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救援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防救援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筒以及位于发射筒内的水火箭;发射筒一端封闭并且安装有喷嘴组件,另一端开口;喷嘴组件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内的喷嘴座和插装在喷嘴座上并且部分位于发射筒外部的充气气嘴;水火箭的尾部为喷水口并卡装在所述发射筒内的喷嘴座内,水火箭的中部与尾部连通并充装有压缩空气和水,水火箭的头部为单独封闭空间内部放置救生物品;喷嘴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喷嘴座锁紧或松开喷水口的发射开关。该发明结构简单,实施容易并且能够在远程实施快速提供救援以及提供救援帮助。
【专利说明】
一种消防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防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出现火灾、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以及一些溺水、小孩和老人被困大楼等危险事件时,许多人因此被夺走生命。当实施奋力拯救生命时常常会面临受害着陷入困境却无力施救的情况,眼睁睁看着生命被夺走。而造成这种无奈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救援人员无法接触到遇险者,或者是救援物品和物资无法供给给处于危险中的受害人。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远程实施快速提供救援以及提供救援帮助的消防救援装置。
[0004]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5]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筒以及位于发射筒内的水火箭;发射筒一端封闭并且安装有喷嘴组件,另一端开口 ;喷嘴组件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内的喷嘴座和插装在喷嘴座上并且部分位于发射筒外部的充气气嘴;
[0006]水火箭的尾部为喷水口并卡装在所述发射筒内的喷嘴座内,水火箭的中部与尾部连通并充装有压缩空气和水,水火箭的头部为载物舱,内部放置救生物品;
[0007]喷嘴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喷嘴座锁紧或松开喷水口的发射开关。
[0008]本发明做出了两种发射开关的结构:
[0009]第一种结构是:发射开关为电磁开关,当电磁开关通电使喷嘴座和喷水口为异性电极时,喷嘴座将喷水口锁紧;当电磁开关通电使喷嘴座和喷水口为同性电极时,喷嘴座将喷水口松开。
[0010]第二种结构是:发射开关包括卡箍和闸线,卡箍套装在喷嘴座上,闸线一端与卡箍连接用于调节卡箍松紧度,另一端伸出发射筒外部。
[0011]为了使发射的载物舱和收回反复利用好,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危险场景的救援,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外壁上的集线轮,集线轮上缠绕有救生绳,救生绳的一端固定在集线轮,另一端与载物舱固定连接。
[0012]为了进一步提供水火箭在发射瞬间的动力,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水火箭尾部端面和喷嘴座上端面之间的弹簧。
[0013]为了发射出的水火箭方向精准,上述发射筒的内壁均匀布置有多个筋板用于给发射筒发射过程提供导航。
[0014]同时,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外壁上的用于瞄准投射区域的瞄准器。
[0015]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外壁上用于起支撑作用的三脚架,三脚架可带动发射筒进行旋转运动和上下移动,并且三脚架可折向发射筒便于携带。
[0016]上述载物舱外部安装声光提示装置,载物舱内部的救生物品为充气式救生衣或灭火用干粉或食品,声光提示装置包括LED灯和蜂鸣器。
[0017]上述发射筒上还安装有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施救地点与发射点之间的距离。
[0018]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9]1、本发明通过自身水压将水火箭发射能实现远程快速的帮助被困人员尽快的脱险,同时又能减少参与救援的人员救援过程中的危险。
[0020]2、本发明在发射筒上安装集线轮,集线轮上缠绕救生绳,可以不仅能够远程实施营救,同时可以通过收回水火箭进行反复使用。
[0021]3、本发明在发射筒上安装瞄准器,发射筒内设置多个用于导向的筋板,确保了水火箭发射至目标地点的准确性。
[0022]4、本发明的发射筒下方安装三脚架,三脚架可带动发射筒进行旋转运动和上下移动可对发射方向和位置进行调整,并且三脚架可折向发射筒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发明使用第一种发射开关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发明使用第一种发射开关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消防救援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发射筒I以及位于发射筒I内的水火箭2;发射筒I一端封闭并且安装有喷嘴组件3,另一端开口;喷嘴组件3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内的喷嘴座4和插装在喷嘴座4上并且部分位于发射筒外部的充气气嘴5;
[0027]水火箭2的尾部6为喷水口7并卡装在所述发射筒内的喷嘴座4内,水火箭2的中部7与尾部6连通并充装有压缩空气和水,水火箭2的头部8为载物舱,内部放置救生物品;其中,救生物品为充气式救生衣或灭火用干粉或食品,另外,载物舱的外部还安装声光提示装置,包括LED和蜂鸣器,便于搜救过程中遇险人员能快速找到。
