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成型用标签以及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98773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内成型用标签以及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模内成型的标签以及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所述模内成型用于制造贴有标签的成型品,其中,预先将标签设置在模具内,使该标签上实施了印刷的表面侧与模具壁面接触,向模具内导入由熔融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型坯进行中空成型,或者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注射成型,或者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片真空成型或压空成型来制造贴有标签的成型品。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一体形成带有标签的树脂成型容器,在模具内预先插入空白纸或标签,然后通过注射成型、中空成型、差压成型、发泡成型等在模具内将容器成型,在容器上进行图案粘合等(例如,参照特开昭58-069015号公报、特开平01-125225号公报)。作为这样的模内成型用标签,例如提出了如下得到的标签以结晶性聚丙烯或聚乙烯等通过挤出成型和压延成型得到的透明薄膜作为基材,在该基材上使用照相凹版印刷涂布机等涂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低熔点烯烃系列树脂的溶液,干燥后得到的标签;或者使用粘合剂在该基材上层压低熔点烯烃系列树脂薄膜或通过挤出层压直接层压得到的标签。
但是,使用由此得到的透明薄膜进行单张胶版印刷的情况下,在印刷中引起由润湿液不足而导致油墨移至无图案处,产生所谓的油污等问题,挑出印刷中的一张进行检查时,存在难以辨别的问题,而印刷纸累计数千张后,注意到出现了油污,进行重新印刷,进而造成印刷损失。总之,存在在连续印刷中难以调整油墨转移性的问题(例如,参照特开2002-240131号公报、特开2002-321274号公报)。
因此,迄今为止,进行印刷时每数百张中插入数张空白的印刷用纸,以确认油污程度,进行润湿液的调整。因此,必须在印刷后取出空白的印刷用纸,确认印刷中有无问题后输出透明薄膜的印刷物,印刷工序需要时日,而且存在价格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以及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所述标签能判断印刷中油污程度,使模内成型后的成型品的外观良好。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解决这些问题反复进行锐意的研究,最终发现将整层雾度(全层ヘ一ズ)和内部雾度(内部ヘ一ズ)设定在某一特定的雾度值时,能容易地在连续印刷中判断使用胶版印刷时的印刷故障,模内成型后的成型品的外观也良好,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含有基材层(I)、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整层雾度是80%~100%,并且内部雾度是0~20%;以及提供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能容易地解决连续印刷中使用胶版印刷时的印刷故障,并且模内成型后的成型品的外观也良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以及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
在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以“~”的前后所述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和上限值所含有的范围。
模内成型用标签本发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含有基材层(I)、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整层雾度是80%~100%,优选85%~100%,而且内部雾度是0~20%,优选0~18%。整层雾度不足80%时,难以发现印刷时的油污问题,也难以调整连续印刷中的油墨转移性。内部雾度超过20%时,模内成型后的成型品的外观不良。这里所谓的内部雾度是指标签本来具有的雾度。具体而言,是从整层雾度中除去由标签表面的凹凸产生的雾度成分而得到的雾度,关于雾度的测定,按照后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进行测定。
为了使标签具有光泽性,可印刷层(III)的光泽度为40%~90%,优选50%~80%。不足40%时,印刷后的美观变差。
另外,印刷后不久的油墨附着强度大于等于1kg·cm,优选大于等于2kg·cm。不足1kg·cm时,揭下时虽有阻力,但油墨几乎完全被撕掉,在实用上存在问题。
为了稳定地进行模内成型时的标签的插入,使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在标签重叠的情况下的纵向静摩擦系数是0.55~1.0,优选0.7~0.9的范围,而且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3~1.0,优选0.4~0.9的范围。纵向静摩擦系数不足0.55时标签过滑,会引起标签脱落的问题。大于1.0时,标签的滑动不良,引起同时插入2张的问题。本发明中的纵向静摩擦系数以及纵向动摩擦系数是基于JIS-K-7125测定的。
在模内成型中,为了抑制鼓包的产生,表示表面粗糙度(JIS-B-0601)的热封性树脂层(II)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5微米~10微米,优选1.5微米~5.0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5.0微米~50微米,优选7.0微米~40微米。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不足0.5微米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不足5.0微米时,产生鼓包,实用上存在问题,算术平均粗糙度(Ra)大于10微米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大于50微米时,损害模内成型品的外观。
