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流路连结构造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路连结构造。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喷墨记录装置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之一已经广为人知。该喷墨记录装置中的所谓滑架外设型是设在墨盒内的墨水容纳体通过墨水供给管与位于滑架下面的记录头相连接。该滑架外设型中,加压泵等将加压空气送入墨盒内,对墨水容纳体加压。墨水容纳体承受该加压,将储存在墨水容纳体中的墨水通过由聚乙烯等形成的墨水供给管,向记录头压送。由此墨水被供给到记录头,该供给的墨水形成墨滴,从搭载在往复运动的滑架上的记录头的喷嘴开口中喷射到记录纸上进行记录(例如特开2001-212974号公报)。
喷墨式记录装置要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因此,用弹性体等具有挠性的材质形成墨水供给管,随着滑架的往复运动,墨水供给管深深地弯折,从而减小墨水供给管迂回的空间。而且,该墨水供给管与连接到墨水容纳体上的连接部件连结时,突设在连接部件上的套管插入墨水供给管的孔中,防止脱落。进而,由于墨水供给管是由弹性体形成的,具有柔软性,因此可起到密封材料的功能。
但是,由于由弹性体形成的墨水供给管具有柔软性,因此很容易由于蠕变及外力而变形。如果墨水供给管变形,则会在套管与连接孔之间产生间隙,导致墨水供给管与连接部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高密封性的流路连结构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连结形成多个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与形成多个液体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供给通路形成体由弹性部件构成。多个端口形成部突设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前述液体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通过将前述各端口形成部嵌入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由此,前述流路与前述液体供给通路连通。比前述端口形成部的个数或前述开口部的个数少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同时将多个前述端口形成部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上。
进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连结形成多个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与形成多个液体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供给通路形成体由弹性部件构成。多个管状的端口形成部突设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液体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通过将前述各端口形成部嵌入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由此,前述流路与液体供给通路连通。前述端口形成部相对前述流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延伸。前述开口部成圆柱状,同时相对前述液体供给通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延伸。固定部件沿前述端口形成部的轴向的紧固力作用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供给通路形成体上,由此,固定部件同时将多个端口形成部分别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上。
进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连结流路形成部件与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其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部相连,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与喷射前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相连。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带有与前述液体储存部连通的多个液体流路,同时带有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的端部。在该端部设有多个端口形成部及啮合突起。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端口形成部从流路形成部件上突出。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包含带有多个槽部的弹性部件、和覆盖前述多个槽部地固定在前述弹性部件上的薄膜部件。薄膜部件将与前述液体喷射头连通的多个液体供给通路划分在前述多个槽内。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连结的端部,该端部带有与前述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和嵌合孔。通过将前述啮合突起嵌入前述嵌合孔中,使前述流路形成部件相对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定位,再将前述端口形成部嵌入前述开口部中,从而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固定框架设置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相互连结的部分的周边处。挂扣部件插入前述固定框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之间,使流路形成部件与供给通路形成体相互连结并固定。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一例的图,是表示其动作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的墨盒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的装置中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4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4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4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8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8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1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图13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图15的连接部件与墨水供给管的连结的说明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固定部件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固定部件的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按照图1~图7说明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称为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2是打印机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位于打印机1中的墨盒7的截面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打印机1是喷墨式的,带有机架2。打印机1的机架2内带有导引部件3、滑架4、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5、阀单元6、作为液体储存部的墨盒7、空气加压泵8。在打印机1的前面形成墨盒支架2a。
