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拱形效应演示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特别是拱形效应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堆积在一起的泥土、泥沙等散体材料,各部分间有相互挤压的作用,因其兼有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双重特性,散体各部分间还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散体各部分间也就有了错综复杂且会不断变化的摩擦力,在散体间压力、摩擦力的传递及重新分配时,对于一个支撑程度较弱的散体,在竖直方向上,它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一是附近多个散体阻碍其下滑的向上摩擦力的矢量和;二是下部散体对它向上的支持力;若下部悬空形成空洞时,则该力不存在;三是自身的重力;四是上部散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作用。当向上的合力小于向下的合力时,该散体将表现为“流动”,当向上的合力等于向下的合力时,该散体将表现为“稳 定”。这种散体中相对变形和力的传递及重新分配现象称为“拱形效应”。由于拱形洞存在于散体内部,又无直观呈现其拱形洞的实验装置,理解不易。对不同散体而言,形成拱形洞的大小各不相同的,需要对此展开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拱一种拱形效应演示装置,以直接呈现拱形洞,并研究拱形洞的大小。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拱形效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填充散体材料的扁形容器、位于容器底部的抽拉板、放置在抽拉板下方的接料盒、以及支架构成;所述扁形容器上部开口、下部设有落料口、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观察的透明侧面;所述抽拉板位于所述扁形容器落料口处的外侧,以遮闭或开启落料口。所述扁形容器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扁形容器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在位于所述扁形容器底部下方的部位设有凹形支撑台,所述抽拉板活动地插接在所述扁形容器底部与所述凹形支撑台所形成的缝隙之间。所述抽拉板上设有可完全遮挡所述落料口的遮挡区域;所述遮挡片上还设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孔洞,在拉动所述抽拉板时,各孔洞分别与所述落料口相通,以全部或部分开启落料口。 所述抽拉板上设有手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扁形容器内填装散体,向外轻拉抽拉板,开启落料口,上方部分散体下落至接料盒,最终在落料口上方形成拱形;容器呈扁体状,直观显示拱形洞,便于理解;调节抽拉板位置,改变落料口的宽度,可研究拱形洞的大小。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抽拉板示意图;图中1扁体容器,2散体,3支架,4拱形洞,5落料口,6凹形支撑台,7抽拉板,71第一孔洞,72第二孔洞,73第三孔洞,74第四孔洞,75遮挡区域,76手柄,8支架洞,9接料盒。[0017]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透明扁体容器I上方开口以填装散体2,扁体容器I下方设有落料口 5并放置在支架3上,支架3在位于扁形容器I底部下方的部位设有凹形支撑台6,以在扁形容器I的底部与凹形支撑台6形成的缝隙中插接抽拉板7,以遮闭或开启落料口 5。抽拉板7的下方放置接料盒9。为改变拱形洞的大小,研究拱形洞的大小,落料口 5可设置得较大,并提供如图2所示的抽拉板7 :抽拉板7上设有尺寸大于落料口 5的遮挡区域75,抽拉板7上还设有与落料口 5相对应的第一孔洞71、第二孔洞72、第三孔洞73、第四孔洞74,以在拉动抽拉板7的 过程中,使各个大小不同的孔洞分别与落料口相通。抽拉板7上还设有手柄76。
权利要求1.一种拱形效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填充散体材料的扁形容器、位于容器底部的抽拉板、放置在抽拉板下方的接料盒、以及支架构成;所述扁形容器上部开口、下部设有落料口、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观察的透明侧面;所述抽拉板位于所述扁形容器落料口处的外侧,以遮闭或开启落料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拱形效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形容器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扁形容器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在位于所述扁形容器底部下方的部位设有凹形支撑台,所述抽拉板活动地插接在所述扁形容器底部与所述凹形支撑台所形成的缝隙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拱形效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板上设有可完全遮挡所述落料口的遮挡区域;所述遮挡片上还设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孔洞,在拉动所述抽拉板时,各孔洞分别与所述落料口相通,以全部或部分开启落料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拱形效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板上设有手柄。
专利摘要一种拱形效应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填充散体材料的扁形容器、位于容器底部的抽拉板、放置在抽拉板下方的接料盒、以及支架构成;所述扁形容器上部开口、下部设有落料口、并且具有至少一个供观察的透明侧面;所述抽拉板位于所述扁形容器落料口处的外侧,以遮闭或开启落料口。有益效果是:扁形容器内填装散体,向外轻拉抽拉板,开启落料口,上方部分散体下落至接料盒,最终在落料口上方形成拱形;容器呈扁体状,直观显示拱形洞,便于理解;调节抽拉板位置,改变落料口的宽度,可研究拱形洞的大小。
文档编号G09B23/10GK202549116SQ20122004343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0日
发明者方馨悦 申请人:方馨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