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249649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对长条状的纸张,至少能够在纸张长边方向上执行无边印刷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印刷装置一般是超出纸张的期望印刷区域来进行印刷,并通过之后的切割处理,进行从期望的印刷区域切除超出部分的切割处理(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印刷装置中,作为这种切割处理,首先在印刷于纸张的长边方向后端的超出部分与期望的印刷区域之间的边界处进行切割。接着,作为下一次印刷的准备,对包含残留于纸张上的超出部分的区域进行切割。在该切割处理中,该印刷装置根据纸张尺寸和待印刷的图像尺寸求出后端部的超出量,考虑该超出量来决定两个切割位置。另外,该印刷 装置针对前端,通过超出于纸张外进行印刷,由此实现了无边印刷。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3-341161号公报在上述的印刷装置中,作为下一次印刷的准备,进行了所谓的后切割处理,S卩对包含超出部分的区域执行切割。这样的后切割处理除了标签以外,必然会产生垃圾纸片。然而,在印刷区域中的作为超出部分的区域中实际不存在印刷点的情况下,产生了不必产生的纸片,浪费了纸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纸张长边方向的无边印刷中,抑制纸张的浪费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有点判别部,其针对判别对象区域判别印刷点的有无,该判别对象区域是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长条状纸张的长边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的至少ー个区域,且包含沿宽度方向对纸张进行切割的切割位置;以及印刷部,其在点判别部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设置与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有”点的侧的外侧邻接的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在点判别部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不设置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本发明的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干,由印刷装置执行以下步骤点判别步骤,针对判别对象区域判别印刷点的有无,该判别对象区域是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长条状纸张的长边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的至少ー个区域,且包含沿宽度方向对纸张进行切割的切割位置;以及印刷步骤,在通过点判别步骤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设置与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有”点的侧的外侧邻接的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在通过点判别步骤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不设置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根据这些结构,仅在印刷区域的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的包含切割位置的区域中存在印刷点的情况下,才与印刷区域的外侧邻接地设置空白区域,因此,仅在实际存在超出期望区域的印刷点的情况下,才会产生纸张的无用区域。也就是说,在实际不存在超出期望区域的印刷点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纸张的无用区域,因此在无边印刷中,能够抑制纸张的浪费。另外,在实际存在印刷点的情况下,通过与前端区域邻接地设置空白区域,能够可靠地从印刷数据的前端在纸张上进行印刷,因此,不会因对纸张外的印刷使装置内变赃。另一方面,通过与后端区域邻接地设置空白区域,防止了超出部分与下一次印刷的印刷区域邻接的状況。此时,优选的是,该印刷装置还具有切割部,该切割部在切割位置处,沿宽度方向切割纸张。此时,优选的是,在点判别部判别为在印刷区域的后端区域中“有”点的情况下,切割部还切割设于该后端区域外侧的空白区域的后端。根据这些结构,仅在印刷区域的后端部中实际存在超出期望区域的印刷点的情况 下,才会产生垃圾纸片。此时,优选的是,印刷部执行根据多个印刷数据进行印刷的连续印刷,点判别部针对基于各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判别对象区域,判别点的有无。此时,优选的是,印刷部在连续印刷中由点判别部判别为相邻的判别对象区域都“有”点的情况下,公共地设置与该相邻的判别对象区域邻接的空白区域。根据这些结构,在连续印刷中,通过共用纸张的作为无用区域的空白区域,能够抑制无用纸张的消耗。此时,优选的是,该印刷装置还具有印刷数据编辑部,该印刷数据编辑部在点判别部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无”点的侧的判别对象区域的比切割位置更外侧的部分的数据。根据该结构,在点判别部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在前端区域中,切割位置与纸张的前端一致,因此不必进行切割。另外,在后端区域中,切割位置与印刷区域的后端一致,因此在连续印刷中,不会对下一次的印刷产生影响。即,防止了在连续印刷中,因在纸张的前端部分中残留有上次印刷中的无印刷点的印刷区域,从而下次的印刷区域向后方偏移而印刷的状況。


