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6234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目的是提供的生产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的特点。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包括杯盖模塑成型机、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距装置、挤压内凸条装置、切边移送机构以及挤压移送机构。
【专利说明】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模塑成型方式制作包括纸浆的植物纤维(简称植物纤维;以下同)杯盖制品的设备;适用于制造侧面有凹凸结构的一次性植物纤维模塑制品,尤其适用于全自动制造侧面具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或侧面具有凹凸结构的其他植物纤维模塑制品。

【背景技术】
[0002]因结构需要,一些植物纤维模塑制品侧面需有凹凸结构。如为了防松和密封,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侧面需有凹凸结构,即侧面带有内凸条。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制作过程是:分布在水中的植物纤维在吸滤成型装置中先经过吸滤成型,制成制品的湿坯,把湿坯送入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压模具内,热压模具合模并对湿坯进行热压干燥定型,制成各种形状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这种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叫做“一步法植物纤维模塑成型”,俗称“湿压法植物纤维模塑成型”;另一种方法是把湿坯烘干或凉晒干,再把制品送入到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压整形模具内进行热压整形,这种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叫做“二步法植物纤维模塑成型”,俗称“干压法植物纤维模塑成型”。植物纤维模塑杯盖(或简称杯盖),可以采用这二种方法制作而成。这二种方法都需要热压上模具和热压下模具进行上下合模,对湿坯进行热压干燥定型或对烘干后的制品进行热压整形,之后,需要对热压上模具和热压下模具进行开模并取出制品,这一过程中,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结构必须是能脱模的无侧面凹凸的结构,只有无侧面凹凸结构的制品才能顺利脱模。
[0003]在国际国内,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生产无法直接采用植物纤维模塑的方法进行直接成型,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自动化生产更是不能进行。
[0004]因些,迫切需要实用新型一种能全自动生产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合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全自动生产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生产设备;该生产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包括杯盖模塑成型机、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距装置、挤压内凸条装置、切边移送机构以及挤压移送机构;
[0008]所述拉距装置包括水平安装的拉距定位托,拉距定位托上设有若干个拉距定位机构;
[0009]所述挤压内凸条装置包括若干组挤压模具,每一组包括若干对排列成一圈的挤压模具,每一对挤压模具包括挤压凸模(E3.1)和对应的挤压凹模块;
[0010]从杯盖模塑成型机的待切位置提取待切杯盖制品,送到切边装置进行切边处理,再把切边后杯盖制品移送到拉距定位托上是由切边装置的切边移送机构来完成的;从拉距定位托上提取切边后杯盖制品,移送到挤压内凸条装置的挤压模具内,压出带内凸条的杯盖,再把带内凸条的杯盖移送到完成位置是由挤压内凸条装置的挤压移送机构来完成的。
[0011]所述切边装置的切边移送机构带有前后二组切边吸盘组,分别为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二组吸盘组相隔一定距离,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把待切位置上的待切杯盖制品吸起并移送到切边装置中,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把切边后的制品从切边装置中吸起并移送到拉距定位托上;所述挤压移送机构带有前后二组挤压移送吸盘组,分别为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二组吸盘组相隔一定距离,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把拉距定位托上的切边后杯盖制品吸起并移送到挤压内凸条装置中,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把带内凸条的杯盖从挤压内凸条装置中吸起并送到完成工位;
[0012]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由挤压运送架(EB2.1)带动,同步进行的。
[0013]所述挤压凸模在开模、合模时所做的移动为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
[0014]所述挤压凸模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内凹式楔形压块推动的;
[0015]所述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进行开模、合模时作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
[0016]所述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开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楔形顶块推动的。
[00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把挤压凹模做成各自独立的挤压凹模块,所述挤压凹模块可直线移动或转动;挤压凸模也是各自独立、可直线移动或转动的分体式结构,在杯盖脱模时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能移动退让,取出制品;挤压凸模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内凹式楔形压块推动的;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楔形顶块推动的;
[0018]通过拉距装置调整杯盖之间的中心距,使杯盖之间的中心距既适合切边装置又适合挤压内凸条装置;拉距装置把从切边装置出来的一组切边后杯盖制品的中心距进行放大,以满足该组切边后制品在挤压内凸条装置中的中心距需要;制品在切边装置和挤压内凸条装置中的移送同步进行;
[0019]挤压运送架EB2.1带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同步水平移动,从而实现制品的自动移送。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杯盖侧直边上的内凸条采用挤压凸模和挤压凹模块相互挤压而成,且挤压凸模和挤压凹模块在开模时各自移动或绕轴转动退让以便制品脱模,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楔形顶块推动的,挤压凸模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内凹式楔形压块推动的,因此结构紧凑、效率高;由于采用了拉距装置和挤压内凸条装置,因而把自动切边和挤压内凸条完美地衔接起来,进而实现了杯盖从湿坯成型、热压定型、自动切边、挤压内凸条进行连续的一体化生产;不但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还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纸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杯盖在挤压内凸条之前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1是图2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2是图2.1中I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2.3是不带内凸条的杯盖与纸杯合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4是图2.3中J部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透气凸台的杯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1是图3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3.2是图3.1中K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3.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内凸条的杯盖与纸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1]图3.4是图3.3中L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3.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内凸条的平顶结构的杯盖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图4.1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4.1、图4.2、图4.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内凸条的过程原理图(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为水平直线移动模式)。