为了提高印刷适性,可印刷层(III)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15微米~2.0微米,优选0.2微米~1.0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2微米~20微米,优选4微米~10微米。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不足0.15微米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不足2微米时,油墨附着性差,算术平均粗糙度(Ra)大于2.0微米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大于20微米时,能看到表面的不光滑,美观性变差。
本发明的标签的厚度为20微米~250微米,优选40微米~200微米的范围。其厚度如果不足20微米,利用标签插入器向模具插入标签时不能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容易出现标签上产生皱褶的问题。相反,如果厚度超过250微米,则模内成型的成型品和标签的边界部分的强度下降,成型品的耐脱落强度下降。
基材层(I)在本发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中使用的基材层(I)是至少含有热塑性树脂的层。作为基材层(I)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聚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聚甲基-1-戊烯、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等聚酰胺系列树脂、ABS树脂、离子键树脂等的薄膜,但优选聚丙烯系列树脂、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等熔点在130℃~280℃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也可以将这些树脂2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另外,构成基材层(I)的主要成分的热塑性树脂,优选具有比构成热封性树脂层(II)的聚烯烃系列树脂的熔点高至少15℃的熔点的树脂。在这些树脂中,从耐化学性、成本方面考虑,优选聚丙烯系列树脂。作为所述的聚丙烯系列树脂,可以使用表现出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的立体规则性的丙烯均聚物,或以丙烯作为主成分,使用其与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可以是2元的、3元的、4元的,还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在这些树脂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相溶剂、抑燃剂、染色颜料等。
另外,将本发明的标签作为耐久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优选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线稳定剂。添加抗氧化剂的情况下,通常以0.001重量%~1重量%的范围添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位阻酚系列、磷系列、胺系列等稳定剂。使用紫外线稳定剂的情况下,通常以0.001重量%~1重量%的范围添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位阻胺系列、苯并三唑系列、苯甲酮系列的光稳定剂等。对于这些基材层(I),在表面设置热封性树脂层(II),内侧设置可印刷层(III)。本发明的标签密度优选在0.84g/cm3~1.02g/cm3的范围。
热封性树脂层(II)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封性树脂层(II)是至少含有乙烯系列热塑性树脂的层。作为构成热封性树脂层的聚乙烯系列树脂,优选密度为0.940g/cm3~0.970g/cm3的高密度聚乙烯、密度为0.900g/cm3~0.935g/cm3的低密度至中密度的高压法聚乙烯、密度为0.857g/cm3~0.940g/cm3的直链线状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金属盐(Zn、Al、Li、K、Na等)等熔点小于等于110℃的聚乙烯系列树脂。
较优选的是结晶化度(X射线法)为10%~60%、数均分子量为10000~40000的高压法聚乙烯、或直链线状聚乙烯。其中,从对容器的粘合性方面考虑,最好使用如下得到的直链线状聚乙烯,即,使用茂金属催化剂、特别是茂金属-铝氧烷(metallocene-alumoxane)催化剂、或例如国际公开第92/01723号小册子等公开的由茂金属化合物和与茂金属化合物反应形成稳定的阴离子的化合物组成的催化剂,使40重量%~98重量%乙烯、60重量%~2重量%碳原子数3~30的α烯烃共聚合所得到的直链线状聚乙烯。这些聚乙烯树脂可以是单独一种,或者是至少二种的混合物。优选其含量为60重量%~100重量%,优选70重量%~100重量%。
而且,在本发明的热封性树脂层(II)中,在不妨碍作为目的的热封性的范围内,可以任意添加公知的其他树脂用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可以举出防静电剂、染料、核剂、增塑剂、脱模剂、抗氧化剂、抑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等。热封性树脂层(II)的厚度为1微米~30微米,优选5微米~20微米的范围。中空成型等成型时热封性树脂层(II)受型坯等熔融聚乙烯和熔融聚丙烯的热而融解,为了使成型品的容器和标签牢固地融合在一起,该厚度大于等于1微米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超过30微米,则标签卷曲,胶版印刷变得困难,在模具内固定标签也变得困难,故不是优选的。
