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9042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喷墨式记录头等液体喷射头的配线部件、以及具有该配线部件的液体喷射头,特别涉及具有配线端子列的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以及具有该配线部件的液体喷射头,所述配线端子列通过将与液体喷射头的压力产生元件对应的配线端子排列而形成。
背景技术
通过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而从喷嘴喷出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一种被构成为通过使与振动板接合的压电元件(压力产生元件的一种)发生变形而喷射液滴。在该液体喷射头中,通过施加驱动电压(驱动脉冲)来驱动压电元件,由此使压力室容积发生变化,使储存在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通过利用该压力变动而从喷嘴喷射液滴。上述压电元件与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或 TCP(Tape Career Package 带载封装)等安装了用于驱动压电元件的IC的薄膜状的配线部件(以下称为柔性电缆)电连接,通过该柔性电缆而被供应驱动电压(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压电元件具有下电极膜、 压电体层、以及上电极膜,一般来说,将一个电极(例如下电极膜)作为多个压电元件共用的共用元件电极,将另一个电极(例如上电极膜)作为对各压电元件个别地进行图案化的个别元件电极。被夹在共用元件电极和个别元件电极之间的压电体层是通过对两个电极间施加驱动电压而产生压电变形的压电体能动部。图7是对以往的记录头的致动器单元69(参考图8)中的压电元件的元件电极以及从该元件电极延伸的元件电极配线部(引线电极部)的布局进行说明的示意图。此外, 在该图中,用浓阴影线示出的部分是个别元件电极以及与其导通的个别元件电极配线部, 用淡阴影线示出的部分是共用元件电极以及与其导通的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另外,在该图中,纵向是喷嘴排列方向(压电元件排列方向)。与每个喷嘴对应地形成有压力室以及压电元件,在该图中图示了与喷嘴列的两列大小对应的构成。在例示的构成中,在划分压力室的一部分的弹性膜(均未图示)上沿喷嘴列方向连续形成有各压电元件共用的共用元件电极70,在其上压电体层(没有图示)、个别元件电极71被依次层叠,对每个压电元件进行图案化。在相邻的喷嘴列之间与各个别元件电极71 对应地形成有与该电极71导通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72 (个别元件电极配线部的一种)。与一个(图中左侧)喷嘴列对应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7 和与另一个(图中右侧)的喷嘴列对应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72b以在喷嘴列方向上交错排列的方式被配置成列状。这些个别元件电极端子72是与柔性电缆68的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77(参考图8)电连接的部分。另外,以围绕形成有共用元件电极70、个别元件电极71、以及个别元件电极端子 72的区域的方式形成有共用元件电极部73 (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的一种)。该共用元件电极部73由共用纵向电极部73a和共用横向电极部7 构成为框状,所述共用纵向电极部 73a在各喷嘴列的该喷嘴列方向外侧(与个别元件端子形成侧相反的一侧)沿喷嘴列方向延伸,所述共用横向电极部7 在喷嘴列方向的两侧沿与喷嘴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该共用元件电极部73通过分支电极部74与各共用元件电极70导通。另外,在该共用元件电极部73中位于个别元件电极端子72的排列方向的两侧的部分、即在图中用虚线的圆围成的部分是与柔性电缆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78接合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75。如图8所示,柔性电缆68被构成为在聚酰亚胺等基膜的表面安装用于控制对压电元件的驱动电压的施加的控制IC76,并被形成有个别电极配线和共用电极配线的配线图案(均未图示),用抗蚀剂覆盖配线端子(个别电极配线端子77以及共用电极配线端子78) 以外的配线图案和控制IC 76。另外,在该柔性电缆的一个端部与致动器单元的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72对应地形成有多个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77。另外,在该一个端部中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外侧与致动器单元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75对应地形成有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78。并且,柔性电缆的一个端部成为在配线端子形成区域和配线图案形成区域之间朝向与配线图案等形成面侧相反面侧大致弯曲成直角的状态。各配线端子77、78被预先实施镀锡,这些配线端子77、78通过软钎焊而与致动器单元侧的对应的元件端子71、75电连接,由此柔性电缆68被安装到致动器单元6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2M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以往的记录头中,如上所述,在一个柔性电缆上设置有共用电极配线、个别电极配线、各配线端子、以及驱动控制IC,在设置空间的关系上,共用电极配线的形成面积所占的比例与个别电极配线和驱动控制IC等的面积相比非常小。并且,在包含致动器单元侧的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的共用电极的配线空间狭小的情况下,由于电极自身所具有的电阻在电极的面内产生电压下降,施加给压电元件的驱动电压产生偏差,由此从喷嘴喷射的墨水的重量和飞溅速度有可能产生偏差。特别是同时进行喷射的喷嘴的数目越多,产生上述的不良情况的可能性越高。为了抑制这样的不良情况,在以往的记录头中,在致动器单元侧需要更多的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的面积,相应地,记录头难以小型化。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助于液体喷射头小型化的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以及具有该配线部件的液体喷射头。