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版更换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50424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版更换装置的利记博彩app
一种印版更换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与印版滚筒平行安置的辊子,它通过一个调节元件可以压到印版滚筒上,通过该辊子可以将一个印版上折成弯角的后缘推入到一个夹紧装置中去。
迄今为止,将一个印版夹紧在一个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都是印刷手工担任的工序。为此,用于固紧印版的装置之作用是容量印刷的前缘和后缘,而该装置可以用一个扳手或芯棒闭锁和打开。在这种装置中,印版是用手安装上的。
在这一领域内最初的发展包含有固紧印版的装置,其可以通过按动按钮而打开和闭锁。通过这种装置,印版可以自动地在其前端部和后端部夹紧,然后张紧。而将印版前缘插入夹紧装置可以用手工、半自动装置、或全自动装置完成。而对于印版后缘的插入工作,则必需使用一个本文开头所述类型的装置。
这样一个装置在日本-PO昭63-191636中已经公开。将印版的弯折的后缘插入印版滚筒的夹紧装置中的措施是用这样的带一个辊子的装置实现的,即,该辊子安置在可回转的与一个轴相连接的杠杆上。其中规定,辊子在印版前缘被夹紧之后已经将印版压靠在印版滚筒的表面上,以便这样在印版的端部将其后缘推入印版滚筒的夹紧装置中。在这个过程中,所述连有杠杆和辊子的轴就在一个与印版滚筒切线布置的导引轨道上移动。而将辊子压靠在印版滚筒上是借助一个汽缸来实现的,该汽缸控制一个与杠杆相连接的杆件。
这个装置的结构很复杂。它包括很多构件并占用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印刷机组间本来就窄的位置条件来说是很不希望的。这种巨大的空间结构就使得该装置要与一个半自动或全自动印版输送装置相组合就很困难了。但是,由于自动化的深入发展,这种组合方案却是必要的,同时,出于经济上的原因,则希望组合装置使用标准化的元件。除了辊子以外,在印刷机组前面还直接置有轴杆件,而印刷机组则应该是可以经常接近的,因为例如有时必须从印版上去掉毛边(Butzen),或者有时印刷者出于其他的原因而必须用手操作。这种装置还不能以简便的方式拆除,但是只有拆除才能更好的接近印刷机组。
为此,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印版更换装置,它制作简单,要求很小的结构空间,它能尽可能少地影响人们接近印刷机组,并且可以做成标准化的元件,所以不仅可以与半自动印版输送装置组合,而且可以和全自动印版输送装置作组合设置。
对于上述这一任务,本发明是如此解决的辊子在其(两)端部借助于在印版后缘插入方向上布置的与机架牢固连接的导引部件而可移动地安置,并且,通过两个与机架牢固连接的调节元件而使辊子可以移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能使人易于接近印刷机组,而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该装置包括很少的构件,由此而使制造成本价廉。该辊子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元件,它可以置于印刷机组之前。然而,一般说来却不妨碍印刷者。毫无疑问,该装置和一个半自动印版输送装置或者和一个全自动印版输送装置作组合设置都是可能的,同时,不必因此而对装置进行不同的改装。标准化元件的这种组合是特别经济的。
本发明的结构使得操作人员可以不使用工具而只通过一个操作就能将辊子取下。
这一点是如此实现的,即,辊子借助两个可在导引部件中移动的轴承而固定,并且它(辊子)可以从这些轴承中取出来。
这种轴承例如可以包括轴头的轴头套,同时还可能的是,该轴头设置在轴上,而轴承套安置在导引部件中,或者相反设置。还有可能的是,在左侧的右侧设置不同的结构。基本原则是,辊子应毫无疑问地可以从轴承中取出。这一点例如可以如此实现,即,一个轴承套包括两个相耦合的构件,其中,该耦合件中的一半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拆开折在一边,或者设置一个装置,通过该装置就可以使轴承之间的轴长度缩短,或者在机架上设置的轴承构件是彼此可以伸缩的。这一点可以这样实现,即,至少一个轴头在克服弹簧力时可如此程度地作轴向移动,即,辊子通过轴向的移动,使得相反对置的轴头不再安置在轴头套中,并且,还使在配合中可移动的轴头和相配合的轴头套为一个球形的和凹球形的结构,进而就可允许轴向外转动出来。一个另外可能的方案是,至少一轴头套在克服弹簧力的状态下是可如此程度地作轴向移动的,即,通过辊子的轴向移动,该相反对置的轴头就不再处于轴头套中,并且,还使在配合中可移的轴头和相配合的轴头套为一种球形的和凹球形的结构,从而允许轴向外转出来。