[0035]图4.4、图4.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内凸条的过程原理图(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为绕轴转动模式)。
[0036]图5.1、图5.2、图5.3为内凹式楔形压块和楔形顶块推动挤压凸模和挤压凹模块在杯盖的侧直边上形成内凸条的工作过程示意图(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为水平直线移动模式)。
[0037]图5.4、图5.5、图5.6为内凹式楔形压块和楔形顶块推动挤压凸模和挤压凹模块在杯盖的侧直边上形成内凸条的工作过程示意图(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为绕轴转动模式)。
[0038]图6.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楔形顶块动力机构的下挤压模具结构示意图。
[0039]图6.2是楔形顶块与楔形顶块动力机构连接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植物纤维模塑杯盖设备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7.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全自动植物纤维模塑杯盖设备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2]图7.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运送架E2.1和切边运送架B2.1连接在一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3]图7.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运送架E2.1和切边运送架B2.1连接在一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7.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运送架E2.1和切边运送架B2.1连接在一起的杆式运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边装置B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8.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有切边模具的切边合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8.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边移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8.2.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图8.2切边移送机构的P向结构示意图。
[0049]图8.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边移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0]图8.2.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切边移送机构的图8.2.2中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51]图8.2.4是图8.2.3中的Q向结构示意图。
[0052]图8.2.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框式切边运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3]图8.2.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杆式切边运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4]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内凸条装置E的结构示意图。
[0055]图9.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装有挤压模具的挤压合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9.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二板式合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9.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移送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58]图9.2.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移送机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59]图9.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挤压移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60]图9.2.3是图9.2.2的F-F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61]图9.2.4是图9.2.3的R向结构视意图。
[0062]图9.2.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框式挤压运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63]图9.2.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杆式挤压运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64]图10.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拉距装置的小中心距状态。
[0065]图10.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拉距装置的大中心距状态。
[0066]图中标号说明:
[0067]S-杯盖;M-纸杯;S1-杯盖的平顶,S2-弧状沟槽;S3-杯盖侧直边;S4-凹坑;S5-内凸条;S8-透气凸台;M1-弧状口缘;
[0068]B:切边装置;B1:切边合模机构;B1.1:切边动模板,B1.2: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3:切边定模板,B1.4:切边合模动力机构,B2-切边移送机构;B2.1-切边运送架;B2.2-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3-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4-切边切边移送轨道B2.4 ;B2.5 -切边移送切边移送滑块;B2.6-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8-后切边移送吸盘固定板;B2.9-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10-待切杯盖制品;B3:切边模具,B3.1-下切边模具,B3.2-上切边模具;
[0069]E:挤压内凸条装置,El:挤压合模机构;E1.1:挤压动模板;E1.2: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1.3:挤压定模板;E1.4:合模动力机构;E2:挤压移送机构;E2.1:挤压运送架;E2.1.1:运送架连接杆;E2.2: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3: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4:挤压移送轨道;E2.5:挤压移送滑块;E2.6: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8: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9: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3:挤压模具;E3.1:挤压凸模,E3.2:挤压凹模块;E3.3:水平导向轨道;E3.4:楔形顶块;E3.5:楔形顶块的动力机构;E3.5.1:气缸或油缸或其他传力机构;Ε3.6:内凹式楔形压块;ΕΒ2.I:(挤压运送架)双框运送架;D:拉距装置,Dl:拉距定位托。