可印刷层(III)作为可印刷层(III)的原材料,可以举出聚丙烯系列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直链线状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金属盐(Zn、Al、Li、K、Na等)、聚4-甲基-1-戊烯、乙烯-环状烯烃共聚物等聚烯烃系列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等聚酰胺树脂、ABS树脂、离子键树脂等的薄膜,但优选聚丙烯树脂、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等熔点在130℃~280℃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也可以将这些树脂2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这些材料中优选使用聚烯烃系列树脂。在聚烯烃系列树脂中,从成本、耐水性、耐化学性方面考虑,较优选使用聚丙烯系列树脂、高密度聚乙烯。作为所述的聚丙烯系列树脂,优选使用表现出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以及各种程度的立体规则性的丙烯均聚物(聚丙烯);以丙烯作为主成分,使用其与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4-甲基-1-戊烯等α-烯烃的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可以是2元的、3元的、4元的,还可以是无规共聚物、嵌段共聚物。
另外,为了提高油墨附着性,优选所述可印刷层含有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离子交联聚合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共聚物(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金属盐(Zn、Al、Li、K、Na等)、马来酸改性的聚丙烯、马来酸改性的聚乙烯、马来酸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具有极性基团的热塑性树脂。其中,优选油墨附着性优异的马来酸改性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紫外线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相溶剂、抑燃剂、染色颜料等。
另外,将本发明的标签作为耐久材料使用的情况下,优选添加抗氧化剂和紫外线稳定剂等。添加抗氧化剂的情况下,通常以0.001重量%~1重量%的范围添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位阻酚系列、磷系列、胺系列等稳定剂。使用紫外线稳定剂的情况下,通常以0.001重量%~1重量%的范围添加。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位阻胺系列、苯并三唑系列、苯甲酮系列的光稳定剂等。可印刷层(III)的厚度为1微米~30微米,优选5微米~20微米的范围。不足1微米时,油墨附着性差,如果超过30微米,标签卷曲,胶版印刷变得困难,在模具内固定标签也变得困难,故不是优选的。
作为本发明的标签构成成分的混合方法,可以采用公知的各种混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混合的温度和时间根据使用成分的性状适当选择。可以举出以在溶剂中溶解或分散的状态混合、熔融捏合法,熔融捏合法生产效率高,故是优选的。可以举出使用亨舍尔混合机、螺条混合器、大型混合器等将粉体和颗粒状态的热塑性树脂或添加剂混合后,利用单轴挤出机和双轴捏合挤出机进行熔融捏合,线状挤出后剪裁,形成颗粒的方法和通过线料模头在水中挤出,利用安装在模头顶端的旋转刀进行剪裁的方法等。
本发明的标签可以通过将本行业人公知的各种方法组合进行制造。只要利用了满足本发明中所述的条件的树脂薄膜,即便这种树脂薄膜是利用任何方法制造的树脂薄膜,制得的标签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作为本发明的标签的制造方法,包括公知的各种薄膜制造技术和这些技术的组合。例如,可以举出使用连接于螺杆型挤出机的单层或多层T模头,薄膜状挤出熔融树脂的浇铸成型法、利用通过拉伸产生空孔的拉伸薄膜法、使压延时产生空孔的压延法和压延成型法、使用发泡剂的发泡法、使用含有空孔的颗粒的方法、注塑成型法、溶剂萃取法、溶解萃取混合成分的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优选浇铸成型法。
对于本发明的标签,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通过活化处理预先改善可印刷层(III)的表面印刷性。作为活化处理,是从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离子处理、辉光放电处理、臭氧处理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处理方法,优选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关于处理量,电晕处理的情况下,通常为600J/m2~12000J/m2(10W·分/m2~200W·分/m2),优选1200J/m2~9000J/m2(20W·分/m2~150W·分/m2)。如果大于600J/m2(10W·分/m2),能得到充分的电晕放电处理的效果,而且在其后的表面改质剂的涂布时也不产生褶皱。另外,超过12000J/m2(200W·分/m2)时,由于处理的效果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小于等于12000J/m2(200W·分/m2)就足够了。火焰处理的情况下,通常为8000J/m2~200000J/m2,优选使用20000J/m2~100000J/m2。如果大于8000J/m2,能得到充分的火焰处理的效果,而且在其后的表面改质剂的涂布时也不产生褶皱。另外,超过200000J/m2时,由于处理的效果达到了极限,所以小于等于200000J/m2就足够了。