图I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带印刷装置的控制结构的框图。图3中的图(a)示意地示出了在通常印刷的单张印刷中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b)示意地示出了在连续印刷中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4是示出了判别印刷区域中有无印刷点的判别对象区域的图。图5中的图(a-Ι)示意地示出了在无边印刷的单张印刷中,判别为“有”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a-2)示意地示出了判别为“无”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6中的图(a_3)示意地示出了在无边印刷的单张印刷中,判别为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中“有”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a_4)示意地示出了判别为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中“有”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7中的图(b-Ι)示意地示出了在无边印刷的连续印刷中,判别为“有”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b-2)示意地示出了判别为“无”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8中的图(b_3)示意地示出了在无边印刷的连续印刷中,判别为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中“有”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b-4)示意地示出了判别为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中“有”点时设定的印刷区域及所制作的标签。图9是示出了印刷处理的流程图。符号说明I :带印刷装置;7 :印刷头;23 :带切割器;25 :切割器电机;81 CPU ;A、a :印刷区域;B :空白区域;D :判别对象区域;D1 端判别对象区域;D2 :后端判别对象区域;T :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对带(纸张)进行印刷和切割以制作标签的带印刷装置来进行说明。另外,该带印刷装置能够执行在所制作的标签的印刷面上设有空白的“通常印刷”、和在所制作的标签的印刷面上不设置空白的“无边印刷”。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带印刷装置I的打开了开闭盖21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如图所示,在带印刷装置I中,由装置外壳2形成了外廓,在装置外壳2前部的上表面配置了具有各种输入键的键盘3,并且在后部的上表面上,在其左部安装着开闭盖21,在其右部配设有显示画面41。在开闭盖21的内侧凹入地形成有用于安装带盒TC的盒安装部6,带盒TC在打开了开闭盖21的状态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盒安装部6中。另外,在开闭盖21上形成有观察窗21a,该观察窗21a用于在关上了开闭盖21的状态下,观察确认带盒TC的安装/未安装。在键盘3中排列着字符键组3a以及用于指定各种工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3b。字符键组3a是基于JIS排列的全键结构,在具有用于抑制所操作的键数的増加的换档键的方面等,与一般的文字处理器等相同。另外,在功能键组3b中包含有[光标]键、[选择]键、[删除]键、[印刷]键、[连续]键、[格式设定]键及[环境设定]键等。[光标]键由上下左右键([丨]、[丨]、[―]、[— ])构成,是用于进行光标移动和滚动操作的键。该[光标]键以外,[选择]键和[删除]键是在信息输入时及各种设定时使用的键。[印刷]键是用于指示执行印刷的键。[连续]键是用于执行印刷多张相同标签的连续印刷的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下该[连续]键,能够进行连续印刷的设定。另外,也可以是如下所述的结构通过按下[连续]键,来执行连续印刷仅数字等部分不同的多个标签的连续编号印刷。[格式设定]键是用于进行与印刷数据的编辑有关的各种设定的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下该[格式设定]键,能够进行空白设定。所谓空白设定,是指确定设于所制作的ー个标签的两端的空白(以下,称为标签空白C)的长度。即,所制作的标签的长度是用户进行编辑后的标签图像P、与设于该标签图像P的带长方向两端的标签空白C相加后的长度(參照图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白设定中,通过[格式设定]键的按下操作,能够选择“无空白(标签空白C 0mm) ”、“极少(标签空白C lmm) ”、“少(标签空白C :9mm) ”、“普通(标签空白C :12mm)”、以及“多(标签空白C :18mm) ”中的任意ー项。并且,在选择了其中的“无空白(标签空白C Omm) ”的情况下,带印刷装置I执行在标签的印刷面中不设置空白的“无边印刷”(详情后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选择了其中的“极少(标签空白C :1_) ”的情况下,带印刷装置I对设于标签图像P的前端外侧的标签空白C的前端进行切割。