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用避难推车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0889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梯用避难推车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推车,特别是关于一种适于楼梯逃生使用的避难推车。
背景技术
由于人为过失或天然因素,造成火灾及地震等灾害屡传不鲜。现在的房屋通常是高楼建筑,于发生该些人为或天然灾害时,利用楼梯逃生是最佳途径。若以电梯逃逸生,虽然较快,但由于随时有断电的可能,以致被困在电梯里面,反而危险。就一般行动自如的人而言,利用楼梯逃生并无困难。然而对于年长行动不便者或病患而言,由于行动迟缓,甚至无法行动,因此必须有他人协助逃生。协助行动不便者或病患(以下称称被救助者)逃生时,通常必须辅以必要的器材,以减轻救助者的负担,该些救助器材通常是以推车、轮椅或担架为之。然而,推车、轮椅于下楼梯时,其轮体是直落式地落击于楼梯的各个阶梯,造成被救助者不断地被上下震动而极度不适;而且,各高突的阶梯有时会卡陷于推车或轮椅的架体,使得推车或轮椅无法动弹。另就担架而言,必须以两位救助者前、后担抬,无法以一人单独协助被救助者脱困,造成救助人力无法被有效利用。因此,对于使用于楼梯的避难救助而言,已知的推车、轮椅及担架的应用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已知救助器材无法有效适用于楼梯以致应用性不佳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楼梯逃生使用的梯用避难推车。根据上述的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梯用避难推车,包括有水平底杆单元、后撑杆单元、推杆单元、斜杆单元以及躺置单元。水平底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水平底杆,该二水平底杆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各水平底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各前端部的一侧各枢设有一轮体,各后端部各设有一第一把手;后撑杆单兀具有相间隔的二后撑杆,其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底端部与一顶端部,各底端部分别与各水平底杆的后端部连结;推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推杆,其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下端部与一上端部,各下端部各以一连结单元分别与各后撑杆的顶端部连结,各上端部各设有一第二把手;斜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斜杆,各斜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各第一端部分别与各水平底杆的前端部连结,各第二端部分别与各连结单元连结,二斜杆于近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二横杆;躺置单兀具有一躺垫与一束腹带,躺垫设于斜杆单元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束腹带设于该二斜杆之间。依把手握持位置的不同,能改变梯用避难推车以其轮体或以水平底杆接触于一地面或楼梯各阶梯的顶角,用以顺利地于地面上滚动推动或于阶梯上滑行推动,而以一位救助者即可独立地协助被救助者下楼梯逃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各水平底杆的底面于靠近其前端部及后端部分别设有一滑板与一止滑磨擦板,用以顺利地滑行于各阶梯的顶角,并具有止滑作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各水平底杆的前端部各形成一翘起部,该二翘起部之间设有一倾斜踏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斜杆各设有一扶把,作为被救助者的手部扶持之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各连结单元各包含有以一第一枢轴相互枢接连结的一第一连结件与一第二连结件,各第一连结件与各第二连结件分别设于各后撑杆的顶端部与各推杆的下端部;各该斜杆的第二端部各以一第二枢轴分别与各连结单元的第二连结件枢接连结;各斜杆的第一端部各以一第三枢轴分别与各水平底杆的前端部枢接连结;各后撑杆的底端部各以一第四枢轴分别与各水平底杆的后端部枢接连结。依此,使得推杆、斜杆、后撑杆及水平底杆可以分别以第一枢轴、第二枢轴、第三枢轴及第四枢轴为轴而折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连结件具有一内Π型连结部,其具有位于相对 向的一第一内侧壁与一第二内侧壁,第二连结件具有一外Π型连结部,其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外侧壁与一第二外侧壁;第一外侧壁与第二外侧壁分别位于第一内侧壁与第二内侧壁的外侧,并以第一枢轴串穿枢接连结些侧壁。依此达成第一连结件与第二连结件之间的枢接连结。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外Π型连结部与内Π型连结部之间设有一锁定机构。用以使得推杆与后撑杆以及整体的梯用避难推车于使用时维持于一固定而不会随意转动的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锁定机构包含有一锁定孔、一支承架、一押板、一弹簧与一插稍。