本发明的标签的印刷可以使用通过活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胶版印刷、苯胺印刷、丝网印刷等印刷,印刷条形码、制造商、销售公司的名称、特性、商品名、使用方法等。经印刷的标签通过冲裁加工分离成所需要的性状尺寸的标签。该模内成型用标签可以是粘附成型品表面的一部分的部分物质,但通常作为卷曲杯状容器的侧面的空白、中空成型时瓶状成型品的表侧和/或内侧上粘附的标签进行制造。
(模内成型)使用了本发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成型品是下述的贴有标签的成型品。即设置该标签,并使该标签的印刷面与差压成型模具的下阴模的内侧面接触,然后通过吸引固定在模具内壁,接下来,将成型品成型材料树脂薄膜的熔融物导入下阴模的上方,按照常法差压成型,使标签与成型品外壁融合成一体得到的贴有标签的成型品。差压成型可以采用真空成型、压空成型中任一种,通常二者并用,而且优选利用助压模塞的差压成型。另外,该标签特别适合作为通过压空在模具内壁压合熔融树脂型坯得到的中空成型用模内标签使用。由此制造的贴有标签的成型品,由于在模具内固定标签后,标签和树脂成型品一体成型,所以标签不变形,成型品本身与标签的附着牢固,无皱褶,成型品加有标签的外观良好。
实施例下面列举制造例、实施例以及试验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可以进行适当改变。所以,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以下所示的具体例子等的限制。
而且,制造例、实施例以及试验例中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按照以下所示的方法实施。
(1)物理性质的测定MFR是基于JIS-K-6760测定的值,密度是基于JIS-K-7112测定的值,光泽度是基于JIS-P-8142(75度)测定的值。
(2)雾度值是基于JIS-K-7136测定的值,使用日本电色工业公司制的雾度计(NDH2000)测定。整层雾度值是用2张载片(MASTUNAMI GLASS公司制、プレクリン水缘磨、厚度为0.9mm~1.2mm)夹住样品进行测定的。内部雾度是在样品的正反面的测定处沾上液体石蜡(和光纯药公司制、红外分析用),用2张的载片夹住样品进行测定的。
(3)摩擦系数是基于JIS-K-7125测定的值,在将模内成型用标签进行重叠的情况下测定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4)表面粗糙度是基于JIS-B-0601测定的值,使用(株)小坂研究所制、サ-フコ-ダ-SE-30测定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
(5)胶版印刷使用三菱重工公司制的ダイヤ-II型印刷机,作为油墨使用UV油墨「ベストキユア-161S」(商品名、(株)T&K TOKA制),在25℃、相对湿度为40%的环境下,以菊半版(636mm×470mm)纸尺寸,在产生油污的条件下,以7000张/小时的速度连续印刷5000张。挑出连续印刷中的1张,其检查是按照下面的基准判断的。
○容易判断油污的有无,运转中能进行油墨转移性的调整。
×难以判断油污有无,运转中难以进行油墨转移性的调整。
(6)油墨附着性在实施照射后印刷的一面粘合透明胶带“Sellotape”(商品名,米其邦(NICHIBAN)公司制),用内部粘合力试验仪(熊谷理机工业公司制)测定透明胶带剥离时的油墨附着强度(kg·cm)。所得的强度与实用上的好坏判断按照下面的基准评价。
○大于等于1kg·cm(在实用上没有问题)×不足1kg·cm(在实用上有问题)(7)模内成型使用(株)PLACO制的中空成型机(V-50型)和派通(PENTEL)公司制的自动标签供给装置,在吹塑成型用对开模(容量800ml)的一侧,利用真空固定冲裁加工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宽70mm、长90mm),使其印刷面一侧和模具接触,然后在200℃熔融挤出高密度聚乙烯(日本聚化(ポリケム)公司制)“ノパテツクPE、HB330、熔点133℃”的型坯,接下来关上对开模后,向型坯内供给4.5kg/cm2的压缩空气,使型坯膨胀与模具附着变成容器状,同时使其与模内用标签熔融,然后冷却该模具,打开模具取出粘合标签的中空成型品。所得成型品的外观的好坏判断按照下面的基准评价。
○具有透明性,美观性良好×没有透明性,美观性不好<实施例1>
作为冷却辊,使用如下得到的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温度约70℃)。即将固化镀铬的镜面金属冷硬轧辊的表面后加工成半光后,进行研磨得到的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其基于表面粗糙度(JIS-B-0601)测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最大高度(Ry)是2.9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2.2微米,直径为450mm、宽1500mm。作为与冷却辊相夹的橡胶辊,使用无光橡胶辊,其橡胶硬度为70、砂#500目、直径300mm、宽1500mm。
3层树脂的组成如下,基材层(I)100重量%表1所示的PP1;热封性树脂层(I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E1中配合作为添加剂的2250ppm表1所示的AS、14400ppm表1所示的AB1;可印刷层(III)50重量%表1所示的PP1和20重量%表1所示的PP2、30重量%表1所示的MAH-EVA的混合物(共100重量份)中,配合600ppm AB2。
将该3层树脂的组合物,分别使用挤出机在240℃熔融捏合,将这些组合物供给至1台共挤出T-模头,在T-模头内层压成3层,然后在240℃从T-模头薄膜状挤出,并将其导入半镜面冷硬轧辊和无光橡胶辊之间,边挤压(线压约1.5kg/cm)边冷却,用导辊将其导入电晕放电处理器,以50W·分/m2电晕放电处理可印刷层的表面,切下边后,用卷取机卷取,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薄膜。