[0028]喷嘴座4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喷嘴座锁紧或松开喷水口的发射开关9。
[0029]当需要要进行救援工作时,首先通过喷水口将水冲入水火箭内,再将水火箭与喷嘴座对接,利用发射开关使喷嘴座将喷水口锁紧,然后使用充气气嘴向水火箭内加入压缩空气,需要发射时,发射开关释放喷嘴座,在水火箭内的压力驱使下,水火箭向外发射,投射至救援目标点。
[0030]为了更加优化该消防救援装置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做了以下几点改进:
[0031]1、为了使发射的载物舱和收回反复利用好,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危险场景的救援,本发明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I外壁上的集线轮10,集线轮10上缠绕有救生绳11,救生绳11的一端固定在集线轮10,另一端与水火箭2固定连接。
[0032]2、为了发射出的载物舱方向精准,上述发射筒I的内壁均匀布置有多个筋板12用于给发射筒发射过程提供导向。
[0033]同时,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I外壁上的用于瞄准投射区域的瞄准器13。
[0034]3、该消防救援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I外壁上用于起支撑作用的三脚架14,该消防救援装置还包括的发射筒安装在三脚架14上三脚架可带动发射筒进行旋转运动和上下移动,并且三脚架可折向发射筒便于携带。
[0035]4、由于发射开关的安装空间小,发射开关结构设计成了本发明的关键技术点,本发明做出了两种发射开关的结构:
[0036]如图1所示,第一种结构是:发射开关9为电磁开关(实际就是一种电极转换器,可以转换物质的电极特征,即阴极和阳极之间的切换,喷嘴座4和喷水口7由电磁铁制成),当电磁开关通电使喷嘴座4和喷水口 7为异性电极时,喷嘴座4将喷水口 7锁紧;当发射开关通电使喷嘴座4和喷水口 7为同性电极时,喷嘴座4将喷水口 7松开。
[0037]如图2所示,第二种结构是:喷嘴座4和喷水口7由柔性材料制成,发射开关9包括卡箍15和闸线16,卡箍15套装在喷嘴座4上,闸线16—端与卡箍15连接用于调节卡箍松紧度,另一端伸出发射筒I外部,当拉动闸线时喷嘴座释放喷水口,喷嘴座和喷水口均为柔性材料制成,可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
[0038]5、考虑到单单依靠高压空气喷射水实现远距离和快速救援时,水火箭的发射能量可能不是很充足,如图3所示,本发明在水火箭尾部端面和喷嘴座上端面之间安装了弹簧17,发射前弹簧17处于压缩状态,当发射开关打开依靠弹簧的回复力和高压空气喷射水的作用力,可以使水火箭发射至更远的地方。
[0039]6、该本发明的发射筒上还安装有激光测距仪18,利用该仪器可以测出发射点和施救点之间的救援距离,设计时保证救生绳的长度和施救距离相等,这样就能避免由于水火箭推力太大或太小而导致的落点偏差大的问题。
【主权项】
1.一种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筒以及位于发射筒内的水火箭;发射筒一端封闭并且安装有喷嘴组件,另一端开口;喷嘴组件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内的喷嘴座和插装在喷嘴座上并且部分位于发射筒外部的充气气嘴; 水火箭的尾部为喷水口并卡装在所述发射筒内的喷嘴座内,水火箭的中部与尾部连通并充装有压缩空气和水,水火箭的头部为载物舱,内部放置救生物品; 喷嘴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喷嘴座锁紧或松开喷水口的发射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嘴座和喷水口采用电磁铁制成,所述发射开关为电磁开关,当电磁开关通电使喷嘴座和喷水口为异性电极时,喷嘴座将喷水口锁紧;当电磁开关通电使喷嘴座和喷水口为同性电极时,喷嘴座将喷水口松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嘴座和喷水口采用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发射开关包括卡箍和闸线,卡箍套装在喷嘴座上,闸线一端与卡箍连接用于调节卡箍松紧度,另一端伸出发射筒外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水火箭尾部端面和喷嘴座上端面之间的弹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外壁上的集线轮,集线轮上缠绕有救生绳,救生绳的一端固定在集线轮,另一端与载物舱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筒的内壁均匀布置有多个筋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外壁上的用于瞄准投射区域的瞄准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发射筒外壁上用于起支撑作用的三脚架;三脚架可带动发射筒进行旋转运动和上下移动,并且三脚架可折向发射筒。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舱外部安装声光提示装置,载物舱内部的救生物品为充气式救生衣或灭火用干粉或食品,声光提示装置包括LED灯和蜂鸣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防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筒上还安装有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施救地点与发射点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B63C9/00GK105903136SQ20161030484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0日
【发明人】苏博宏
【申请人】苏博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