锁定孔贯穿设于内Π型连结部的第二内侧壁;支承架设于第二外侧壁的外壁;押板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押压端与一动作端、以及位于该二端之间的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以一第五枢轴枢接连结于支承架;弹簧设于第二外侧壁的外壁与押板的押压端之间;一插梢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外端部与一内端部,外端部结合于押板的动作端,内端部穿过第二外侧壁所设的一通孔后,可抽离地插置于第二内侧壁的锁定孔。插梢依弹簧的弹力而突伸插置于锁定孔,达成梯用避难推车的锁定关系;插梢依押板的押压端的被押压而解除与锁定孔之间的锁定关系,梯用避难推车可被折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第一连结件的第二内侧壁的端部形成有朝向第一内侧壁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导壁。用以导引插梢沿着该倾斜导壁而导入于锁定孔。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确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梯用避难推车的外观图;图2是绘示图1所示梯用避难推车于未显示其中躺垫单元时的外观图;图3是绘示图1所示梯用避难推车的侧视图;图4是绘示图2所示梯用避难推车其中A部连结单元及锁定机构的放大图;图5是绘示图4所示连结单元及锁定机构由另一侧所视的外观图;图6是绘示图5所示连结单元及锁定机构的折合动作示意图;图7是绘示图3所示梯用避难推车的使用示意图之一,显示于一地面推动的使用状态;图8是绘示图3所示梯用避难推车的使用示意图之二,显示于一楼梯推动的使用状态;图9是绘示图3所示梯用避难推车折合成一直向状态时的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水平底杆单元110:水平底杆111 :前端部112 :后端部113:翘起部120 :连接杆130 :轮体140 :第一把手150 :滑磨擦板160 :倾斜踏板170 :滑板200 :后撑杆单元210 :后撑杆211 :底端部212 :顶端部220:第四枢轴300 :推杆单元310:推杆311 :下端部312 :上端部320 :第二把手400 :斜杆单元410 :斜杆411 :第一端部412 :第二端部420 :第一横杆430 :第二横杆440 :扶把450 :第二枢轴460 :第三枢轴500 :躺置单元510 :躺垫520 :束腹带600 :连结单元610 :第一连结件611:内Π型连结部612:第一内侧壁613:第二内侧壁614:倾斜导壁620:第二连结件621:外Π形连结部622 :第一外侧壁623 :第二外侧壁624 :通孔630 :第一枢轴700:锁定机构710 :锁定孔720 :支承架 730 :押板731 :押压端 732 :动作端733 :枢接部 734 :第五枢轴740 :弹簧750 :插梢751 :外端部 752 :内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当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图1至图6是分别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梯用避难推车的外观图、省略部分构件的外观图、侧视图、部分放大图、部分构件的外观图及其折合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梯用避难推车包括有一水平底杆单元100、一后撑杆单元200、一推杆单元300、一斜杆单元400、一躺置单元500、一连结单元600与一锁定机构700。水平底杆单元100具有相间隔的二水平底杆110,该二水平底杆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120,作为连接二水平底杆110之用,并据以加强水平底杆单元100的强度。各水平底杆110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前端部111与一后端部112。其中,各前端部111的一侧各枢设有一轮体130,且各前端部111各形成一翘起部123,该些翘起部之间设有有一倾斜踏板160,作为被救助者踏脚之用;二水平底杆110的后端部112则各设有一第一把手140,作为救助者于地面上推动梯用避难推车时的施力握持之处。另外,各水平底杆110的底面于靠近其前端部及靠近其后端部分别设有一滑板170及一止滑磨擦板150,供跨置于楼梯的阶梯上滑行,并具有止滑作用。后撑杆单元200具有相间隔的二后撑杆210,其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底端部211 与一顶端部212,各底端部211与各水平底杆110的后端部112各以一第四枢轴220枢接连结,使得各后撑杆210相对于各水平底杆110具有可枢转的作用。推杆单元300具有相间隔的二推杆310,其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下端部311与一上端部312。其中,各下端部311各以一连结单元600分别与各后撑杆210的顶端部212连结;各上端部312则各设有一第二把手320,作为救助者推动梯用避难推车于另一使用状态时的施力之处。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所不,在实施上,各连结单兀600各包含有以一第一枢轴630相互枢接连结的一第一连结件610与一第二连结件620。第一连结件610与第二连结件620分别设于后撑杆210的顶端部212与推杆310的下端部311。