【具体实施方式】
[007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71]植物纤维模塑杯盖的结构描述:一种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其凹凸结构在杯盖的侧直边上。采用植物纤维模塑成型方法首先生产出侧面没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接着,通过在定型后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侧面挤压出凹凸结构,模塑杯盖侧直边的内侧的一组不连续的凸起称为内凸条。
[0072]图1所示为杯盖结构,如图3.1、图3.2所示,在杯盖侧直边S3上的一组不连续的凸起,目的是为了在杯盖与纸杯扣压在一起时,增加脱开的阻力。所以,通常具有内凸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含有:弧状沟槽S2、杯盖侧直边S3、凹坑S4、内凸条S5和透气凸台S8 ;杯盖也可以是没有透气凸台S8的平顶结构,如图3.5所示,一种具有内凸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含有弧状沟槽S2、杯盖侧直边S3、凹坑S4、内凸条S5和一个平顶SI,这种平顶结构的杯盖没有透气凸台S8。
[0073]如图3.1、图3.2所示,在杯盖的上端设有透气凸台S8,杯盖采用植物纤维模塑(纸浆模塑)方式成型,透气凸台S8是位于盖体上端的一个凸台,透气凸台上可以开一个小口,小口用于倒出液体等内容物,在小口的旁边开有一个通气小孔或小缝(统称小孔),小孔用于与大气相通,便于液体从小口倒出,透气凸台S8上还可以设置其他用途的结构。
[0074]植物纤维模塑杯盖与纸杯的上开口的弧状口缘连续接触的地方,称为密封面,把杯盖的密封面设计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弧状沟槽”或者说是沟槽的弧面是向上凸起的,称为上凸的弧状沟槽。所述上凸的弧状沟槽S2是一个与纸杯的上开口的周圈弧状口缘相配合的不间断的环状沟槽,纸杯弧状口缘可以与杯盖的上凸的弧状沟槽S2紧密接触,起密封作用;如果纸杯的上开口的口缘不是弧状,而是平的,则杯盖的密封面也可以是平的,这时杯盖的“上凸弧状沟槽”是平的,纸杯平口缘可以与平的“上凸弧状沟槽”紧密接触,起密封作用。这样,杯盖的“弧状沟槽”是向上凸起的或者是平的。在杯盖的“弧状沟槽”的下面与“弧状沟槽”相连的是杯盖侧直边,所以杯盖可以上下脱模。“弧状沟槽”可以在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制作过程中直接成型,称为植物纤维模塑(纸浆模塑)的湿压法(或称为一步法)和干压法(或称为二步法)都可以直接把这种上凸的或平的“弧状沟槽”成型出来。
[0075]在环形的杯盖侧直边S3的周圈、上凸“弧状沟槽”2的下方,设置一组外凹内凸的几何结构,如图3、图3.1、图3.2所示,杯盖侧直边外侧是一组凹坑S4,这些凹坑使杯盖侧直边S3的内侧形成局部小凸起,称为内凸条,内凸条S5是几个不连续的凸起,可以是圆形凸起也可以是长条形凸起或是方形凸起或是其他形状的凸起。如图3.3、图3.4所示,在纸杯的弧状口缘Ml插入杯盖的上凸弧状沟槽2时,这些凸起位于杯体的弧状口缘Ml的下方,可以阻挡纸杯上开口的弧状口缘与杯盖自由脱离。
[0076]总之,具有内凸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是典型的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以下用具有内凸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为例来说明侧面有凹凸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制品的结构和制造方法,所以,本实用新型所述方法和设备不限于用来生产具有内凸条结构的植物纤维模塑杯盖。
[0077]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包括杯盖模塑成型机、切边装置,还包括拉距装置、挤压内凸条装置、切边移送机构、挤压移送机构以及控制这些机构运动的电控系统。
[0078]所述拉距装置包括水平安装的拉距定位托和拉距移动机构,拉距定位托的形状与杯盖制品的形状相吻合或相似,杯盖制品落到拉距定位托上,则套在拉距定位托上并在拉距定位托上定位,拉距定位托固定在可水平移动的托架上,可水平移动的托架上可在齿轮或同步带等动力机构的驱动下作水平移动,水平移动的托架、齿轮或同步带等动力机构构成拉距移动机构,所以拉距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拉距定位托根据需要而作相对移动。
[0079]所述挤压内凸条装置包括若干组挤压模具,每一组包括若干对排列成一圈的挤压模具,每一对挤压模具包括挤压凸模(E3.1)和对应的挤压凹模块;
[0080]从杯盖模塑成型机的待切位置提取待切杯盖制品,送到切边装置进行切边处理,再把切边后杯盖制品移送到拉距定位托上是由切边装置的切边移送机构来完成的;从拉距定位托上提取切边后杯盖制品,移送到挤压内凸条装置的挤压模具内,压出带内凸条的杯盖,再把带内凸条的杯盖移送到完成位置是由挤压内凸条装置的挤压移送机构来完成的。
[0081]所述切边装置的切边移送机构带有前后二组切边吸盘组,分别为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二组吸盘组相隔一定距离,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把待切位置上的待切杯盖制品吸起并移送到切边装置中,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把切边后的制品从切边装置中吸起并移送到拉距定位托上;所述挤压移送机构带有前后二组挤压移送吸盘组,分别为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二组吸盘组相隔一定距离,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把拉距定位托上的切边后杯盖制品吸起并移送到挤压内凸条装置中,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把带内凸条的杯盖从挤压内凸条装置中吸起并送到完成工位;
[0082]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由挤压运送架(EB2.1)带动,同步进行的。
[0083]所述挤压凸模在开模、合模时所做的移动为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
[0084]所述挤压凸模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内凹式楔形压块推动的;
[0085]所述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进行开模、合模时作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
[0086]所述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开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楔形顶块推动的。
[0087]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内凸条S5的形成过程:
[0088]如图9所示,杯盖侧直边的凹凸结构即内凸条,是在挤压内凸条装置E中完成的,挤压内凸条装置E含有:挤压合模机构El,挤压移送机构E2,挤压模具E3。
[0089]在压制内凸条之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的结构如图2、图2.1、图2.2所示。
[0090]如图4、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和图5.1-图5.6所示,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的内凸条S5是在挤压模具E3中挤压成型。
[0091]挤压模具E3含:挤压凸模E3.1,挤压凹模块E3.2,楔形顶块E3.4,楔形顶块的动力机构E3.5,内凹式楔形压块E3.6,模架E3.7 ;如果是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为水平直线移动模式,则还含有水平导向轨道E3.3。
[0092]由于内凸条S5在杯盖侧直边上是几个不连续的凸起,其特点是,内凸条S5是不连续的,相隔一定距离(根据需要确定)。如图4、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所示,相互间隔一定距离(根据需要确定)的内凸条S5可各自采用挤压凸模E3.1和对应的挤压凹模块E3.2挤压成型,每一个挤压凹模块对应一个挤压凸模,成为一对。若干对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从二侧挤压杯盖侧直边S3,形成内凸条S5和凹坑S4 (凹坑是在杯盖侧直边的外壁形成,内凸条是在杯盖侧直边的内壁形成,由于凹坑向内凹陷,所以在杯盖侧直边的内壁形成所述内凸条),然后挤压凸模E3.1和挤压凹模块E3.2各自退回,挤压凸模E3.1和挤压凹模块E3.2分开,方便地取出制品,完全解决了脱模难问题。挤压凸模E3.1和挤压凹模块E3.2在开模或合模时,可以是各自水平移动(如图4.1、图4.2、图4.3所示);也可以是各自转动(如图4.4、图4.5所示)。如图6.1所示,挤压凸模E3.1、挤压凹模块E3.2和水平导向轨道E3.3,安装在模架E3.7上;如图6.2所示,楔形顶块E3.4与楔形顶块的动力机构E3.5相连,楔形顶块E3.4在楔形顶块的动力机构E3.5的带动下,可作上下移动。楔形顶块的动力机构E3.5可以由气缸或油缸或其他传力机构E3.5.1驱动。
[0093]如图4.1、图4.2、图4.3所示,所述挤压凸模E3.1和挤压凹模块E3.2挤压杯盖侧直边而形成内凸条的过程按下列步骤进行:
