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用的缝毯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32242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造纸用的缝毯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用的缝毯(seam felt)以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背景最近,造纸机械的主流是高速运转且施加高压的类型,而造纸用 的压榨毛毯最好具有高的透水性。为此,在压榨毛毯中,基础部分的 织物结构以单丝构成,由此透水性高的一类压榨毛毯成为主流。另外,以前,在能在机械上接合的压榨布(例如,参照特表2004 - 512441号公报。)中,清棉以及由耐流动性材料构成的带(strip) 设置在造纸机的布的接缝部分的上方或者附近,结果,压榨布的接缝 部分中空气及水的透过性实际上变成与接缝部分以外位置处的空气及 水的透过性相同。图6是现有的压榨布IO,的机械方向的剖面图。压榨布IO,具有作为单丝织布的底布14,,并通过连接接缝区域 12,,在机械上变成无边状态。此外,底布14,是由作为横丝的机械方向丝16,和作为纵丝的与机 械相垂直方向的丝22,构成的织布。机械方向丝16,形成接合环18,。此外,接合环18,成为轴棒20,的通道,而且通过组合接合环18, 和轴棒2G,连接底布14,。带24,在其上侧以0. 5-2. O英寸(1. 27 - 5. 08cm)长度展开的方 式配置于接缝区域12,。此外,带24,是采用织布、无纺布或者聚合物 膜中之一的带状物,通过针刺进入底布14,中。另外,由人造纤维构成 的清棉26,以针刺等方法设置于底布14,的至少一侧面上。另外,从底布14,最下侧的接合环18,除掉清棉26,,因此形成缺 口 28,。而且,以倾斜方向切割清棉26,和带24,,因此形成裂缝30',但 是,通过带24,,能够提供不损坏接缝区域12,的空气及水透过性的压 榨布10'。发明内容对在上述压榨布上设置裂缝的情况而言,若要抑制在接缝区域配 置的清棉发生脱毛现象,则需要使用其重量适合于保持或者提高在接 缝区域配置的清棉的接合性的带。因此,必然地,很难使接缝区域的 空气及水的透过性以及毛毯物理特性(压缩性、透水性、污垢成分的 积聚性),与压榨布中接缝区域之外部分的空气及水的透过性以及毛 毯物理特性一致。如果使用接缝区域和接缝区域之外部分的空气及水透过性以及毛 毯物理特性不同的压榨布,则在造纸工序中,接缝附近的湿纸的质地 发生变化,所以有损坏湿纸的品质,或者撕破湿纸的危险。进而,也 存在损坏缝毯的耐久性以及品质的问题。于是,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接缝附近的毛毯物理特性不会与其他部分不同,并同时能提高切口瓣(flap)耐脱毛性的造纸用缝趙 以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以下列方案解决前述课题一种造纸用缝毯,具有湿纸侧纤维层(batt)和接缝部,其中 在所述接缝部附近的湿纸側纤维层内,通过针刺破坏的片状无纺布小片分散在所述纤维层厚度的范围内,所述纤维层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无纺布小片所具有的孔,而且,该无纺布小片受热熔融而固定附着至所述纤维层的纤维;以及一种制造造纸用缝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纺织机织造具有接缝环的底布,在针刺工序中,将纤维层植入所述底布的上下侧用作造纸用缝毯 时,在对应于所述接缝环的位置配置片状无纺布,并通过针刺破坏所 述片状无纺布使其分散在所述纤维层内,在所述接缝环的位置,通过于宽度方向切割所述纤维层而形成切 口瓣,并通过对分散在所述纤维层内的无纺布小片加热,熔融该无纺布小片。根据本发明,片状无纺布小片呈于毯厚度方向上分散的形态,因此,接缝部的空气和水的透过性以及毯的物理特性可以和接缝部以外 部分的空气和水的透过性以及毯的物理特性接近。另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抑制切口瓣的纤维层纤维脱毛、脱 落。结果,提供了在造纸工序中,湿纸的品质提高,并且湿纸破裂减 轻和耐久性优异的造纸用缝毯。


图l是经过针刺工序之前的造纸用缝毯的机械方向剖面图。图2是放大示出经过针刺工序之后的造纸用缝毯的无纺布小片的图。图3是示出经过针刺工序之后的无纺布小片以及纤维层纤维状态 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在经过针刺工序之后,放大示出设置了切痕的造纸用缝毯 的无纺布小片的图。图5是放大示出经过热工序之后的造纸用缝毯的无纺布小片的机 械方向剖面图。图6是现有的压榨布的机械方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经过针刺工序之前的造纸用缝毯10的机械方向剖面图。 此外,"机械方向(MD)"是造纸机械使得缝毯移动的经(纵)向,而,"横切机械方向(CMD)是与造纸机械使得缝毯移动的方向横切的绰(横)向。首先说明底布20的织造工序。底布20在纺织机上以具有端部的形状织造经丝(机械方向丝)22 以及炜丝(横切机械方向丝)24而制造。此外,在底布20的接缝部12中,由经丝22、 22设置所谓的接缝 环23、 23。接缝环23、 23以在横切机械方向上排列的方式相一致。而且,通 过将棒状芯线(枢轴线)26插入该接缝环23、 23中,底布20变成无 端部形状的无边织物。