这是因为,尽管标签空白C的长度(Imm)比带印刷装置I的切割头之间的距离短,但带印刷装置I不具有带T的反向输送功能。[环境设定]键是用于进行各种环境设定的键。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下该[环境设定]键,能够进行切割方法的设定。该切割方法的设定是指选择在切割 位置处执行全切割或是执行半切割。显示画面41是液晶显示器,用于确认基于用户使用键盘3输入的输入信息的编辑結果、以及基于该编辑结果生成的印刷数据等。在装置外壳2的左侧部,形成有连通盒安装部6与外部的带排出ロ 22,在该带排出口 22处,面对着带切割器23,该带切割器23用于切断由未图示的带输送机构送出的带(帯状部材)T。并且,在从带排出ロ 22送出了规定长度的已印刷的带T而暂时停止了输送的状态下,通过带切割器23切断该已印刷的带T,制作出长条状的标签。另ー方面,在盒安装部6中具有在印刷头罩61a内内置有热敏式印刷头7的印刷头单元61 ;与印刷头7对置的压印驱动轴62 ;卷绕后述的墨带R的卷绕驱动轴63 ;以及后述的带卷轴17的定位突起64。另外,在盒安装部6的下侧内置有作为带输送机构的使压印驱动轴62以及卷绕驱动轴63旋转的带输送电机26 (參照图2)。带盒TC构成为,在盒外壳51内部的上部中央部收纳有卷绕着一定宽度(4mm 48mm左右)的带T的带卷轴17,且在右下部收纳有卷绕着墨带R的墨带卷轴19,带T和墨带R以相同的宽度构成。另外,在带卷轴17的左下部形成有用于供覆盖上述印刷头单元61的印刷头罩61a插入的贯通孔55。而且,插入到贯通孔55中的印刷头单元61和与压印驱动轴62嵌合而得到旋转驱动的压印辊53是对应于带T与墨带R重叠的部分而配置的。另一方面,与墨带卷轴19邻近地配置有墨带卷绕卷轴54,从墨带卷轴19送出的墨带R是以环绕印刷头罩61a的方式卷绕于墨带卷绕卷轴54。也就是说,经由贯通孔55周壁的墨带行进线路,卷绕到墨带卷绕卷轴54上。当带盒TC被安装到盒安装部6内时,印刷头罩61a插入到贯通孔55中,定位突起64插入到带卷轴17的中心孔中,卷绕驱动轴63插入到墨带卷绕卷轴54的中心孔中,印刷头7隔着带T及墨带R而抵接于压印辊53,能够进行印刷。之后,用户ー边确认显示画面41的编辑結果,ー边通过键盘3输入期望的文本(字符、数字、记号、简易图形等符号)或图像(以下,称为标签图像P),并通过按下[印刷]键而指示进行印刷(通常印刷的情況),此时,带印刷装置I通过带输送电机26从带盒TC中送出带T,通过使印刷头7的发热元件选择性地进行发热的印字动作,对带T进行期望的印刷。带T的已印刷部分从带排出ロ 22即时地送出到外部,当完成了印刷时,通过带输送电机26将带T送到包含标签空白C的带长度的位置并停止。之后,通过切割器电机25 (全切割器电机33或半切割器电机34,參照图2),驱动带切割器23 (全切割器31或半切割器32),沿着帯T的宽度方向切断带T。另外,权利要求中的“印刷数据”是指基于所输入的期望的文本(字符、数字、记号、简易图形等符号)、图像的编辑结果以及空白设定的信息,“印刷区域”由标签图像P及标签空白C构成(參照图3)。另ー方面,带T由以下部分构成背面形成有粘结剂层的记录带Ta ;通过该粘结剂层贴附于记录带Ta上的剥离带Tb。并且,带T将记录带Ta作为外侧、且将剥离带Tb作为内侧而卷绕成辊状,并收纳于盒外壳51内。另外,关于带T,准备了带类别(带宽度、带的底色、底纹、材质等)不同的多种带,在各个盒外壳51中收纳有其中I种带T(以及墨带R)。另外,在盒外壳51的背面设有用于确定带盒TC的类别的多个孔(省略图示)。另外,在盒安装部6中,对应于多个孔而设有多个检测这些孔的带识别传感器(微动开关等)27 (參照图2),通过由该带识别传感器27检测多个孔的状态,能够判别带的类别。接着,參照图2的控制框图,对带印刷装置I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带印刷装置I具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81、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82> R0M(Read0nlyMemory) 83、显示画面41、键盘3、切割器电机25、带切割器23、带输送电机26、印刷头7以及带识别传感器27。其中,RAM 82及ROM 83经由总线85与CPU81连接,其他的结构要素直接与CPU 81连接。 CPU 81是中央处理装置,构成权利要求中的“点判别部”及“印刷数据编辑部”的主要部分。RAM 82直接与CPU 81连接,被用作CPU 81进行各种控制时的工作区。ROM 83存储有用于供CPU 81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程序及控制信息。作为控制程序,具体地讲存储有如下程序用于在印刷区域中进行印刷/切割处理的印刷/切割处理程序;在进行无边印刷时,判别在印刷区域内的规定区域中有无印刷点的点有无判别程序等(省略图示)。显示画面41作为用于显示编辑结果和印刷布局的显示部发挥功能。键盘3作为用于供用户输入信息的输入部、用于进行编辑处理的编辑部、用于进行各种设定的设定部等发挥功能。切割器电机25与带切割器23连接,作为切断部(切割部)发挥功能。带切割器23具有对带T进行全切割的全切割器31及对带T进行半切割的半切割器32。另外,切割器电机25具有驱动全切割器31的全切割器电机33和驱动半切割器32的半切割器电机34。另外,半切割器仅切断带T中的记录带Ta,实施半切割后的带T处于这样的状态已切断的记录带Ta的带片贴附于未切断的剥离带Tb上。另外,带输送电机26及印刷头7作为ー边对带T进行输送ー边在该带T上进行印刷的印刷部发挥功能。另外,如上所述,印刷头7及带识别传感器27设置于盒安装部6中,带识别传感器27检测收纳于带盒TC中的带T的类别。CPU 81根据该带识别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根据带材质或宽度等),进行能够作为文本输入的行数及字符数的限制、能否切断的判别等。并且,根据印刷指示,进行印刷头7、切割器电机25、带输送电机26的驱动控制。接着,參照图3至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通常印刷及无边印刷进行详细说明。图3示意地示出了在通常印刷中设定的印刷区域、切割位置、所制作的标签。