[0094]所述各自独立的若干对挤压凸模和挤压凹模块组成的挤压模具在植物纤维模塑杯盖侧直边上挤压内凸条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95]I)开模;相互独立的若干对挤压模具中,挤压凸模E3.1与对应的挤压凹模块E3.2相互作反向运动,挤压凸模E3.1与对应的挤压凹模块E3.2分开;
[0096]2)放料;把杯盖放入到已经分开的挤压凸模E3.1和对应的挤压凹模块E3.2之间,挤压凸模E3.1位于杯盖侧直边的外侧,对应的挤压凹模块E3.2位于杯盖侧直边的内侧;
[0097]3)合模;挤压凹模块E3.2从杯盖侧直边的内侧、挤压凸模E3.1从杯盖侧直边的外侧向着杯盖侧直边作相向运动,使挤压凸模E3.1与对应的挤压凹模块E3.2相互合拢,在杯盖侧直边上形成若干内凸条;
[0098]4)开模;挤压凹模块E3.2从杯盖侧直边的内侧、挤压凸模E3.1从杯盖侧直边外侧作反向运动,挤压凹模块E3.2和挤压凸模E3.1分开;
[0099]5)取出杯盖;
[0100]以上步骤2)至步骤5)循环进行。
[0101]如图4.1、图4.2、图4.3、图5.1、图5.2、图5.3所示,挤压凹模块E3.2和挤压凸模E3.1所做的相对移动为水平直线移动,挤压凹模块E3.2和挤压凸模E3.1可沿着水平导向轨道E3.3作水平直线移动;或者如图4.4、图4.5、图5.4、图5.5、图5.6所示,挤压凹模块和挤压凸模所做的相对移动也可以是分别绕轴转动。
[0102]如图5.1、图5.2、图5.3、图5.4、图5.5、图5.6所示,每一组挤压凹模块E3.2和挤压凸模E3.1所做的挤压合模运动分别由楔形顶块E3.4和内凹式楔形压块E3.6推动;挤压开模运动则可以分别由弹簧拉动或推动也可以采用其他使其开模的驱动方式。
[0103]如图9.1所示,挤压模具E3安装在挤压合模机构El上。挤压合模机构El可以是能产生一定合模力并能带动装有内凹式楔形压块E3.6的挤压动模板El.1上下运动的常规机构,挤压合模机构El主要含有挤压动模板El.1、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合模动力机构El.4。挤压合模机构El可以是能使挤压动模板El.1相对于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作相对运动的用任何方式驱动的机构。挤压合模机构El可以是如图9.1所示的三板式结构,三板式挤压合模机构El含有:挤压动模板El.1、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挤压定模板El.3、合模动力机构El.4。挤压合模机构El也可以是如图9.1.2所示的二板式挤压合模机构,二板式挤压合模机构不含:挤压定模板El.3。挤压合模机构El也可以直接采用油压机、冲床等现有设备。合模动力机构可以有多种驱动方式,如:油缸驱动、电机驱动、气缸驱动或气液增压缸驱动等。不管是何种形式,合模动力机构带动挤压动模板El.1可以相对于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作上下相对移动。
[0104]如图6.1、图6.2、图9.1所示,挤压凸模E3.1,挤压凹模块E3.2,水平导向轨道E3.3,安装在模架E3.7上,形成一整体,称之为下挤压模具,杯盖侧直边上的内凸条就是在下挤压模具上挤压完成的。模架E3.7和楔形顶块的动力机构E3.5安装在挤压合模机构El的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上。内凹式楔形压块E3.6安装在挤压合模机构El的挤压动模板El.1上,相应地,称内凹式楔形压块E3.6为挤压上模,挤压动模板El.1在合模动力机构(油缸或气缸等)El.4的带动下,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内凹式楔形压块E3.6上下移动。内凹式楔形压块E3.6的上下移动,产生所述的挤压开模和挤压合模运动。
[0105]如图9所示,挤压内凸条装置E中,装有挤压移送机构E2,挤压移送机构E2负责把挤压前的杯盖制品送到安装在挤压合模机构El中的下挤压模具。接着,挤压动模板El.1下移,带动内凹式楔形压块E3.6下移,在内凹式楔形压块E3.6推动下,弓丨起挤压合模,杯盖制品被压出内凸条;挤压动模板El.1上移,挤压开模。挤压开模以后,挤压移送机构E2把挤压后的杯盖制品从下挤压模具送到完成工位。
[0106]挤压移送机构E2把杯盖制品从拉距装置、挤压模具E3到完成位置进行一一移送。所述制品的移送采用挤压移送吸盘组来完成。如图9.2、图9.2.1、图9.2.2所示,挤压移送吸盘组由一个或多个单独吸盘组成,吸盘组可以提吸一个或多个制品,提吸同一制品可以是一个吸盘或多个吸盘。挤压移送吸盘组分为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把杯盖制品从拉距定位托Dl上吸起送到挤压模具E3的下挤压模具,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把具有内凸条结构的杯盖从下挤压模具上吸起送到完成位置。
[0107]如图9.2、图9.2.1、图9.2.2所示,挤压移送机构E2包含挤压运送架E2.1、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挤压移送轨道E2.4、挤压移送滑块E2.5、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
[0108]如图9.2.5所示,挤压运送架E2.1为一框架结构,可称作“框式挤压运送架”。如图9.2.3、图9.2.4所示,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的盘口朝下安装在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上,二个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的缸体(或活塞杆)固定在挤压运送架E2.1的前端,而二个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的活塞杆(或缸体)分别与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的两端相连,也可以采用一个安装在挤压运送架E2.1前端的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带动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上下移动,这样,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在提吸气缸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挤压运送架E2.1作上下移动;同样,如图9.2.1所示,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的盘口朝下固定在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上,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通过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安装在挤压运送架E2.1的后端。二个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的缸体(或活塞杆)分别固定在挤压运送架E2.1的后端,二个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的活塞杆(或缸体)分别与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的两端相连,也可以采用一个安装在挤压运送架E2.1后端的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带动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这样,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在提吸气缸的作用下也可相对于挤压运送架E2.1作上下移动。因此,相隔一定距离(根据需要确定)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可分别相对于挤压运送架E2.1作上下运动。
[0109]如图9.2、图9.2.1、图9.2.2所示,挤压运送架E2.1通过挤压移送滑块E2.5可在二个挤压移送轨道E2.4上移动(滑动或滚动)。因此,相隔一定距离(根据需要确定)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可以随挤压运送架E2.1作水平运动。挤压运送架E2.1作水平运动由水平驱动装置进行驱动,水平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由电机带动丝杠的方式来实现,即由电机进行驱动,通过丝杠副机构传动,从而带动挤压运送架E2.1作前后水平运动或停止于某一预定位置。水平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由电机驱动,通过同步带或皮带或链条传动从而带动挤压运送架E2.1作前后水平运动或停止于某一预定位置;还可以是气缸或油缸驱动从而带动挤压运送架E2.1作前后水平运动或停止于某一预定位置。如图7.2、图7.3所示,挤压运送架E2.1也可以与切边装置的切边运送架B2.1连接在一起作水平运动,从动于切边装置的切边移送机构,这时,挤压运送架E2.1不需单独的水平驱动装置进行驱动。
[0110]如图7.1、图9所示,所述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各自通过(也可一起通过)装有控制阀门的管道连通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挤压内凸条装置E上还安装有分别开启及关闭控制阀门的控制开关,以便在吸盘提吸杯盖制品时接通负压装置使吸盘产生负压而吸起杯盖制品,在放开杯盖制品时关闭负压装置使吸盘解除负压而放下杯盖制品。
