,则可投射一部分的光线至第一显示面板210而另一部分的光线则经由本体110投射至第二显示装置300的第二显示面板310。此一实施例,可省去第二显示装置300的光源部分,进而达到薄型化的目的。于一实施例,本体110的厚度可选自O. 04 O. 065mm之间,以利光线透过本体110。在另一个的实施例中,亦可反过来将第一显示装置200的第一光源模块230省却,而在第二显示装置300当中设置第二光源模块,而让第二光源模块所产生的光线透过本体110做为第一显示装置200的光源。由于做法与图2相近,因此,不再赘述。在其它实施例中,会同时于第一显示装置200与第二显示装置300设置光源,以符合高亮度要求。请参考图3的实施例,其为本发明的双面显示器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第一显示装置200的与图2所 示者相同,不再赘述。而第二显示装置300则包含有第二显示面板310、第二光学膜片320与第二光源模块330 (包含第二光源331与第二导光板332),经由框架101的第二承载部142与本体110承载而收纳于第二支撑件140之间。其中,本体110的第二表面B承载了第二光源模块330与第二光学膜片320,而两个第二承载部142则承载了第二显示面板310。框架的制造,请参考图4A 4C与图5。图4A 4C为本发明的框架的制造方法制作步骤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框架制造方法制作流程图。以下,将搭配图4A 4C与图5以共同说明本发明的框架制造方法。步骤S402 :请参考图4A。本步骤为提供板件111。其中板件111可包含第一表面A与相对第一表面A的第二表面B。板件111的材质例如为发泡反射材质。步骤S404 :请参考图4B。本步骤为热压板件111,以于板件111的端缘112形成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42,其中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42实质上垂直。于热压板件111的步骤中,系热压使板件111的端缘112朝第一表面A的面向方向延伸。步骤S406 :请参考图4C。本步骤为局部迭置板件111的端缘112,并以折迭线160为局部迭置的基准线,使第一承载部122与第二承载部142的平面实质上平行。其中第一承载部122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承载部142用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于局部迭置板件111的端缘112的步骤中,弯折板件111的端缘112使端缘112的第二表面B局部叠置。第二表面B局部迭置包含第二表面B部分抵贴的情况,在另一实施例,局部迭置的第二表面B没有抵贴,如图IB所示。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框架,用以承载一第一显示装置与一第二显示装置,包含一本体,包含一第一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及多个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二端,每一该支撑元件包含一第一支撑件,一端连接于该本体,朝该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一第一承载部;一对弯部,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支撑件 '及一第二支撑件,一端连接于该对弯部,朝该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一第二承载部;其中,该些支撑元件的该些第一承载部与该本体用以承载该第一显示装置,使该第一显示装置收纳于该些第一支撑件之间,该些第二承载部与该本体用以承载一第二显示装置,使该第二显示装置收纳于该些第二支撑件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些支撑元件为一体成型制成。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该对弯部及该第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制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更包含一第一基部与一第一臂部,该第一基部的一端连接该本体,另一端连接该第一承载部,该第一臂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承载部,另一端连接该对弯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一承载部的延伸方向。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件更包含一第二基部与一第二臂部,该第二基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承载部,该第二臂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承载部,另一端连接该对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部与该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二承载部的延伸方向。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连接该对弯部的部分至少部分抵贴于该第二支撑件连接该对弯部的部分。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厚度为0.04mm 0. 75m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些支撑元件由发泡反射材质制成。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承载部与该些第二承载部实质上平行于该本体。
12.—种双面显不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架,包含一本体,包含一第一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 '及多个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该本体的二端,每一该支撑元件包含一第一支撑件,一端连接于该本体,朝该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一第一承载部;一对弯部,一端连接于该第一支撑件 '及一第二支撑件,一端连接于该对弯部,朝该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包含一第二承载部;及一第一显示装置,经由该框架的该些第一承载部与该本体承载而收纳于该些第一支撑件之间;及一第二显示装置,经由该框架的该些第二承载部与该本体承载而收纳于该些第二支撑件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与该些支撑元件为一体成型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该对弯部及该第二支撑件为一体成型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更包含一第一基部与一第一臂部,该第一基部的一端连接该本体,另一端连接该第一承载部,该第一臂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一承载部,另一端连接该对弯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部与该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一承载部的延伸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支撑件更包含一第二基部与一第二臂部,该第二基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承载部,该第二臂部的一端连接该第二承载部,另一端连接该对弯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部与该第二臂部的延伸方向实质上垂直于该第二承载部的延伸方向。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支撑件连接该对弯部的部分至少部分抵贴于该第二支撑件连接该对弯部的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厚度为0.04mm 0. 75mm 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承载部与该些第二承载部实质上平行于该本体。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为由发泡反射材质制成。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显示面板与一第一光源模组,该第二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二显示面板,该第一显示面板系由该框架的该些第一承载部所承载,该第一光源模块位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一显不面板之间,该第一光源模块包含一第一光源,该第一光源投射一部分的光线至该第一显不面板,该第一光源的另一部分的光线经由该本体投射至该第二显示面板。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面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显示面板,该第二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二显示面板与一第二光源模块,该第二显示面板系由该框架的该些第二承载部所承载,该第二光源模块位于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二显示面板之间,该第二光源模块包含一第二光源,该第二光源投射一部分的光线至该第二显不面板,该第二光源的另一部分的光线经由该本体投射至该第一显示面板。
25.一种框架的制造方法,该框架用以承载一第一显示装置与一第二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提供一板件;热压该板件,以于该板件的一端缘形成一第一承载部与一第二承载部,其中该第一承载部与该第二承载部实质上垂直;及局部叠置该板件的该端缘,使该第一承载部与该第二承载部的平面实质上平行,其中该第一承载部用以承载该第一显示装置,该第二承载部用以承载该第二显示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板件包含一第一表面与相对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于热压该板件的步骤中,通过热压使该板件的该端缘朝该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局部叠置该板件的该端缘的步骤中,通过弯 折该板件的该端缘使该端缘的该第二表面局部叠置。
全文摘要
一种双面显示器及框架,框架可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与第二显示装置而构成双面显示器。框架包含本体与多个支撑元件。本体包含第一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支撑元件,相对地设置于本体的二端,每一支撑元件包含第一支撑件、对弯部与第二支撑件。其中,第一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本体,朝第一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并包含第一承载部。对弯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的一端连接于对弯部,朝第二表面的面向方向延伸,并包含第二承载部。其中,支撑元件的第一承载部与本体用以承载第一显示装置,使第一显示装置收纳于第一支撑件之间,第二承载部与本体用以承载第二显示装置,使第二显示装置收纳于第二支撑件之间。
文档编号G02F1/13GK102625633SQ20121006772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日
发明者简元禹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