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就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被提出的。一种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向具有致动器单元的液体喷射头的所述致动器单元提供驱动电压,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多个压力产生元件,所述压力产生元件通过被在个别元件电极以及共用元件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来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从而从与所述压力室相通的喷嘴喷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线部件,具有与各压力产生元件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配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多个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以及与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对应地形成的个别电极配线;以及
第二配线部件,具有与各压力产生元件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第二配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以及与所述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对应地形成的共用电极配线,所述第二配线部件的与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配线部件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大,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件以将配线端子形成面朝向相同侧并且所述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位于所述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的配线端子排列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被重合,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件各自的一个端部被向相同方向弯曲使得各配线端子与所述压力产生元件的元件端子相向,各配线端子被与各自对应的元件端子接合。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第一配线部件和第二配线部件中仅在第二配线部件中形成共用电极配线,因此能够确保将该共用电极配线的形成面积比以往的配线部件多。与其相应地,能够削减压力产生元件侧的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的面积,由此,能够有助于液体喷射头的小型化。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构成所述第二配线部件在其所述一个端部具有在离开所述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的位置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被部分地切掉的一端侧切口部,在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被重合的状态下,所述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被配置在所述一端侧切口部内。根据该构成,由于在重叠了第一配线部件和第二配线部件的状态下将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和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排列在相同列上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同时进行各配线端子和压力产生元件侧的元件端子的接合,较为简便。另外,由于能够使得第一配线部件的一个端部与第二配线部件的一个端部不重合,因此配线操作时容易弯曲。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优选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在其另一个端部具有多个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所述第二配线部件在其另一个端部具有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以及在离开所述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的位置从另一端侧向一端侧被部分地切掉的另一端侧切口部,在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件被重合的状态下,所述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被配置在所述另一端侧切口部内。根据该构成,由于在重合了第一配线部件和第二配线部件的状态下能够将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和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排列相同列上而进行配置,因此能够同时进行各配线端子和驱动基板侧的端子的接合,较为简便。另外,由于能够使得第一配线部件的另一个端部和第二配线部件的另一个端部不重叠,因此配线操作时容易弯曲。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具有致动器单元,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多个压力产生元件,所述压力产生元件通过被在个别元件电极以及共用元件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来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从而从与所述压力室相通的喷嘴喷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头通过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对各压力产生元件施加所述驱动电压,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个别元件电极导通的个别元件电极连接部;以及