该可移动的轴头及可移动的轴头套可以设置在一个或两个轴承上,这一点既可以在辊子上也可以在导引部件上实施。
该装置除了用来将印版的折成弯角的后缘插置在印版滚筒的夹紧装置中,还可以在使印版绷贴到印版滚筒上时用辊子将印版滚压到印版滚筒上,依此就可以使得印版特别紧密地贴靠在印版滚筒的表面上。还可以使辊子与印版滚筒有一定距离,以用作输送印版的导引件。
将调节元件设置成气动汽缸是符合目的的。这样的优点是,当在印刷机上存在压力空气时,气动汽缸是很容易控制的,并且能实现一个及时的和快速的操作。由于气动装置具有弹簧的特性,所以就能保证辊子平行地靠置在印版筒上,并由此可使印版在整个宽度上精确地插入到夹紧和张紧装置中。
因为这种气动汽缸只能承受轴向作用力,所以按照目的要求,用于承受辊子轴向作用力的轴承应具有置于机架上的支承件,这些支承件与轴承是可移动的。这些支承件装备有可转动的在机架的一个表面上运行的球体,以便在调整时保持尽可能小的摩擦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轴承置于套筒中,而套筒通过调节元件是可以移动的,并且该套筒借助导引部件在印版后缘的插入方向上是可导行的。
为了避免故障,在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以下结构,即,套筒含有弹簧,同时,轴承在克服弹簧力作用下可以(从印版滚筒角度看)向外移动,而弹簧力是如此确定大小的,即,尽可能地使人手在陷于印版滚筒和辊子之间时损伤危险最小。
一个附加的安全性能可以如此实现,即,一个杠杆可将轴承在套筒中的移动传递到一个开关上,通过开关的信号使印刷机停车。
根据目的要求,一种辊子结构是这样的,它包括一个内管件和一个外管件,该内管件容置着辊子端部的轴承构件,而外管件通过一个滚柱轴承支承在内管件上。通过这种辊子结构就可使得辊子能够轻便的转动,并因此可避免由于印版在辊子上的滑动而造成的损伤。为使印版尽可能地在操作时得到保护,辊子还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出于辊子表面的环件。而环件之间的距离应该选择尽可能地小,以使在辊子整个长度上都给印版施加一个均匀的作用力。用橡胶制作该环件是符合要求的。
本发明装置可以以如此方式使用,即,以手工方式将印版输送给用于夹紧印版前缘的夹紧装置,然后借助于辊子将围绕印版滚筒卷绕的印版的弯折的后缘自动地推入用于夹紧印版后缘的夹紧装置中。
然而,还有一个应用于印刷机组上的可能方案是,本发明装置借助一个半自动装置将印版输送给印版滚筒上。这时,虽然印版的前缘还是用手工方式输入给用于夹紧印版前缘的夹紧装置,然而,在印版滚筒卷绕印版的同时,也就将印版固定和导送。在用半自动装置已不能导送印版的端部区域时,辊子就起到导引印版的作用。此后,辊子就可自动地将印版后缘推入其夹紧装置中。
本发明装置可以允许以相同的方式与一个全自动装置相组合,其借助吸盘和输送装置将印版输送给印版滚筒,或者将印版从印版滚筒上退出。此时,一个控制装置用于下面顺次的操作工序输入,退出,夹紧和松开以及操纵辊子来插置印版后缘。
本发明提出这样一种印版更换装置,具有一个平行于印版滚筒设置的辊子,其通过一个调节元件可以压到印版滚筒上,借助辊子,一个印版的折成弯角的后缘就可以被推入到一个夹紧装置中,辊子在其端部借助于在印版的后缘之推入方向上布置的、与机架牢固连接的导引部件而可移动地安置,并且通过两个与机架牢固连接的调节元件而可以移动;
而且,辊子借助两个在导引部件中可移动的轴承而被支承住,并且该辊子可以从这轴承中取出来;
而且,该轴承包括轴头和轴头套;
而且,轴头附加设置在辊子上,而轴头套安置在导引部件中;
而且,至少一个轴头是可在克服弹簧力的情况下作如此轴向移动的,即,由于辊子的这种轴向移动,使相反对置的轴头不再置于轴头套中;并且,还使在配合中可移动的轴头和相应的轴头套为一种球形的和凹球形的结构,从而可允许轴向外转动出来;
而且,至少一个轴头套是可在克服弹簧力的情况下如此轴向移动的,即,通过辊子的这个轴向移动,使相反对置的轴头不再置于轴头套中,并且还使在配合中可移动的轴头和相应的轴头套为一种球形的和凹球形的结构,从而可允许轴向外转动出来;
而且,在使印版绷紧在印版滚筒上时,辊子将印版滚压到印版滚筒上;
而且,辊子与印版滚筒间有一定距离,从而使辊子在输送印版时起到导引件的作用;