其中,第一连结件610具有一内π型连结部611,其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内侧壁612与一第二内侧壁613 ;第二连结件620则具有一外π型连结部621,其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外侧壁622与一第二外侧壁623 ;于结合时,第二连结件620的外π型连结件621的第一外侧壁622与第二外侧壁623乃分别位于第一连结件610的内π型连结件611的第一内侧壁612与第二内侧壁613的外侧,并以上述第一枢轴630串穿枢接连结该些侧壁,使得相接于第二连结件620的推杆310相对于相接于第一连接件610的后撑杆210具有可枢转的作用。于使用时,为了使得推杆310与后撑杆210以及整体的梯用避难推车于使用时维持于一固定而不会随意转动的状态,乃于外Π型连结部621与内Π型连结部611之间设有一锁定机构700。在实施上,锁定机构700包含有一锁定孔710、一支承架720、一押板730、一弹簧740与一插梢750。其中,锁定孔710贯穿设于内π型连结部611的第二内侧壁613 ;支承架720设于外π型连结部621的第二外侧壁623的外壁;押板730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押压端731与一动作端732、以及位于押压端731与动作端732之间的一枢接部733,枢接部733以一第五枢轴734枢接连结于支承架720,使得押板730可以以枢接部733为轴心被押压操作;弹簧740设于第二外侧壁623的外壁与押板730的押压端731之间,当押压端731被押压时,可以同时将弹簧740压缩,以蓄积弹力;插梢750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外端部751与一内端部752,该外端部751结合于押板730的动作端732,内端部752则穿过第二外侧壁623所设的一通孔624后,可抽离地插置于第二内侧壁613的锁定孔710。插梢750依弹簧740的弹力而随时向内抵顶,而以其内端部752插置于位于第二内侧壁上的锁定孔710,使得第一连结件610与第二连结件620无法互为转动,而维持梯用避难推车于撑张时的使用状态(如图4及图6所示)。当押板730的押压端731被押压时,则可以以枢接部733为轴相对使得位于另端的动作端732外移,同时带动插梢750外抽,使得插梢750的内端部752脱离与锁定孔710之间的锁定关系,因此,第一连结件610与第二连结件620乃可以以第一枢轴630为轴而互为转动折合。第一连结件610的第二内侧壁613的端部是形成有朝向其第一内侧壁612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导壁614。当梯用避难推车欲从其可折合状态回复成撑张的使用状态时,锁定机构700的插梢750的内端部752可顺利地沿着倾斜导壁614而导入于第二内侧壁613的锁定孔710,以维持第一连结件610与第二连结件620之间的无法转动的锁定关系。斜杆单元300具有相间隔的二斜杆410,其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411与一第二端部412。其中,各第一端部411各以一第三枢轴460分别与各水平底杆110的前端部111枢接连结,使得斜杆410相对于水平底杆110具有可枢转的作用;各斜杆410的第二端部412则各以一第二枢轴450分别与各连结单元600的第二连结件620枢接连结,使得斜杆410相对于推杆310具有可枢转的作用。二斜杆410于近第一端部411及第二端部412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横杆420与一第二横杆430,其除了据以连结二斜杆410并具有加强斜杆单元300强度的作用之外,亦可作用挂设躺置单元500之用。另外,各斜杆410各设有一扶把440,供作被救助者的手部扶持之用。躺置单元500具有一躺垫510与一束腹带520。其中,躺垫设于斜杆单元400的第一横杆420与第二横杆430之间,供被救助者躺置之用;而束腹带520则设于二斜杆410之间,供束固被救助者的腹部之用。请一并参阅图7,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梯用避难推车使用于一地面时的使用示意图。使用时,被救助者810躺置于躺垫510,并以束腹带520束固被救助者810的腹部,被救助者810的脚部可踏置于倾斜踏板160。救助者820的手部握持于第一把手140并且上抬,使得梯用避难推车的水平底杆110上仰而呈现以轮体130着地的状态。依梯用避难推车的轮体130的滚动性,可于一平面的地面910上顺利而快速地推动救助者。而且,第一把手140被上抬之后,其高度是处于救助者820于直立状态时的手部高度位置,救助者820不需刻意弯腰或改变站立的姿态,因而可以以舒适的姿态推动梯用避难推车。请一并参阅图8,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梯用避难推车使用于一楼梯时的使用示意图。当梯用避难推车被推动至楼梯时,救助者820的手部则改为握持于第二把手320,使得梯用避难推车的水平底杆110平放而呈现以该水平底杆110接触楼梯阶梯920的顶角的状态。依梯用避难推车的水平底杆110底面所设的滑板170及止滑磨擦板150的平直性及止滑性,可于各阶梯920的顶角之间所形成的下斜直向方向上滑动并具止滑效果,而能单独地以一位救助者即可顺利地推动被救助者下楼梯。同时避免轮体130不断地落击各阶梯所造成被救助者810不适的感受,以及避免阶梯920卡陷于梯用避难推车的架体的情况。而且,第二把手320的高度约略处于救助者820于直立状态时的手部高度位置,救助者820不需太过弯腰,因而可以以舒适的姿态推动梯用避难推车。[0072]另外,在救助者人力足够时,亦可以以担架的前、后担抬方式搬移梯用避难推车。在梯用避难推车不用时,可押压锁定机构700的押板730的押压端731,以解除第一连结件610与第二连结件620之间的锁定关系,此时即可将推杆310、斜杆410、后撑杆210及水平底杆110分别以第一枢轴630、第二枢轴450、第三枢轴460及第四枢轴220为轴而折合成如图9所示的直向收合状态,以减小体积而便于收藏。