与所述共用元件电极导通的共用元件电极连接部,所述个别元件电极连接部被与所述第一配线部件的对应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连接,所述共用元件电极连接部被与所述第二配线部件的对应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连接。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确保在配线部件中使共用电极配线的图案形成面积比以往的配线部件多,因此与其相应地能够削减压力产生元件侧的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的面积, 由此,能够有助于液体喷射头的小型化。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是具有上述记载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有助于小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


图1是说明打印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从斜上方观看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头单元的截面图;图5是对压电元件的元件电极以及元件电极配线部的布局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6是对柔性电缆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对以往的记录头中的压电元件的元件电极以及元件电极配线部的布局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8是对以往的柔性电缆以及致动器单元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具体例子进行了各种限定,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只要在以下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意图的记载,就不限于这些方式。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以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上的喷墨式记录头 (以下简称为记录头)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参考图1对打印机的简略构成进行说明。打印机1是对记录纸等记录介质2 的表面喷射液体状的墨水来进行图像等的记录的装置。该打印机1包括喷射墨水的记录头3、安装该记录头3的托架4、使托架4在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托架移动机构5、使记录介质 2在副扫描方向移送的压送辊6等。这里,上述的墨水是本发明的液体的一种,被储留在墨盒7中。该墨盒7相对于记录头3可装卸地被安装。此外,墨盒7被配置在打印机1的主体侧,也能够采用从该墨盒7通过墨水供应管向记录头3供应的构成。上述的托架移动机构5包括定时带8。并且,该定时带8被DC马达等脉冲马达9 驱动。因此,当脉冲马达9动作时,托架4被架设在打印机1上的导杆10引导而在主扫描方向(记录介质2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图2是表示上述记录头3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的记录头3通过壳体15、多个头单元16、单元固定板17、头盖18概略地构成。
壳体15是在内部容纳头单元16和会聚流路(没有图示)的箱体状部件,在上表面侧形成有针固定器19。该针固定器19是用于安装墨水导入针20的板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墨盒3的墨水颜色对应,8根墨水导入针20横向排列地配置在该针固定器19中。 该墨水导入针20是被插入到墨盒3内的中空针状的部件,从在顶端部开设的导入孔(没有图示)将储存在墨盒3内的墨水通过壳体15内的会聚流路导入到头单元16侧。另外,在壳体15的底面侧,4个头单元16在横向排列地定位在主扫描方向的状态下与金属制的单元固定板17接合并被金属制的头盖18固定,所述金属制的单元固定板17 具有与各头单元16对应的四个开口部17’,所述金属制的头盖18被同样地开设有与各头单元16对应的4个开口部18’。图3是表示头单元16 (比记录头3更狭义的液体喷射头)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头单元16的截面图。此外,为了方便,将各部件的层叠方向设为上下方向来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头单元16由喷嘴板22、流路基板23、共用液室基板24、以及柔性基板25概略构成,在层叠了这些部件的状态下被安装在单元壳体沈上。喷嘴板22 (喷嘴形成部件的一种)是以与点形成密度对应的间距将多个喷嘴27 开设成列状的板状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与300dpi对应的间距排列300个喷嘴27, 从而构成了喷嘴列(喷嘴组的一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喷嘴板22上形成有两个喷嘴列。流路基板23在其上表面(共用液室基板M侧的面)通过热氧化形成由二氧化硅构成的极薄的弹性膜30。该流路基板23如图4所示,通过异向性蚀刻处理并由多个隔壁划分的压力室31与各个喷嘴27对应地被形成多个。在该流路基板23中的压力室31的列的外侧,形成有划分共用液室32的一部分的连通空部33。该连通空部33通过墨水供应路34 而与各压力室31连通。在流路基板23的上表面的弹性膜30上按照每个压力室31而被形成有压电元件 35(本发明中的压力产生元件的一种),所述压电元件35通过依次层叠金属制的下电极膜 (共用元件电极46)、由锆钛酸铅(PZT)等构成的压电体层(没有图示)、以及由金属构成的上电极膜(个别元件电极47)而形成。该压电元件35是所谓的挠性模式的压电元件,以覆盖压力室31的上部的方式被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两列压电元件列(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压力产生元件组)与两列喷嘴列对应地在从喷嘴列方向观看时以压电元件35交错的状态在与喷嘴列正交的方向上并列设置。此外,也能够采用下电极膜是个别元件电极47、上电极膜是共用元件电极46的结构。电极配线部48、49分别从压电元件35的各元件电极47、46在弹性膜30上延伸, 柔性电缆39的配线端子53、57与这些电极配线部的相当于电极端子的部分电连接。并且, 各压电元件35被构成为通过柔性电缆39在个别元件电极和共用元件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由此发生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弹性膜30、包括各电极46和47的压电元件35、以及与压电元件35的各电极导通的电极配线部48和49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致动器单元。