而且,调节元件可以是气动汽缸;
而且,承受辊子轴向作用力的轴承具有置于机架上的支承件;
而且,支承件具有可转动的,在机架的一个表面上运动的球面体;
而且,轴承置于通过调节元件而可移动的套筒中,而可移动的套筒是沿印版滚筒的径向通过导引元件而导行的;
而且,套筒包含弹簧,轴承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时从印版滚筒的角度看是可向外移动的,而弹簧作用力是如此确定大小的,即,使得陷于印版滚筒和辊子之间的人手尽可能小地受到损伤;
而且,一个杠杆将套筒中的轴承的移动传递到一个开关上,通过它的信号使印刷机停车;
而且,辊子包括一个内管件和一个外管件,同时,内管件容置着辊子端部的轴承的构件,而外管件通过一个滚柱轴承支承在内管件上;
而且,辊子装备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出于辊子表面的环件;
而且,该环件是橡胶的;
而且,与一个半自动印版输送装置进行组合设置;
而且,与一个全自动印版输送装置进行组合设置。
以下,借助附图中描绘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


图1是本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一个具有轴承、导引件和调节元件的辊子端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装置将印版的弯折的后缘插置在夹紧装置中的示意图;
图4是将印版的弯折的后缘进行插置的本装置和一个半自动印版输送装置的组合设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装置与一个全自动印版输送装置组合设置的示意图。
图1是印版更换装置的一个简图,其中,辊子1与印版滚筒14平行安置。很明显,图1中所画的辊子1和印版滚筒14都被缩短了。辊子1的两端部支承在轴承9和10中,并且借助导引部件5和6在印版2的后缘3的插入方向上可以移动。该导引部件5、6包括导引元件21、21′、21′″22、22′、22″、22′″,它们与机架4的侧壁作牢固连接。辊子1的移动是通过调节元件7、8实施的。轴承9、10置于套筒19、20中,而套筒19、20则可通过导引元件21、21′、21″、21′″、22、22′、22″、22′″导引。为此目的,套筒19、20例如是设置成四边形的,同时,导引件21、21′、21″、21′″、22、22′、22″、22′″、布置在侧面上。每个套筒19、20都装备两对这样的导引元件,然而在图1中仅仅可以看到前边的导引元件21″、21′″、22、22′。具有球面件17、18的支承件15、16用于承受因支承到机架4的侧壁上而产生的轴向作用力。调节元件7、8通过角构件固定在机架4的侧壁上,并用其可调节的部分与套筒19、20相连接,为的是只能够传递轴向力。在操作时,套筒19、20朝印版滚筒14的方向运动,直至辊子1用其环件30将印版2的已折弯角的后缘3插(推)入夹紧装置31中。实际上置有比描述的数量要多的环件30,然而它们是看不到的,因为,图中表明的仅仅是辊子1的外端部分。
图2表示辊子1含有轴承、导引部件以及调节元件的一个,端部。轴承10包括一个轴头11,它在辊子1的内管件27中是轴向可以移动地安置的,并且在克服弹簧13的作用力时可以向里压入该内管件27中,这个轴头11置于一个轴头套12中,它被插入套筒20中。该轴头11在克服弹簧13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可以向辊子1的内管件27中插入到如此程度,即,辊子1另一端部的轴头11从轴头套中抽出来,从而使得辊子1可以从印刷机组上转取出来。为了保证这个转取运动,轴头11设置了一个球形的表面,而轴头套12为此具有一个相适应的凹球面形结构。通过一个限位件使轴头11保持在管件27中。
在轴头套12的轴向方向连接一个支承件16,在其端部置有一个可转动的球面件18,其可以在机架4的一定表面上运动。这个支承件16用于承受轴向作用力,同时,在辊子1的另一端设置另外一个与此结构完全相同的支承件15。
套筒20包括一个弹簧24,它将轴头套12挤到套筒20的对着印版滚筒14的墙壁32上。由此,轴头套12在套筒20中从印版滚筒14的角度看是径向可移动的,同时,用于轴头11的接纳孔在通过槽33时都保持自由无束。通过一个活塞式滑动件40使得轴头套12在套筒20中能进行精确的移动,该滑动件40承载着轴头套12并在套筒20中滑动。弹簧24的弹簧力是如此确定的,即,在符合辊子1规定的情况下,该弹簧力要使轴头套12保持在墙壁32上,而且,当一只手陷于印版滚筒14和辊子1之间时,即使手被挤压,也应使损伤的危险保持在尽能小的程度。在辊子1另一端部的套筒19是相应的结构。