如图2所示,导引部件3形成棒状,架设在机架2内。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导引部件3的架设方向称为主扫描方向。滑架4相对导引部件3可相对移动地贯穿,可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此后,滑架4通过同步皮带(图中未示出)与滑架马达(图中未示出)相连。滑架马达支撑在机架2上,驱动滑架马达,从而通过同步皮带驱动滑架4,滑架4沿导引部件3,即,沿主扫描方向往复运动。
另一方面,记录头5设在滑架4下面,并带有用于喷射液体墨水的多个喷嘴(图中未示出)。阀单元6搭载在滑架4上,并将暂时储存的墨水在调整压力的状态下供给前述记录头5。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每一个阀单元6可在压力调整的状态下将两种墨水分别供给记录头5。本实施方式中,阀单元6总计设有3个,与6种墨水颜色(黑、黄、品红、青、浅品红、浅青)相对应。
进而,记录头5的下方设有压纸板(图中未示出),通过送纸机构(图中未示出)向与主扫描方向相垂直的副扫描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P支撑在该压纸板上。
如图1所示,墨盒7可装卸地容纳于墨盒支架2a,并带有与上述墨水颜色相对应的6个墨盒7。
如图3所示,该墨盒7在墨盒壳体9内带有墨水袋10。墨水袋10带有储存墨水的袋部11和导出部12,墨水被封入袋部11中,该封入的墨水从导出部12中导出。另外此时设置墨水袋10,使导出部12的一部分从墨盒壳体9中露出,此外其它部分处于气密状态地置于墨盒壳体9内。在墨盒壳体9上设置图中未示出的空气导入口,使其与形成在墨盒壳体9与墨水袋10之间的间隙S连通。通过上述构成,空气可从空气导入口流入,使间隙S处的压力上升,可产生压扁墨水袋10的力。
另一方面,各墨水袋10的导出部12通过作为流路形成部件的连接部件13(参照图1)与作为供给通路形成体的墨水供给管14(参照图2)相连。如图2所示,墨水供给管14与阀单元6连接。该阀单元6与上述记录头5连接。通过该构成,墨水袋10内的墨水可通过墨水供给管14供给阀单元6。
如图1所示,空气加压泵8固定在机架2的背面侧。空气加压泵8吸入空气,将吸入的空气形成加压空气排出。空气加压泵8通过6个图中未示出的气管分别与对应的墨盒7的空气导入口连接。通过上述构成,经空气加压泵8加压的空气通过气管被导入墨盒7的间隙S中。
例如,加压空气从空气加压泵8流入间隙S,一旦各墨盒7的墨水袋10被加压,则该墨水袋10内的墨水被供给阀单元6。此后,暂时储存在阀单元6中的墨水在压力调整的状态下被供给记录头5。此后,打印机1基于图像数据通过送纸机构使记录介质P向副扫描方向移动,同时使滑架4向主扫描方向移动,从记录头5中喷射墨水,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进行打印。
下面参照图4~图7说明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的连结构造。
如图4所示,连接部件13连接在墨盒支架2a上,用于将从与各色墨水相对应的墨水袋10(参照图3)的导出部12(参照图3)中导出的墨水供给各墨水供给管14。连接部件13是大致长方形的,由例如聚丙烯等形成。
如图5所示,连接部件13从墨盒支架2a(参照图4)侧依次带有墨水导出部15和连接部17。如图6所示,沿其长度方向与前述6色墨水颜色相对应地,6个槽部19分别等间距地平行凹设在连接部件13的下面。槽部19分别与前述墨水袋10(参照图3)的导出部12(参照图3)相连通,同时与连接部17连通。各槽部19的长度比连接部件1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一些。
如图5所示,由例如聚丙烯等形成的盖21覆盖在墨水导出部15的上面。如图6所示,薄膜部件23熔接在连接部件13的下面。通过蒸镀气体阻隔层与树脂层来形成薄膜部件23,其中上述气体阻隔层层叠有例如尼龙、铝等多层,上述树脂层层叠有聚丙烯或聚乙烯等多层热塑性树脂层。通过用薄膜部件23封闭前述槽部19,形成作为流路形成部件所形成的流路的墨水流路25。如图5所示,在各墨水流路25中分别形成阀装置27,以贯通墨水导出部15及盖21。在该阀装置27的作用下,从连接部件13中取出墨水供给管14时及打印机1的姿势变化时,墨水都不会泄漏。
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设在墨水导出部15的墨水供给管14侧的端部。如图5所示,左右一对嵌合凹部29凹设在连接部17的两侧面(第一侧面17a及第二侧面17b)上。左右一对啮合突起31突设在连接部17的上面,并偏向墨水导出部15侧。在连接部17的上面,在比啮合突起31更靠近图5中墨水供给管14侧(与墨水导出部15相反的一侧)处,分别突设有与6色墨水颜色相对应的圆筒状的作为端口形成部的墨水导出端口形成部33。如图6所示,端口33a形成在端口形成部33的内部,端口33a分别与和6色墨水颜色相对应的前述墨水流路25连通。分别从墨水袋10(参照图3)的导出部12(参照图3)导出的墨水通过端口形成部33从连接部件13中被导出。端口形成部33相互错开地形成在连接部件13的长度方向上。这样,与例如端口形成部33排成一列时相比,可缩短连接部17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同时可增大端口形成部33的直径。环状的啮合凸部35突设在连接部17的上面,并围住前述端口形成部33。
如图5所示,墨水供给管14带有弹性部件40、薄膜部件42。弹性部件40例如由弹性体等形成。弹性部件40从连接部件13侧开始依次带有连接部44和墨水导入部46。如图6所示,6个槽部48与前述6色墨水颜色相对应地沿其长度方向分别等间距地平行凹设在弹性部件40的上面。各槽部48的长度比弹性部件40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一些。
通过蒸镀气体阻隔层与树脂层来形成薄膜部件42,其中上述气体阻隔层层叠有例如尼龙、铝等多层,上述树脂层层叠有聚丙烯或聚乙烯等多层热塑性树脂层。薄膜部件42与前述弹性部件40的大小相同,将薄膜部件42热熔结合在弹性部件40的上面,形成墨水供给管14。此后,通过用薄膜部件42封闭槽部48,形成作为液体供给通路的墨水供给通路49。
如图5所示,左右一对嵌合孔50形成在弹性部件40的连接部44上。嵌合孔50贯穿形成在与前述连接部件13的啮合突起31相对应的位置上,前述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连结时,啮合突起31插入嵌合孔50,从而位置吻合。
如图6所示,在弹性部件40的下面,开口部52贯穿形成在与位于前述连接部件13(连接部17)上的各端口形成部33分别相对的位置上。各开口部52分别与前述槽部48连通。围住开口部52凹设有环状的啮合凹部54。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连结时,分别对应的端口形成部33插入开口部52中。此时,围绕端口形成部33形成的啮合凸部35与在弹性部件40的下面且围绕开口部52地形成的啮合凹部54嵌合。而且,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在两者的连接部17,44(以下称为连结部56)处连结。也就是说,作为连接部件13及墨水供给管14的相互连结的2个部分的连接部17,44构成连结部56。因而,从墨水袋10(参照图3)的导出部12(参照图3)导出的墨水经由连接部件13的墨水流路25、端口形成部33的端口33a、墨水供给通路49而从记录头5喷出。
