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花木组合装饰套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木组合装饰套。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用鲜花装饰公共场所或家庭室内已成为时尚。通常是将鲜花插在花篮或花瓶里,作短期观赏,或摆放盆栽花木,作长期观赏。为了增加盆栽花木的观赏效果和克服底部渗水的缺陷,有的将花盆放置在一个外观比较精美的装饰套盆里。如CN2292383Y公告的名称为“蓄水装饰花盆”的实用新型专利,由外盆和置于其中的内盆组成,外盆和内盆之间有一定隔离空间;外盆是不可渗水花盆,内盆底部有小孔,是可渗水花盆,摆在室内地毯上或办公桌上方便人们观赏。由于这种蓄水装饰花盆的外盆的口部必须大于内盆,内盆才能从外盆的口部放入其内,所以,安装和更换都不便,特别是重量较重、占用空间较大盆栽花木,需要多人或借助起重工具才能将内盆放置在外盆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盆栽或地栽的花木组合装饰套,它能减少栽培花木土壤的水分蒸发,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都很方便,装饰效果持久。特别适合于装饰占用空间大、重量较重的花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花木组合装饰套,其特征在于,套体至少包括两瓣相互对应连接的装饰壳;每瓣装饰壳的左右两边至少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件,装饰壳之间的连接件相互对应连接。当用这种组合结构的套体装饰盆栽或地栽花木时,只需将装饰壳包在花木下部的外面,相互对应连接成套体即可,更换花木时拆卸和安装都很简便。花木的下部被套在装饰套内,可以有效地减少房土壤水分蒸发,使装饰效果持久。
所述的花木组合装饰套,还包括一个托盘,托盘中部设有一个凹坑,凹坑的周壁与套体的下端配合。套体与托盘配合装饰盆栽花木,不仅美观协调、浑然一体,而且可避免盆栽花木渗水流到地面或地毯上。
装饰壳左右两边连接件为插销式连接件,或者为扣合式连接件。这主要是为了连接可靠,便于安装和拆卸。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连接件。
套体的外形为花瓶形、或者为花篮形、圆柱形,或者为动物造型,如狮子、麒麟等吉祥动物造型。与套体下端配合的托盘及其中部的凹坑也相应为圆形、或者多边形。此外,在装饰壳的外面可雕绘各种吉祥图案,以适合不同场合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能大大减少栽培花木土壤的水分蒸发;装饰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更换花木时,拆卸和安装都很简便。既可装饰盆栽花木,又可装饰地栽花木。特别适合于装饰室外占用空间大、重量较重的花木。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b)是(a)A-A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套体装饰地栽花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与托盘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套体与托盘配合装饰盆栽花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用玻璃钢制作外形为花瓶、横截面呈半圆弧形的装饰壳2a和2b,并分别在装饰壳2a和2b的左右两边安装两个插销式连接件3;将装饰壳2a左右两边的两个插销式连接件3与装饰壳2b左右两边的两个插销式连接件3对应连接,即构成横截面呈圆形的筒状的套体1。
参见图2,用本实用新型的套体1装饰地栽花木时,可按上述方法组合,套在地栽花木的外面即可。
实施例二参见图3,用玻璃钢制作圆形托盘4,并使其中部为圆形凹坑5的周壁与实施例一所述的套体1的下端配合即可。
参见图4,用本实用新型的套体1和托盘4配合装饰盆栽花木时,可先将盆栽花木的底部放置在圆形托盘4中部的圆形凹坑5上,再按实施例一的方法组合套体1,套在盆栽花木的外面,并使套体1的下端与圆形托盘4中部的圆形凹坑5的周壁配合即可。
权利要求1.花木组合装饰套,其特征在于,套体(1)至少包括两瓣相互对应连接的装饰壳(2a)和(2b);每瓣装饰壳的左右两边至少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件(3),装饰壳之间的连接件相互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木组合装饰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托盘(4),托盘中部设有一个凹坑(5),凹坑的周壁与套体的下端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木组合装饰套,其特征在于,装饰壳左右两边连接件(2)为插销式连接件,或者为扣合式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木组合装饰套,其特征在于,套体(1)的外形为花瓶形、或者为花篮形、圆柱形,或者为动物造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花木组合装饰套,其特征在于,套体至少包括两瓣相互对应连接的装饰壳;每瓣装饰壳的左右两边至少分别设有两个连接件,装饰壳之间的连接件相互对应连接。还包括一个托盘,托盘中部设有一个凹坑,凹坑的周壁与套体的下端配合。套体的外形为花瓶形、或者为花篮形、圆柱形,或者为动物造型。本实用新型能大大减少栽培花木土壤的水分蒸发;装饰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更换花木时,拆卸和安装都很简便。既可装饰盆栽花木,又可装饰地栽花木。特别适合于装饰室外占用空间大、重量较重的花木。
文档编号B44C1/00GK2767207SQ20052003318
公开日2006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
发明者丁长青 申请人:丁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