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教学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学生们从中学就开始学习化学,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化学课上有很多实验。在一些气体发生反应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学生无法直观的看到,且产生气体的量也无从得知,老师也无法给学生一个具体直观的讲解,给化学的教学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能演示化学气体发生反应,便于化学知识点的教学。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包括反应瓶、进液口、侧密封塞、上密封塞、防爆底座、气体引出管、气缸、活塞、活塞杆、拨动头、排气管、放气阀、放气阀开关、导气管及反应池;所述的防爆底座是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反应瓶的下端嵌入在所述的防爆底座内;所述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的反应瓶的上端一侧,所述的侧密封塞与所述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的上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的反应瓶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上密封塞上,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一端置于所述的反应瓶内,位于所述的反应瓶的上部;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中部呈直角弯折,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气缸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的活塞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气缸内,所述的气缸通过所述的活塞密封成真空状态;所述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活塞连接,所述的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气缸与所述的拨动头连接;所述的排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反应瓶的上端另一侧,所述的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放气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放气阀开关设置在所述的放气阀上,所述的放气阀开关位于所述的拨动头一侧,所述的拨动头与所述的放气阀开关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气缸的长度相当;所述的放气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导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导气管的另一端插入在所述的反应池内,位于所述的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的反应池位于所述的防爆底座的一侧。
[0006]上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中,所述的活塞及活塞杆上分别套有密封圈,所述的活塞及活塞杆分别通过所述的密封圈与所述的气缸密封滑动连接。
[0007]上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中,所述的防爆底座内设有防滑垫,所述的反应瓶通过所述的防滑垫与所述的防爆底座接触。
[0008]上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应瓶上套有防裂套,所述的防裂套位于所述的防爆底座的上方。
[0009]上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中,所述的反应池内设有温度计,所述的温度计位于所述的导气管的一侧。
[0010]本实用新型能演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能直观的看到产生的气体量,还能同时通过反应池了解另一个化学反应,操作安全,有害气体能及时处理,不会污染空气。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的防爆底座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4]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包括反应瓶1、进液口 2、侧密封塞3、上密封塞4、防爆底座5、气体引出管6、气缸7、活塞8、活塞杆9、拨动头10、排气管11、放气阀12、放气阀开关13、导气管14及反应池15 ;所述的防爆底座5是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反应瓶I的下端嵌入在所述的防爆底座5内;所述的进液口 2设置在所述的反应瓶I的上端一侧,所述的侧密封塞3与所述的进液口 2密封连接,所述的上密封塞4密封连接在所述的反应瓶I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的气体引出管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上密封塞4上,所述的气体引出管6的一端置于所述的反应瓶I内,位于所述的反应瓶I的上部;所述的气体引出管6的中部呈直角弯折,所述的气体引出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气缸7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的活塞8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气缸7内,所述的气缸7通过所述的活塞8密封成真空状态;所述的活塞杆9的一端与所述的活塞8连接,所述的活塞杆9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气缸7与所述的拨动头10连接;所述的排气管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反应瓶I的上端另一侧,所述的排气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放气阀1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放气阀开关13设置在所述的放气阀12上,所述的放气阀开关13位于所述的拨动头10 —侧,所述的拨动头10与所述的放气阀开关13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气缸7的长度相当;所述的放气阀12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导气管14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导气管14的另一端插入在所述的反应池15内,位于所述的反应池15的底部,所述的反应池15位于所述的防爆底座5的一侧。
