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喷墨打印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打印紙(事先已剪裁为规定尺寸的单张纸)进行打 印的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用在照片打印系统等中的喷墨打印机中,设置有容纳被 巻成筒状的长巻打印纸的打印纸容纳部。该打印纸容纳部所容纳的打印紙 被供向打印部,在该打印部,由打印头对着从打印纸容纳部供来的打印紙 喷墨,即进行了打印。用切纸器将该已打印完毕的打印纸切割为事先定好 的长度后,再朝着设置有排出盘等的排出位置传送它。
例如,参照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 — 261038号公报,在切割所述 打印纸之际,让图像和图像之间的部分作为带状的切屑切割下来,让该切 屑布置在切纸器下侧的切割切屑回收箱内。
所述公报中公开的切割打印纸的切紙器是圓盘状切纸器, 一边让圆形 刀刃旋转, 一边从打印纸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朝着另一端移动来将打印纸切 断。除此以外,作为切纸器的另一种形态,所谓的铡刀式切纸器众人周知。 该铡刀式切纸器,夹着打印纸传送路径分别布置有在打印紙传送路径的宽 度方向上延伸的固定刀刃和活动刀刃,在已将固定刀刃固定好的状态下让 活动刀刃朝着固定刀刃方向移动,由此将打印紙切断。
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 — 27812号公报所示,在用在照片打印 系统等的喷墨打印机中进行以下工作。为确保打印时的平面性以提高打印 质量,让在它的表面设有很多吸引用孔的支撑板(platen)与打印头上下 对置,设置吸引装置通过吸引用孔在支撑板的表面上产生负压,将传送来 的打印纸吸附并保持在支撑板上。
在打印纸是事先已剪裁为规定尺寸的单张纸的情况下,通常不需要将 打印纸切断。但是,在作为照片打印机进行打印的情况下,有时,在整张打印纸上打印图像,即进行的是无缘打印。在进行该无缘打印的时候,就需要将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也就是说,对打印纸的宽度方向来说,是紧贴该宽度方向的边缘喷出墨,由设在支撑板表面的吸墨材吸收从该边缘越出的墨。另一方面,若朝着打印纸的前端与后端喷出墨,该墨就会由于支撑板的吸引用孔的吸入作用被吸入吸引用孔,导致打印质量下降,而且支撑板的表面被墨槁脏。因此,以在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形成规定量的空白的方式进行打印。之后,用切纸器将这些空白部分切断,打印成品就是无缘的了。
这里,在用所述铡刀式切纸器切掉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的空白部分的情况下,因为打印纸通常处于水平状态,所以固定刀刃与活动刀刃中之 一布置在打印纸传送路径的上侧,另 一个刀刃则布置在打印纸传送路径的下侧。在设该切纸器的上侧刃部为活动刀刃,下侧刃部为固定刀刃的情
为附着在下侧刃部(固定刀刃)之上、例如布置在切纸器的上游侧对打印纸进行引导的导板等之上的状态,切屑便有可能残留在传送路径上。因为该切屑通常被后续的打印纸压着掉在切屑回收箱中,所以不会成为什么大问题。
但是,在切断最终的打印纸的后端部时的切屑残留在传送路径上的情况下,因为下一张要传送的打印紙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该切屑残留在传送路径上就很不好了。因此,就不用切紙器切断最终的打印纸的后端部,而必须将它从装置中排出,作业者手工切断。这就导致作业效率恶化。
从上述观点来看,理想情况是,以固定刀刃作上侧刃部,以活动刀刃作下侧刃部。让下侧刃部朝上侧移动来将打印纸切断,该切割带来的切屑就会被该下侧刃部碰飞到传送路径上侧。之后,落在切屑回收箱里。
但是,在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打印部,尽量缩小被连续传送的打印紙的传送间隔。若保持着该间隔,让下侧刃部朝上侧移动来切断打印紙,就会产生以下问题。
也就是说,在打印部,缩小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的传送间隔,便能够抑制墨被位于该两张打印紙间的吸引用孔吸入,并且,能够使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处理能力提高。若以该打印部的小传送间隔将两张打印纸传送到切纸器的位置后,再将该打印纸切断,则出现下述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就提高。该不良现象为切断该两张打印纸中前方的打印纸的后端部时的切屑
被碰飞到上方后,又落到后方的打印纸上;或者切断后方的打印纸的前端部时的切屑被落到前方的打印纸上。若就那样传送沾有切屑的打印紙,则出现下述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就提高。该不良现象为在传送辊子、导板处打印纸会堵塞,打印纸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容易偏离基准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切断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际碰飞到上方的切屑,不落在紧接着该打印纸的前侧或后侧的下一张打印纸上。
为达成所迷目的,本发明以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为对象。包括打印部、打印纸供给部、打印传送部以及切断部,该打印部让墨从打印头喷出,在打印纸上进行打印,该打印纸供给部将打印纸供向该打印部,该打印传送部设置在所述打印部,在对由该打印纸供给部供来的打印纸进行打印时,朝着与该打印纸供给部一侧相反的一侧传送该打印纸,该切断部,依次将从该打印传送部传送来的由所迷打印部打印后的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所述切断部具有切断传送部和切紙器,该切断传送部朝着与所述打印部 一 侧相反的 一 侧以大致水平的状态传送所述打印后的打印纸,该切纸器包括夹着该切断传送部的打印纸传送路径分別布置在上、下的上侧刃部与下侧刃部构成,所述切断传送部构成为当打印纸的应该切断的地方位于所述上侧刃部与下侧刃部之间时,在已将上侧刃部固定好的状态下让下侧刃部朝上方移动,以将打印紙切断。所述打印传送部与所述切断传送部构成为在所述喷墨打印机对多张打印纸连续进行所述打印与切断的一系列处理时,即,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让所述多张打印纸在传送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连续传送所述多张打印纸。在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紙在所述切断部的传送间隔,比该两张打印纸在所述打印部的传送间隔大。
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防止在将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时被下侧刃部碰飞到上方的切屑被碰飞到传送路径的上侧后,落在紧接着该打印纸的前侧或后侧的下 一 张打印纸上。
也就是说,在打印部,为了抑制墨被位于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紙间的吸引用孔吸入,并且,能够使喷墨打印机的打印处理能力提高,尽量地缩小了所述两张打印纸的传送间隔(例如2腿左右)。若使在该两张打印纸的切断部的传送间隔和在所述打印部的小传送间隔一样大,就有出现以下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即,切断该两张打印纸中前方(下游侧)的打印紙的后端部时的切屑被碰飞到上方后,又落在后方(上游侧)的打印纸上,或切断后方的打印紙的前端部时的切屑落在前方的打印纸上。
但是,在所述喷墨打印机中,因为所述两张打印纸在切断部的传送间隔大于该两张打印紙在打印部的传送间隔,所以不会发生以下不良现象。即,紧接在后端部已被切断的打印纸的后侧的打印纸上,不会落上该切断
产生的切屑;紧接在前端部已被切断的打印纸的前侧的打印纸上,不会落
上该切断产生的切屑。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切屑导致的堵纸,打印紙在宽度方向上的错位。
优选,所述切断传送部具有切断前传送部与切断后传送部,该切断前传送部与切断后传送部,相对所述切纸器分別布置在上游侧与下游侧且为传送所述打印纸而被独立驱动。在所迷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所迷切断后传送部对所述两张打印纸中前方的打印纸进行传送且所迷切断前传送部对所述两张打印纸中后方的打印纸进行传送之际,所述前方的打印纸的传送速度比所述后方的打印紙的传送速度快。