如图4所示,连结部56(连接部17,44)的外侧被构成流路连结构造的一部分的固定部件58连结固定。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58由作为固定框架的环60和作为挂扣部件的楔部62构成。
环60是四角框架,由例如聚丙烯形成。环60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环60相对于左右及前后分别对称。如图7所示,环60的内壁面的高度比前述连结部56的厚度(连接部17与连接部44的厚度之和)大一些。环60的内壁面的宽度的大小可供前述墨水供给管14嵌入固定。如图5及图7所示,在环60的内底面上形成凹部64。其凹部64的宽度比环60的内壁面的宽度小一圈,其宽度可供形成在前述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上的嵌合凹部29嵌合固定。环60的侧面形成T字形,环60的下面66的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可供与形成在前述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上的嵌合凹部29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嵌合固定。
如图5及图6所示,2个四角形的嵌合孔68贯穿形成在环60的上面。如图6及图7所示,凸部70突设在环60的上侧内壁面上。凸部7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不会塞住前述嵌合孔68,凸部70的宽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与环60的内壁面的宽度相同。
如图5所示,楔部62形成大致四角形的板状,其长度方向的长度比前述环60长一些。楔部62由例如聚丙烯形成。如图6所示,楔部62带有越靠近前端(连接部件13侧)越薄的锥形部。凸部72突设在楔部62的上面,即与前述环60的凸部70相对的地方。如图6及图7所示,凸部72的厚度可供前述连结部56与凸部72在形成前述环60的凸部70的部分处嵌合固定。
如图5及图6所示,凸部74以相当于前述嵌合孔68的深度的一半的高度突设在楔部62的上面,即与前述环60的墨水供给管14侧(与楔部62的锥形部相反的一侧)的嵌合孔68相对应的位置上。进而,左右一对挡块76设在楔部62的上面,即墨水供给管14侧(与楔部62的锥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两个挡块76的高度与前述环60的厚度大致相同。通过使挡块76与环60啮合,可限制楔部62过度地进入环60以内。
组装上述构成的固定部件58时,首先将环60设置在墨水供给管14侧,此时,由于环60相对于左右及前后分别对称,因此组装时可不考虑环60的设置方向地设置。接着,使连接部件13的啮合突起31与墨水供给管14的嵌合孔50位置吻合,使连接部件13的端口形成部33嵌入墨水供给管14的开口部52中。此时,突设在端口形成部33周围的啮合凸部35与凹设在开口部52周围的啮合凹部54嵌合。由此,用连结部56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此时,由于墨水供给管14由弹性体等形成,因此连接部44起到密封材料的功能。
此后如图6及图7所示,在此状态下,环60相对于连结部56外部嵌合。此时,环60的凹部64与连接部件13的嵌合凹部29嵌合,防止连接部件13脱落,同时限制连接部件13的嵌合凹部29向水平方向移动。其结果,由于环60固定住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的外周,因此不仅墨水供给管14向其长度方向移动时、连墨水供给管14向水平方向移动时及墨水供给管14升高时,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均相互连结固定。由于可限制墨水供给管14向上隆起,因此墨水供给管14(弹性部件40)不会变形,可防止墨水泄漏。又由于环60形成环状,因此即使板厚较薄也可以具有较强的紧固力。
接着将楔部62插入环60内侧的墨水供给管14上方的少许间隙中。由于此时楔部62形成越靠近前端越薄的锥形,因此容易插入。此后,借助于突设在楔部62上面的凸部72,连接部件13、墨水供给管14、楔部62依次在环60的凸部70处形成嵌合固定状态,可获得较大的紧固力。
此后,使环60的嵌合孔68与楔部62的凸部74嵌合。由此,可防止墨水供给管14从环60上脱落。此时,楔部62的挡块76抵住环60的墨水供给管14侧(与楔部62的锥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限制楔部62向连接部件13侧移动。由此,可防止楔部62移动所引起的对连结部56的压力降低,从而可防止连接部件13从环60上脱落。
因而,即使由柔软的弹性体等形成的墨水供给管14的连接部44承受蠕变及外力而产生变形,在环60和楔部62的作用下,墨水供给管14和连接部件13的密封性也不会降低。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可获得下述效果。
(1)采用本实施方式,在连结部56处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其连结部56的外周用固定部件58牢固地固定。由于压住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的外周,因此不仅墨水供给管14向其长度方向移动时、连墨水供给管14向水平方向移动时及墨水供给管14从连接部件13抬起时,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均可维持连结固定。而且,由于固定部件58可使多个墨水流路25同时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墨水供给通路49上,因此可缩短组装时间。
(2)采用本实施方式,在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的连结部56处,在其外周上设置环60,楔部62插入(夹入)环60与连结部56之间。因而,可用较大的紧固力固定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其结果,即使由柔软的弹性体等形成的墨水供给管14的连接部44承受蠕变及外力而产生变形,环60和楔部62也可防止墨水供给管14和连接部件13的密封性降低。
(3)采用本实施方式,在环60上形成嵌合孔68,在楔部62上形成凸部74,并使两者嵌合。其结果,限制了楔部62向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防止楔部62的移动所引起的对连结部56的压力降低,可防止墨水供给管14和连接部件13的密封性降低。而且,由于楔部62带有锥形部,因此楔部62可容易地嵌入环60与连结部56之间。
(4)采用本实施方式,左右一对挡块76突设在楔部62的墨水供给管14侧(与楔部62的锥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并使该挡块76抵住环60的墨水供给管14侧的端部。其结果,限制了楔部62向连接部件13侧的移动。因而,可防止楔部62的移动所引起的对连结部56的压力降低,可防止墨水供给管14和连接部件13的密封性降低。
(5)采用本实施方式,将突设在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上的啮合突起31插入贯穿地形成在墨水供给管14上的开口部52中,可容易地确定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连结时的位置。
(6)采用本实施方式,端口形成部33相对于作为连接部件13的流路的墨水流路25垂直延伸地形成。开口部52相对于作为墨水供给管14的液体供给通路的墨水供给通路49垂直延伸地形成。此后,在端口形成部33与开口部52相互嵌合的状态下,固定部件58连结固定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由于固定部件58向端口形成部33与开口部52相互嵌合的方向施加紧固力,因此,端口形成部33与开口部52难以相互脱离。