该层合薄膜的整层雾度值是91%,内部雾度值是13%,与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接触侧的薄膜表面的光泽度是70%,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80、静摩擦系数是0.87,对于薄膜表面粗糙度(JIS-B-0601),热封性树脂层(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1.7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21微米,可印刷层(I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6.0微米。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其中作为与冷却辊相夹的橡胶辊,使用如下的无光橡胶辊,其橡胶硬度70、砂#600目、直径300mm、宽1500mm。
3层树脂的组成如下,基材层(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P1中,配合1000ppm核剂;热封性树脂层(I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E1中,配合3500ppm表1所示的AS、11520ppm表1所示的AB1;可印刷层(III)在70重量%表1所示的PP1和30重量%表1所示的MAH-EVA的混合物(共100重量份)中,配合740ppm AB2。
成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薄膜。该层合薄膜的整层雾度值是94%,内部雾度值是14%,与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接触侧的薄膜表面的光泽度是70%,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60、静摩擦系数是0.69,关于薄膜表面粗糙度(JIS-B-0601),热封性树脂层(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1.2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12微米,可印刷层(I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6.0微米。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其中,3层树脂的组成如下,基材层(I)100重量%表1所示的PP1;热封性树脂层(II)在70重量%表1所示的PE1和30重量%表1所示的LDPE的混合物(共100重量份)中,配合2250ppm表1所示的AS、14400ppm表1所示的AB1;可印刷层(III)在70重量%表1所示的PP1和30重量%密度为0.95的表1所示的MAH-EVA的混合物(共100重量份)中,配合600ppm AB2。
成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薄膜。该层合薄膜的整层雾度值是91%,内部雾度值是13%,与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接触侧的薄膜表面的光泽度是70%,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65、静摩擦系数是0.76,关于薄膜表面粗糙度(JIS-B-0601),热封性树脂层(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1.5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19微米,可印刷层(I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6.3微米。
<实施例4>
如实施例1,其中,3层树脂的组成如下,基材层(I)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P1中,配合1000ppm核剂;热封性树脂层(I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E1中,配合2200ppm表1所示的AS、11360ppm表1所示的AB1;可印刷层(III)在70重量%表1所示的PE2和30重量%表1所示的MAH-EVA的混合物(共100重量份)中,配合760ppm AB2。
成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薄膜。该层合薄膜的整层雾度值是98%,内部雾度值是16%,与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接触侧的薄膜表面的光泽度是70%,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60、静摩擦系数是0.70,关于薄膜表面粗糙度(JIS-B-0601),热封性树脂层(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3.0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32微米,可印刷层(I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6.0微米。
<比较例1>
如实施例1,其中,作为与冷却辊相夹的橡胶辊,使用如下的压纹橡胶辊,其橡胶硬度70、每1英寸250条线、返凹版型、直径300mm、宽1500mm。
3层树脂的组成如下,基材层(I)100重量%表1所示的PP1;热封性树脂层(I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E1中,配合3500ppm作为带电防止剂的表1所示的AS、11520ppm表1所示的AB1;可印刷层(III)在92重量%表1所示的PP1和8重量%平均颗粒直径为2.2微米(备北粉化工业公司制、「ソフトン1000」)的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共100重量份)中,配合740ppm AB2。
成型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薄膜。该层合薄膜的整层雾度值是62%,内部雾度值是25%,与半镜面金属冷硬轧辊接触侧的薄膜表面的光泽度是60%,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72、静摩擦系数是0.55,关于薄膜表面粗糙度(JIS-B-0601),热封性树脂层(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2.2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9微米,可印刷层(I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5.5微米。