这样一来,在切断部前方的打印纸和后方的打印纸间的间隔会不断增大,从而能够很容易地使两张打印纸在切断部的传送间隔大于两张打印纸在打印部的传送间隔。
优选,所迷喷墨打印机进一步在所述打印部包括支撑板和吸引装置,该支撑板以与所述打印头相向的方式布置,具有设有多个吸引用孔的支撑面,该吸引装置经由该吸引用孔进行吸引,将所述打印纸吸引并保持在该支撑板的支撑面上。所述打印传送部具有打印前传送部与打印后传送部,该打印前传送部与打印后传送部相对所迷支撑板分别布置在上游侧与下游侧,为传送所迷打印纸而被独立驱动。在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
作时,所述打印前传送部构成为当所述两张打印纸中前方的打印紙的后端和后方的打印纸的前端位于该打印前传送部和所述打印后传送部之间时,进行让该后方的打印纸以规定的间隔追随该前方的打印纸的追随传送。这样一来,因为打印前传送部进行追随传送,所以能够稳定地减少位于连续的两张打印纸之间的吸引用孔的个数,从而能够抑制打印质量由于
吸引用孔将墨吸入而恶化;打印前传送部这样进行追随传送,即使已缩小
在打印部该两张打印纸的传送间隔,也能够在该下游侧的切断部使两张打印纸的传送间隔增大。因此,能够一边抑制打印质量恶化, 一边防止在将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之际被碰飞到上方的切屑落在紧接着该打印纸的前侧或后侧的下 一 张打印纸上。
优选,所述打印前传送部,由被第一马达驱动而传送打印纸的压紧型打印前传送辊子对构成,所述打印后传送部,由被第二马达驱动而传送打印纸的压紧型打印后传送辊子对构成,所述第一马达包括对该第一马达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第一回转式编码器,所述第二马达包括对该第二马达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第二回转式编码器,基于所述第一与第二回转式编码器检测到的两个检测值驱动所述第 一 马达,所述打印前传送部由此进行所述追随传送。
据此,能够以较筒单的结构,精度良好地维持进行追随传送时连续的两张打印纸的传送间隔。其结果,能够低成本地实现高质量的打印。
优选,所述多个吸引用孔的布置情况为吸引用孔行在该传送方向上保持间隔地排列有多行,该各行吸引用孔行是在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上大致与打印纸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而成的。
据此,多个吸引用孔行就不会同时位于连续的两张打印纸间了,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打印质量由于吸引用孔将墨吸入而恶化。
图1是立体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图2是概略图,示出了从侧面看到的喷墨打印机的内部结构。图3是剖视图,示出了放纸盒的内部详细结构。图4是侧枧图,示出了打印部和U字型转弯部的详细结构。图5是俯视图,示出了打印部的详细情况。
图6是概略图,示出了转向部的转向辊子对接受由逆向传送部传送来的打印纸的状态。
图7是示出了转向辊子对的从动辊子被切换到第二位置的状态的相当 于图6的图。
图8是示出了转向辊子对将打印纸转向传送到供给辊子对那里的状态
的相当于图6的图。
图9是示出了打印纸已被用手从手动供紙用开口部放入的状态的相当 于图6的图。
图10是立体图,示出了转向部的详细结构。
图ll是从图10的C箭头方向看到的图。
图12是示出了使转向辊子对与供给辊子对的从动辊子处于解除压紧 状态之状态的相当于图11的图。
图13是已从打印机主体部卸下两面打印单元后的状态的相当于图2 的图。
图14是概略图,示出了打印传送部的结构。 图15是立体图,示出了打印部及其周围。 图16是侧视图,示出了打印传送部的主要部分。 图17A到图17C是概略图,示出了传送控制部的切换控制所进行的控 制动作。
图18A和图18B是概略图,示出了传送控制部的打印纸追随传送控制
所进行的控制动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 中所说明的,仅仅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而已,并不意味着要限制本发明的 适用物或本发明的用途等。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A的外观,图2概 略地示出了喷墨打印机A的内部结构。该喷墨打印机A用在照片打印系统 中。例如,该喷墨打印机A,根据从取得图像数据并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处 理等的受理装置经由通信线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打印纸P(参照图3、图 6等)上进行打印。该打印纸P是事先已剪裁为规定尺寸的单张纸,单张 纸的尺寸事先已设定出多种(打印纸P的长度与宽度根据打印纸P的尺寸决定)。
所述喷墨打印机A包括打印机主体部1、盛纸盒5以及两面打印单 元7。其中,打印机主体部1具有在下面设置有多个小脚轮3的框体2;盛 纸盒5可以自由装卸地安装在该打印机主体部1的框体2的一个侧面的上 部,且以多张打印纸P在其厚度方向上摞放的状态收纳该多张打印纸P; 两面打印单元7可以自由装卸地安装在所述框体2的上面。此外,在本实 施方式中,称安装有所迷盛纸盒5的那一侧(图2的左侧)为打印机前侧, 称与其相反的一侧(图2的右侧)为打印机后侧。图2中垂直于纸面的方 向为打印4几的左右方向,该方向与收纳在所述盛纸盒5内且在打印机主体 1与两面打印单元7中传送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一致。
如图2所示,在所述两面打印单元7安装在打印机主体部1上的状态 下,能够在打印纸P的正反两面进行打印,如后详述。对多张该已两面打 印了的打印纸P进行整理,即能够制作出相册或者相本。另一方面,在仅 在打印纸P的单面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亦即,在不需要两面打印的情况下, 通常将两面打印单元7从打印机主体部1上卸下来放好(参照图13)。但 是,在两面打印单元7安装在打印机主体部1上的状态下,也能够仅在打 印纸P的单面进行打印。
所述盛纸盒5视打印纸P尺寸的不同而不同。在已将盛纸盒5安装在 打印机主体部1上的情况下,操作者利用未示的搡作开关输入对应于该盛 纸盒5的打印纸P尺寸(长度与宽度)。利用对未示的搡作部件的搡作,根 据打印纸P的宽度调节后述的修正机构81的宽度限制部件84、 85 (参照 图10)的位置。此外,可以在盛纸盒5中设置例如IC芯片,将打印紙P 的尺寸等信息存储在该IC芯片内。在已安装有盛纸盒5的时候,让打印机 主体部l读出该IC芯片的存储内容。这样做,便不需要操作者进行所述输 入操作了 ;还可以根据搡作者利用搡作开关输入的所述输入结果或者从IC 芯片的存储内容的读出结果,由马达自动对修正机构81的宽度限制部件 84、 85进行位置调节。
如图3详示,所述盛纸盒5内设置有放纸盘11,该放纸盘ll用来以 将打印纸P摞放在其厚度方向上的状态放置打印纸P。在盛纸盒5内,该 放紙盘11的打印机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位被支撑,该放紙盘11绕沿打印机左右方向延伸的轴lla转动。放纸盘11由弹簧施力,朝着该打印机后
侧端部上升的一侧转动。因此,放在放纸盘11上的多张打印纸p中最上面
的打印纸P,便与布置在盛纸盒5内打印机后侧端部的上部的送出辊子14 接触。
所述送出辊子14在布置在打印机主体部1一侧的未示马达的驱动下沿 图3中逆时针方向转动。该马达一驱动送出辊子14转动,就只有最上面的 打印纸P—张朝打印机后侧移动,并被朝着盛紙盒5的外侧送出。此时, 为使位于最上面的打印纸P下侧的打印纸P不被最上面的打印纸P拽出, 多张打印纸P同时被朝着盛纸盒5外侧送出,采取以下做法送出辊子14 转动一规定量后,由下压盘用机构16让放纸盘11的打印机后侧端部下降。
所述下压盘用机构16在所述打印机主体部1中具有下压盘用杆17和 主动凸轮18。该下压盘用杆17受到支撑,绕沿打印机左右方向延伸的轴 17a转动;该主动凸轮18用以使该下压盘用杆17绕所述轴17a转动。该 主动凸轮18由未示马达驱动而绕轴18a转动。在已将盛纸盒5安装在打印 机主体部1上的时候,下压盘用杆17的一端部进入盛纸盒5内,位于放纸 盘11的打印机后侧端部的上侧。另一方面,下压盘用杆17的另一端部与 主动凸轮18的凸轮表面接触。为一直维持该接触状态,下压盘用杆n由 弹簧施力,它的所述另一端部朝主动凸轮18—侧移动(也就是说,所述一 端部朝上侧移动)。