下面按照图8~图10说明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楔部62上带有起到伸出部功能的限制部82。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如图8~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楔部80带有在该楔部80的长度方向上,向与锥形部相反的一侧伸出的板状的限制部82。限制部82沿墨水供给管14向环60的外侧伸出。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82是特征所在,凸部72、凸部74及挡块76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限制部82的宽度与楔部80的宽度相同。限制部82从楔部80向墨水供给管14侧(与锥形部相反的一侧)伸出的量大于墨水供给管14的弹性部件40的厚度。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连结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在其外周设置环60,楔部80插入(夹入)环60中。这样,限制部82处于在墨水供给管14的上面伸出的状态。
由此,即使向与该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墨水供给管14施加使墨水供给管14向薄膜部件42弯曲的力,墨水供给管14要弯曲的部分也会受到限制部82的抑制。因此,即使墨水供给管14稍稍弯曲,墨水供给管14弯曲的部分也不会垂直于连接部件13。从而,墨水供给管14不会在连结部56处从连接部件13上抬起,密封性不会降低。
进而,即使墨水供给管14较深地弯曲,该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侧的表面卷起,限制部82也可以限制墨水供给管14的弯折。因而,可防止薄膜部件42弯折,薄膜部件42中产生龟裂,从而可避免设在弹性部件40上的槽部48露出,墨水流出。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获得下述效果。
(1)采用本实施方式,在楔部80的墨水供给管14侧(与锥形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上带有长度超过墨水供给管14的弹性部件40的厚度的板状伸出的限制部82。其结果,即使对墨水供给管14施加向与该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使墨水供给管14向薄膜部件42侧弯曲的力,墨水供给管14也会受到限制部82的抑制,因此,墨水供给管14不会抬起,密封性不会降低。进而,即使墨水供给管14较深地弯曲,该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侧的表面卷起,限制部82也可以限制其弯折。因而,可防止薄膜部件42弯折引起的薄膜部件42中产生龟裂,从而可避免凹设在弹性部件40上的槽部48露出,墨水流出。
下面按照图11及图12说明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环60的形状不同,随之连接部件13的形状也不同。下述实施方式中,与前述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环90下面的注射模塑成形过程中的容易产生熔合线的部分切出切口部92,环90截面形成C字形。此后,在切口部92的两端部分别弯曲形成左右一对嵌合凸部94,该嵌合凸部94的长度与环90的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
如图12所示,在与弯曲形成在前述环90下面的左右一对嵌合凸部94相对应的位置上,左右一对嵌合凹部96凹设在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上。嵌合凹部96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前述环90长度方向的长度相等。
此后,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连结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在其连结部56的外周上设置环90。此时,由于环90上形成有切口部92,因此连结部56不会固定在切口部92处。但是,通过将环90的嵌合凸部94嵌入连接部件13的嵌合凹部96中,可连结固定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的外周。由于可避免在注射模塑成形过程中产生熔合线,因此,可防止用环90固定住连结部56后,由于熔合线所引起的环90的强度降低,环90磨损,及环90的紧固力降低。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获得以下效果。
(1)采用本实施方式,在环90的下面切出切口部92,截面形成C字形。并在环90的切口部92的两端部分别弯曲形成左右一对嵌合凸部94,该嵌合凸部94的长度与环90的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并使该嵌合凸部94嵌入凹设在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上的左右一对嵌合凹部96中。其结果,环90既带有切口部92,同时还可连结固定连结部56的外周。由于可避免在注射模塑成形过程中产生熔合线,因此,可防止用环90固定住连结部56后,由于熔合线所引起的环90的强度降低,环90磨损,及环90的紧固力降低。
下面按照图13及图14说明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固定部件58还带有缓冲部件98。下述实施方式中,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58带有缓冲部件98。缓冲部件98是四角形的板状片材,其宽度与环60的内壁面的宽度相同。如图14所示,缓冲部件98的长度与环60上面的长度方向上的边的长度相同。缓冲部件98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另外,由于缓冲部件98是片材,因此缓冲部件98的厚度不会妨碍固定部件58的组装。
组装上述构成的固定部件58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将环60设置在其外周上。此后,将缓冲部件98设置在环60的内侧,即连结部56的上面(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侧)。总之,缓冲部件98设在作为构成连结部56的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的一部分的连接部17,44之一的连接部44上。这样,将楔部62插入环60与墨水供给管14(缓冲部件98)之间的间隙中时,楔部62可滑过缓冲部件98之上地插入。由于缓冲部件98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因此比薄膜部件42的摩擦力小,该楔部62可平滑地插入,插入时朝向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方向的力可从连结部56向墨水供给管14高效地释放,因此不会降低连结部56的密封性。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获得下述效果。
(1)采用本实施方式,固定部件58带有形成四角形的板状片材的缓冲部件98,组装固定部件58时,将缓冲部件98设置在环60的内侧,即连结部56的上面(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侧)。其结果,作用在连结部56上的朝向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方向的力可从连结部56向墨水供给管14高效地释放。因此,楔部62插入环60与连结部56之间时,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分离,可防止连结部56的密封性降低。由于缓冲部件98比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的摩擦力小,因此楔部62可容易地插入。进而,由于楔部62不直接接触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因此不会损伤薄膜部件42,墨水也不会泄漏。