此外,图2表示了辊子1的结构。它包括一个内管件27和一个外管件28,该内管件27容置着辊子端部的轴承构件,此处就是轴头11。在外管件28和内管件27之间安置有滚柱轴承29,它使外管件28具有好的转动性能。在辊子1的外管件28圆周面上置有槽,其中,这样地嵌置上用弹性材料的环件30,即让环件30突出于辊子的圆周面。在辊子1的整个长度上安置多个这样的环件(但未全示出),而且应是如此多个,即,辊子1能以一种均匀的作用力将印版后缘3压在夹紧装置31中,或者可以使一个印版的全部的表面压到印版滚筒14上。
调节元件8被拧装到一个角构件34上,该角构件34与机架4是固定连接。
辊子1在未画出的相反对置的另一侧的支承情况是相同的,然而,只在一侧使得轴头可以克服弹簧力作用作轴向移动就足够了。对于这种情况,也就不必绝对要求不可移动的轴头以及相对应的轴头套是设置成球形的及凹球面形的。然而,为避免损坏,这一点(球形轴头)是符合目的要求的。
图3表示印版2的后缘3临近推入之前的装置状况。该附图表示在调节元件8和角构件34之间的一个剖视图,其中导引元件22、22′、22″、22′″和杠杆25的支承件被横剖。此时,以辊子1为观察方向,则其右边端部的支承构件是可见的。在这一附图中,可以很好地看出,导引元件是以成对的方式安置的。所有导引元件都拧入侧壁4中。为了将导引元件之符合目的要求的结构插绘出来,图中示出了它们(导引元件)的截面图。它们各包括一个已拧入的螺栓35和一个将螺栓35套住的套管36,而套管36是可容易转动的。在每个导引元件上的支撑板37的作用是,使套管20也可在辊子1的轴线方向上导行。该支撑板37则通过螺栓头38(图1)来固定。
印版2在图示的位置上是围绕印版滚筒14设置的,并且它的后缘3还必须插入夹紧装置31中。通过操作调节元件8,套筒20就可朝印版滚筒14的方向移动。同时,在辊子1另一端部的套筒19也移动。由此,印版2的后缘就来到用虚线表示的位置39,此时它就置于夹紧装置中。然后,该夹紧装置31就锁闭,进而印版后缘被夹紧,使得该印版通过夹紧装置31而围绕印版滚筒14张紧。
图3表明了套筒20中的弹簧24,它使辊子1的轴承10保持在使辊子1对着印版滚筒14的位置。正如前面已述的,这种结构的作用是,防止人手陷于印版滚筒14和辊子1之间时会受伤,因为此时辊子1可以克服弹簧24的作用而偏移。在机架4上安置的可转动的杠杆25的一端与辊子1的轴承相连接,并且如此设置,即当辊子1处于上述的偏移时,使得在杠杆25另一端部的开关26被操纵,而且该开关26的信号就起到使印刷机停机的作用。为简明起见,杠杆25图1和图2中都未表明。为了使印版2在整个插装过程期间压在印版滚筒14上,也可以在印版前缘已经插置上以后通过调节元件来操作辊子1,以使印版2保证完满地靠置在印版滚筒14上。当这一功能是预先规定的时,那么在印版2的后缘3到达之前不久,必须将辊子1从印版滚筒14处移开,为的是依此可以将印版2的折成弯角的后缘3推入夹紧装置31中,并因此而将其送入位置39上。
图4表示的是包括弯成角度的印版后缘插置装置和印版半自动输送装置的组合装置。其中,画出了一个印刷机组50和其上的一个印版滚筒14。这个印版滚筒14装备一个用于印版前缘的夹紧装置41和一个用于印版后缘的夹紧装置31。该半自动印版输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滚轮43,它是如经设置的,即,该滚轮以其对着印刷机组的一侧使得印版在变换位置时要基本上置于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与印版前缘的夹紧装置41的夹紧表面42相平行并连续地导入该两夹紧表面42之间,并且向上倾斜地由印刷机组50中导出。辊子1是如此安置的,即,它的安置应以所述直线下端处具有较小的侧边损伤为准。而印版2的输送工作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的,即,印刷者将印版2的前缘靠在滚筒43的对着印刷机组的一侧上导送,接着推入用于夹紧印版前缘的夹紧面42中。为使印版有一个精确的定位,在用来夹紧印版前缘的装置41中设置有配合销子,它与印版上的U形槽配合作用。通过按动按钮,印刷者就可使装置41进入锁闭状态,同时,印版滚筒14进行转动,依此,印版2就被卷到印版滚筒上。当印版后缘通过滚轮43以后,印版由于自重而向下降落,同时,它被辊子1接住。该辊子1就导引印版,并且以已描述过的方式对印版后缘进行插置。一旦印版后缘插置在夹紧装置31中,该装置31就如此闭锁来夹紧印版,即,接着通过一个圆周方向的运动使印版张紧。