送出辊子14转动了一规定量时,主动凸轮18才开始转动。由此下压 盘用杆17的所迷一端部与放紙盘11的打印机后侧端部接触,向下压。于 是,防止了位于最上面的打印纸P之下的打印纸P被最上面的打印紙P拽 出来,多张打印紙P便不会同时被朝着盛纸盒5外侧送出。此外,主动凸 轮18转了半圈时,下压盘用杆17的所述一端部才开始上升。伴随于此, 放紙盘11的打印机后侧端部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上升,下一张将成为最上 面的打印纸P的打印纸P与送出辊子14接触。主动凸轮18转了一圈时, 主动凸轮18便停止转动,下压盘用杆17返回到初始状态。
由所述送出辊子14送出到盛纸盒5外侧的打印纸P供向打印机主体部 1的后述打印部21。因此,盛纸盒5的送出辊子14相当于将打印纸P供向 打印部21的打印紙供给部。在所述打印机主体部1的框体2内上部且所述盛纸盒5的安装部位附
近,设置有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打印的打印部21。如图4与图5详细所 示,该打印部21包括打印头H、打印传送部22以及支撑板23。打印头H 在打印纸P的单面(上侧的面)上进行打印;打印传送部22,将由所述送 出辊子14供来的打印纸P近似水平状态地朝着对该打印纸P进行打印时与 所述送出辊子14 一侧相反的那一侧(打印机后侧)传送;支撑板23与打 印头H上下对置,支撑由打印传送部22传送的打印紙P。
在所述打印传送部22的上游侧端部(打印机前侧端部)设置有压紧型 上游侧辊子对24 (相当于打印前传送部);在所述打印传送部22的下游侧 端部(打印机后侧端部)设置有压紧型下游侧辊子对25 (相当于打印后传 送部)。位于这些上游侧辊子对24与下游侧辊子对25下侧的主动辊子24a 、 25a,为传送打印纸P而被独立驱动;如后详述,位于这些上游侧辊子对 24与下游侧辊子对25上侧的从动辊子24b、 25b能够在压紧状态和压紧解 除状态之间切换,压紧状态是上侧的从动辊子24b、 25b压紧在与之相对应 的下侧的主动辊子24a、 25a上的状态;压紧解除状态是该压紧已被解除的 状态。
夹着所述所述上游侧辊子对24在它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分別布置有检 测打印纸P的第一与第二传感器27与28 (都是由投光部和受光部构成)。 第一传感器27检测打印纸P的前端是否已经从所述盛纸盒5或者两面打印 单元7进入所述打印机主体部1的框体2内。当检测到打印紙P已进入框 体2内时,便驱动所述上游侧辊子对24的主动辊子24a。第二传感器28 检测从所迷上游侧辊子对24送出的打印纸P的前端。如后详述,由第二传 感器28检测出打印纸P的前端后,便由所述上游侧辊子对24传送打印纸 P,传送量为打印纸P的打印开始部分到达打印头H的下側位置那么多。就 在此时,开始对该打印紙P进行打印;该第二传感器28—检测到打印纸P 的前端,就由上游侧辊子对24传送打印纸P,传送量为打印紙P的前端到 达下游侧辊子对25那里那么多。恰在此时,使上游侧辊子对24从压紧状 态变为压紧解除状态且使下游侧辊子对25从压紧解除状态变为压紧状态, 这次则是由下游侧辊子对2 5传送打印纸P 。
所述打印头H,构成为能够在打印纸P的上侧位置沿着在与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打印机左右方向) 一致的主扫描方向X (参照图5)上延伸的 两根导轨31移动。打印头H还具有两个头单元32。该两个头单元32排列 在与主扫描方向X垂直的方向上,即与打印纸P的移动方向(打印机前后 方向) 一致的副扫描方向Y (参照图5)上。从设置在这两个头单元32下 面的很多喷墨嘴(省略图示)朝下侧喷出多种颜色的墨,便能够在打印纸 P的上侧的面上打印出规定的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副扫描方向Y上 并列设置有两个头单元32,但头单元32并非一定要是两个, 一个或者三 个以上都是可以的。
为抑制热膨胀的影响,所述打印头H用耐热性优良的LCP (液晶聚合 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制成。如上所述,打印头H具有两个头单 元32,该两个头单元32间的距离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化,会导致打印错位。现象。
所述两个头单元32结构相同,分别具有布置在主扫描方向X上、用以 喷出各种颜色的墨的多个喷嘴阵列。在该各个喷嘴阵列中,所述喷墨嘴在 副扫描方向Y上排成行。由此各个所述头单元32就是一种能够单体形成彩 色图像的结构。打印纸P由所述上游侧辊子对24或者下游侧辊子对25在 副扫描方向Y上间断地(阶梯状地)传送一定的单位传送量,在该间断传 送过程中每次停止传送打印纸P时,打印头H都在主扫描方向X上进行一 次扫描(一个往动作或者一个返动作)。在进行该扫描时,在主扫描方向X 的各个位置,墨从各个所述头单元32的各种颜色的喷墨嘴里同时朝着打印 纸P的上侧的面喷出。也就是说,打印头H完成一次扫描,打印纸P就被 传送一单位传送量。之后,打印头H再进行一次扫描,打印纸P再被传送 一单位传送量。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即可打印出希望的图像。
这里,本实施方式中,打印头H的用以喷出墨的结构采用的是一般的 压电式结构。即,填充有墨的压力室内的容积随压电元件变化,由此而从 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墨嘴里喷墨。
所述支撑板23由板状部件构成,以所述支撑板23的上面作支撑打印 紙P的支撑面23a。在该支撑板23上设置有很多贯通厚度方向(上下方向) 且开口对着支撑面23a的吸引用孔23b (参照图5)。述支撑板23 —起形成 空间的壳体35。在该壳体35的下侧设置有包括风扇等的吸引装置36。所 述吸引用孔23b与所述壳体35内的空间连通,该空间与吸引装置36的吸 入口连通。吸引装置36—开始工作,便会通过吸引用孔23b在支撑板23 的支撑面23a —侧产生负压,打印纸P由此便被吸附并保持在支撑板23 的支撑面23a上。因此,能够确保打印时打印纸P的平面性,从而能够使 打印质量提高。
在支撑板23的支撑面23a上形成有凹部23c (参照图5)。该凹部23c 是为收纳吸墨材38而设且在副扫描方向Y延伸。当在整张打印纸P上打印 图像之际,即进行的是无缘打印之际,已从打印头H (头单元32)喷出的 墨的一部分会偏离所述支撑面23上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的边缘,越到外 侧,越到了外侧的墨会将支撑板23的支撑面23a搞脏。该吸墨材38就是 为了防止支撑板23的支撑面23a被越到外侧的墨槁脏而设置的。因此,所 述凹部23c形成在支撑面23a上、对应于该支撑面23a上的打印纸P的宽 幅方向的边缘的位置且副扫描方向Y上对应于打印头H的位置,沿着该边 缘延伸(亦即在副扫描方向Y上延伸)。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为能够应对 五种宽度的打印紙P,在一侧各设五个凹部23c,两侧则合计设置了十个凹 部23c。所述吸墨材38优选吸墨性优良的吸墨材。例如海绵状吸墨材。
这里,在进行所述无缘打印的情况下,在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上紧贴 着边缘喷出墨,由所述吸墨材38吸收从该边缘越出的墨。但是,不紧贴着 打印紙P的前端与后端喷出墨,而是留出规定量(例如2mm)的空白进行 打印。之后,用后述的切割刀40将该空白切掉,打印出来的打印紙P即成 为无缘状态。留出规定量的空白进行打印是为了防止发生以下不良现象。 即,若朝着打印纸P的前端或者后端喷墨,该墨就会由于所述吸引用孔23b 的吸入作用被吸入吸引用孔23b,导致打印质量下降,而且,支撑面23a 会被墨搞脏。
在所述打印机主体部1的框体2内上部且所述打印传送部22的下游侧设置有U字型转弯部45。该U字型转弯部45将从所述打印传送部22的下 游侧端部(下游侧辊子对25)送出的打印纸P正反面翻过来且使传送方向 逆向。
在所述U字型转弯部45的上游侧且所述打印传送部22的下游侧布置 有切割部39。在进行所述无缘打印的情况下,布置有切割部39,该切割部 39将从打印传送部22传送来的、在所迷打印部21被打印后的打印紙P原 样近似水平状态地传送,且依次切断打印纸P的前端部与后端部的所述空 白。在该切割部39的打印紙P传送路径大致中央部位布置有切割刀40。 该切割刀40由固定刀刃40a (相当于上侧刃部)和活动刀刃40b (相当于 下侧刃部)构成,固定刀刃40a布置在打印纸P的传送路径的上侧,沿打 印纸P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X)延伸。活动刀刃40b布置在打印纸P 的传送路径的下侧,沿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延伸。活动刀刃40b在未示马 达的驱动下相对该固定刀刃40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当打印纸P的应该切 断的地方已位于固定刀刃40a和活动刀刃40b之间时,在已将固定刀刃40a 固定好的状态下,活动刀刃40b从打印纸P的下侧朝上侧移动,将打印纸 P切断。该切断带来的切屑,被朝上侧移动的活动刀刃40b撞到传送路径 的上侧后,落入并收纳在布置在框体2下部的紙屑箱41 (参照图2)中。 此外,在对打印纸P的两面进行无缘打印的情况下,在两面打印完以后, 利用该切割刀40从所述空白处切断。
