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纤维及一种含有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67134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伪纤维及一种含有防伪纤维的防伪纸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种防伪纤维,特别是一种随激发光照射角度改变而变色的荧光防伪纤维。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申请的申请号为200710146239. X,名称为"激发光角变化致视觉特征 变化的荧光防伪纤维及防伪材料"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在横向为扁平形状的单根防 伪纤维,其具有在横截面上分布并共同沿纤维长度方向平行延伸的至少两个材料部分,且 两材料部分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两种发光材料分别分布在防伪纤维的扁平表面的上下表 面。该防伪纤维加入防伪材料后,扁平表面的上下表面与防伪材料表面接近平行,激发光在 从防伪材料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时,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本发明人通过将防伪 纤维抄入纸张后发现,这样的防伪纤维加入纸张后,通常正反表面发光色的改变并不明显, 经过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防伪纤维在被加入纸张等防伪材料中时,总是力图以最低能态的 方式分布在防伪材料中,而具有不同发光材料的两材料部分往往除了发光材料不同外本身 也是不同的材料,因此,通过喷丝工艺将具有不同发光材料的两材料部分制备成这种防伪 纤维后,由于两材料部分热收縮率不同,造成防伪纤维出现扭曲或非有助于防伪纤维发光 面呈现的弯曲现象,使扁平表面的上下表面不能与防伪材料表面接近平行,无法实现激发 光在从防伪材料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时,防伪纤维的发光色的明显改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上下表面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光材料的荧光防伪纤维加入 如纸张、塑料薄膜等片状防伪材料时,由于出现扭曲或非目标方向弯曲现象而导致无法实 现其防伪视觉特征的技术缺陷,能使荧光防伪纤维加入纸张后分别含有不同发光材料的两 表面能够分别朝向防伪材料的两个表面,从而实现激发光在从防伪材料的二个表面分别照 射时,防伪纤维的发光色的明显改变。 本发明还涉及分布有该防伪纤维的防伪纸。所述防伪纸指加入有该防伪纤维的纸
张、塑料薄膜等片状防伪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种防伪纤维,至少具有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上下设置的 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第一材料部分含有第一材料部分表面,第二材料部分含有 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朝向不同的第二材料部分表面,所述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分 别含有发光材料A和发光材料B,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光材料A的发光色与发光材料B的
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时,第一材料部分 表面和第二材料部分表面中一个表面朝上, 一个表面朝下,所述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 部分热收縮率相同,以确保将防伪纤维加入纸浆制成防伪纸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朝向所述 防伪纸的一面,第二材料部分表面朝向所述防伪纸的另一面,以使激发光在防伪纸的二个 表面分别照射时,所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
所述热收縮率相同是指在选择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时能保证纺出来 的防伪纤维在常温下(例如35t:以下)不随两材料部分的交界面3的弯曲而弯曲,从而才 能进一步保证当防伪纤维抄入纸张后的朝向。 还包括同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左或右侧均相邻接、且一起沿所述防伪纤
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第三材料部分,所述第三材料部分为无色或有色。 所述防伪纤维的长度方向上,所述防伪纤维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与第三材
料部分的连接面的弯曲而弯曲。 所述防伪纤维的横截面为圆形。 还包括第四材料部分,所述第四材料部分同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的另一 侧即右侧或左侧相邻接,且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 扭曲平行延伸,所述第四材料部分为无色或有色。 还至少包括第五材料部分,第五材料部分与第一至第四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 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第五材料部分位于所述防伪纤维的中间,且将第一材料部 分和第二材料部分沿防伪纤维长度方向均剖分开,分别形成左段第一材料部分和右段第一 材料部分,以及左段第二材料部分和右段第二材料部分;所述第五材料部分为无色或有色。
左段第一材料部分和右段第一材料部分可以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和/或左段第 二材料部分和右段第二材料部分可以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 所述防伪纤维还包括位于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之间、将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分隔 开、且与所述第一、二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中间材料 部分,所述中间材料部分为激发光阻隔材料。 所述第一、第二材料部分之间还设置有将第一、第二材料部分分隔开、且与第一、 二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中间材料部分,所述中间材料 部分为激发光阻隔材料。 所述第一、第二材料部分之间还设置有将第一、第二材料部分分隔开、且与第一、 二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中间材料部分,所述中间材料 部分为激发光阻隔材料。 所述防伪纤维在长度方向上至少含有一段染色段和一段非染色段。
