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主要是以一压缸经由一杠杆推动一连杆组,进而带动其上腔体往复升降。凭借该连杆组展开状态所形成的结构强度,可对该上腔体造成压制,以克服转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结构负荷,进而使压缸的所需的输出动力得以降低,大幅节省动力输出的浪费;该杠杆及该连杆组的结构设置令该压缸得以通过横向伸缩而带动该上腔体升降,以减少本实用新型升降构造整体所占的空间。
【专利说明】
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转印机,尤指一种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
【背景技术】
[0002]现代大众化的3C产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交通工具(机车、汽车及大众运输车辆内部装潢饰板)、室内装潢家具等,为了整体造型的美观,通常会在加工物表面实施加饰处理。而依照过去传统的处理方式,不外乎喷漆、电镀等高污染、高成本的处理方式。
[0003]而目前较流行、较进步的是转写加饰膜处理方法,转写加饰膜处理方法是在加工物表面转写一层加饰膜,且因为该加饰膜能加入立体图案,使得该加工物表面由平面视觉变化,更增加立体的触感,以满足消费者对造型美观的刺激与追求,进而增加消费者的使用率及购买欲;此外,该转写加饰膜处理方法与喷漆及电镀相较下,该转写加饰膜处理方法更能大幅降低成本,及减低环境污染的工业公害。
[0004]薄膜转印机是利用一上腔体盖合于一下腔体以形成一密闭空间,再凭借调节该密闭空间内薄膜两侧的压力及温度,使薄膜贴附于待加工物表面。请参阅中国台湾证书号M441567“自动化薄膜转印机”专利,传统的薄膜转印机的上腔体是直接连结一压缸的伸缩杆,以该伸缩杆的轴向往复伸缩进行垂直线性升降。
[0005]然而,进行薄膜转印作业时,闭合的上下腔体内部具有压力变化,因此在转印作业过程中,上下腔体内外的压力差会造成结构额外的负荷。而由于传统的薄膜转印机的上腔体的升降由压缸直接驱动,因此转印作业过程中,上下腔体内外压力差所造成的额外负荷由该压缸直接承担,导致该压缸的输出动力不仅须能负担上腔体的重量及结构摩擦力,还须足以克服转印作业过程中上下腔体内外压力差所造成的额外负荷,造成上腔体升降过程中不必要的动力浪费。另外,由于传统薄膜转印机的压缸需要输出相当程度的动力,因此该压缸及其伸缩杆通常需具有相当程度的体积。且,上腔体是直接与压缸的伸缩杆形成垂直连动,导致传统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整体所占高度较高,并不利于空间利用。因此,本新型实用新型设计人认为传统薄膜转印机中的升降构造仍有改善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实用新型设计人创作出一种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种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顶座:顶部固设一第一压缸,该第一压缸设有一伸缩杆;该顶座一侧缘固设一第一枢结件;一第一杠杆中段部枢结于该第一枢结件,该第一杠杆顶端连动于该第一压缸伸缩杆自由端;该顶座朝下固设一轨杆;
[0010]—第一连杆组:包括以一轴杆相互枢结的一上段部及一下段部,该上段部顶端枢设于该顶座底部,该轴杆连动于该第一杠杆的底端;
[0011 ] 一上腔体:活动性设于该轨杆一段部,该上腔体顶部枢结于该下段部底端,以供沿该轨杆往复升降;
[0012]—下腔体:对应于该上腔体下方,固设于一底座顶部。
[0013]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中,该顶座底部还设有一与该第一连杆组相同单元的第二连杆组,该第一、第二连杆组的轴杆是以一杆体形成连动。
[0014]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中,该上腔体固设一套件,该套件套于该轨杆。
[0015]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中,该下腔体内部设有一载台,该底座上段部设有与该第一连杆组相同单元的一第三连杆组,该第三连杆组底端枢结于该底座,顶端连动于该载台;该底座底部固设一第二压缸,该底座中段部的一侧固设一第二枢结件,该第二枢结件枢设一第二杠杆,该第二杠杆底端连动于该第二压缸的伸缩杆,顶端连动于该第三连杆组的轴杆。