[0111]工作开始时,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位于拉距定位托Dl的上方和安装在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上的下挤压模具上方。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在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和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的作用下同时或各自向下移动,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下移并分别吸取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和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后,上移回到原位。具体过程是:当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下移并接触到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时,吸盘通往负压装置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打开,吸盘接通负压(也可在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接触到杯盖制品前先接通负压),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吸取杯盖制品后,在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回到原位,当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下移并接触到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时,吸盘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打开,吸盘接通负压(也可在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接触到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前接通负压),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吸住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后,在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回到原位。
[0112]这样,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同时各自下行提吸到杯盖制品和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后上移动回到原位。在水平驱动装置的直接或间接驱动下,挤压运送架E2.1沿着移送轨道向后移动(图7.1和图9中的W方向),带动杯盖制品从拉距定位托Dl上送往挤压模具、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从下挤压模具送往完成位置。
[0113]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带着杯盖制品移动至安装在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上的下挤压模具上方,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带着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移动至完成位置,挤压运送架E2.1停止移动。装在挤压内凸条装置E上的控制开关发出信号,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关闭,吸盘负压解除,杯盖制品落在安装在下挤压模具安装板El.2上的下挤压模具上,同时,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关闭,吸盘负压解除,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落在完成位置。也可以是: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位于下切边模具B3.1上方时,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带着杯盖制品向下移动,再解除吸盘负压,把杯盖制品送下放在下挤压模具上,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下移放下杯盖制品后再上移归位,就这样把待切边制品从拉距定位托Dl送到挤压模具;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也可以是带着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到达完成位置后,向下移动,再解除吸盘负压,把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放在完成位置,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下移放下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再上移归位,就这样把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从下挤压模具送到完成位置。
[0114]接着,挤压运送架E2.1带动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向前(图7.1和图9中的M方向)退回一定距离,当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与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处于挤压模具的前后二侧的某一位置时(图9所示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与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所处的位置时),挤压运送架E2.1带动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停止移动,以避开挤压上模的下移运动。然后,挤压上模下移,每一组内凹式楔形压块E3.6推动对应一组挤压凸模E3.1与挤压凹模块E3.2合模,在杯盖侧直边上挤压出内凸条,称之为挤压内凸条合模运动,挤压上模(内凹式楔形压块E3.6)下移时,从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之间穿过,对制品进行挤压内凸条合模运动。之后,内凹式楔形压块E3.6向上移动复位,被挤压后的制品留在下挤压模具上。
[0115]挤压运送架E2.1带动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继续向前(图7.1和图9中的M方向)返回到原始位置,使得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回到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上方,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回到下挤压模具的上方,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在前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2和后挤压移送提吸气缸E2.9的作用下同时或各自向下移动,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下移并分别吸取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和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后,上移回到原位。在动力的驱动下,挤压运送架E2.1再沿着移送轨道向后移动(图7.1中的W方向),重复上述过程,进入下一个循环。
[0116]如此循环往复,制品在拉距定位托D1、挤压模具、完成位置之间依次一一移送,完成从杯盖制品到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的加工。
[0117]所述的挤压运送架E2.1是框架结构,如图9.2.5所示,可称作“框式挤压运送架”。
[0118]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挤压运送架E2.1可以是杆式挤压运送架。如图9.2.6所示,杆式挤压运送架E2.1的具体结构是:
[0119]挤压运送架E2.1不是框架结构而是一根运送杆(也可称作杆式挤压运送架E2.1),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的盘口朝下固定在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上,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的盘口朝下固定在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上,前挤压吸盘固定板E2.3的一端和后挤压移送吸盘固定板E2.8的一端相隔一定间距地安装在运送杆上,也可与运送杆做成一体,因此,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随杆式挤压运送架E2.1 一起作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所以,运送杆直接带着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根据需要作上下移动和水平移动,其移送制品的方法和原理与前述框式挤压移送机构E2相同。