在图4的描绘中,用于输送印版的半自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以下结构至少一个滚轮43按目的要求设置成容易转动的辊子,它具有印版的宽度,并且安置在由两部分组成的印刷机组保护件46的一个下方构件上。同时,该滚轮43应离开印刷机组保护件如此远,即,使得印版2的折成弯角的后缘3能够在印刷机组保护件46旁边通行。该印刷机组保护件46的下方构件在向上移动时可以获得一个和上文所提及的直线相平行的位置。以此方式,就可使滚轮43借助印刷机组保护件46的向上的移动而适应其印版位置的变化。对于一个相应长度的印版,可在印刷机组保护件46的下方构件的上端设置一个吸盘44,它可以将印版2吸住。该吸盘44是如此设置的,即印版可在其上边滑动。在印版2的折成弯角的后缘3的前边置有一通孔45,而在印版的这一区域中的通孔是现有的,因为它们对于复制过程以及对于U形槽的冲压是必需的。这些通孔45可用于吸盘44放气。用这种方式就可使得吸盘44准时地将印版放开,而印版就可通过其自重向下沉降一小段,并且,印版的后缘3就可以在这个吸盘44下边滑过去。借助这个吸盘就可以操作相应长度的印版。印版的后缘滑过滚轮43至其下方后印版还将下落一段,此时,辊子1可以接住印版,以导送印版后缘直至插置在夹紧装置31中。关于后缘的插置可以按已述方式通过辊子1来进行。此外,图4还表明了印刷机组保护件46具有一个活节49,保护件46通过一个角形的臂而可回转地安装在印刷机组50上,并借助一个置于印刷机组50下端的导引件48导行。一个气动弹簧47或者一个在此位置安装的气动元件用于使印刷机组保护件46保持在其呈弯折状的高处位置,也即将其提升到这一位置。
图5表示包括将印版的弯折的后缘进行插置的装置和全自动印版输入及退出装置的组合装置。这个组合装置包括一个安装盒51,其用于容置已用过的印版,即从机器中退出的印版,也用于新印版,即可能输入到机器中去的印版。这个安装盒按照目的要求其构成情况是这样的,即,一个版盒52用于容置多个新印版并设置在安装盒51的一个空间中,而在安装盒51的另一个空间中安置一个版盒53以容置多个旧印版。在容置新印版的版盒52上方,安置一个用于新印版的输送装置55,它具有多个用于吸住新印版的吸盘54。
对于新印版的输送工作是以如此方式实现的,即,印刷者首先将一个含有多个新印版的版盒52推入安装盒51中,此后,吸盘54就下降,吸住一个印版,然后先将其举起,接着,借助输送装置55输入夹紧印版前缘的装置41中。同时,吸盘54是可在一直线上运动的,这条直线通入夹紧面42之间,而该用于容置印版前缘并夹紧定位的夹紧面42正处于一种隙缝状态以容纳印版。在插入印版之后,该印版就通过装置41将印版前缘夹紧而被夹紧,然后围绕印版滚筒14卷绕。而印版后缘就通过辊子1按已描述过的方式插入夹紧装置31中。在图5中对夹紧装置31和装置41只是象征性地作了描绘。为了使印版退出,先使夹紧装置31将印版松开,然后再送入安装盒51的下边部分。在此,通过一个或多个吸盘56将印版吸住,接着用输送装置57如此远地输送,直至可以将印版放在用于容置旧印版的版盒53中。
图4和图5表明了用于印版更换的装置的构成情况,表明它不仅可以与一个半自动印版输入装置相组合,而且可以与一个自动印版输入和退出装置相组合,同时不必在这个装置上进行其结构上的改变。以此方式就能够将该装置作为标准元件与半自动装置以及全自动装置进行组合设置。
权利要求
1.印版更换装置,具有一个平行于印版滚筒设置的辊子,其通过一个调节元件可以压到印版滚筒上,借助辊子,一个印版的折成弯角的后缘就可以被推入到一个夹紧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辊子(1)在其端部借助于在印版(2)的后缘(3)之推入方向上布置的、与机架(4)牢固连接的导引部件(5、6)而可移动地安置,并且通过两个与机架(4)牢固连接的调节元件(7、8)而可以移动。
2.按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子(1)借助两个在导引部件(5、6)中可移动的轴承(9、10)而被支承住,并且该辊子可以从这轴承(9、10)中取出来。
3.按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承(9、10)包括轴头(11)和轴头套(12)。
4.按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轴头(11)附加设置在辊子(1)上,而轴头套(12)安置在导引部件(5、6)中。
5.按权利要求3或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轴头(11)是可在克服弹簧力的情况下作如此轴向移动的,即,由于辊子(1)的这种轴向移动,使相反对置的轴头不再置于轴头套中;并且,还使在配合中可移动的轴头(11)和相应的轴头套(12)为一种球形的和凹球形的结构,从而可允许轴(1)向外转动出来。
