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短纤维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9368494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伪短纤维及其使用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用材料,特别是一种防伪短纤维及其使用方法。
[0002]【【背景技术】:】
将彩色纤维加入纸中制造防伪纸己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如美国1928年以前印制的美元,红蓝两色纤维只分布在票面正中的一条狭长区域内。
[0003]在造纸过程中加入彩色纤维之所以有防伪作用,是因为利用了假冒者通常只能是买市场上现成的纸张而难以自己有能力和胆量大投入大暴露地造纸,特别是难以自己制造高档纸进行违法仿冒的特点,以达到防伪的目的。如现有的各国纸币、用的印钞纸以及大量的有价证券用纸均采用了在造纸过程中加入有色纤维的防伪技术,更具体地说,目前中国著名的红塔集团所有香烟硬盒(如红塔山、阿诗玛、玉溪等品牌)所用的白卡纸中亦加入了以防伪为目的的红色纤维,但以上所描述的彩色纤维均为单根单色纤维。这种单色纤维除本身的制作难度不大外,其致命缺点在于:从单色纤维视觉效果看,假冒者十分容易用印刷技术逼真地模仿出来,即使用5倍放大镜观察也难以鉴别出是纤维还是印刷的彩线。碰到是纸币时,普通使用者不可以用撕开纸张的方法进行破坏性识别,而凭视觉又难以识别其是否是真纤维。事实也有力证明,现在几乎所有假币中的彩色纤维均是印刷彩线的仿制,这使其该种加入彩色纤维的造纸防伪技术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0004]如01268121.0< 一种防伪纤维 > 和01105406.9〈单根多色短纤维机器制造方法>提出了使用多色段单纤维替代原始的纯色纤维的解决方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多色段单纤维制造复杂、边界过渡不清晰(实际上很难完成单纤维不同色彩的色段的边界清晰过渡。)、投入成本高、立体(或三维的)特征不明显的缺点。
[0005]而专利申请号为98219607.5的《结构纹理防伪标识物》和CN01221550的带多层组码结构的纹理防伪标识,作为一类新型的防伪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采用一种具有随机结构纹理的防伪标识物,由于纹理是随机的,纹理是防伪标识物的基材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极难拷贝、仿制。其中作为防伪标的物的材料是使用有色或黑色的短纤维。其具有良好的防伪特性和易于识别特性。
[0006]但也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和隐患。
[0007]目前出现的3D打印技术,为造假者提供了便利。尤其是使用矢量打印方式的3D打印机,将会把标的物一一防伪纤维直接打印出来。
[0008]纹理防伪标识防伪效果不错,是依仗着防伪短纤维的随机分布。而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模拟并生成近似的实体纤维。这将导致随机结构纹理的防伪标识物的失效。
[0009]【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加入防伪纸中的单根单色纤维的视觉效果易被印刷技术逼真模仿以及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模拟并生成近似的实体纤维的缺点,提供一种难以用印刷技术模仿和3D打印的且识别简易方便的防伪用纤维。克服了【背景技术】所述的多色段单纤维制造复杂成本高、立体特征不明显的缺点,以及众多专利技术阐述的防伪短纤维易于被3D打印机打印。
[001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1.由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长的单根塑料纤维或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后,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在一起,固接变形完成之后,再裁成短纤维。
[0011]2.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长的单根塑料纤维或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后,仅在缠绕交叉点及其附近进行的间歇性质的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的点之间距离与被裁成的短纤维的I个或几个长度匹配。而不是连续的不间断性质的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热压固接的交叉点受压产生明显的形变。所述的相互缠绕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在一起长的单根塑料纤维在裁成短纤维时,因为短纤维的自然张力,导致短纤维的形状姿态呈现多样性。
[0012]3.上述长的单根塑料纤维中最少一根是受热可融化的人工合成纤维,还包括人类已知的各种复合纤维。例如:发亮、发光的各种人工合成纤维、各种夜光纤维等。
[0013]4.上述单根塑料纤维是荧光纤维。
[0014]5.上述长的单根塑料纤维的颜色是复合色,(不是四色胶印机使用的CMYK标准色)。这样给4色胶印机的印刷仿制带来了麻烦。所述的复合色是非CMYK的色彩,如果印刷这种颜色的纤维需要多次上色,准确套印的。
[0015]6.由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单根塑料纤维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组成,缠绕的方式可以是螺旋缠绕;或是辫式编织;多根纤维可以编织成为图案。
[0016]7.使用方法是,使用在以纸基或塑料基为材料的防伪标识上。
[0017]8.使用方法是,将短纤维掺入纸浆;或掺入与所属防伪纤维不同颜色的塑料膜中。
[0018]9.使用方法是,在于将短纤维粘贴在与所属防伪纤维不同颜色的塑料膜的表面;或粘贴在防伪标识的某一个夹层中。
[0019]10.使用方法是,在于防伪纤维的直径大于掺入的塑料膜的厚度。