[0120]如图7.1所示,挤压移送机构E2把杯盖制品从拉距装置、挤压模具E3到完成位置进行移送。
[0121]拉距装置D含有:拉距定位托D1、拉距定位托移动机构。如图10.1、图10.2所示,所述拉距装置上的拉距定位托Dl分为一组或若干组,在每一组中有若干个拉距定位托,图示为每组含有四个拉距定位托。因为挤压内凸条装置E中,因结构原因,每一组杯盖在进入挤压内凸条装置E中后,杯盖之间的中心距往往要求有较大的尺寸,所以为进入挤压内凸条装置E之前,设立一个拉距装置D。每组若干个拉距定位托Dl在拉距定位托移动机构的带动下,可带着杯盖制品作相对移动,拉距定位托Dl之间的相对中心距可以由小变大,从而组内的杯盖制品之间的中心距也由小变大,以适应前、后工序之间的工艺需要,如图10.1所示,是一个3组、每组4个拉距定位托的拉距装置,图10.1所示的拉距定位托正处于中心距变大前的状态,称为小中心距状态,图10.2为拉距定位托相互之间中心距变大后的状态,称为大中心距状态。前工序(切边装置)移送过来的杯盖制品放在拉距定位托Dl上,每个拉距定位托Dl上放置一个杯盖制品,杯盖制品定位在拉距定位托Dl上,每个拉距定位托Dl安装在拉距定位托移动机构上,拉距定位托移动机构带动每个拉距定位托Dl移动,从而重新确定制品之间的中心距,例如,经拉距后,拉距定位托Dl载着杯盖制品从图10.1所示的小中心距状态变成图10.2所示的大中心距状态。
[0122]其工作过程按下列步骤进行:
[0123]I)后排切边吸盘组把切边后制品分组移送到对应的每组拉距定位托Dl上;
[0124]2)在每一组内,拉距定位托Dl相互之间相对移动一定距离,带动定位在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作相对移动,杯盖制品相互之间的中心距增大到某一设定距离(图10.2所示的状态);
[0125]3)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把中心距增大后的每一组杯盖制品移送到用于制作内凸条的挤压模具内,杯盖制品被移走后,每一组拉距定位托Dl相对移动并且复位,中心距恢复到增大前的距离(图10.1所示的状态);
[0126]4)后排切边吸盘组把一组切边后制品再次移送到拉距定位托Dl上;
[0127]然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4),反复循环。
[0128]如图7.1所示,在拉距装置D前,有一切边装置B (如图8所示)。切边装置B把待切杯盖制品从待切位置移送到切边装置进行切边处理,再把切边后制品从切边装置送到拉距装置。切边装置B把制品从待切位置、切边装置、拉距装置进行一一移送,完成切边过程。切边装置B含有:切边合模机构BI,切边移送机构B2,切边模具B3,废边移出机构B4。
[0129]从图7.1中可以看到,除模具以外,切边装置B与挤压内凸条装置B的结构和工作过程相同,挤压内凸条装置是采用挤压模具E3而切边装置所用的模具是切边模具B3。另夕卜,切边装置还有一个废边移出机构B4。
[0130]如图8所示,切边模具B3安装在切边合模机构BI上。切边合模机构BI可以是能产生一定合模力并能带动装有上切边模具B3.2的切边动模板B1.1进行上下运动的常规机构,切边合模机构BI主要含有切边动模板B1.1、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合模动力机构B1.4。切边合模机构BI与挤压合模机构El结构和原理相同,可以是能使切边动模板B1.1相对于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作上下运动的用任何方式驱动的机构。切边合模机构BI可以是如图8.1所示的三板式结构,也可以是如图9.1.2所示的二板式结构,也可以直接采用油压机、冲床等现有设备。合模动力机构可以有多种驱动方式,如:油缸驱动、电机驱动、气缸驱动或气液增压缸驱动等。不管是何种形式,合模动力机构可带动切边动模板B1.1相对于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作相对移动。
[0131]如图8.1所示,下切边模具B3.1安装在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上。上切边模具B3.2安装在切边动模板B1.1上,切边动模板B1.1在合模动力机构(油缸或气缸等)B1.4的带动下,可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上切边模具B3.2上下移动。上切边模具B3.2的上下移动,从而产生切边开模和切边合模。
[0132]与二模板式切边合模机构相比,三模板式切边合模机构还有一块“切边定模板B1.3”。定模板通过合模拉杆与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固定在一起,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固定在机架上,或与机架做成一体;切边动模板B1.1在油缸B1.4或气缸或气液增压缸的直接或间接驱动下与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作相对运动;一般地,油缸或气缸或气液增压缸安装固定在定模板上。除此之外切边动模板B1.1也可以由电机驱动,无论是二模板式切边合模机构还是三模板式切边合模机构,或其他形式的切边合模机构,都是切边动模板B1.1与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作相对运动。
[0133]如图8.1所示,切边模具包含上切边模具B3.2和下切边模具B3.1,上切边模具安装在切边动模板B1.1的下表面,下切边模具B3.1安装在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的上表面,切边时可将所述制品切成所需边缘形状或轮廓。在下切边模具B3.1上设置有一个定位块用于确定制品在下切边模具B3.1上的位置,定位块的局部形状或整体形状与制品的局部形状或整体形状相吻合,对制品起定位作用,从而能准确地把制品切成所需边缘形状或轮廓。
[0134]上切边模具和下切边模具合拢时为合模、上切边模具和下切边模具分开时为开模,在合模动力机构(如气缸、油缸、气液增压缸、电机等等动力驱动的任何机械结构)的驱动下(含直接驱动或间接驱动),切边动模板B1.1与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作相对运动(运动方向如图8.1中的箭头所示),从而使上切边模具和下切边模具作开模、合模运动。在一定的合模力作用下,上切边模具和下切边模具合拢,对已经放入它们之间的杯盖制品进行切边或裁切。切边后,切边模具开模。
[0135]如图7.1所示,预先到达待切位置的待切杯盖制品被移送到处于开模状态下的下切边模具B3.1上,并在下模下模具上定位。上切边模具和下切边模具合拢,切边后,切边模具开模,切边后的制品从下切边模具B3.1被送到拉距定位托中,安装切边模具并可进行切边的位置称为切边位置。制品从待切位置、切边位置、拉距装置进行一一移送。
[0136]现以三模板式切边合模机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1和图8所示,切边装置B的切边合模机构上装有一个切边移送机构,把制品从待切位置、切边位置到拉距装置进行一一移送。
[0137]如图8.2、图8.2.1、图8.2.2所示,所述制品的移送均采用切边移送吸盘组来完成。切边移送吸盘组由一个或多个单独吸盘组成,吸盘组可以提吸一个或多个制品(图中实施例显示每个吸盘每次可提吸I个杯盖制品),提吸同一制品可以是一个吸盘或多个吸盘。切边移送吸盘组分为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把待切杯盖制品从待切位置吸起送到切边装置的下切边模具B3.1,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把切边后制品从下切边模具B3.1上吸起送到拉距定位托上。切边移送机构B2主要实现制品的移送。
[0138]如图8、图8.2、图8.2.1、图8.2.2、图8.2.3、图8.2.4所示,切边移送机构包含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切边移送轨道B2.4,切边运送架B2.1,切边移送滑块B2.5,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2,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3,后切边吸盘固定板B2.8,及水平驱动装置B2.10。
[0139]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的盘口朝下固定在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3上,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的盘口朝下固定在后切边吸盘固定板B2.8上。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3通过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安装在切边运送架B2.1的前端。如图8.2.2所示,二个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的缸体分别固定在切边运送架B2.1的前端的两侧。如图8.2.4所示,二个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3的两端相连。也可以采用一个安装在切边运送架B2.1上的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带动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3。这样,前切边吸盘固定板B2.3在提吸气缸的作用下可相对于切边运送架B2.1作上下运动;同样,后切边吸盘固定板B2.8通过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安装在切边运送架B2.1的后端。二个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的缸体分别固定在切边运送架B2.1的后端的两侧,二个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的活塞杆与后切边吸盘固定板B2.8的两端相连。也可以采用一个安装在切边运送架B2.1后端的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带动后切边吸盘固定板B2.8。这样,后切边吸盘固定板B2.8在提吸气缸的作用下也可相对于切边运送架B2.1作上下运动。因此,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可分别相对于切边运送架B2.1作上下运动。