<比较例2>
如实施例1,其中,作为冷却辊,使用经皱纹压纹加工的金属辊,其是直径450mm、宽1500mm的压纹金属冷硬轧辊(温度约30℃)。另外,使用气室(air chamber)代替无光橡胶辊。
3层树脂的组成如下,基材层(I)100重量%表1所示的PP1;热封性树脂层(I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PE2中,配合750ppm表1所示的AS、12000ppm表1所示的AB1、800ppm润滑剂;可印刷层(III)在100重量份表1所示的r-PP中,配合300ppm AB2。
将该3层树脂的组合物,分别使用挤出机在240℃熔融捏合,将这些组合物供给至1台共挤出T-模头,在T-模头内层压成3层,然后在240℃从T-模头薄膜状挤出,并将其导入压纹金属冷硬轧辊和气室之间,冷却,用导辊将其导入电晕放电处理器,以50W·分/m2电晕放电处理可印刷层的表面,切下边,在卷取机中卷取,得到厚度为100微米的薄膜。该层合薄膜的整层雾度值是17%,内部雾度值是15%,气室一侧的薄膜表面的光泽度是50%,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17、静摩擦系数是0.18,关于薄膜表面粗糙度(JIS-B-0601),热封性树脂层(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90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3.4微米,可印刷层(III)表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3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1.8微米。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模内成型用标签能在连续印刷中容易地解决胶版印刷中的印刷故障,而且能得到模内成型后的成型品的外观良好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和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
该标签是用于通过注塑成型熔融热塑性树脂、或真空成型或压空成型熔融热塑性树脂制造标签粘合成型品的模内成型的标签,很好地适用于成型树脂的产业领域。
表1

表2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基材层(I)、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整层雾度是80%~100%,并且内部雾度是0~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可印刷层(III)的光泽度为40%~90%,所述光泽度按照JIS-Z-874175度测定进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可印刷层(III)含有醋酸乙烯聚合物的马来酸改性物,印刷后不久的油墨附着强度大于等于1kg·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模内成型用标签重叠的情况下,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之间的纵向静摩擦系数是0.55~1.0,纵向动摩擦系数是0.3~1.0,所述摩擦系数按照JIS-K-7125进行测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表示热封性树脂层(II)的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5微米~10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10微米~50微米,所述粗糙度按照JIS-B-0601进行测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表示可印刷层(III)的表面粗糙度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0.15微米~2.0微米,十点平均粗糙度(Rz)是0.5微米~6.0微米,所述粗糙度按照JIS-B-0601进行测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基材层(I)、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由无拉伸薄膜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热封性树脂层(II)含有熔点小于等于110℃的聚乙烯树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热封性树脂层(II)含有防静电剂。
10.贴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成型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型品,其特征在于,成型品含有聚烯烃树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判断印刷中油污程度、使模内成型后的成型品的外观良好的模内成型用标签以及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本发明提供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特征在于,含有基材层(I)、热封性树脂层(II)和可印刷层(III),所述标签的整层雾度是80~100%,并且内部雾度是0~20%;本发明还提供使用该标签的成型品。
文档编号B41M5/00GK1827362SQ2005101128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日
发明者岩佐泰雄, 椎名真树, 西泽孝利, 木村昌弘, 水野肇 申请人:优泊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