此外,对电极配线部和柔性电缆39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在形成了上述压电元件35的流路基板23上配置具有贯穿厚度方向的贯通空部36 的共用液室基板24(保护基板)。该共用液室基板M与流路基板23和喷嘴板22同样地使用单晶硅基板制作。另外,该共用液室基板M中的贯通空部36与流路基板23的连通空部33连通并划分共用液室32的一部分。另外,在共用液室基板M上形成有在与压电元件 35相向的区域不阻碍该压电元件35的驱动的程度的大小的压电元件容纳空部37。并且, 贯穿了基板厚度方向的配线空部38形成在共用液室基板M中的相邻压电元件列之间。在俯视时压电元件35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和共用元件电极端子51 (图幻等配置在该配线空部38内。另外,在共用液室基板M的上表面侧配置有柔性基板25。在该柔性基板25中的与共用液室基板对的贯通空部36相向的区域贯穿厚度方向而形成有用于将来自墨水导入针20侧的墨水供应给共用液室32的墨水导入口 40。另外,该柔性基板25的与贯通空部 36相向的区域的墨水导入口 40以及后述的贯通口 25a以外的区域为极薄地被形成的可挠部41,通过贯通空部36的上部开口被该可挠部41密封,由此划分形成共用液室32。并且, 该可挠部41作为吸收共用液室32内的墨水的压力变动的柔性部而发挥作用。并且,在柔性基板25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口 25a。该贯通口 2 与单元壳体沈的空部44连通。单元壳体沈是形成墨水导入路径42的同时形成凹部43的部件,所述墨水导入路径42与墨水导入口 40连通,用于将从墨水导入针20侧导入的墨水提供给共用液室32侧, 所述凹部43在与可挠部41相向的区域允许该可挠部41膨胀。在该单元壳体沈的中心部开设有贯穿厚度方向的空部44,在该空部44中被插通柔性电缆39的一端侧,并与致动器单元的元件电极端子连接。并且,这些喷嘴板22、流路基板23、共用液室基板对、柔性基板25、以及单元壳体 26在将粘接剂或热熔敷薄膜等配置在之间而层叠的状态下进行加热,由此被相互接合。具有如上所述被构成的头单元16的记录头3按照在各喷嘴板22与压纸卷轴5相向的状态下喷嘴列方向与副扫描方向一致的方式被安装在托架4上。并且,各头单元16将来自墨盒3的墨水通过墨水导入路径42从墨水导入口 40摄取到共用液室32侧,并用墨水充满从共用液室32到喷嘴27的墨水流路(液体流路的一种)。并且,将来自柔性电缆39 的驱动电压提供给压电元件35来使该压电元件35发生挠性变形,由此使对应的压力室31 内的墨水产生压力变动,利用该墨水的压力变动从喷嘴27喷射墨水。图5是说明压电元件35的元件电极以及从该元件电极延伸的元件电极配线部的布局的示意图。此外,在该图中,用浓阴影线所示的部分是个别元件电极47以及与其导通的个别元件电极配线部48,用淡阴影线所示的部分是共用元件电极46以及与其导通的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49。另外,在该图中,纵向是喷嘴排列方向(压电元件排列方向),并示出与喷嘴列两列部分对应的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极膜的材料使用钼或金。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划分压力室31的一部分的弹性膜30上,各压电元件35所共用的共用元件电极46G6a、46b)沿喷嘴列方向在相同方向上俯视时连续形成为长的矩形形状,在其上方被依次层叠压电体层(没有图示)、个别元件电极47 (47a、47b),对每个压电元件35进行图案化。个别元件电极47的长向方向的尺寸比共用元件电极46的短向方向的宽度稍长。另外,个别元件电极47的宽度方向(短向方向)的尺寸与压力产生元件35 的宽度相同程度地一致。在相邻喷嘴列之间,与各个别元件电极47对应地形成有与该电极 47导通的俯视时为短册状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 (个别元件电极配线部的一种)。该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的长向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不与相邻的共用元件电极46接触的程度的长度。另外,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的宽度方向(短向方向)的尺寸与个别元件电极47的宽度的尺寸一致。并且,与一个(图中左侧)喷嘴列对应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a和与另一个(图中右侧)喷嘴列对应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b以在喷嘴列方向上交错排列的方式以一定的间隔被配置成列状。这些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是与柔性电缆39中的第一电缆39a 的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 (参考图6的(a))电连接的部分。另外,在各共用元件电极46a、46b的喷嘴列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共用元件电极部 49 (共用元件电极配线部的一种)。共用元件电极部49沿与喷嘴列方向正交的方向而遍布与各喷嘴列对应的各共用元件电极46a、46b进行延伸,成为这些共用元件电极46a、46b所共用的电极配线部。另外,该共用元件电极部49通过分支电极部50与各共用元件电极46 导通。在该共用元件电极部49中,位于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的排列方向两侧的部分、即在图5中由虚线的圆围成的部分是与柔性电缆的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78接合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51。图6的(a)和(b)是对柔性电缆39(本发明中的配线部件的一种)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图。本发明的柔性电缆39由图6的(a)所示的第一电缆39a(第一配线部件的一种) 和图6的(b)所示的第二电缆39b (第二配线部件的一种)的两个一组构成,以将它们重叠的状态来使用。第一电缆39a在聚酰亚胺等矩形状的基膜的一个面(表面)安装有控制对压电元件35的驱动电压的施加的控制IC 52,并形成有与该控制IC52连接的个别电极配线55的图案。