如该图(a)所示,在通常印刷中执行通过I次印刷来制作I张标签的单张印刷时,在标签图像P的前端及后端的外侧,设有基于上述空白设定的标签空白C,在印刷区域A中设定有包含了标签图像P及两个标签空白C的区域。并且,切割位置被设定于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另外,如该图(b)所示,在通常印刷中执行通过I次印刷来印刷多张(在图中示出了 2张的情況)相同标签的连续印刷时,设定有2个与上述相同的印刷区域A。带印刷装置I根据印刷数据来进行印刷,在印刷区域A的后端进行切割(通常印刷/切割步骤)。如图所示,通过主印刷来制作与印刷张数相应量的具有空白(边)的标签。此处,參照图4,对无边印刷中实施的印刷点的有无判别进行说明。在无边印刷的情况下,空白设定为“无空白(标签空白C 0mm) ”,因此,标签图像P的区域被设定为印刷区域A。将从该印刷区域A的前端位置及后端位置起分别到内侧6mm的位置为止的区域设定为判别有无印刷点的判别对象区域D。另外,在无边印刷中,切割位置被设定于从印刷区域A的前端位置及后端位置各自起内侧3_的位置,因此,判别对象区域D是在估计切割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3mm的区域而构成的。另外,在该判别对象区域D中,将比切割位置更外侧的部分设为超出实际作为标签的部分的超出区域E。另外,将前端位置侧的判别对象区域D设为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 (前端区域),将后端位置侧的判别对象区域D设为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 (后半区域)。另外,将前端位置侧的超出区域E设为前端超出区域El,将后端位置侧的超出区域E设为后端超出区域E2。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规定长度及3_)为任意的长度。 带印刷装置I在执行无边印刷时,參照印刷数据,判别在该判别对象区域D(D1、D2)中是否存在印刷点(点判别部)。在两个判别对象区域D(D1、D2)的至少一方中ー个印刷点都不存在的情况下(“无”点),从印刷数据中删除被判别为“无”点的判别对象区域D中的超出区域E(E1和/或E2)的数据(印刷数据编辑部)。并且,根据这样地编辑后的印刷数据,执行无边印刷。另ー方面,在两个判别对象区域D(D1、D2)的任意一方中都至少存在ー个印刷点的情况下(“有”点),不对印刷数据进行编辑而执行无边印刷。另外,关于该印刷点有无的判别,也可以将规定点数作为阈值,根据判别对象区域内D中存在的印刷点数是否超过该规定点数来进行判別。图5及图6示意地示出了在无边印刷的单张印刷中设定的印刷区域、切割位置、所制作的标签。图5的(a-Ι)示出了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及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的任意一方中都判别为“有”点的情況。此时,在印刷区域A的前端及后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空白区域B (前端空白区域BI及后端空白区域B2)。该空白区域B的长度是超过从装置内的带切割器23到排出ロ 22的距离的长度。这是为了防止除所制作的标签以外、作为垃圾排出的标签片残留在装置内。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从印刷区域A的前端位置及后端位置起内侧3mm的位置、以及后端空白区域B2的后端位置这3处位置。带印刷装置I在印刷区域A的前端外侧设置前端空白区域BI而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的前端位置起内侧3_的位置处进行切割(前切割步骤)。然后,根据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起内侧规定的3_位置处进行切割(主切割步骤)。然后,在印刷区域A的后端外侧设置后端空白区域B2而进行印刷,在后端空白区域B2的后端位置处进行切割(后切割步骤)。如图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不具有空白(边)的无边标签。然后,除了标签以外,还向装置外排出共计2张标签片,即1张印有前端超出区域El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I张印有后端超出区域E2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图5的(a-2)示出了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及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的任意一方中都判别为“无”点的情況。此时,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l及后端超出区域E2中的数据,从印刷区域A去除了前端超出区域El及后端超出区域E2后的部分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带印刷装置I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各超出区域E的印刷数据(两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根据该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在印刷区域a的后端进行切割(通常印刷/切割步骤)。如图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无边标签,且不排出标签以外的无用的标签片。图6的(a-3)示出了仅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中判别为“有”点的情況。