下面按照图15及图16说明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第三实施方式说明的端口形成部33中,只有图15中的最靠近面前侧的1个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大于其它端口形成部33的长度。下述实施方式中,与前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端口形成部33在连接部件13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地形成在连接部17上,即,在连接部件13的宽度方向上形成2列。此后,在图15中靠近墨水供给管14的端口形成部33的一列比靠近啮合突起31的端口形成部33的一列的位置更靠近连接部17在图15中的面侧的第一侧面17a。
本实施方式中,在多个突设在连接部17上的端口形成部33中的、图15中靠近墨水供给管14的端口形成部33的一列中,最靠近连接部17在图15中的面前侧的第一侧面17a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比其它端口形成部33长一些。换言之,在与前述墨水流路2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端口形成部34位于前述连接部件13的靠边位置。另外,本实施方式增加了最靠近第一侧面17a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增加靠近连接部17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地位于第一侧面17a上的任意一个端口形成部33的长度。以下为了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33区分,改变了端口形成部34的符号。
如图16所示,连结上述构成的连接部件13和墨水供给管14时,使与连接部17(连接部件13)的第一侧面17a相反侧的第二侧面17b朝上。另一方面,连接部44(墨水供给管14)也同样,与连接部17相对地使连接部44的第二侧面44b朝上。此后,使连接部17、连接部44相互重合地连结。
由于在该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连结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面前侧的端口形成部33连结时位于最面前侧,因此可以看到。另一方面,由于位于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3长度都相同,并列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被面前侧的端口形成部33遮住,因此看不到。
但是如图16所示,在连结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比其它端口形成部33长,因此不会被端口形成部33遮住,可以看到。因此,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首先,使端口形成部34嵌入墨水供给管14的开口部52中,其后,从靠近端口形成部34的端口形成部33开始依次使其分别嵌入对应的墨水供给管14的开口部52中。其结果,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可确实地将最难以看到的端口形成部34嵌入墨水供给管14(连接部44)的开口部52中。从而,可避免由于连接部件13的端口形成部34未完全嵌入墨水供给管14的开口部52而引起的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的密封性降低。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除了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可获得下述效果。
(1)采用本实施方式,在突设在连接部17上且并列在一条直线上的多个端口形成部中,在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比其它端口形成部33长。其结果,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由于其长度大于其它端口形成部33,因此可以看到。从而,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可确实地将最难以看到的端口形成部34嵌入墨水供给管14(连接部44)的开口部52中,因此可提高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的密封性。
下面按照图17说明使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一~第三及第五实施方式说明的2个啮合突起31中的一个移动到多个端口形成部33中的在图17中位于最面前侧的端口形成部34k附近。下述实施方式中,与前述第一~第三及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并不再赘述。
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口形成部33的长度都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将左右一对啮合突起31中的一个移动到端口形成部34k(以下为了与其它端口形成部33相区分,改变了符号)附近,该端口形成部34k在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里侧。此后,随之移动嵌合孔50的位置,使啮合突起31可插入。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将啮合突起31移动到前述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k附近,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啮合突起31移动到前述视线方向上靠近连接部件13的宽度方向中心的位于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3附近。
连结上述构成的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地使连接部17(连接部件13)的第二侧面17b朝上。另一方面,连接部44(墨水供给管14)也同样,与连接部17相对地使连接部44的第二侧面44b朝上。此后,使连接部17、44相互重合地连结。
在该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连结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面前侧的端口形成部33可以看到。另一方面,由于位于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3,34k的长度都相同且并列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被面前侧的端口形成部33遮住,看不到。
但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位于连结时的视线方向上的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k的附近形成有啮合突起31,因此可以该啮合突起31作为标记,使墨水导出端口形成部34k与墨水供给管14连接。因此,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首先,以啮合突起31为标记,对端口形成部34k进行定位,并使其与墨水供给管14连接,此后,从靠近该端口形成部34k的端口形成部33开始,依次分别使其与对应的墨水供给管14连接。其结果,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可确实使最难以看到的端口形成部34k与墨水供给管14(连接部44)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可获得与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可如下所述地变更。