[0016]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中,该第三连杆组以复数支撑杆连结于该载台底部。
[0017]本实用新型中该上腔体的升降由该第一压缸经由该第一杠杆带动该第一连杆组弯折或展开来间接驱动。因此,在转印作业过程中,凭借该第一连杆组展开状态所形成的结构强度,可对该上腔体造成压制,以克服转印作业过程中,盖合状态的该上下腔体内外压力差所造成的额外结构负荷。如此一来,该第一压缸的输出动力仅足以在该上腔体升降过程中克服该上腔体的重量及结构摩擦力即可,而不需在转印作业过程中,额外承担该上下腔体内外压力差所造成的结构负荷,除了大幅节省动力输出的浪费之外,也能减少压缸所占的体积。
[0018]凭借该第一压缸、第一杠杆及第一连杆组的结构设置,该第一连杆组可平均分散该上腔体的重量,令该上腔体往复升降过程中的受力更为平均,以更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效率。且,该第一杠杆及该第一连杆组的结构设置令该第一压缸得以通过横向伸缩而带动该上腔体升降,以缩短本实用新型升降构造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该上腔体与下腔体盖合状态的侧视图;
[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该上腔体与下腔体分离状态的侧视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侧视图;
[0024]图6是图5的横剖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顶座;11-第一压缸;110-伸缩杆;12-第一枢结件;13-第一杠杆;14-轨杆;2-第一连杆组;2A-第二连杆组;20-20A-轴杆;21-上段部;22-下段部;23-杆体;3-上腔体;31-套件;4-下腔体;41-载台;411-支撑杆;5-底座;51-第二压缸;510-伸缩杆;52-第二枢结件;53-第二杠杆;6-第三连杆组;6A-第四连杆组;60-60A-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0027]请参阅图1、图2,配合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包括:
[0028]—顶座 1:
[0029]顶部固设一第一压缸11,该第一压缸11设有一伸缩杆110。
[0030]该顶座I一侧缘固设一第一枢结件12,一第一杠杆13中段部枢结于该第一枢结件12作为该第一杠杆13的支点,顶端连动于该第一压缸11伸缩杆110自由端。
[0031]如图所示,该顶座I朝下固设四轨杆14,该四轨杆14可供限制后述的上腔体3的移动路径,以作为后述的上腔体3往复升降的轨道。
[0032]一第一连杆组2:
[0033]配合图3、图4所示,包括以一轴杆20相互枢结的一上段部21及一下段部22,该上、下段部21、22可相互枢转以令该第一连杆组2得以呈展开或弯折状态。配合图5、图6所示,其中该上、下段部21、22都包括复数单元连杆,以分散后述的上腔体3的重量。该上段部21顶端枢设于该顶座I底部。
[0034]该轴杆20连动于该第一杠杆13的底端。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当该第一压缸11的伸缩杆110缩入时,可经由该第一杠杆13令该第一连杆组2的轴杆20朝相反方向移动,使该第一连杆组2形成展开的状态,进而带动该上腔体3沿该轨杆14降低。
[0035]当该第一压缸11的伸缩杆110推出时,可经由该第一杠杆13将该第一连杆组2的轴杆20朝相反方向推动,令该第一连杆组2形成弯折的状态,进而带动该上腔体3沿该轨杆14升尚O
[0036]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顶座I底部更设有一与该第一连杆组2相同单元的第二连杆组2A,该第一、第二连杆组2、2A的轴杆20、20A是以一杆体23形成连动,以更进一步分散后述上腔体3的重量,并使后述上腔体3抬升的过程更为稳定。
[0037]一上腔体3:
[0038]该上腔体3可供沿该轨杆14升降而与后述的下腔体4形成开启或闭合。该上腔体3较佳是固设一套件31套于该轨杆14,以活动性设于该轨杆14一段部,该上腔体3顶部枢结于该下段部22底端,以供该第一、第二连杆组2、2A带动该上腔体3沿该轨杆14往复升降。
[0039]一下腔体4:
[0040]对应于该上腔体3下方,以供与该上腔体3相互闭合而于其内部进行薄膜转印作业。该下腔体4固设于一底座5顶部。该下腔体4内部设有一载台41以供承载待加工物。
[0041 ] 该底座5上段部设有一与该第一连杆组2相同单元的一第三连杆组6,该第三连杆组6底端枢结于该底座5,顶端连动于该载台41;该底座5底部固设一第二压缸51,该底座5中段部的一侧固设一第二枢结件52,该第二枢结件52枢设一第二杠杆53,该第二杠杆53底端连动于该第二压缸51的伸缩杆510,顶端连动于该第三连杆组6的轴杆60。
[0042]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当该第二压缸51的伸缩杆510推出时,可凭借该第二杠杆53将该第三连杆组6的轴杆60朝相反方向推动,令该第三连杆组6形成相互弯折的状态,进而带动该下腔体4内的载台41于该下腔体4内下移。
[0043]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5更设有与该第三连杆组6连动的第四连杆组6A,以更进一步平均分散该载台41的重量。且,该第三、四连杆组6、6A分别以复数支撑杆411连结于该载台41底部,使得该载台41的支撑结构更为分散而平均,令该载台41能以较轻量化的构造即足以维持正常的作动,进而节省该第二压缸51的动力输出。
[0044]本实用新型中该上腔体3的升降由该第一压缸11经由该第一杠杆13带动该第一、第二连杆组2、2A弯折或展开来间接驱动。因此,在转印作业过程中,凭借该第一、第二连杆组2、2A展开状态所形成的结构强度,可对该上腔体3造成压制,以克服转印作业过程中,盖合状态的该上下腔体3、4内外压力差所造成的额外结构负荷。如此一来,该第一压缸11的输出动力仅足以在该上腔体3升降过程中克服该上腔体3的重量及结构摩擦力即可,而不需在转印作业过程中,额外承担该上下腔体3、4内外压力差所造成的结构负荷,除了大幅节省动力输出的浪费之外,也能减少压缸所占的体积。
[0045]凭借该第一压缸11、第一杠杆13及第一、第二连杆组2、2A的结构设置,该第一、第二连杆组2、2A可平均分散该上腔体3的重量,令该上腔体3往复升降过程中的受力更为平均,以更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作动效率。且,该第一杠杆13及该第一、第二连杆组2、2A的结构设置令该第一压缸11得以通过横向伸缩而带动该上腔体3升降,以缩短本实用新型升降构造整体所占用的空间。
[0046]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顶座:顶部固设一第一压缸,该第一压缸设有一伸缩杆;该顶座一侧缘固设一第一枢结件;一第一杠杆中段部枢结于该第一枢结件,该第一杠杆顶端连动于该第一压缸伸缩杆自由端;该顶座朝下固设一轨杆; 一第一连杆组:包括以一轴杆相互枢结的一上段部及一下段部,该上段部顶端枢设于该顶座底部,该轴杆连动于该第一杠杆的底端; 一上腔体:活动性设于该轨杆一段部,该上腔体顶部枢结于该下段部底端,以供沿该轨杆往复升降; 一下腔体:对应于该上腔体下方,固设于一底座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顶座底部还设有一与该第一连杆组相同单元的第二连杆组,该第一、第二连杆组的轴杆是以一杆体形成连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上腔体固设一套件,该套件套于该轨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下腔体内部设有一载台,该底座上段部设有与该第一连杆组相同单元的一第三连杆组,该第三连杆组底端枢结于该底座,顶端连动于该载台;该底座底部固设一第二压缸,该底座中段部的一侧固设一第二枢结件,该第二枢结件枢设一第二杠杆,该第二杠杆底端连动于该第二压缸的伸缩杆,顶端连动于该第三连杆组的轴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转印机的升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三连杆组以复数支撑杆连结于该载台底部。
【文档编号】B41F16/00GK205573291SQ201620197737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5日
【发明人】张弘欣
【申请人】威昇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