此时,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后端超出区域E2中的数据,从印刷区域A中去除了后端超出区域E2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而且,在该印刷区域a的前端外侧设有前端空白区域BI。另一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从印刷区域a的前端起内侧3mm的位置、以及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这2处位置。带印刷装置I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后端超出区域E2的印刷数据(后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在印刷区域a的前端外侧设置前端空白区域BI而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的前端位置起内侧3_的位置处进行切割(前切割步骤)。然后,根据印刷数据进行印 刷,在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处进行切割(通常印刷/切割步骤)。如图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无边标签,除了该标签以外,还向装置外排出I张印有前端超出区域El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图6的(a-4)示出了仅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中判别为“有”点的情況。此时,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l中的数据,从印刷区域A去除了前端超出区域El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而且,在该印刷区域a的后端外侧设有后端空白区域B2。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从印刷区域a的后端起内侧3_的位置、以及后端空白区域B2的后端位置这2处位置。带印刷装置I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l的印刷数据(前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根据该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的后端起内侧3mm的位置处进行切割(主切割步骤)。然后,在印刷区域a的后端外侧设置后端空白区域B2而进行印刷,在后端空白区域B2的后端位置处进行切割(后切割步骤)。如图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无边标签,除了该标签以外,还向装置外排出I张印有后端超出区域E2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图7及图8示意地示出了在无边印刷的连续印刷中设定的印刷区域、切割位置、所制作的标签。另外,对与第I张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各个区域标注(I)、对与第2张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各个区域标注(2)来进行说明。图7的(b-Ι)示出了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 (Dl (I)、Dl (2))及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D2(1)、D2(2))的任意一方中都判别为“有”点的情況。另外,实际上,带印刷装置I仅针对与第I张对应的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 (I)及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l),判别印刷点的有无。此时,在印刷区域A(I)的前端及后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空白区域B(I)(前端空白区域BI (I)及后端空白区域B2(l))。同样,在印刷区域A(2)的前端及后端的外侧分别设有空白区域B⑵(前端空白区域BI⑵及后端空白区域B2⑵)。此时,与第I张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后端空白区域B2(l)和与第2张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前端空白区域BI (2)是公共地设置的。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从印刷区域A(I)的前端位置及后端位置起内侧3mm的位置、从印刷区域A(2)的前端位置及后端位置起内侧3mm的位置、以及后端空白区域B2 (2)的后端位置这5处位置。带印刷装置I在印刷区域A(I)的前端外侧设置前端空白区域BI (I)而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I)的前端位置起内侧3_的位置处进行切割(前切割步骤)。然后,根据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I)的后端位置起内侧的规定3_位置处进行切割(主切割步骤)。然后,在印刷区域A(I)的后端外侧设置后端空白区域B2(l)而进行印刷,将该后端空白区域B2(l)作为设于印刷区域A(2)的前端外侧的前端空白区域BI (2)来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2)的前端位置起内侧3mm的位置处进行切割(后切割+前切割步骤)。