接着,在针刺工序中,通过由纤维层纤维32构成的纤维层30以针刺的方式缠结在底布20的两侧面中,缝毯10变成造纸用毛毯。进行该针刺的时候,在接缝部12中,单层或者多层的片状无纺布 40配置于纤维层30的内部或者表面。具体而言,优选地,片状无纺 布40在接缝环23、 23与湿纸相接触的一侧,沿着缝毯10的横切机械 方向,在整个宽度上设置,而且片状无纺布40的机械方向的长度优选 为1 - 20cm。接着,在经过针刺而获得的缝毯10a (参照图2)中,片状无纺布 40在接缝部12的附近粉碎,变成无纺布小片40a。结果,在接缝部 12中,无纺布小片40a分散在纤维层30a的几乎整个厚度中。另外, 如图3所示,与此相伴,纤维层纤维32变成贯通无纺布小片40a所具 有的孔41a的状态。接着,如图4所示,抽出插在通过针刺工序获得的缝毯10b的接 缝环23、 23中的芯线26。之后,在芯线26的上方,沿着缝毯10b的 横切机械方向,以倾斜方向将纤维层30b切割至底布20,从而形成切 痕ll。如此,以倾斜方向切割上侧纤维层30b,以倾斜于机械方向的方 式形成切痕ll的理由是,与在横切机械方向上垂直切割纤维层30相 比,接缝部分的标记不容易转印到湿纸上。而下側切痕ll,可以采用垂 直方向。此外,如图4所示,相对于底布20,以切痕ll为斜边构成三角 形的部分是切口瓣f。此时,缝毯10b在造纸机械中的移动方向是从 图4的右侧到左侧的方向。在上述工序之后的热压工序中,再次使芯线26贯通接缝环23、 23,并使无端部形状的缝毯10b横跨未图示的一对轧辊之间。而且, 通过在该一对轧辊之间设置的热源(未图示)以及压辊,缝趙10b被 热压。此外,该"热压"并不是非要不可的工序,也可以只进行"加热,,。 如图5所示,由于通过热压工序,无纺布小片40a熔融,由此获得的无纺布小片40c固定附着在与经丝22、炜丝24及纤维层纤维32的接触点,以及纤维层纤维32相互接触的部分等。这样,在不损坏接缝部12的空气及水透过性以及物理特性(压缩性、透水性、污垢成分的积聚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切口瓣f中的纤维层纤维32出现脱毛、脱落现象。此外,在热压之后,从无端部形状的缝慈10c接缝环23、 23抽出 芯线26,因此缝趙10c变成具有端部的形状,这样缝逸10c以巻绕的 状态进行包装并出厂。从而,在造纸机械上,将具有端部形状的缝毯10c从一侧端部放 入,并在造纸机械的轧辊之间旋转后,在一侧端部的接缝环23和另一 侧端部的接缝环23之间接合接缝环23、 23,插入芯线26,并在接缝 部12连接缝毯10c,由此在机械上能够再次变成无端形状。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片状无纺布40,优选地采用通过纺粘、熔喷或 者水刺等方法制造的、由细丝或者人造纤维构成的片状纤维聚集体。另外,为了在针刺工序中更好地分散片状无纺布40,片状无纺布 40较轻为好,为此,优选地,配置多个定量为12g/n^左右的片状无纺 布40。而且,片状无纺布40所采用的材料,具有低于构成底布20或者 纤维层30的尼龙、聚酯、芳族尼龙、聚酯、聚醚酯等的融点,例如, 优选采用融点为120 - 1801C的共聚尼龙、共聚聚酯以及聚烯烃等。产业上的利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使接缝部的空气及水透过性以及毛 毯的物体特性接近接缝部之外部分的空气及水透过性以及毛毯的物体 属性,而且,在造纸工序中,能够提供提高湿纸的品质、不发生撕破 湿纸的现象、且具有很好的耐久性的造纸用缝毯。
权利要求
1.一种造纸用缝毯,具有湿纸侧纤维层和接缝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缝部附近的湿纸侧纤维层内,通过针刺破坏的片状无纺布小片分散在所述纤维层厚度的范围内,所述纤维层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无纺布小片所具有的孔,而且,该无纺布小片受热熔融而固定附着至所述纤维层的纤维。
2. —种制造造纸用缝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纺织机织造具有接缝环的底布,在针刺工序中,将纤维层植入所述底布的上下侧用作造纸用缝毯 时,在对应于所述接缝环的位置配置片状无纺布,并通过针刺破坏所 述片状无纺布使其分散在所述纤维层内,在所述接缝环的位置,通过在宽度方向切割所述纤维层而形成切 口瓣,并通过对分散在所述纤维层内的无纺布小片加热,炫融该无纺布小片。
3. 权利要求2的制造造纸用缝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 无纺布由融点为120 - 180r的材料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造纸用缝毯(10c)具有湿纸侧纤维层(30c)和接缝部(12),在接缝部(12)附近的湿纸侧纤维层(30c)内,通过针刺破坏的片状无纺布小片(40a)分散在纤维层厚度的范围内,纤维层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贯通所述无纺布小片(40a)所具有的孔,无纺布小片(40a)通过受热熔融之后固定附着至所述纤维层的纤维。
文档编号D21F7/08GK101228313SQ2006800265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荻原泰之 申请人:市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