·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98是板状的片材,其厚度很薄,但该缓冲部件98的厚度也可以加厚。由此,作用在连接部56处的朝向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方向的力可进一步从连结部56向墨水供给管14侧释放。从而,将楔部62插入环60与连结部56之间时,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分离,可进一步防止连结部56的密封性降低。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位于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的视线方向上的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大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33。也可以不增加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而是增加左右一对啮合突起31中位于前述视线方向上比面前侧更靠里侧的啮合突起31的长度。由此,可获得与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以使连接部的第二侧面17b成为上侧的方向进行连结作业。也可以以使连接部的第一侧面17a成为上侧的方向进行连结作业。此时,还必须同时改变端口形成部33的长度。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位于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的视线方向上的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大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33。也可以如图18所示的那样,缩短与该端口形成部34前端的锥形部相反侧的边,即,斜状地形成端口形成部34。由于端口形成部34的外壁不会堵塞形成在墨水供给管14内的墨水供给通路49,因此端口形成部34不会妨碍端口34a与墨水供给通路49的连通。
·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位于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的视线方向上的最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大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33。也可以不增加端口形成部34的长度,而是缩短端口形成部34以外的端口形成部33的长度,使其长度小于端口形成部34。
·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将左右一对啮合突起31中的一个设在端口形成部34k附近,该端口形成部34k在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最里侧,与之相伴地同时将嵌合孔50设在使该啮合突起31可插入的位置上。也可以如图19所示,不移动啮合突起31,而是在端口形成部34k附近设置啮合突起32及与该啮合突起32相对应的嵌合孔51。由此,除了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作用在连结部56处的朝向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方向的力可从连结部56向啮合突起31、32释放。从而,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可防止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可防止连结部56的密封性降低。
而且,该啮合突起32的个数不限于1个,也可以增加。啮合突起32的个数越增多,作用在连结部56处的朝向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方向的力可进一步从连结部56向啮合突起31、32释放,因此可防止连结部56的密封性降低。
进而,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也可以以使连接部的第二侧面17b成为下侧的方向进行连结作业。此时,啮合突起32不设在端口形成部34k附近,而是设在位于连结时的视线方向上的比面前侧更靠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3附近,可获得与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
·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连结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时,以使连接部的第二侧面17b成为上侧的方向进行连结作业。也可以以使连接部的第一侧面17a成为上侧的方向进行连结作业。此时,将啮合突起31设在位于视线方向上的比面前侧更靠里侧的端口形成部33的附近,由此可获得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上述第五及第六实施方式中,端口形成部33、34、34k并列在一条直线上,但也可以不并列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环60(90)由聚丙烯等塑料形成,但也可以由金属形成。由此可避免由于注射模塑成形而产生熔合线。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固定连接在墨盒支架2a上的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的连结部56的是固定部件58,但它也可以是固定墨水供给管14与阀单元6的连结部的固定部件。而且,连接部件13也可以连接在墨水腔(液体供给部)上。这样的墨水腔(液体供给部)也可以位于打印机体外。进而,各种情况下,连接部件13与弹性部件40的位置关系可以反过来。此外,只要是液体流经的部件,连接部件13都可以连接在其上。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58由环60,90和楔部62,80构成,楔部62,80从墨水供给管14侧插入位于环60,90内侧的墨水供给管14上方的一定间隙中。也可以如图20所示,楔部62,80从连接部件13侧插入。换言之,楔部62,80插入环60,90与连结部56之间时,使其从连接部件13向墨水供给管14方向移动。其结果,插入楔部62,80时,朝向与加在连结部56处的墨水供给管14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力受到啮合突起31的缓冲,可减小作用在该连结部56上的力。从而,插入楔部62时,墨水供给管14不会抬起,可防止连结部56的密封性降低。而且,楔部62,80也可以插入环60,90与连接部件13下方的一定间隙中。此时,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缓冲部件98设在连接部件13与楔部62,80之间。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均插入楔部62,80,但也可以如图21所示,省略该楔部。此时,环60的高度小于例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环。设定环60的大小,以便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连结状态下的连结部56与环60嵌合时,连结部56与环60之间几乎没有间隙。而且,该形态中由于没有楔部62,80,也可以不设置嵌合孔68和凸部70。这样,仅用环60一个部件即可固定连结部56的周围。因此可缩短组装时间。