然后,根据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在从印刷区域A(2)的后端起内侧3mm的位置处进行切割(主切割步骤)。然后,在印刷区域A(2)的后端外侧设置后端空白区域B2 (2)而进行印刷,在后端空白区域B2 (2)的后端位置处进行切割(后切割步骤)。如图7的(b-Ι)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2张无边标签。并且,除了标签以外,还向装置外排出共计3张标签片,即1张印有前端超出区域El (I)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I张印有后端超出区域E2(l)及前端超出区域El (2)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I张印有后端超出区域E2(2)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图7的(b-2)示出了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 (Dl (I)、D1 (2))及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 (D2⑴、D2⑵)的任意一方中都判别为“无”点的情況。此时,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1(E1(1)、E1(2)) 及后端超出区域E2(E2(1)、E2(2))中的数据,从印刷区域A(I)中 去除了前端超出区域El (I)及后端超出区域E2(l)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l)。同样,从印刷区域A(2)中去除了前端超出区域El (2)及后端超出区域E2(2)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2)。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各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带印刷装置I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各个超出区域E的印刷数据(两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根据该印刷数据进行印刷,在各印刷区域a的后端进行切割(通常印刷/切割步骤)。如图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2张无边标签,且不排出标签以外的无用的标签片。图8的(b-3)示出了仅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 (Dl (I)、Dl (2))中判别为“有”点的情況。此时,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后端超出区域E2(E2(1)、E2(2))中的数据,从印刷区域A(I)中去除了后端超出区域E2(l)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l)。同样,从印刷区域A⑵中去除了后端超出区域E2(2)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2)。而且,在各印刷区域a的前端外侧分别设有前端空白区域BI (BI⑴、BI⑵)。另外,与第2张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前端空白区域BI (2)是从与第I张的印刷数据对应的印刷区域a(l)的后端起设置的。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从各印刷区域a的前端起内侧3mm的位置、以及各印刷区域a的后端位置这4处位置。带印刷装置I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后端超出区域E2(E2(1)、E2(2))的印刷数据(后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根据第I张的印刷数据执行前切割步骤及通常印刷/切割步骤。之后,同样地根据第2张的印刷数据执行前切割步骤及通常印刷/切割步骤。如图8的(b-3)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2张无边标签,除了该标签以外,还向装置外排出共计2张标签片,即1张印有前端超出区域El (I)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I张印有前端超出区域El (2)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图8的(b-4)示出了仅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02(02(1)、02(2))中判别为“有”点的情況。此时,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l (El (I)、El (2))中的数据,从印刷区域A(I)中去除了前端超出区域El (I)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l)。同样,从印刷区域A⑵中去除了前端超出区域El (2)后的部分成为实际的印刷区域a(2)。而且,在各印刷区域a的后端外侧分别设有后端空白区域B2 (B2 (I)、B2 (2))。另外,对应于第2张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a(2)是与对应于第I张印刷数据的后端空白区域B2(l)的后端外侧邻接地设置的。另ー方面,切割位置被设定于各印刷区域a的前端位置、从各印刷区域a的后端起内侧3mm的位置、以及各后端空白区域B2的后端位置这5处位置。