另外,在第一电缆39a的一个端部(图6中的下侧的端部),与致动器单元侧的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对应地排列有多个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在另一个端部(图6 中的上侧的端部)排列有多个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M,所述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M与中继来自打印机主体侧的信号的基板(没有图示)的基板端子部连接。并且,第一电缆39a的除两端部的配线端子53、54以外的配线图案和控制IC 52的表面被抗蚀剂覆盖。第二电缆39b是在其宽度W2(与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对应的方向的宽度) 比第一电缆39a的宽度Wl大的基膜的一个面形成有共用电极配线59的图案的配线部件。 此外,第二电缆39b的纵向(与端子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尺寸与第一电缆39a的纵向的尺寸一致。在该第二电缆39b的一个端部中的宽度方向两侧,与致动器单元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51对应地分别形成有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7a、57b。另外,在该一个端部中, 在离开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7的部分、即左右的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7a、57b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被切成矩形状的一端侧切口部60。该一端侧切口部 60的宽度W3被设定为与第一电缆39a的宽度Wl相同程度或者稍大。另外,一端侧切口部 60的切口深度Dl被设定为与第一电缆39a的一个端部中的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的形成部分的宽度W4相同程度或者稍大。在第二电缆39b的另一个端部中的宽度方向两侧,分别形成有与上述基板的基板端子部连接的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8a、58b。在该另一个端部中,离开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8的部分、即左右的另一端侧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8a、58b之间的部分,形成有从另一端侧向一端侧被切成矩形状的另一端侧切口部61。该另一端侧切口部61的宽度与一端侧切口部60的宽度W3—致。另外,另一端侧切口部61的深度D2被设定为与第一电缆39a的另一个端部中的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M的形成部分的宽度W5相同程度或者稍大。共用电极配线59被形成在电缆宽度方向的两侧,由连接一端侧的共通电极配线端子57和另一端侧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8的纵向的共用电极纵向配线59a和59b、以及连接这些共用电极纵向配线59a、59b之间的横向的共用电极横向配线59c被形成为大致H 状。这些共用电极配线59不与控制IC 52连接,与打印机1的接地线连接。并且,第二电缆39b的除配线端子57a、57b、58a、58b以外的部分被抗蚀剂覆盖。当这些第一电缆39a以及第二电缆39b以将作为配线端子形成面的一个面朝向同一侧的状态重合而使两者的两端部一致时,在第二电缆39b的一端侧切口部60内配置第一电缆39a的一端侧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在另一端侧切口部61内配置第一电缆39的另一端侧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M。在该状态下,在第一电缆39a的一端侧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外侧(两侧)配置第二电缆39b的一端侧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7a、57b。 同样地,在第一电缆39a的另一端侧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的排列方向外侧配置第二电缆 39b的另一端侧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8a、58b。在对致动器单元进行配线作业时,这些电缆39a、39b的一个端部成为从在配线端子形成区域和配线图案形成区域之间虚拟地设定的折线BL朝向与形成有配线端子和配线图案等的一侧相反侧的另一面侧而弯曲成大致直角的状态(参考图3和图4)。在该状态下,形成了各配线端子53、57的部分在向致动器单元安装时与致动器单元侧的各元件电极端子48、51相向。各配线端子53、57被预先实施镀锡,这些配线端子58、59通过软钎焊而与致动器单元侧的对应的元件电极端子48、51电连接,柔性电缆39被安装在致动器单元上。 即,第一电缆39a的各一端侧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分别与致动器单元侧的对应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48连接,第二电缆39b的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7a、57b分别与致动器单元侧的对应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51a、51b连接。另外,各配线端子M、58通过软钎焊而与上述基板的对应的基板端子电连接。如上所述,柔性电缆39由第一电缆39a和第二电缆39b构成,在第一电缆39a上设置有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和M、个别电极配线55、以及控制IC 52,在第二电缆39b上仅设置有共用电极配线端子57和58、以及共用电极配线59,因此能够确保第二电缆39b中的共用电极配线59的形成面积比以往的配线部件多。由此,能够抑制在从多个喷嘴27同时喷射墨水时的共用电极的电压下降。并且相应地,能够削减致动器单元侧的共用元件电极部的面积。即,例如对于在以往的记录头中为防止电压下降而所需的沿喷嘴列方向延伸的共用纵向电极部(图7中的标号73a),本发明的记录头3不需要。由此,能够有助于记录头 3的小型化。另外,在第二电缆39b的两端部形成切口部60、61,并在将各电缆重叠时在切口部 60,61内分别配置第一电缆39a的各配线端子53、54,因此能够将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与共用电极配线端子排列在同一列上。由此,在电缆的一个端部,能够同时进行各配线端子和致动器单元侧的元件端子的接合,并在电缆的另一个端部能够同时进行各配线端子和基板端子的接合,因此较简便。另外,第一电缆39a的两端部和第二电缆39b的两端部不重合,因此配线操作时的弯曲变得容易。此外,以上以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种的喷墨式记录头3为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通过柔性电缆向压力产生元件提供驱动电压的构成的其他液体喷射头。