所述防伪纤维在长度方向上整段染色段。 分布有所述防伪纤维的防伪纸,且所述防伪纸中的防伪纤维的第一材料部分的第 一材料部分表面和第二材料部分的第二材料部分表面分别呈现在防伪纸的正反二个表面 上,以使激发光在防伪纸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时,所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所述 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纸中的防伪纤维在透光观察时全部或部分透明。
技术效果由于本发明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时,第一材料部分表面和第二 材料部分表面中一个表面朝上, 一个表面朝下,且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热收縮率 相同,能确保将防伪纤维加入纸浆制成防伪纸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朝向所述防伪纸的一 面,第二材料部分表面朝向所述防伪纸的另一面,这样杜绝了防伪纤维出现扭曲或非有助 于防伪纤维发光面呈现的弯曲现象,从而实现激发光在从防伪纸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时, 防伪纤维的发光色的明显改变。 第三材料部分和第四材料部分与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共同沿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分别与这两部分的两侧均邻接,也能实现防伪纤维在加入防伪纸后
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的朝向,由于涉及三、四个组分的喷丝,因此大大增加了仿造
难度。特别是,当第三材料部分和第四材料部分与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热收縮率
不相同时,防伪纤维各点是在与防伪纸的上下表面保持相对距离不变的条件下在纸内的定
向弯曲,定向的弯曲进一步保证了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的朝向。 第三材料部分和第四材料部分为无色并做纸中施压处理后在透射光条件下为透
明,这样可以通过透光观察时为透明而找到纸张中的防伪纤维,并进一步采用激发光从防
伪纸的正反面照射该根纤维,以观察其发光色的变化。第三材料部分和第四材料部分材料
为有色时,同样可以起到导引识别该根防伪纤维,进而对纸张进行正反面激发光照射,确认
正反面的发光色的明显变化。由于现有的纺织行业基本上没有三组分的纺丝设备在产,更
不用说四组分,必须单独制造,成本大大增加,因此这种结构满足防伪效果的独立法则,即
当造假者要去仿造该防伪纤维时,他发现他根本找不到有任何纺丝企业有设备能为其生
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造假难度。 防伪纤维中还设置有由分界面将其上下均分、沿纤维长度方向与第一和第二材料 部分纵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第五材料部分和其它材料部分,这些材料部分将第一和第二材 料部分从横截面截断,且为无色或有色,同样可以起到引导识别具有纸张正反面荧光变色 作用的防伪纤维的作用,同时为不同条件下应用不同的此类荧光纤维提供了多种应用实 例。


图1为本发明由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构成的防伪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防伪纤维加入纸张中截面图; 图3-l、图3-2为本发明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一侧共同邻接有第三材料 部分的防伪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和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另一侧共同邻接有第四材料部分的 防伪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具有被分界面3均分的第五材料部分的防伪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之间设置有中间材料部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材料部分、第二材料部分和中间材料部分一侧共同邻接有第三 材料部分的防伪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材料部分、第二材料部分和中间材料部分另一侧共同邻接有第
四材料部分的防伪纤维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9为在长度方向上含有染色段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l,显示了本发明防伪纤维的横截面,分别呈现于防伪纤维上表面和下表 面、上下设置的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均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 延伸的,本实施例防伪纤维从横截面看,其仅由位于上部第一材料部分1和位于下部的第 二材料部分2组成,这两个材料部分分别含有发光材料A和发光材料B,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光材料A的发光色与发光材料B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本实施例分界面3为防伪 纤维的最大平分面,当然分界面3也可以不是防伪纤维的最大平分面,但是必须保证所述 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时所述第一材料部分1的表面第一材料部分表面r和第二材 料部分2的表面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这两个表面一个表面朝上,一个表面朝下。为了保 证本发明的防伪纤维在加入防伪纸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 '朝向所述防伪纸的一面,第二 材料部分表面2'朝向所述防伪纸的另一面,以使激发光在防伪纸8的上、下二个表面分别 照射时,所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那么要求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为 热收縮率相同的材料。 图2是图1所示的防伪纤维在抄纸过程中加入防伪纸8后的横截面示意图。由于 抄纸过程中防伪纤维将会按照能态最低的状态分布于防伪纸中,而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 平面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和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两表面一个朝上,一个朝下,相当于是 能态最低的情形;同时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的热收縮率相同,因此,第一材料 部分1在水平放置的防伪纸内必然在防伪纤维的上部,与防伪纸8的上表面接近,第二材料 部分2必然在防伪纤维的下部,与防伪纸8的下表面接近,这样,当激发光从防伪纸8的上 表面之上向下(如箭头A所示)照射该根防伪纤维时,发光材料A发光;当激发光从防伪纸 8的下表面之下向上(如箭头B所示)照射该根防伪纤维时,发光材料B发出与发光色A有 明显差异的光,从而实现防伪功能。 