在U字型转弯部45中设置有两组压紧型传送辊子对46、第一方向变 更部件47 (参照图4)、两組压紧型传送辊子对48、第二方向变更部件49 (参照图4)、压紧型传送辊子对50以及第三传感器51 (由投光部和受光 部构成)。该两組压紧型传送辊子对46布置在该U字型转弯部45的上游侧 部分且将来自打印传送部22的打印纸P以近似水平的状态进一步朝打印机 后侧传送;该第一方向变更部件47将由该传送辊子对46传送来的打印纸 P的传送方向变更为朝向上侧;两組压紧型传送辊子对48布置在第一方向 变更部件47的下游侧部分且夹住打印纸P朝上侧传送;该第二方向变更部 件49将由该传送辊子对48传送来的打印纸P的传送方向变更为朝向打印 机前侧;该压紧型传送辊子对50布置在U字型转弯部45的下游侧端部,置在该传送辊子对50附近且要检测出打印纸P在该位置。此外,在所述两
組传送辊子对48之间,布置有朝着上侧的传送辊子对48引导从下側的传 送辊子对48送出的打印纸P的前端的一对导板52 (参照图4),该一对导 板52将传送路径夹在它们之间。
在位于U字型转弯部45的上游侧部分的两組传送辊子对46之间设置 有干燥装置53。该干燥装置53干燥风W (参照图4)吹向该打印纸P的上 侧的面,利用该千燥风W使在所述打印部21已附着在打印纸P的上侧的面 的墨千燥。该千燥装置53包括吸入风扇54、加热器55、排气喷嘴部56 以及温度自动调节器57。该吸入风扇54用以将空气吸入该干燥装置53内; 该加热器55对已由该吸入风扇54吸入的空气加热;该排气喷嘴部56的开 口朝向干燥装置53的下端部,将被加热器55加热了的空气作为干燥风W 吹向打印纸P的上侧的面;该温度自动调节器57检测干燥装置53内的温 度,并让加热器55紧急停止。
所述U字型转弯部45的所有传送辊子对46、 48、 50中,与打印纸P 的由所述打印部21进行打印的打印面相反一面接触的辊子(上游侧部分的 两組传送辊子对46中为下侧的辊子、下游侧的两組传送辊子对48中为打 印机后侧的辊子、传送辊子对50中为上侧的辊子)分别定为主动辊子46a、 48a、 50a;与所述打印面接触的辊子(传送辊子对46中为上侧的辊予、传 送辊子对48中为打印机前侧的辊子、传送辊子对50中为下侧的辊予)分 別定为从动辊子46b、 48b、 50b。这些从动辊子46b、 48b、 50b用比主动 辊子46a、 48a、 50a质软的材料制成。例如,主动辊子46a、 48a、 50a由 聚丙烯制成;从动辊子46b、 48b、 50b用起泡乌拉坦制成。这样由软质材 料制成与所述打印面接触的从动辊子46b、 48b、 50b,就能够使打印紙P 的传送速度的容许上限值提高。由硬质材料制成与和所述打印面相反的那 一面接触的主动辊子46a、 48a、 50a,就能够确保打印纸P的传送精度, 打印纸P难以发生弯弯曲曲等。
所述所有的主动辊子46a、 48a、 50a由同一马达(未示)驱动。该主 动辊子46a、 48a、 50a的转速,亦即传送辊子对46、 48、 50传送打印纸P 的传送速度可变。也就是说,因为所述干燥装置53对所迷墨的干燥程度随 喷墨打印机A的设置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变化,所以要根据该设置环境条件改变传送速度。在所述两面打印单元7安装在打印机主体部1上
的情况下,只要所述墨在由两面打印单元7传送打印纸P的那段时间内干 燥即可,所以将该传送速度设定为所迷墨尚未完全被干燥装置53干燥的较 快速度。另一方面,在两面打印单元7未安装在打印机主体部1上的情况 (参照图13)下,利用传送辊子对50从U字型转弯部45排出的打印纸P, 原样被排出框体2的外侧,摞放在框体2的上面。因此,将该传送速度设 定为所述墨几乎完全被干燥装置53干燥那样的较慢的速度。
所述第三传感器51要检测出打印紙P的后端,并要检测出该打印纸P 已被从U字型转弯部45排出。在所述两面打印单元7尚未安装在打印机主 体部l上的情况下,就是检测出打印纸P已被排出到框体2外侧。另一方 面,在两面打印单元7已安装在所述打印机主体部1上的情况下,检测到 打印紙P的后端后,打印纸P便会被传送该后端脱离该传送辊子对50那么 多。恰在此时,改变(升高)打印纸P在两面打印单元7中的传送速度。
所述两面打印单元7为二分结构,即覆盖框体2的上面的第一单元8、 位于所述盛纸盒5上方的第二单元9。在两面打印单元7安装在打印机主 体部l上的状态下,仅能够将第一单元8从框体2上取下来。在该第一单 元8已卸下来的状态下,经由设置在框体2上面的维修保养开口 (正常情 况下用盖子堵起来)进行打印部21 (特别是打印头H)的维修保养作业。 因此,在将两面打印单元7安装在打印机主体部1上以后,也能够很容易 地进行打印部21的维修保养作业。
所述两面打印单元7的第一单元8内设置有逆向传送部61,该逆向传 送部61让从所述U字型转弯部45送出的打印紙P越过所述打印部21传送 给所述盛纸盒5—侧(以打印部21为基准看去,打印机前侧)。该逆向传 送部61中设置有三組压紧型传送辊子对62和第四传感器63 (由投光部和 受光部构成)。该三組压紧型传送辊子对62夹住打印纸P朝打印机前侧传 送;该第四传感器63布置在逆向传送部61的下游侧端部(第一单元8的 打印机前侧端部)且检测出打印纸P位于该位置。
设所述逆向传送部61中的传送路径为朝打印机的前侧稍微向下侧倾 斜的直线路径。该倾斜的理由如下。也就是说,在两面打印单元7尚未安 装在所述打印机主体部1上的情况下,有必要将所述U字型转弯部45中的传送辊子对50的高度位置设定得高一些,以保证能够在盛放打印纸P的框体2的上面摞起来放置足够多张数的打印纸P。另一方面,理想情形为, 考虑与打印纸P的最小长度的关系,尽量减少第二单元9内的后述转向部 66中,将已换向的打印纸P供给打印传送部22的上游侧端部的后述供给 辊子对69的数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让转向部66位于高度接近打印 传送部22的位置上。这样一来,便如上所述,使连接U字型转弯部45和 转向部66的逆向传送部61的传送路径倾斜。所述逆向传送部61的所有的传送辊子对62中,与打印纸P的由所述 打印部21进行打印的打印面相反一面接触的辊子(上侧的辊子)定为主动 辊子62a;与所述打印面接触的辊子(下侧的辊子)定为从动辊子62b。与 所述U字型转弯部45的传送辊子对46、 48、 50—样,从动辊子62b由比 主动辊子62a质软的材料制成。所述所有的主动辊子62a由同一马达驱动(未示)。与所述U字型转弯 部45的传送辊子对46、 48、 50的主动辊子46a、 48a、 50a—样,该主动 辊子62a的转速,亦即传送辊子对62传送打印纸P的传送速度可变。如上 所述, 一由第三传感器51检测到打印纸P的后端,打印纸P就便被传送该 后端脱离该传送辊子对50那么多。恰在此时,升高打印纸P的传送速度。 也就是说,因为在U字型转弯部45,传送路径为曲线,所以需要将传送速 度设定为一个不损伤打印面即能够稳定地进行传送的速度。而且,在打印 纸P的后端位于传送辊子对50的上游侧的状态下,需要使传送辊子对62 传送打印紙P的传送速度与在U字型转弯部45传送打印纸P的传送速度一 样快。但是,因为打印纸P的后端一脱离传送辊子对50,就是在直线的传 送路径上传送打印紙P了,所以传送速度的容许上限值会上升,传送速度 会升高。不过,该传送速度根据存在于传送速度要升高的打印纸P下游側 的其它打印紙P的状况(张数、存在位置)等调节。所述第二单元9内设置有转向部66,该转向部66使由所述逆向传送 部61传送来的打印纸P转向后,从该打印紙P的后端侧朝着所述打印传送 部22的上游侧端部供给打印紙P。该转向部66中设置有压紧型转向辊子 对67、 一对第一引导部件68、压紧型供给辊子对69以及一对第二引导部 件70。该压紧型转向辊子对67由下侧的主动辊子67a和上侧的从动辊子67b构成;该一对第一引导部件68在该转向辊子对67的上游侧夹着传送 路径而设,将由所述逆向传送部61传送来的打印纸P引向转向辊子对67; 该供给辊子对69朝着打印传送部22的上游侧端部供给已转向的打印纸P; 该一对第二引导部件70,在该转向辊子对67和供给辊子对69之间夹着传 送路径而设,将已转向的打印纸P引向供给辊子对69。所述转向辊子对67的主动辊子67a构成为,在未示马达的驱动下进行 与从动辊子67b —起夹住打印纸P朝着打印机前侧传送的正转和与从动辊 子67b —起夹住打印纸P朝着打印机后侧传送的反转。所述转向辊子对67与第一引导部件68能够在未示马达的驱动下一体 地绕转向辊子对67的主动辊子67a的转轴转动。转向辊子对67的从动辊 子67b由此便在大致位于主动辊子67a的正上方的第一位置(参照图6) 和位于以主动辊子67a为基准打印机后侧的第二位置(参照图7)之间进 行切换。在从动辊子67b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引导部件68位于逆向传送 部61的传送路径的延长线上(参照图6);在从动辊子67b位于第二位置 时,所述第一引导部件68位于第二引导部件70的延长线上(参照图7)。这里,说明让由逆向传送部61传送来的打印纸P转向的方法。在转向 辊子对67接收由逆向传送部61传送来的打印紙P之际,主动辊子67a进 行正转,从动辊子67b在第一位置。之后,所述第四传感器63检测出打印 纸P的后端后,由转向辊子对67朝着打印机的前侧传送打印紙P,传送量 为该后端位于第一引导部件68那么多(参照图6)。