6.按权利要求3或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轴头套是可在克服弹簧力的情况下如此轴向移动的,即,通过辊子(1)的这个轴向移动,使相反对置的轴头不再置于轴头套中;并且还使在配合中可移动的轴头(11)和相应的轴头套(12)为一种球形的和凹球形的结构,从而可允许轴(1)向外转动出来。
7.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印版(2)绷紧在印版滚筒(14)上时,辊子(1)将印版(2)滚压到印版滚筒(14)上。
8.按权利要求1至6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子(1)与印版滚筒(14)间有一定距离,从而使辊子(1)在输送印版时起到导引件的作用。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节元件(7、8)是气动汽缸。
10.按权利要求1至9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承受辊子(1)轴向作用力的轴承(9、10)具有置于机架(4)上的支承件(15、16)。
11.按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件具有可转动的,在机架(4)的一个表面上运动的球面体(17、18)。
12.按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9、10)置于通过调节元件(7、8)而可移动的套筒(19、20)中,而可移动的套筒(19、20)是沿印版滚筒的径向通过导引元件(21,21′,21″,21′″,22,22′,22″,22′″)而导行的。
13.按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19、20)包含弹簧(23、24),轴承(9、10)在克服弹簧(23、24)的作用力时从印版滚筒(14)的角度看是可向外移动的,而弹簧作用力是如此确定大小的,即,使得陷于印版滚筒和辊子(1)之间的人手尽可能小地受到损伤。
14.按权利要求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杠杆(25)将套筒(20)中的轴承(10)的移动传递到一个开关(26)上,通过它的信号使印刷机停车。
15.按权利要求1至14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子(1)包括一个内管件和一个外管件(27、28),同时,内管件(27)容置着辊子端部的轴承(9、10)的构件,而外管件(28)通过一个滚柱轴承(29)支承在内管件(27)上。
16.按权利要求15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辊子(1)装备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突出于辊子表面的环件(30)。
17.按权利要求1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环件(30)是橡胶的。
18.按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一个半自动印版输送装置进行组合设置。
19.按权利要求1至17之一或多个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一个全自动印版输送装置进行组合设置。
全文摘要
一个印版更换装置,借助一个辊子,可以将一个印版的弯折的后缘推入到一个印版滚筒的夹紧装置中。辊子的两端安置在导引部件中,并且通过与机架牢固连接的调节元件而可以移动,同时,辊子可在推入方向对着印版的后缘挤压。不用工具而只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将辊子从轴承中取出来。该装置结构简单,需要小的结构空间。
文档编号B41F27/12GK1070609SQ92109728
公开日1993年4月7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8日
发明者盖尔德·迈尔克耳, 克雷斯廷·考母派拉, 鲁道尔夫·胡特劳普 申请人: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