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教学方面的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学的各种电容、电感、电阻、二极管特性是在物理实验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必经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按照具体要求将所需的元器件进行安装、配线、通电调试等操作。一般来说,一些市面上的电气实验通常只能完成一部分教学实验,而无法全面完成相关实验内容。基于上述原因,则需要设计出一种实验范围较广,同时又能充分保证操作人员安装的新型电气实验装置,来辅助学校教学或者电气企业内电气安装工培训。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包括教学主机以及若干实验终端,其中,实验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教学主机接口上,所述实验终端上包括电工电路实验模块以及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系统包括防死机模块以及互锁模块,防死机模块内置双CPU,通过双CPU切换实现防死机功能,而互锁模块上设置有数字式或脉冲式交流接触器连接空气开关,同时,在电工电路实验模块的各节点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对各点的温度进行比较,利用各节点之间产生的温差来提示和报警。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教学主机中内置大功率变压器,同时在变压器上缠绕带有报警器的保护外壳来作为变压器防漏电保护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教学主机上设置有低压/高压切换旋钮。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智能终端调节系统中,安装有若干个电流互感器。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工电路实验模块为基尔霍夫验证电路、叠加定理验证电路、动态电路、正弦电路、RLC串联谐振电路等典型的电子电路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电力行业相关规范对现有教学模拟设备进行整合,参照电气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及相关标准。适合于中学、高校、技校、中专等教学机构以及电力设备企业中的初级员工培训。整套装置采用外接实验终端的方式,可方便教学选择,同时安全可靠,可由使用者自主安装、接线并进行高、低压切换实验,全面考核相关操作人员的动手能力,以切实达到教学和培训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的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教学主机I上连接有三台实验终端,分别为动态电路实验终端2、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终端3以及户外高压变电线路接线实验终端4,其实验终端分别对应设置有动态电路实验模块7、RLC串联谐振电路实验模块8以及户外高压变电线路接线模块9。同时,在每个实验终端上还设置有防死机模块10以及互锁模块11,防死机模块10通过双CPU切换实现防死机功能,而互锁模块11上则通过脉冲式交流接触器连接空气开关。在本实施例中,教学主机I上设置有大功率变压器5以及集成控制器6,集成控制器上设置有接口用于连接后部实验终端,同时在集成控制器6上还设置有低压/高压切换旋钮。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包括教学主机以及若干实验终端,其特征在于,实验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教学主机接口上,所述实验终端上包括电工电路实验模块以及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系统包括防死机模块以及互锁模块,防死机模块内置双CPU,而互锁模块上设置有数字式或脉冲式交流接触器连接空气开关,同时,在电工电路实验模块的各节点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教学主机中内置大功率变压器,同时在变压器 上缠绕带有报警器的保护外壳来作为变压器防漏电保护装置。
专利摘要中学物理电气实验装置,包括教学主机以及若干实验终端,实验终端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教学主机接口上,所述实验终端上包括不少于一个的电工电路实验模块以及智能终端系统,智能终端系统包括防死机模块以及互锁模块,防死机模块内置双CPU,通过双CPU切换实现防死机功能,而互锁模块上设置有数字式或脉冲式交流接触器连接空气开关,同时,在电工电路实验模块的各节点位置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另外,在所述教学主机上还设置有集成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搭接安装方便,通用性强,且操作安全。
文档编号G09B23/18GK203085041SQ20132006541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5日
发明者廖嘉澍 申请人:廖嘉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