·如图22所示,缓冲部件98可以形成与环60相同的形状(环状),以便保护薄膜部件23,42两者。即,缓冲部件98也可以设置在环60的内侧,即连结部56的上面(墨水供给管14的薄膜部件42侧)及下面(连接部件13的薄膜部件23侧)。其结果,作用在连结部56处的朝向连接部件13与墨水供给管14相互分离方向的力可从连结部56向墨水供给管14侧及连接部件13高效地释放。当然,也可以组合使用这样的环状的缓冲部件98和楔部62,80。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件13中,墨水供给管14(供给通路形成体)也可以连接到连接部17的里面(例如图6中的下方)。此时,端口形成部33,34,34k也可以向下方突设。
·也可以并列地连接由弹性部件构成的多个管状的管路,形成一个部件,并使其与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连接,以代替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墨水供给管14。可通过压制成型制造上述管路。这样的管路也可以由弹性体等形成,可通过二色成型等工艺与连接部件13整体成型。而且,供给通路形成体也可以不将多个管状的管路形成一个部件,而是简单地使一束管路与连接部件13的连接部17连接。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打印机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体化为喷射其它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是例如,喷射制造液晶显示器、EL显示器及面发光显示器等时所用的电极材料及着色材料等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制造仿生物功能集成电路片时所用的生命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滴管的试料喷射装置。
本文仅记载了多种实施方式,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其它特有形态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本文记载的内容,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改进。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连结形成多个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与形成多个液体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供给通路形成体由弹性部件构成,多个端口形成部突设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前述液体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通过将前述各端口形成部嵌入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由此,前述流路与前述液体供给通路连通,比前述端口形成部的个数或前述开口部的个数少的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同时将多个前述端口形成部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上。
2.一种用于连结形成多个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与形成多个液体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其特征在于,供给通路形成体由弹性部件构成,多个管状的端口形成部突设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上,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前述液体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通过将前述各端口形成部嵌入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由此,前述流路与液体供给通路连通,前述端口形成部相对前述流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延伸,前述开口部成圆柱状,同时相对前述液体供给通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延伸,固定部件将沿前述端口形成部的轴向的紧固力作用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供给通路形成体上,由此,固定部件同时将多个端口形成部分别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前述开口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供给通路形成体的相互连结的2个部分构成连结部,前述固定部件包含设在前述连结部周边的固定框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部件还包含带有插入前述固定框架与前述连结部之间的锥形部的挂扣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部件还包含设在构成前述连结部的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的部分之一上的缓冲部件,前述锥形部插入前述固定框架与前述缓冲部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部件还包含设在构成前述连结部的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的部分之一上的缓冲部件。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供给通路形成体中的至少一个带有多个槽,以覆盖这些槽的方式将薄膜部件固定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或供给通路形成体上,从而形成前述流路或供给通路。
8.如权利要求4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沿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向前述固定框架的外侧延伸的伸出部形成在前述挂扣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液体供给通路的延伸方向上,前述伸出部的长度大于等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的厚度。
10.如权利要求3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框架在其整个周边的一部分上带有切口部。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带有2个或2个以上的啮合突起,该啮合突起比前述端口形成部长,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供前述啮合突起分别嵌入的2个或2个以上的嵌合孔。