[0015]所述的活塞8及活塞杆9上分别套有密封圈16,所述的活塞8及活塞杆9分别通过所述的密封圈16与所述的气缸7密封滑动连接,防止空气进入气缸7内。
[0016]请参见附图2所示,所述的防爆底座5内设有防滑垫17,所述的反应瓶I通过所述的防滑垫17与所述的防爆底座5接触,防止化学反应剧烈时反应瓶I翻倒。
[0017]所述的反应瓶I上套有防裂套18,所述的防裂套18位于所述的防爆底座5的上方,可防止反应瓶I因为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膨胀、温度变化等而裂开,避免反应瓶I爆裂的碎片伤人。
[0018]所述的反应池15内设有温度计19,所述的温度计19位于所述的导气管14的一侦牝可用于测量气体进入反应池15与化学液体反应后,化学液体的温度变化。
[0019]在演示会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可将固体化学物质通过反应瓶I的瓶口放入,将活塞8推到气缸7连接气体引出管6的一端,盖上上密封盖4,气缸7内保持真空状态;化学液体通过进液口 2滴入反应瓶I内,盖上侧密封塞3,化学液体与化学固体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气体在反应瓶I内膨胀后通过气体引出管6进入气缸7内,并推动活塞8向气缸的另一侧移动,活塞杆9与活塞8同步移动直至移动到气缸7的端部,当气缸7内充满气体后仍有气体产生,拨动头10移动到放气阀开关13处并将其拨动打开,放气阀12通过排气管11将反应瓶I内多余的气体排放到反应池15内,防止反应瓶I膨胀破裂,同时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反应池15内防止化学液体与产生的气体反应,消除毒性。反应瓶1、气缸7、反应池15等都采用透明的玻璃材质制成,便于看清化学反应和气体产生的过程。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演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能直观的看到产生的气体量,还能同时通过反应池了解另一个化学反应,操作安全,有害气体能及时处理,不会污染空气。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瓶、进液口、侧密封塞、上密封塞、防爆底座、气体引出管、气缸、活塞、活塞杆、拨动头、排气管、放气阀、放气阀开关、导气管及反应池;所述的防爆底座是上端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的反应瓶的下端嵌入在所述的防爆底座内;所述的进液口设置在所述的反应瓶的上端一侧,所述的侧密封塞与所述的进液口密封连接,所述的上密封塞密封连接在所述的反应瓶的上端开口处;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上密封塞上,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一端置于所述的反应瓶内,位于所述的反应瓶的上部;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中部呈直角弯折,所述的气体引出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气缸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的活塞竖直设置在所述的气缸内,所述的气缸通过所述的活塞密封成真空状态;所述的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活塞连接,所述的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气缸与所述的拨动头连接;所述的排气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反应瓶的上端另一侧,所述的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放气阀的一端连接,所述的放气阀开关设置在所述的放气阀上,所述的放气阀开关位于所述的拨动头一侧,所述的拨动头与所述的放气阀开关之间的距离与所述的气缸的长度相当;所述的放气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导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的导气管的另一端插入在所述的反应池内,位于所述的反应池的底部,所述的反应池位于所述的防爆底座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及活塞杆上分别套有密封圈,所述的活塞及活塞杆分别通过所述的密封圈与所述的气缸密封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爆底座内设有防滑垫,所述的反应瓶通过所述的防滑垫与所述的防爆底座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瓶上套有防裂套,所述的防裂套位于所述的防爆底座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池内设有温度计,所述的温度计位于所述的导气管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学气体发生演示装置,包括反应瓶、进液口、侧密封塞、上密封塞、防爆底座、气体引出管、气缸、活塞、活塞杆、拨动头、排气管、放气阀、放气阀开关、导气管及反应池;反应瓶嵌在防爆底座内;进液口设在反应瓶上端,侧密封塞与进液口连接,上密封塞密封连在反应瓶上端;气体引出管连上密封塞及气缸,活塞设在气缸内,活塞杆连气缸及拨动头;排气管连反应瓶及放气阀,放气阀开关设在放气阀上,位于拨动头一侧;放气阀连导气管,导气管插在反应池内。本实用新型能演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能直观的看到产生的气体量,还能同时通过反应池了解另一个化学反应,操作安全,有害气体能及时处理,不会污染空气。
【IPC分类】G09B23-24
【公开号】CN204375302
【申请号】CN201520034749
【发明人】张树华, 玄兆强, 张术芬, 张倩, 李晓迪
【申请人】张树华, 玄兆强, 张术芬, 张倩, 李晓迪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