由于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的热收縮率相同,因此图1、图2中的防伪 纤维在长度方向是直的,且抄入防伪纸中也是直的。因此图1、2的防伪纤维必须为扁纤维, 且优选地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分别对应于扁纤维的两个扁平表面所在的均分 的上半段纤维和下半段纤维,则该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后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 料部分2的分界面3与水平面平行。 图3-1和图3-2中的防伪纤维在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相同侧(右侧) 分别邻接有第三材料部分4,且第三材料部分4与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 —起 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本实施例的分界面3平分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 二材料部分2,本实施例的分界面3还上下平分第三材料部分4,在第三材料部分4与第一 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相比所占比例很小时,不一定要求平分第三材料部分4,条件 是不影响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和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的在自由落体到水平面时的朝向。 第三材料部分4为无色或有色,且为无色时所述防伪纤维在加入防伪纸8后对防伪纸进行 纸中施压处理,使其在透射光下为透明。优选地,第三材料部分4与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 材料部分2的热收縮率不同,这样,图3-1中的防伪纤维就会顺着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 料部分2与第三材料部分4的连接面9的弯曲而弯曲,构成弯曲纤维,见图3-2,这样,即使 图3中的防伪纤维不是扁纤维,也能使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和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在该 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一个表面朝上, 一个表面朝下,相应地,该防伪纤维如加入防伪 纸中,就会使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朝向防伪纸的上表面,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朝向防伪纸 的下表面,激发光在防伪纸的正反两面照射时就会显现不同的发光色。第三材料部分4为 无色透明或有色还有助于在进行激发光的鉴别前先从防伪纸中找到该防伪纤维。
图4的防伪纤维,在图3的防伪纤维三个材料部分的基础上还包括第四材料部分 5,第四材料部分5位于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另一相同侧,优选所述分界面将所述第四材料部分上下均分,且与第一、第二和第三材料部分(1、2、4) 一起沿所述防伪纤 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第四材料部分5为无色或有色,且为无色时所述防伪纤维在 加入防伪纸后对防伪纸进行纸中施压处理,无色透明或有色所起的作用与图3的第三材料 部分4相同。当然优选地,第四材料部分5与所述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的热 收縮率不同,以形成特定的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和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的朝向满足前面 所提到的要求的弯曲纤维。 图5的防伪纤维,除了图4的第三、4材料部分外还包括第五材料部分(6),当然还 可在包含其他材料部分,这些材料部分与第一至第四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 向非扭曲平行延伸,且优选地分界面3将除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以外的所有材料部分分别 上下均分,这些材料部分位于所述防伪纤维的中间且通过分别沿所述防伪纤维纵向平行延 伸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在横向截断,即将第一材料部分和第二材料部分沿防 伪纤维长度方向均剖分开,对于被第五材料部分(6)剖分开的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分 别形成左段第一材料部分11和右段第一材料部分12,以及左段第二材料部分21和右段第 二材料部分22 ;左段第一材料部分11和右段第一材料部分12可以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 和/或左段第二材料部分21和右段第二材料部分21可以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当然图 5的防伪纤维,第五材料部分(6)或其他材料部分为无色纤维或有色纤维,且为无色纤维时 在加入防伪纸(8)后对防伪纸进行纸中施压处理,使其在透射光下为透明,无色透明和有 色的作用与前面相同,当然也可是与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热收縮率不同的材料,以 形成特定的弯曲纤维。 图6的防伪纤维则包括位于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之间、分隔开这两个材料 部分且与第一、二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中间材料部分 7。优选地,分界面3将中间材料部分7上下平分,且第一、二材料部分以该分界面3对称, 中间材料部分7为激发光阻隔材料,能够阻挡透过第一材料部分1的激发光照射到第二材 料部分2上以及阻挡透过第二材料部分2的激发光照射到第一材料部分1上。当然,图6 的防伪纤维必须是扁形纤维,以使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在加入防伪纸后分别朝向防 伪纸的上下两表面。 图7和图8分别是邻接了与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和中间材料部分在纤维长 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第三材料部分4和第四材料部分5 ,此实施例第三材料部分4和第 四材料部分5被所述分界面3上下平分,这两个材料部分为无色或有色,且其为无色时所述 防伪纤维在加入防伪纸后对防伪纸进行纸中施压处理,使其在透射光下为透明。如果第三 材料部分4和第四材料部分5与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热收縮率相同,则防伪纤维必 须是扁平的。如果热收縮率不同,则防伪纤维为特定的弯曲纤维。 当然图8的基础上还可有第五材料部分和/或其他材料部分,这些材料部分与第 一至第四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且分界面3将除第一和 第二材料部分以外的所有材料部分分别上下均分,这些材料部分位于所述防伪纤维的中间 且通过分别沿所述防伪纤维纵向平行延伸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在横向截断, 所述这些材料部分为有色或无色,无色时在加入防伪纸后对防伪纸进行纸中施压处理,使 其在透射光下为透明。 优选地,上面各图所述防伪纤维为上、下表面与分界面(3)接近平行的扁纤维。对于很扁的扁纤维,不一定要求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对称于分界免以及中间材料部分、第三、 第四、第五材料部分及其他材料部分被分界面3上下平分。 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可以是无色,且防伪纤维在加入防伪纸后对防伪纸进