[0140]如图7、图8.2.1、图8.2.2所示,在下切边模具B3.1的两侧设置二个切边移送轨道B2.4,二个切边移送轨道B2.4可直接安装在下切边模具安装板B1.2上或机架上。切边运送架B2.1通过切边移送滑块B2.5可在二个切边移送轨道B2.4上移动(图8.2、图8.2.2的双箭头方向)。因此,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随切边运送架B2.1作前后水平运动(图8.2、图8.2.2双箭头方向)。切边运送架B2.1的前后水平运动由水平驱动装置B2.10进行驱动。水平驱动装置的驱动作用由电机带动丝杠的方式来实现。即由电机进行驱动,通过丝杠副机构传动,从而带动切边运送架B2.1作前后水平运动或停止于某一预定位置。水平驱动装置也可以是由电机驱动,通过同步带或皮带或链条传动从而带动切边运送架B2.1作前后水平运动或停止于某一预定位置;还可以是气缸或油缸驱动从而带动切边运送架B2.1作前后水平运动或停止于某一预定位置。
[0141]所述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各自通过(也可一起通过)装有控制阀门的管道连通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切边装置上还安装有分别开启及关闭控制阀门的控制开关,以便在吸盘提吸制品时接通负压装置使吸盘产生负压而吸起制品,在放开制品时关闭负压装置使吸盘解除负压而放下制品O
[0142]工作开始时,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位于待切位置的待切杯盖制品BlO上方和下切边模具B3.1上方。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在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2和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的作用下同时各自向下移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下移并分别吸取待切杯盖制品和切边后制品后,上移回到原位。具体过程是:当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下移并接触到待切杯盖制品时,吸盘通往负压装置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打开,吸盘接通负压(也可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接触到待切杯盖制品BlO前先接通负压),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吸取待切杯盖制品后,在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2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回到原位,当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下移并接触到切边后制品时,吸盘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打开,吸盘接通负压(也可在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接触到切边后制品前接通负压),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吸住切边后制品后,在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回到原位。
[0143]这样,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下行提吸到待切杯盖制品和切边后制品并上移动回到原位后,在水平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切边运送架B2.1沿着切边移送轨道B2.4向后移动(图7.1、图8中的W方向),分别带动待切杯盖制品从待切位置送往下切边模具B3.1、切边后制品从下切边模具B3.1送到拉距装置D。
[0144]同时,为确保下次待切杯盖制品定位的准确性,在提吸到切边后制品到送往拉距装置的过程中,废边移出机构将切边后留下的废边驱离切边位置。
[0145]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带着待切杯盖制品移动至下切边模具B3.1上方,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带着切边后制品正好移动至拉距装置,切边运送架B2.1停止移动。装在切边装置上的控制开关发出信号,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关闭,吸盘负压解除,待切杯盖制品落在下切边模具B3.1上,同时,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关闭,吸盘负压解除,切边后制品落在拉距装置的拉距定位托Dl上。也可以是: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位于下切边模具B3.1上方时,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带着待切杯盖制品向下移动,再解除吸盘负压,把待切杯盖制品送下并放在下切边模具B3.1上,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下移放下待切杯盖制品后再上移归位,就这样把待切边制品从待切位置送到切边位置;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也可以是带着切边后制品到达拉距装置后,向下移动,再解除吸盘负压,把切边后制品放在拉距装置的拉距定位托Dl上,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下移放下切边后制品再上移归位,就这样把切边后制品从下切边模具B3.1送到拉距装置。接着,切边运送架B2.1带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向前(图7.1、图8中的M方向)退回一定距离,当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与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处于切边模具的二侧的某一位置时(即图8所示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与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所处的位置),切边运送架B2.1带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停止移动,以避开切边模具的合模运动。然后上切边模具向下作合模运动,从相隔一定距离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之间穿过,对制品进行切边。切边完成后,上切边模具向上移动,开模到位,被切边后的制品留在下切边模具B3.1 上。
[0146]切边运送架B2.1带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继续向前返回(图7.1、图8中的M方向)到原始位置,使得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回到待切位置的待切杯盖制品上方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回到下切边模具B3.1上方,进行下一次的提取待切杯盖制品和进行下一次的提取切边后制品。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在前切边移送提吸气缸和后切边移送提吸气缸B2.9的作用下同时各自向下移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下移并分别吸取待切杯盖制品和切边后制品后,上移回到原位。在水平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切边运送架B2.1再沿着切边移送轨道B2.4向后移动(图7.1、图8中的W方向),重复上述过程,进入下一个循环。
[0147]如此循环往复,制品在待切位置、下切边模具、拉距装置之间之间依次一一移送,完成从待切杯盖制品到切边后制品的加工。
[0148]所述的切边运送架B2.1和挤压内凸条装置E的挤压运送架E2.1 一样是框架结构,也可以是杆式结构。
[0149]如图7.1、图7.2、图7.3、图7.4所示,挤压运送架E2.1和切边运送架B2.1可以连接在一起,在同一个动力的驱动下作同步水平移动。
[0150]如图7.3、图7.4所示,通过运送架连接杆E2.1.1连接在一起的挤压运送架E2.1和切边运送架B2.1称为双框运送架EB2.1。水平驱动装置B2.10是其共同的水平驱动装置。