[0020]由于本发明采用了两种或多种单纤维相互缠绕交叉编织而成,仅在缠绕交叉点及其附近进行的间歇性质的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热压固接的交叉点受压产生明显的形变。而且立体感强。有利于放大识别。
[0021]至于将上述添加了所述的防伪纤维的防伪标识添加了其它已知的防伪措施和特征,如:二维条形码、激光全息、温变,荧光磷光,金属隐形等等,都是简单的组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联想到的,也在本设计方案范畴。
[0022]至于将防伪标识上的覆盖层变换成为或增加已知的其它的防伪材料,如:激光防伪膜、具有物理/化学变色类、荧光等性质的涂层或薄膜、在涂层或覆盖物上使用微缩、凹版等印刷类防伪手段等等方案都是可以自然想到的,也在本设计方案范畴。
至于将防伪标识的一体结构上增加其它的已知的防伪特征,如:局部使用水印图案、增加金属线、使用磁性油墨印刷图案等等方案都是可以自然想到的,也在本设计方案范畴。
本发明的防伪短纤维,设备简单,成本低。而效果上由于防伪纤维有交叉点,立体感强,尤其是不同人工有机物合成的彩色纤维与金属纤维混编而成的防伪纤维交叉点清晰,印刷是无法完成准确套色的。3D打印机打印是无法完成不同颜色的纤维丝的变形和交叉编织。
[0023]因为,印刷方法制成的造假纸之所以会出现颜色对接处错位,是因为印刷设备套印精度具有客观局限,在现有平印、凸印、丝印、凹印四种印刷方式中,平印(亦称胶印)是套印精度最高的,也会有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存在。
[0024]因此,纸张及其它材料采用了本发明的防伪纤维后,能容易地非破坏性识别出利用印刷技术模仿纤维视觉效果的假冒物品,故具有较强的防伪性且识别简易方便。
[0025]显然,与【背景技术】所述的多色段单纤维比较,本发明的防伪纤维,克服了己有的含有单根单色纤维和单根多色纤维的防伪纸的不足,从而使该种防伪纸具有更强的防伪性能和为常人的容易识别性特性。
[0026]【【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银色发亮金属纤维与人工咖啡色纤维按照双绞方式缠绕。仅在缠绕交叉点及其附近进行的热压固接,也就是固定长度的热压固接。短纤维被裁成与热压固接长度一致的尺寸。热压固接的交叉点受压产生明显的形变。
[0027]实施例二、金色人工纤维绕发亮红铜金属纤维,缠绕成为螺旋结构。在缠绕交叉点及其附近进行的粘接固定,也就是固定长度的粘接固定。短纤维被裁成3毫米~12毫米大小不等的纤维段。造纸时掺入纸浆。或者随机粘在塑料膜的某一个表面,成为防伪标识的一个夹层的添加物。
【主权项】
1.一种防伪短纤维,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长的单根塑料纤维或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后,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在一起,固接变形完成之后,再裁成短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短纤维,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长的单根塑料纤维或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后,仅在缠绕交叉点及其附近进行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的点之间距离与被裁成的短纤维的I个或几个长度匹配,热压固接的交叉点受压产生明显的形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短纤维,其特征在于上述长的单根塑料纤维中最少一根是受热可融化的人工合成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短纤维,其特征在于上述单根塑料纤维是荧光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短纤维,其特征在于上述长的单根塑料纤维的颜色是复合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短纤维,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单根塑料纤维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组成,缠绕的方式可以是螺旋缠绕;或是辫式编织;多根纤维可以编织成为图案。7.一种防伪短纤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以纸基或塑料基为材料的防伪标识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纤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短纤维掺入纸浆;或掺入与所属防伪纤维不同颜色的塑料膜中。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短纤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短纤维粘贴在与所属防伪纤维不同颜色的塑料膜的表面;或粘贴在防伪标识的某一个夹层中。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短纤维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防伪纤维的直径大于掺入的塑料膜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伪短纤维。在于克服现有防伪短纤维易被印刷技术逼真模仿以及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模拟并生成近似的实体纤维的缺点。提供一种防伪用纤维。由至少两根不同颜色的长的单根塑料纤维或其中之一是长的单根金属纤维相互缠绕后,粘接固定或热压固接在一起,固接变形完成之后,再裁成短纤维。本发明的防伪纤维,克服了己有的含有单根单色纤维和单根多色纤维的不足,从而使该种防伪纸具有更强的防伪性能和为常人的容易识别性特性。
【IPC分类】D02J1/00, D02G3/12, D02G3/38, D04C1/02, D21H21/42, D04C1/12, D02G3/40, G09F3/02, D02G3/04
【公开号】CN105088453
【申请号】CN201510457846
【发明人】张国柱
【申请人】天津三一防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