带印刷装置I从印刷数据中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l (El (I)、E1(2))的印刷数据(前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根据第I张的印刷数据执行主切割步骤及后切割步骤。之后,同样地根据第2张的印刷数据执行主切割步骤及后切割步骤。如图8的(b-4)所示,通过主印刷,制作出2张无边标签,除了该标签以外,还向装置外排出共计2张标签片,即1张印有后端超出区域E2(l)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I张印有后端超出区域E2 (2)中的标签图像P的标签片。接着,參照图9的流程图,对带印刷装置I的印刷处理进行说明。另外,这里是对执行通过I次印刷来印刷I张标签的单张印刷的情况进行说明。带印刷 装置I在接收到[印刷]键的按下信号时(S01),在空白设定为“无空白”以外的情况下(S02:“否”(通常印刷)),执行上述的通常印刷/切割步骤(S03)。另ー方面,在空白设定为“无空白”(S02 是”(无边印刷))、且在任意一个判别对象区域D中都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S04 是”及S05 :双方判别对象区域),执行上述的前切割步骤(S06)、主切割步骤(S07)及后切割步骤(S08)。另外,仅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中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S04 是”及S05 :前端判别对象区域),执行上述的后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S09)、前切割步骤(SlO)及通常印刷/切割步骤(Sll)。另外,仅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中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S04 是”及S05 :后端判别对象区域),执行上述的前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S12)、主切割步骤(S13)及后切割步骤(S14)。另ー方面,在空白设定为“无空白”(S02 是”(无边印刷))、且在任意一个判别对象区域D中都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S04 是”),执行上述的两端印刷数据编辑步骤(SI5)及通常印刷/切割步骤(S16)。根据上述的带印刷装置1,在无边印刷中,仅在切割位置附近存在印刷点的情况下,才在该切割位置的外侧设置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并在切割位置处对带T进行切割。由此,仅在超出实际制作的标签的印刷面而印刷的情况下,才会产生成为垃圾的标签片。即,在无边印刷中,在实际未超出标签的印刷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不设置空白区域,不会产生无用的标签片。由此,能够在无边印刷中抑制带T的浪费。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实际未超出标签的印刷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从印刷数据中删除超出区域E中的数据,因此不会对该印刷以外的印刷产生影响。即,通过删除前端超出区域E,不会在印刷区域a的前端外侧产生无用区域,通过删除后端超出区域E,不会在印刷区域a的后端外侧产生无用区域。另外,根据上述的带印刷装置1,在无边印刷中,根据离印刷区域A的距离来决定后切割步骤中的切割位置,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确定切割位置。另外,由于是在设于印刷区域A的后端外侧的空白区域B的后端进行切割,因此,能够在印刷区域A的外侧可靠地执行后切害I]。另外,在各印刷中设定的切割位置处执行的带T的切断可以是半切割也可以是全切割。此时,在标签之间进行切断的切割(通常印刷/切割步骤中的切断、主切割步骤和/或后切割步骤中的切断)优选为全切割。另外,通过使切断成为半切割,从而成为垃圾的标签片处于贴附于衬纸(剥离带Tb)的状态,不会出现标签片独立地残留在装置内的情况,因此,能够尽可能地缩短标签片(空白区域)。由此,能够节约带T的消耗。另外,在半切割中执行的切断也可以是对构成带T的记录带Ta及剥离带Tb双方进行切割的穿孔切割。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续印刷构成为连续印刷相同的印刷数据,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连续印刷不同的印刷数据。此时,带印刷装置I需要针对各个印刷数据,判别在判别对象区域D中是否存在印刷点。另外,可以构成为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中存在点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模式来选择是否进行后切割步骤。此时,对于不进行后切割步骤的模式,在之前的印刷为无边印刷且在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中存在点的情况下,希望在通常印刷中也进行前切割步骤。由此,在不是连续印刷的多次单张印刷中连续进行无边印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上一次的无边印刷(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中“有”点)中产生的标签片与下一次的无边印刷(在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l中“有”点)中产生的标签片成为公共部分,能够抑制带T的消耗。