[0151]综上所述,如图7、图7.1所示,经植物纤维模塑制作出来的杯盖制品被自动移送或手工放置到待切位置后,按下列步骤在该杯盖制品的侧直边上挤压出一组内凸条:
[0152]1,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位于待切位置的待切杯盖制品BlO的上方和下切边模具B3.1的上方;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位于拉距定位托Dl的上方和下挤压模具的上方,此时的每组拉距定位托Dl及其上的杯盖制品处于大中心距状态。
[0153]2,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下移并分别吸取待切杯盖制品和下切边模具B3.1上的切边后制品,上移回到原位,同时,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下移并分别吸取拉距定位托Dl上的切边后的杯盖制品和下挤压模具上的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后,上移回到原位,
[0154]杯盖制品被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移走后,大中心距状态的每一组拉距定位托Dl相对移动并且恢复到小中心距状态(图10.1所示的状态);
[0155]3,在水平驱动装置B2.10的驱动下,连接在一起的切边运送架B2.1和挤压运送架E2.1 (称为双框运送架EB2.1)分别沿着切边移送轨道B2.4和挤压移送轨道E2.4向后移动(图7.1中的W方向),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带着待切杯盖制品移动至下切边模具B3.1上方,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带着切边后制品移动至拉距定位托Dl上方,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带着杯盖制品移动至下挤压模具上方,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带着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移动至完成位置,双框运送架EB2.1停止移动。
[0156]控制开关发出信号,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通往负压装置(包括常规抽气泵、真空发生器、真空泵等)的导管上的控制阀门关闭,吸盘负压解除,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所带的待切杯盖制品落在下切边模具B3.1上,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所带的切边后杯盖制品落在已经恢复到小中心距状态的拉距定位托Dl上,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所带的切边后杯盖制品落在下挤压模具上,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所带的被挤出内凸条后的杯盖制品落在完成位置。
[0157]4,双框运送架EB2.1带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向前(图7.1和图7中的M方向)退回一定距离,当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与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分别位于切边模具的二侧的某一位置、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与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分别位于挤压模具的二侧的某一位置时(即图7.1所示的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所处的位置时),双框运送架EB2.1停止移动。然后上切边模具向下作合模运动,从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之间穿过,对制品进行合模切边;同时,挤压上模下移,从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之间穿过,制品进行挤压内凸条合模运动;拉距装置中,在每一组内的拉距定位托Dl相互之间相对移动一定距离,带动定位在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作相对移动,杯盖制品相互之间的中心距增大到某一设定距离。
[0158]切边完成后,上切边模具向上移动,开模到位,而挤压内凸条合模运动完成后,内凹式楔形压块E3.6向上移动复位。这时,被切边后的制品还留在下切边模具B3.1上,被挤压出内凸条后的制品还留在下挤压模具上,杯盖制品相互之间的中心距增大到某一设定距离,处于图10.2所示的状态。
[0159]5,双框运送架EB2.1带动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继续向前(图7.1中的M方向)移动,回到原始位置停止移动,此时,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回到待切位置的待切杯盖制品上方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回到下切边模具B3.1上方,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回到处于大中心距状态的拉距定位托Dl上的杯盖制品上方,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回到下挤压模具的上方。
[0160]然后重复步骤2)至步骤5),反复循环。就这样,带有内凸条的杯盖制品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0161]从植物纤维模塑制作出来的杯盖制品到达待切位置:
[0162]采用在专利号为ZL201220707820.0 “全自动植物纤维模塑成型定型切边一体机”的实用新型专利,以及申请号为201210556597.9已公开的实用新型专利:“植物纤维模塑制品全自动制造方法及模塑成型切边一体机”所述的方法,自动把杯盖制品送达待切位置。也可以采用人工的方式或其他自动方式把用植物纤维模塑方法制作出来的杯盖制品送到待切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包括杯盖模塑成型机、切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距装置、挤压内凸条装置、切边移送机构以及挤压移送机构; 所述拉距装置包括若干个水平安装的拉距定位托,拉距定位托安装在拉距定位机构上; 所述挤压内凸条装置包括若干组挤压模具,每一组包括若干对排列成一圈的挤压模具,每一对挤压模具包括挤压凸模(E3.1)和对应的挤压凹模块; 所述切边装置的切边移送机构带有前后二组切边吸盘组,分别为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和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二组吸盘组相隔一定距离,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把待切位置上的待切杯盖制品吸起并移送到切边装置中,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把切边后的制品从切边装置中吸起并移送到拉距定位托上;所述挤压移送机构带有前后二组挤压移送吸盘组,分别为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二组吸盘组相隔一定距离,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把拉距定位托上的切边后杯盖制品吸起并移送到挤压内凸条装置中,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把带内凸条的杯盖从挤压内凸条装置中吸起并送到完成工位; 前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6)、后排切边移送吸盘组(B2.7)、前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6)和后排挤压移送吸盘组(E2.7)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是由双框运送架(EB2.1)带动,同步进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纤维模塑杯盖制品全自动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凸模在开模、合模时所做的移动为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 所述挤压凸模在挤压模具进行合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内凹式楔形压块推动的; 所述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进行开模、合模时作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 所述挤压凹模块在挤压模具开模时所做的水平直线移动或者是绕轴转动是由楔形顶块推动的。
【文档编号】D21J5/00GK203977235SQ201420342280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郑天波, 杨仁党, 李春霞, 涂永文 申请人:郑天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