行纸中施压处理,以形成整体透明(在透射光下)但却正反面对激发光变色。 当然所述防伪纤维在长度方向上一段或全段为染色段。图9中所述防伪纤维在长
度方向上至少含有一段染色段10和一段非染色段11。所述防伪纤维也可在长度方向上整
段染色段。染色段具有在防伪纸中方便识别防伪纤维的作用,以进一步对防伪纸正反面进
行激发光照射变色的检测。
权利要求
一种防伪纤维,至少具有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上下设置的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第一材料部分(1)含有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第二材料部分(2)含有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朝向不同的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所述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分别含有发光材料A和发光材料B,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光材料A的发光色与发光材料B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时,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和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两个表面中一个表面朝上,一个表面朝下,所述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热收缩率相同,以确保将防伪纤维加入纸浆制成防伪纸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1’)朝向所述防伪纸的一面,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朝向所述防伪纸的另一面,以使激发光在防伪纸(8)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时,所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还包括位于第一和第二 材料部分(1、2)之间、将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相邻接的侧面上、下分隔开、且与第一、 二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中间材料部分(7),所述中间 材料部分(7)为激发光阻隔材料。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材 料部分(1、2)左或右侧均相邻接、且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第三 材料部分(4),所述第三材料部分(4)为无色或有色。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伪纤维的长度方向上,所述 防伪纤维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与第三材料部分(4)的连接面(9)的弯曲而弯 曲。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伪纤维的横截面为圆形。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材料部分(5),所述第四 材料部分(5)同时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材料部分(1、2)的另一侧均相邻接,且与第一、第二和 第三材料部分(1、2、4) 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所述第四材料部分 (5)为无色或有色。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还至少包括第五材料部分(6),第五材 料部分(6)与第一至第四材料部分一起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第五材 料部分(6)位于所述防伪纤维的中间,且将第一材料部分(1)和第二材料部分(2)沿防伪 纤维长度方向均剖分开,分别形成左段第一材料部分(11)和右段第一材料部分(12),以及 左段第二材料部分(21)和右段第二材料部分(22);所述第五材料部分(6)为无色或有色。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左段第一材料部分(11)和右段第一 材料部分(12)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和/或左段第二材料部分(21)和右段第二材料部分 (22)含有不同的发光材料。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在长度方向上至少含 有一段染色段(10)和一段非染色段(11)。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在长度方向上整段染 色段。
11. 分布有权利要求i-io之一所述防伪纤维的防伪纸,且所述防伪纸中的防伪纤维的第一材料部分(1)的第一材料部分表面(l')和第二材料部分(2)的第二材料部分表面(2')分别呈现在防伪纸的正反二个表面上,以使激发光在防伪纸(8)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 时,所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防伪纤维的防伪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纸中的防伪纤维在 透光观察时全部或部分透明。
全文摘要
一种防伪纤维及一种含有防伪纤维的防伪纸。该防伪纤维至少具有沿所述防伪纤维长度方向非扭曲平行延伸的位于上部的第一材料部分和位于下部第二材料部分,两材料部分分别含有发光材料A和B,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光材料A和B的发光色有明显的视觉差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纤维自由落体到水平面时,朝上的第一材料部分表面和朝下的第二材料部分表面两个表面中一个表面朝上,一个表面朝下,两材料部分热收缩率相同,以确保将防伪纤维加入纸浆制成防伪纸后第一材料部分表面朝向所述防伪纸的一面,第二材料部分表面朝向所述防伪纸的另一面,以使激发光在防伪纸的二个表面分别照射时,所述防伪纤维的发光色会明显改变。
文档编号D21H21/42GK101718058SQ200910250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9日
发明者孙显林 申请人:孙显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