恰在此时,让主动辊 子67a停止正转。此时,打印纸P的至少前端部位于后述的盛放盘74上。接下来,让转向辊子对67和第一引导部件68朝着图6中顺时针方向 转动,将从动辊子67b从第一位置朝第二位置切换。打印紙P的前端侧(打 印机前侧)由此而#:抬起,该打印紙P^f更以与以转向辊子对67为基准位于 上侧且布置在打印机前侧的两个辅助辊子72接触的状态弯曲(参照图7)。之后,让主动辊子67a反转,将打印紙P从它的后端一侧朝着供给辊 子对69—侧传送。此时,辅助辊子72伴随着打印纸P的传送正转,转向 的打印纸P的后端侧部分(相当于主动辊子67a正转时的前端侧部分)因 此而顺利地移动,且不会擦着所述第二单元9的内壁面等而划伤。利用转 向辊子对67转向的打印纸P通过第一引导部件68与第二引导部件70,到达供给辊子对69那里(参照图8)。所述供给辊子对69由被未示马达驱动的主动辊子69a和压紧在该主动 辊子69a上的从动辊子69b构成。如后所述,能够解除该从动辊子69b压 紧在主动辊子69a上的压紧状态(转向辊子对67的从动辊子67b也一样)。在所述供给辊子对69的下侧, 一对第三引导部件73夹着传送路径而 设,打印纸P经由该第三引导部件73供向打印传送部22的上游侧端部。 这样经由两面打印单元7供给打印传送部22的打印纸P的上侧的面就是与 在打印部21最初对该打印纸P进行打印的面(以下称其为表面)相反一面 (以下称其为背面),尚未被打印的面。与最初进行的打印一样在背面打印 完毕后,该打印纸P的两面就都进行了打印。所述转向辊子对67也具有不让由所述逆向传送部61传送来的打印纸 P转向,便朝着所述第二单元9外侧排出该打印纸P的作用。也就是说, 在朝着所述第二单元9外侧排出打印纸P之际,转向辊子对67中途不让主 动辊子67a停止正转,而是让主动辊子67a继续转动。在所述第二单元9 的外壁的打印机的前侧面设置有接住并盛放由转向辊子对67传送来的打 印纸P的盛放盘74。如上所述两面打印完毕的打印纸P、只有表面打印完 毕的打印纸P由转向辊子对67朝着所述第二单元9的外侧排出,放置在盛 放盘74上。在位于所述第二单元9的外壁的打印机前侧的所述盛放盘74上侧,防 止尘埃等附着到盛放在盛放盘74中的打印纸P上的盖部件75被单臂式地 支撑,覆盖盛放盘74的上侧。盖部件75在它的基端部(打印机后侧端部) 受到支撑,盖部件75绕在打印机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轴75a (参照图6到图 9)转动。还能够让盖部件75绕所述轴75a转动,而成为从基端部朝上侧 延伸的直立状态(参照图9)。在所述第二单元9的外壁的上面的所述转向辊子对67附近,形成有能 够用手插入打印纸P的手动供纸用开口部77。该手动供纸用开口部77中 布置有一对手动供纸用引导部件78,使得能够沿打印纸P的厚度方向夹持 住用手插入的打印纸P。由手动供纸用引导部件78朝着转向辊子对67 — 侧引导用手插入的打印纸P的前端。手动供纸用开口部77由盖部件79 (参 照图1)覆盖,在用手插入打印纸P之际,搡作者打开该盖部件79,并操作未示的模式开关,切换为手动供纸模式。如图9所示,转向辊子对67的从动辊子67b由此被切换到第二位置,且主动辊子67a反转。操作者从 手动供纸用开口部77插入打印纸p。若此时使所述盖部件75成为立起来 的状态,盖部件75便起支撑打印纸P的接盘的作用,也就很容易插入打印 纸P。若这样从手动供纸用开口部77插入打印纸P,打印纸P便由转向辊 子对67朝着供给辊子对69 —侧传送,与转向后传送来的打印纸P —样, 由供给辊子对69供向打印传送部22 (打印部21)。如图10所示,所述转向部66中设置有对供給打印传送部22的打印纸 P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修正的修正机构81。该修正机构81在第二引导 部件70的打印机左右两侧包括左右一对上侧解除杆82和左右一对下侧 解除杆83以及左右一对宽度限制部件84、 85。该左右一对上侧解除杆82 使所述转向辊子对67的从动辊子67b成为压紧解除状态;该左右一对下侧 解除杆83使所述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辊子69b成为压紧解除状态;该左 右一对宽度限制部件84、 85与所述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接触。如图11所示,所迷各个上侧解除杆82与各个下侧解除杆83分別能够 绕在沿打印机左右方向延伸的轴82a、 83a转动。各个上侧解除杆82的一 端部,位于所述转向辊子对67中的位于第二位置的压紧状态的从动辊子 67b的轴端部附近。另一方面,各个上侧解除杆82的另一端部与由沿打印 机左右方向延伸的轴86a支撑的解除凸轮86的凸轮表面接触。各个下侧解 除杆83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辊子69b的轴端部。 另一方面,各个下侧解除杆83的另一端部与解除凸轮86的凸轮表面接触。所述解除凸轮86在未示马达的驱动下与它的轴86a —起旋转。如图 12所示,该解除凸轮86旋转90度,各个上侧解除杆82 ^更绕轴82a按该 图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向辊子对67的从动辊子67b成为压紧解除状态, 并且,各个下侧解除杆83绕轴83a按该图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供给辊子 对69的从动辊子69b成为压紧解除状态。如果该解除凸轮86再旋转90 度,则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辊子67b、69b成为压紧状态。 因此,上侧解除杆82、下侧解除杆83及所述解除凸轮86构成对转向辊子 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的压紧状态和压紧解除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机构。如上所述,操作者进行操作,所述宽度限制部件84、 85位于与要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紙P的宽度相对应的位置。换句话说,宽度限制部件84、
85分别位于与要进行打印处理的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接触的位置。 这些宽度限制部件84、 85折弯而形成有矩形槽部,该矩形槽部的口分别射 向与对方相对的面。这些槽部的底面分别与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接 触。此外,所述槽部的底面的上游侧部分朝着上游侧,向传送路径的宽度 方向的外侧倾斜,以便打印纸P被引导到槽部内。
一个宽度限制部件84 (图10中左侧)构成为,能够夹着搡作者操作 而定好的位置在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规定量,靠弹簧施力去接近另 一宽度限制部件85 (图10中右侧)。所述宽度限制部件85固定在搡作者 操作而定好的位置上。打印纸P被所述宽度限制部件84推压到宽度限制部 件85 —侧,打印纸P在宽度限制部件85 —侧的端部与宽度限制部件85 接触。宽度限制部件85布置为,使得此时的打印纸P的位置成为传送路径 宽度方向上的基准位置。
但是,因为在所迷宽度限制部件84的推动力较弱,所以在由转向辊子 对67或者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传送打印纸P之际,所述宽度限 制部件84克服不了该辊子对67、 69的传送力的影响,而不能够将打印纸 P推到宽度限制部件85 —侧。也就是说,宽度限制部件84的推动力,被 设定为在由所述切换机构将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辊子 67b、 69b切换为压紧解除状态的时候,能够使打印纸P在它的宽度方向上 移动的值。因此,在打印纸P的传送过程中,宽度限制部件84不能够修正 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伴随着打印纸P的蛇状弯曲在打印紙P的 宽度方向上移动。结果,有打印纸P从所述基准位置偏向图10中左侧的倾 向。
于是,将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辊子67b、 69b切换为 压紧解除状态,而使打印紙P借助宽度限制部件84的推动朝宽度限制部件 85 —侧移动,修正机构81就是这样修正传送路径上打印纸P的宽度方向 位置。具体而言,当打印纸P的前端到达规定位置(例如比供给辊子对69 稍微往下的下游侧)时,使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停止传送打印 紙P。之后,利用所迷切换机构将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 辊子67b、69b切换为压紧解除状态。这样一来,打印纸P便成为自由状态,靠所迷宽度限制部件84的推动朝宽度限制部件85 —侧移动,打印紙P便