例如,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在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头、在有机 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FED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在生物芯片(生物化学元件)的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向具有致动器单元的液体喷射头的所述致动器单元提供驱动电压,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多个压力产生元件,所述压力产生元件通过被在个别元件电极以及共用元件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来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从而从与所述压力室相通的喷嘴喷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线部件,具有与各压力产生元件的个别元件电极端子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第一配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多个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以及与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对应地形成的个别电极配线;以及第二配线部件,具有与各压力产生元件的共用元件电极端子对应地形成在所述第二配线部件的一个端部的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以及与所述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对应地形成的共用电极配线,所述第二配线部件的与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对应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配线部件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上的宽度大,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件以将配线端子形成面朝向相同侧并且所述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位于所述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的配线端子排列方向的外侧的方式被重合,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件各自的一个端部被向相同方向弯曲使得各配线端子与所述压力产生元件的元件端子相向,各配线端子被与各自对应的元件端子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线部件在其所述一个端部具有在离开所述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的位置从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被部分地切掉的一端侧切口部,在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被重合的状态下,所述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被配置在所述一端侧切口部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在其另一个端部具有多个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 所述第二配线部件在其另一个端部具有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以及在离开所述另一端侧共用电极配线端子的位置从另一端侧向一端侧被部分地切掉的另一端侧切口部, 在所述第一配线部件和所述第二配线部件被重合的状态下,所述另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被配置在所述另一端侧切口部内。
4.一种液体喷射头,具有致动器单元,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多个压力产生元件,所述压力产生元件通过被在个别元件电极以及共用元件电极之间施加驱动电压来使压力室内的液体产生压力变动,从而从与所述压力室相通的喷嘴喷射液体,所述液体喷射头通过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对各压力产生元件施加所述驱动电压, 所述液体喷射头的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个别元件电极导通的个别元件电极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共用元件电极导通的共用元件电极连接部,所述个别元件电极连接部被与所述第一配线部件的对应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连接, 所述共用元件电极连接部被与所述第二配线部件的对应的共用电极配线端子连接。
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液体喷射头用配线部件以及液体喷射头。包括第一电缆(39a),具有在其一个端部被形成多个的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53)以及个别电极配线(55);以及第二电缆(39b),具有在其一个端部被形成的一端侧共用配线端子(57)以及共用电极配线(59),第二电缆(39b)的与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对应的方向的宽度W2比第一电缆的个别电极配线端子排列方向的宽度W1大,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以将配线端子形成面朝向相同侧并且一端侧共用配线端子位于一端侧个别电极配线端子组的配线端子排列方向的外侧的姿势被重合,各自的一个端部被向相同方向弯曲使得各配线端子与压电元件的元件端子相向,各配线端子被与各自对应的元件端子接合。
文档编号B41J2/135GK102161267SQ201110043019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19日
发明者宫田佳直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