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梯用避难推车,能改变以轮体或以水平底杆接触于一地面或各阶梯的顶角,用以顺利地于地面上滚动推动或于楼梯的阶梯上滑行推动,而以一位救助者即可独立地协助被救助者下楼梯逃生;另外,梯用避难推车可以撑张成一使用状态或折合成一收合状态,并可依锁定机构将该撑张的使用状态锁定或解除其锁定。以上所述,确实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水平底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水平底杆,该二水平底杆之间设有多个连接杆,各该水平底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前端部与一后端部,各该前端部的一侧各枢设有一轮体, 各该后端部各设有一第一把手;一后撑杆单元,具有相间隔的二后撑杆,各该后撑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底端部与一顶端部,各该底端部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后端部连结;一推杆单兀,具有相间隔的二推杆,各该推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下端部与一上端部,各该下端部各以一连结单元分别与各该后撑杆的顶端部连结,各该上端部各设有一第 ~■把手;一斜杆单兀,具有相间隔的二斜杆,各该斜杆各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各该第一端部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前端部连结,各该第二端部分别与各该连结单元连结,该二斜杆于近该第一端部及该第二端部之间分别设有一第一横杆与一第二横杆;以及一躺置单元,具有一躺垫与一束腹带,该躺垫设于该斜杆单元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该束腹带设于该二斜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水平底杆的底面于靠近该前端部及靠近该后端部分别设有一滑板及一止滑磨擦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水平底杆的前端部各形成一翘起部,该二翘起部之间设有一倾斜踏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斜杆各设有一扶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各该连结单元各包含有以一第一枢轴相互枢接连结的一第一连结件与一第二连结件,各该第一连结件与各该第二连结件分别设于各该后撑杆的顶端部与各该推杆的下端部;各该斜杆的第二端部各以一第二枢轴分别与各该连结单元的第二连结件枢接连结;各该斜杆的第一端部各以一第三枢轴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前端部枢接连结;各该后撑杆的底端部各以一第四枢轴分别与各该水平底杆的后端部枢接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件具有一内π型连结部,该内π型连结部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内侧壁与一第二内侧壁,该第二连结件具有一外Π型连结部,该外Π型连结部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第一外侧壁与一第二外侧壁,该第一外侧壁与该第二外侧壁分别位于该第一内侧壁与该第二内侧壁的外侧,并以该第一枢轴串穿枢接连结该些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该外π型连结部与该内π型连结部之间设有一锁定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该锁定机构包含一锁定孔,贯穿设于该内π型连结部的第二内侧壁;一支承架,设于该第二外侧壁的外壁;一押板,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押压端与一动作端、以及位于该押压端与该动作端之间的一枢接部,该枢接部以一第五枢轴枢接连结于该支承架;一弹簧,设于该第二外侧壁的外壁与该押板的押压端之间;以及一插梢,具有位于相对向的一外端部与一内端部,该外端部结合于该押板的动作端,该内端部穿过该第二外侧壁所设的一通孔后,可抽离地插置于该第二内侧壁的锁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梯用避难推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件的第二内侧壁的端部形成有朝向该第一内侧壁的方向倾斜的倾斜导壁。
专利摘要一种梯用避难推车,包括有相互连结的水平底杆单元、后撑杆单元、推杆单元、斜杆单元以及躺置单元。水平底杆单元具有水平底杆,其前端部与后端部分别设有轮体与第一把手;后撑杆单元经由一连结单元与推杆单元连结;推杆单元的上端部设有一第二把手。依把手握持位置的不同,能改变梯用避难推车其以轮体或以水平底杆接触于一地面或楼梯各阶梯的顶角,用以顺利地于地面上滚动推动或于阶梯上滑行推动。
文档编号A62B3/00GK202822516SQ2012205321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7日
发明者山永顺一 申请人:山永顺一, 新武机械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