正确地与传送路径上宽度方向的基准位置对准。就这样,打印纸p相对传 送路径而言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得到修正,且相对传送路径而言的打印紙 p的姿势(倾斜程度)也被修正为正规的姿势。从所述压紧的解除开始规
定时间(到打印纸P靠宽度限制部件84推动而移动完成修正为止的时间) 一过,就由所述切换机构将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的从动辊子 67b、 69b切换为压紧状态,由转向辊子对67与供给辊子对69重新开始传 送打印纸P。
所述修正动作,对同一张打印紙P进行一次或者进行多次。在进行多 次的情况下,从重新开始所述传送算起,打印纸P被传送了规定量时,再 次停止传送,重复进行与上述一样的动作。所迷修正动作的进行次数根据 打印纸P的特性(长度、厚度等尺寸特性;硬度、面质(光泽、粗糙)等 材来特性)决定。例如,打印纸P的长度(如上所述,根据由操作者输入 的打印纸P的尺寸决定)越长,就要使所述进行次数越多。由此而在打印 纸P的整个长度方向都修正宽度方向上的位置;某些厚度、硬度(由操作 者输入,或者如上所述,由设在盛纸盒5中的IC芯片存储这些信息,再从 中将这些信息读出)打印纸P,难以在宽度方向上移动。正因为难以移动, 才要使所述进行次数增加。在进行修正动作之际,优选根据该进行次数, 改变让打印纸P停止的位置(换句话说,所述规定位置及规定量)。
此外,可以利用例如执行元件(马达等驱动装置)和转矩限制器等移 动限制装置等让宽度限制部件84移动,来代替对所述宽度限制部件84施 力。还可以利用弹簧等施力部件或者执行元件和移动限制装置让宽度限制 部件84、 85二者都移动。
这样便在打印纸P正确地对准传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上的基准位置的状 态下,将打印纸P供向打印传送部22 (打印部21)。因此打印便在打印部 21打印纸P的适当位置稳定地进行,打印质量提高。
所述U字型转弯部45、逆向传送部61及转向部66构成打印纸再供给 部88。该打印纸再供给部88将所述打印传送部22的下游侧端部和上游侧 端部连接起来,与该打印传送部22 —起形成将打印头H包围起来的环状传 送路径,且将从该打印传送部22的下游侧端部送出、表面已被打印的打印
23纸P正反面翻过来后,供向该打印传送部22的上游侧端部。有了该打印纸
再供给部88以后,就能够将表面已被打印的打印纸P正反面翻过来,再次 供向打印部21,就在该打印纸P的背面进行打印,由此就能够将该打印紙
p的两面都进行打印。
与表面打印后进行的传送时(第一次传送该打印纸p时) 一样,所述
背面已被打印的打印纸P由U字型转弯部45和逆向传送部61朝着转向部 66传送。此时,转向部66的转向辊子对67继续进行正转,将打印紙P排 出到盛放盘74上。此外,虽然当由U字型转弯部45和逆向传送部61传送 背面已被打印的打印纸P之际,传送辊子对46、 48、 50、 62的主动辊子 46a、 48a、 50a、 62a与打印纸P的表面接触,但因为此时此刻附着在表面 的墨已经完全千燥,所以即使用与第 一 次传送打印纸P时的传送速度相同 的速度传送打印纸P也没有问题。但是,为进一步提高打印质量,还可以 使第二次传送时的传送速度比笫一次传送时的传送速度慢。
所述打印纸再供给部88的传送路径长度被设定为,在所述打印部21 对一张打印纸P进行打印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在该打印纸P以前已打印了 的至少一张打印纸P。由此,便能够利用在一张打印纸P的表面进行了打 印后到在背面进行打印为止的那段时间对后续的至少 一 张打印纸P进行打印。
例如,在对所述多种尺寸的打印纸P中最小的打印紙P进行两面打印 的情况下,连续地将第一张到第四张打印纸P从盛纸盒5供向打印部21, 在打印部21连续对这些打印纸P的表面进行打印。当对第四张打印纸P 进行打印的时候,先打印的三张打印纸P位于打印紙再供给部88的任一部 分(通常情况下,第一张打印紙P位于转向部66,第二张打印纸P位于逆 向传送部61,第三张打印紙P位于U字型转弯部45)。对第四张打印紙P 的打印一结束,接下来,就将表面已打印的所述第一张打印纸P供向打印部 21,对该第一张打印纸P的背面进行打印,接着对所述第二到第四张打印 纸P的背面连续进行打印(接着打印,由切纸器40将各张打印纸P的前端 部与后端部切断)。在正在对该第四张打印纸P的背面进行打印的时候,第 一张打印纸P由转向辊子对67排出到盛放盘74上,第二张及第三张打印 纸P分別位于逆向传送部61和U字型转弯部45。对所述第四张打印纸P的背面的打印一结束,接下来,就是连续地将 第五张到第八张打印纸P从盛纸盒5供向打印部21,在打印部21对这些 打印纸P的表面连续进行打印。这样以四张打印纸P为一组,依次对打印 纸P的表面和背面进行打印。此外,也能够将进行单面打印的組夹在进行 两面打印的两組之间。
因此,该本实施方式中,在^f叉对一张打印纸P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
表面已打印了的打印纸P,通过打印纸再供给部88的长传送路径以后,该 打印纸P的背面才被打印,处理时间变长。但是,在以经营为目的等对规 定张数以上的打印纸进行两面打印的情况下,在传送至少一张打印紙P的 传送过程中能够由打印纸再供给部88对其它打印纸P进行打印,从而能够 使打印处理能力提高。而且,在对背面进行打印以前的那段时间内能够使 在打印部21已附着在打印纸P的表面的墨充分干燥,在该干燥状态下对背 面进行打印。因此,打印纸P的两面同时被墨湿润的事情不会有了,从而 能够可靠地防止墨渗透到背面等。最后,打印纸P难以出现一次巻曲、连 续波浪弯曲等。结果,能够防止打印纸P的打印质量下降。 接下来,详细说明打印传送部22的结构。
因为打印传送部22的传送精度对打印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在喷墨打 印机中,对打印传送部22的传送精度要求得特别高。但是,如上所迷,在 连续在打印纸P上进行打印的情况下,因为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之间 都有缝隙,所以当被支撑板23吸引并保持的时候,位于该缝隙处的吸引用 孔23b就开放,强烈地吸入支撑面23a—侧的空气。这样,就有可能出现 墨的吸入、打印错位、渗透等,导致打印质量下降。
于是,本实施方式所做出的改进之处在于在连续在打印纸P上进行 打印的情况下,能够在尽量缩小所述缝隙(也就是说,连续的两张打印紙 P的传送间隔)的状态下稳定地进行传送。也就是说,做法如下。为传送 打印纸P而独立地驱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101和第二驱动机构102。第一 驱动机构101驱动作为布置在支撑板23的上游侧的打印前传送部的上游侧 辊子对24;第二驱动机构102驱动作为布置在支撑板23的下游侧的打印 后传送部的下游侧辊子对25。并且,在连续在打印纸P上进行打印的情况 下,在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中,前方的打印纸P (以下称其为前方纸P2)的后端和后方的打印纸P (以下称其为后方纸P1)的前端位于上游侧
辊子对24和下游侧辊子对25之间时,上游侧辊子对24以^见定的间隔进行 让后方纸P1去追随前方纸P2的追随传送。
如图14所示,打印传送部22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01、第二驱动机构 102、传送控制部103以及切换机构。第一驱动机构101,为将打印紙P供 向支撑板23的支撑面23a上而驱动上游侧辊子对24;第二驱动机构102, 为将打印纸P从支撑板23的支撑面23a上排出,供向切纸器40而驱动下 游侧辊子对25;传送控制部103对第一驱动机构101与第二驱动机构102 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01具有驱动上游侧辊子对24 (主动辊子24a)的 第一马达104。该第一马达104包括检测该第一马达104的旋转角度的第 一回转式编码器105。上游侧辊子对24的主动辊子24a经由由链轮106和 传送带107构成的传动机构联结在第一马达104上。主动辊子24a由第一 马达104驱动旋转。由第一回转式编码器105检测出的检测值得知第一马 达104的旋转量,亦即由上游侧辊子对24传送的打印纸P的传送量。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02具有驱动下游侧辊子对25 (主动辊子25a)的 第二马达108。该第二马达108包括检测该第二马达108的旋转角度的第 二回转式编码器110。下游侧辊子对25的主动辊子25a也是经由与用以驱 动主动辊子24a的所述传动机构一样的传动机构联结在第二马达108上。 由第二回转式编码器IIO检测出的检测值得知第二马达108的旋转量,亦 即由下游侧辊子对25传送的打印纸P的传送量。此外,第一与第二回转式 编码器105、 IIO还能够根据旋转角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检测出第一与第 二马达104、 108的转速。