12.一种用于连结流路形成部件与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其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部相连,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与喷射前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相连,其特征在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带有与前述液体储存部连通的多个液体流路,同时带有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的端部,在该端部设有多个端口形成部及啮合突起,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端口形成部从流路形成部件上突出,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包含带有多个槽部的弹性部件、和覆盖前述多个槽部地固定在前述弹性部件上的薄膜部件,薄膜部件在前述多个槽内划分出与前述液体喷射头连通的多个液体供给通路,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连结的端部,该端部带有与前述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和嵌合孔,通过将前述啮合突起嵌入前述嵌合孔中,使前述流路形成部件相对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定位,通过将前述端口形成部嵌入前述开口部中,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固定框架设置在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及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的相互连结的部分的周边处,挂扣部件插入前述固定框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之间,使流路形成部件与供给通路形成体相互连结并固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框架带有切口部和夹着该切口部地设置的一对嵌合凸部,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一对嵌合凹部,前述两个嵌合凸部嵌入上述两个嵌合凹部中。
14.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固定框架由金属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时的人的视线方向上,位于里侧的端口形成部的长度大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与前述流路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位于靠近前述流路形成部件的一个边缘的端口形成部的长度大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沿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时的人的视线方向设置前述多个端口形成部。
18.如权利要求15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长度大于其它的端口形成部的端口形成部带有倾斜地形成的前端部。
19.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啮合突起是多个啮合突起中的一个,在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时的人的视线方向上,位于里侧的啮合突起的长度大于其它的啮合突起。
20.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啮合突起是多个啮合突起中的一个,在与前述流路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位于靠近前述流路形成部件的一个边缘的啮合突起的长度大于其它的啮合突起。
21.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啮合突起是多个啮合突起中的一个,在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时的人的视线方向上,位于里侧的端口形成部附近设有至少一个啮合突起。
22.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缓冲部件设在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与前述挂扣部件之间,前述挂扣部件插入前述固定框架与前述缓冲部件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2所说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前述挂扣部件插入前述固定框架与前述缓冲部件之间时,前述挂扣部件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向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方向移动。
24.一种用于连结流路形成部件与供给通路形成体的构造,其中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储存液体的液体储存部相连,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与喷射前述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相连,其特征在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带有与前述液体储存部连通的多个液体流路,同时带有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连结的端部,在该端部设有多个端口形成部及多个啮合突起,各端口形成部带有与前述流路连通的端口,端口形成部从流路形成部件上突出,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包含带有多个槽部的弹性部件、和覆盖前述多个槽部地固定在前述弹性部件上的薄膜部件,薄膜部件在前述多个槽内划分出与前述液体喷射头连通的多个液体供给通路,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前述流路形成部件连结的端部,该端部带有与前述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和多个嵌合孔,通过将前述啮合突起嵌入前述嵌合孔中,使前述流路形成部件相对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定位,通过将前述端口形成部嵌入前述开口部中,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在连结前述流路形成部件与前述供给通路形成体时的人的视线方向上,位于里侧的端口形成部附近设有至少一个啮合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路连结构造。多个管状的端口形成部突设在形成多个流路的流路形成部件上。形成多个液体供给通路的供给通路形成体由弹性部件构成。供给通路形成体带有与液体供给通路连通的多个开口部。端口形成部相对流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延伸。开口部相对液体供给通路的延伸方向垂直地延伸。固定部件沿端口形成部的轴向的紧固力作用在流路形成部件及供给通路形成体上,由此,固定部件同时将多个端口形成部分别连结固定在对应的开口部上。从而,可确保较高的密封性。
文档编号B41J2/175GK2806142SQ20052000455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8日
发明者小林淳, 熊谷利雄, 有贺义晴, 野泽泉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