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热敏式的印刷装置,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喷墨式的印刷装置。另外,用于印刷的纸张不限于带T,也可以是长条状的纸张。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PC 等外部装置中生成印刷数据,由带印刷装置I取得该印刷数据。此时,空白的长度设定也是在外部装置侧进行。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带印刷装置I的各结构要素作为程序来提供。另外,还可将该程序存储于存储介质(省略图示)中来提供。作为记录介质,可采用CD-ROM、闪速ROM、存储卡(紧凑式闪存(compact flash,注册■商标)、SM卡、记忆棒等)、压缩盘、光磁盘、数字多功能盘及软盘等。另外,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要g的范围内,对带印刷装置I的装置结构或处理步骤等进行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ー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印刷装置具有 点判别部,其针对判别对象区域判别印刷点的有无,该判别对象区域是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长条状纸张的长边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的至少ー个区域,且包含沿宽度方向对所述纸张进行切割的切割位置;以及 印刷部,其在所述点判别部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有”点的侧的外侧邻接的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在所述点判别部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不设置所述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该印刷装置还具有切割部,该切割部在所述切割位置处,沿宽度方向切割所述纸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点判别部判别为在所述印刷区域的后端区域中“有”点的情况下,所述切割部还切割设于该后端区域的外侧的所述空白区域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印刷部执行根据多个印刷数据进行印刷的连续印刷, 所述点判别部针对基于各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判别对象区域,判别点的有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印刷部在所述连续印刷中由所述点判别部判别为相邻的判别对象区域都“有”点的情况下,公共地设置与该相邻的判别对象区域邻接的空白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干, 该印刷装置还具有印刷数据编辑部,该印刷数据编辑部在所述点判别部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从所述印刷数据中删除所述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无”点的侧的所述判别对象区域的比所述切割位置更外侧的部分的数据。
7.ー种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干, 由印刷装置执行以下步骤 点判别步骤,针对判别对象区域判别印刷点的有无,该判别对象区域是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长条状纸张的长边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的至少ー个区域,且包含沿宽度方向对所述纸张进行切割的切割位置;以及 印刷步骤,在通过所述点判别步骤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设置与所述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有”点的侧的外侧邻接的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在通过所述点判别步骤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不设置所述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印刷装置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在纸张长边方向的无边印刷中,抑制纸张的浪费。该印刷装置具有点判别部,其针对判别对象区域(D)判别印刷点的有无,该判别对象区域(D)是基于印刷数据的印刷区域内的、长条状纸张的长边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前端区域(前端判别对象区域(D1))及后端区域(后端判别对象区域(D2))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且包含沿宽度方向对纸张进行切割的切割位置;以及印刷部,其在点判别部判别为“有”点的情况下,设置与前端区域及后端区域中被判别为“有”点的侧的外侧邻接的空白区域(B)而进行印刷,在点判别部判别为“无”点的情况下,不设置空白区域而进行印刷。
文档编号B41J11/70GK102689524SQ201210074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高山昌次 申请人:株式会社锦宫事务,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