上游侧与下游侧辊子对24、25上分别安装有直接测量各自的辊予温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主动辊子24a、 25a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lll。因为 这些温度传感器111能够测量辊子温度,所以能够对由于辊子温度的变化 而产生的传送误差进行修正。因此,即使上游侧与下游侧辊子对24、 25 被长时间主动辊子温度有变化,也能够防止打印质量下降。其结果,在商 业性印刷等,连续对很多打印纸P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稳定的 打印质量。所迷传送控制部103是一般的具有CPU、 R0M、 RAM等的运算处理装置,包含执行规定控制的软件。传送控制部103,基于例如从各个温度传感器lll输入的测量值,进行对各个马达104、 108的输出进行修正的温度修正控制,以4呆持由上游侧与下游侧辊子对24、 25传送的打印紙P的传送状态一定,不管辊子温度如何。传送控制部103执行后迷的切换控制与打印纸追随控制。
如图14与图16所示,所述切换机构具有一对臂部112与凸轮部件114。各个臂部112包括臂基部112a、辊子接收部112b以及凸轮接合部U2c。该臂基部112a受到支撑,基端部自由转动;该辊子接收部112b与臂基部112a的基端部相连,与臂基部112a大致垂直;该凸轮接合部112c与臂基部112a的顶端部相连,且与辊子接收部112b相向地延伸。因为凸轮接合部112c形成为比辊子接收部112b长出很多,所以臂部112外观上看去为近似L字形。以各自与各个凸轮接合部112c的前端侧相向的方式布置各个臂部112。这些凸轮接合部112c的前端侧由未示的弹簧施力,方向为朝向下方。各个所迷从动辊子24b、 25b由各个辊子接收部112b的前端侧支撑,转动自如;与凸轮部件114接合的凸轮接合辊子117分别由各个凸轮接合部112c的前端侧支撑,转动自如。
凸轮部件114由直径较大的辊子部件构成,该辊子部件具有由将其周围的一部分切除后留下的缺口部114a,且接近所述两个凸轮接合辊子U7布置在所述两个凸轮接合辊子117之间的下方位置。凸轮部件114被支撑着在沿打印机左右方向延伸的未示轴自由转动,经由传动机构由马达118驱动旋转。该马达118的工作受传送控制部103控制。
如图16所示,在凸轮部件114的缺口部114a位于上方,不与各个臂部112的凸轮接合辊子117接触的状态下,就成为被各个辊子接合部112b支撑的从动辊子24b、25b在对各个臂部112施力的所述弹簧的推动力下分别与主动辊子24a、 25a压紧的状态。此时,各个臂部112的凸轮接合部112c处于近似水平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延伸。
若凸轮部件114转动,其圓周部分与任一个臂部112的凸轮接合辊子117接触,臂部112就会抵抗所述弹簧,朝着该凸轮接合部112c的前端侧朝向上方的方向转动。于是,从动辊子24b、 25b双方或者任一方便会脱离主动辊子24a、 25a,成为压紧被解除的状态(压紧解除状态)。
在从动辊子24b、 25b的压紧状态和压紧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便能够如后所述,进行打印纸的乘换(传送打印纸P的辊子对的切换)。为进行该乘换,由传送控制部103基于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27与第二传感器28的检测信息进行切换控制。图17 (a)到图17 (c)示意地示出了所述乘换控制所进行的工作。首先,第一传感器27—检测出最初的打印紙的前端进入打印机主体部1的框体2内,主动辊子24a就在上游侧辊子对24的压紧状态下被驱动,不久打印紙P就由上游侧辊子对24朝着支撑板23 —侧传送。此时,下游侧辊子对25成为压紧解除状态(参照图17 (a))。之后,打印纸P的前端一 由第二传感器28检测出来,传送控制部103就计算该打印纸P的前端到达下游侧辊子对25的时刻。该打印纸P的前端到达下游侧辊子对25的时刻一来到,传送控制部103就让凸轮部件114转动,解除上游侧辊子对24的压紧状态,几乎就在同时同刻,使下游侧辊子对25为压紧状态(参照图17 (b))。之后,驱动下游侧辊子对25的主动辊子25a转动。如图17 (c)所示,这次,切换为由下游侧辊子对25传送打印纸P,将打印纸P从支撑板23上传出来,供向切纸器40。
在下一张打印纸P的前端到达上游侧辊子对24那里以前,使处于压紧解除状态的上游侧辊子对24变成压紧解除状态。因此,在连续传送打印纸P的情况下,当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中前方紙P2的后端和后方纸Pl的前端位于上游侧辊子对24与下游侧辊子对25之间的时候,让上游侧与下游侧辊子对24、 25皆为压紧状态。
所述最初的打印纸P (前方纸P2)的传送一结束,就使处于压紧状态的下游侧辊子对25成为压紧解除状态,下一张打印纸P (后方纸P1)的前端一到达下游侧辊子对25那里,就与上述一样,几乎与解除上游侧辊子对24的压紧状态同时同刻地使下游侧辊子对25为压紧状态。
这样在打印纸P的传送方面,进行从上游侧辊子对24切换到下游侧辊子对25的乘换控制,是因为有可能发生以下不良现象之故。即,若成为一张打印纸P同时由两辊子对24、 25传送的状态,打印紙P会由于两辊子对24、 25的传送力与传送量的偏差,而被过度地拉起或者弯曲等,导致打印质量不良。因此,利用上述的乘换机构与传送控制部103进行乘换控制,由此防止打印纸P同时被两辊子对24、 25传送。结果便能够稳定地得到高
质量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提高稳定的打印质量和处理能力,由传送
控制部103执行打印纸追随控制。该打印纸追随控制是这样的一种控制,即,在连续打印打印纸P的情况下,当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紙P中前方纸P2的后端与后方纸Pl的前端位于上游侧辊子对24和下游侧辊子对25之间时,进行控制以让上游侧辊子对24进行所述追随传送。传送控制部103,基于第一回转式编码器105与第二回转式编码器110检测出的两个检测值(旋转角度与/或旋转速度)、从第二传感器28输入的各打印纸P的前端的检测时刻、打印头H的扫描时刻等控制对第一马达104的驱动,由此进行该追随传送。
具体而言,如图18 (a)所示,在前方纸P2 —边由下游侧辊子对25以一定的单位传送量间断地传送, 一边被打印的时候,接着前方纸P2的后方纸P1的前端一到达上游侧辊子对24那里,后方纸P1就由上游侧辊子对24朝着支撑板23 —侧传送。
之后,第二传感器28—检测出后方纸P1的前端,传送控制部103就根据来自第一回转式编码器105的检测值控制第一马达104,以正确地控制后方纸P1的传送量。此时,传送控制部103也基于来自第二回转式编码器110的检测值正确地控制前方纸P2的传送量。因此,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所迷打印纸追随控制。也就是说,如图18 (b)所示,传送控制部103控制第一马达104,为的是后方紙Pl的前端到达距前方纸P2的后端的距离为规定间隔t的位 能够马上追上前方紙P2。
这之后,就是,上游侧辊子对24在保持所迷规定间隔t的状态下,与前方纸P2的传送步调一致地传送后方纸P1。此外,后方紙P1尽可能地在保持所述规定间隔t的状态下去追随前方纸P2即可。因此,也可以例如根据前方纸P2的打印状况,暂时增大规定间隔t,然后马上恢复为原来的规定间隔t。
这里,优选,将所述规定间隔t设定为大于lmm,且小于相邻的所述吸引用孔行与所迷吸引用孔行之间的最小间隔L (参照图18 (b))的值。如果规定间隔t小于lmm,那么,前方纸P2的后端就会由于打印纸P的尺寸偏差、传送时打印纸P的倾斜等而与后方纸P1的前端重叠。如果规定间隔t大于所述最小间隔L,多个吸引用孔行就会同时位于前方纸P2和后方纸P1之间,从打印头H (头单元32)喷出的墨便在吸引用孔23b的吸引作用下被吸入吸引用孔23b,打印质量就很容易下降。因此,优选将规定间隔t设定在上述范围内。因为所述最小间隔L通常大于3mm,所以规定间隔t只要在lmm以上且3mm以下即可。本实施方式中,规定间隔t约设定为2mm。
就这样,后方纸Pl —边相对前方纸P2保持规定间隔t, 一边逸随前方纸P2。因此,即使打印纸P为单张纸,也能够将来自吸引用孔23b的吸引的影响抑制为最小。结果,能够有效地抑制以下不良现象。即,从打印头H喷出的墨被吸引用孔23b吸入;墨在打印纸P上的着落位置错位;已附着在打印纸P上的墨渗透。最终结杲是,能够使打印质量提高。而且,稳定地保持了形成在连续的打印纸P间的间隙很小的状态,因此,每个时间单位的处理能力就相应地提高,有利于大量地进行连续处理。
如上所述,由所述上游侧辊子对24进行追随传送(由传送控制部103进行打印纸追随控制),在打印部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紙P的传送间隔因此而变得相当小。
这里,在喷墨打印机A对多张打印紙P进行所述打印与切断的一系列处理时,即,喷墨打印机A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在打印部与切断部39,所述多张打印纸P在传送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被连续传送。如果在进行该连续处理动作时,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在切断部39的传送间隔和在打印部21的小传送间隔一样大,就有出现以下不良现象的可能性。即,切断该两张打印纸中的前方紙P2的后端部时的切屑被活动刀刃40b碰飞到上方后,落在后方紙P1上,或者,切断后方紙P1的前端部时的切屑落在前方紙P2上。
于是,在喷墨打印机A进行所述连续处理动作时,使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在切断部39的传送间隔大于该两张打印纸P在打印部21的传送间隔(所述规定间隔t)。当规定间隔t为2mm时,例如,使在切断部39的传送间隔在3mm以上且4mm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切纸器40的上游侧的所述下游侧辊子对25(以下称为切断前辊子对25)和位于切紙器40的下游侧的两組传送辊子对46中上游侧传送辊子对46 (以下称为切断后辊子对46),相当于以近似水平的状态朝着与打印部21—侧相反的一侧传送所述打印后的打印纸P的切断传送部。切断前辊子25相当于切断传送部的打印前传送部;切断后辊子46相当于切断传送部的打印后传送部。切断前辊子25兼作打印传送部22的打印后传送部用。但也可以设置与打印传送部的打印后传送部(下游侧辊子对25)不同的切断前辊子对。
所述切断前辊子对25和切断后辊子对46为传送打印纸P而被独立驱
子对25传送所述两张打印纸P中后方纸P1之际,让所述前方纸P2的传送速度比所述后方纸P1的传送速度快。也就是说,在前方纸P2被切断前辊子对25和切断后辊子对46传送的时候,切断后辊子对46的主动辊予46a和切断前辊子对25中的主动辊子25a以相同的速度驱动,前方纸P2的后端一离开切断前辊子对25,就马上使主动辊子46a的转速上升,而使切断后辊子对46传送前方纸P2的传送速度上升。之后不久,后方纸P1的前端到达切断前辊子对25那里,后方纸Pl便由切断前辊子对25传送。该传送速度和在打印部21的传送速度相等,没有变化(而且是间断传送)。因此,在切断部39,前方纸P2的传送速度比后方纸P1的传送速度快,在切断部39的传送间隔比在打印部21的传送间隔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切断前辊子对25兼作打印传送部22的打印后传送部和切断传送部的切断前传送部用,间断地传送后方纸Pl,所以不能够改变后方纸P1的传送速度。但是,仅使前方紙P2的传送速度上升,则在将前方纸P2的后端部切断以前,就能够得到充分大的传送间隔。
另一方面,在将与打印传送部22的打印后传送部(下游侧辊子对25)不同的切断前辊子对设置在离打印部21相当远的位置的情况下,能够取代使传送前方纸P2的切断后辊子对46中的主动辊子46a的转速上升逸一做法,使传送后方纸P1的所述切断前辊子对中的主动辊子的转速下降,来使前方紙P2的传送速度比后方纸P1的传送速度快;也能够在使转速上升的基础上,再使传送后方纸Pl的所述切断前辊子对中的主动辊子的转速下降,来使前方纸P2的传送速度比后方纸P1的传送速度快。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在切断部39 的传送间隔大于该两张打印纸P在打印部21的传送间隔,所以在用切纸器 40切断前方纸P2的后端部时被碰飞到上方,飞出来的切屑就不会落在后 方纸P1上;切断后方纸P1的前端部时产生的切屑不会落在前方纸P2上; 而是从前方纸P2与后方纸P1之间落到下方,被纸屑箱41收纳。因此,能 够防止由于切屑导致的堵纸,打印纸P在宽度方向上错位。而且,在打印 部21,尽量减小传送间隔,而能够使打印质量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能够在打印纸P的两面进行打印的喷墨打 印机为例对本发明做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本发明对只在打印纸P的单 面进行打印的喷墨打印机也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打印部、打印纸供给部、打印传送部以及切断部,该打印部让墨从打印头喷出,在打印纸上进行打印,该打印纸供给部将打印纸供向该打印部,该打印传送部设置在所述打印部,在对由该打印纸供给部供来的打印纸进行打印时,朝着与该打印纸供给部一侧相反的一侧传送该打印纸,该切断部,依次将从该打印传送部传送来的由所述打印部打印后的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断部具有切断传送部和切纸器,该切断传送部朝着与所述打印部一侧相反的一侧以所述打印后的打印纸大致水平的状态传送该打印纸,该切纸器包括夹着该切断传送部的打印纸传送路径分别布置在上、下的上侧刃部与下侧刃部构成,所述切断部构成为当打印纸的应该切断的地方位于所述上侧刃部与下侧刃部之间时,在已将上侧刃部固定好的状态下让下侧刃部朝上方移动,以将打印纸切断,所述打印传送部与所述切断传送部构成为在所述喷墨打印机对多张打印纸连续进行所述打印与切断的一系列处理时,即,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让所述多张打印纸在传送方向上留有间隔地连续传送所述多张打印纸,在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在所述切断部的传送间隔,比该两张打印纸在所述打印部的传送间隔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断传送部具有切断前传送部与切断后传送部,该切断前传送部 与切断后传送部,以所述切紙器为基准分别布置在该切紙器的上游侧与下 游侧且为传送所述打印纸而被独立驱动,在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所述切断后传送部对所述两 张打印纸中前方的打印紙进行传送且所述切断前传送部对所述两张打印纸 中后方的打印纸进行传送之际,所述前方的打印纸的传送速度比所迷后方 的打印纸的传送速度快。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墨打印机进一步在所述打印部包括支撑板和吸引装置,该支撑 板以与所述打印头相向的方式布置,具有设有多个吸引用孔的支撑面,该 吸引装置经由该吸引用孔进行吸引,将所述打印纸吸引并保持在该支撑板 的支撑面上,所述打印传送部具有打印前传送部与打印后传送部,该打印前传送部 与打印后传送部相对所述支撑板分别布置在上游侧与下游侧,为传送所述 打印纸而被独立驱动,在所述喷墨打印机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所述打印前传送部构成为 当所述两张打印纸中前方的打印纸的后端和后方的打印纸的前端位于该打 印前传送部和所述打印后传送部之间时,进行让该后方的打印纸以规定的 间隔追随该前方的打印紙的追随传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前传送部,由被第一马达驱动而传送打印纸的压紧型打印前 传送辊子对构成,所述打印后传送部,由被第二马达驱动而传送打印纸的压紧型打印后 传送辊子对构成,所述第一马达包括对该第一马达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第一回转式编 码器,所述第二马达包括对该第二马达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第二回转式编 码器,基于所述第一与第二回转式编码器检测到的两个检测值驱动所迷第一 马达,所述打印前传送部由此进行所述追随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吸引用孔的布置情况为吸引用孔行在该传送方向上保持间 隔地排列有多行,该各行吸引用孔行是吸引用孔在所述支撑板的支撑面上 大致与打印纸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而成,所述规定间隔被设定为比相邻的所述吸引用孔行之间的最小间隔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A)连续地对多张打印纸(P)进行打印和将打印纸(P)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的一系列处理时,即,喷墨打印机(P)进行连续处理动作时,使连续的任意两张打印纸(P)在切断部(39)的传送间隔比该两张打印纸(P)在打印部(21)的传送间隔大。因此,由切断部(39)的切纸器(40)将打印纸的前端部与后端部切断之际碰飞到上方的切屑,不落在紧接着该打印纸(P)的前侧或后侧的下一张打印纸(P)上。
文档编号B41J13/24GK101676106SQ200910172180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9日
发明者东海良次, 山本章仁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