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410071阅读:2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控制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
背景技术
现今,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已成为维护人民人生及财产的主要工具,其地位显得日益重要,而其中以干式报警阀为主体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更是担负起在严寒地区的实时监测火情及扑救火灾的两大使命。干式报警阀实质是一种半自动阀,它只能自动接通水源,而不允许自动关闭水源,而且阀瓣必须手动复位,这样的特性便要求干式阀在阀瓣开启后,阀体上必须装有防阀瓣复位机构,并且须设置手动复位的机构或方式来达到这一特性要求,故此,日常所用的干式报警阀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其防阀瓣复位装置的种类而定,主要分为阀内防复位干式报警阀和阀外防复位干式报警阀两大类。对于阀内防复位干式报警阀,其实质是靠阀体上一并铸有一凸出上顶结构,它位置是固定的,这样就限定了以该种方式防复位的干式报警阀,必须要拆开阀体才能实现阀瓣的复位,给我们的使用及维护增添不少的麻烦。对于阀外防复位干式报警阀,其是靠一阀外可动作装置,来控制凸出上顶机构的水平位置,只需在阀外控制其水平位置就能实现阀瓣复位。在现今市场上这样的装置有两种,一种是靠螺栓的旋钮来实现水平运动,另一种是靠水平方向上的按压来实现其运动, 用这两种方式防复位的干式报警阀都很好地解决了前者的不足,但是也存在自身的缺陷, 对于螺栓式的防复位机构而言,每次的阀瓣的复位都需旋钮螺纹,在多次的使用后会磨损螺牙,影响其密封性;同时使用后,必须重新定位,操作起来也是相当不便的。对于按压式防复位报警阀,其结构都能很好的解决上述两种装置的不足,但是只靠单一的方向的按压操作来实现凸出上顶机构的伸缩,是很容易会意外地被触碰而启动,存在误启的风险,使系统不能正常地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包括阀体1、气阀座4、水阀座5,同时还包括快速复位装置2、阀瓣组件3和转轴6,其中快速复位装置2嵌套在阀体上,阀瓣组件3 通过转轴6固定在阀体1内部。所述的快速复位装置2包括旋转伸缩杆沈,旋转伸缩杆沈一端旋紧有螺帽21和压盖螺母22,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限位堵头23,压盖螺母22与调节限位堵头23间装有一压簧M,调节限位堵头23与旋转伸缩杆沈设有密封圈25。所述的旋转伸缩杆沈一端设置一对凸台圆顶。所述的调节限位堵头23设有两对深度不同的相互垂直的半圆柱孔,相对的柱孔深度一致,相邻的柱孔深度不同。所述的阀瓣组件3由阀瓣主体33、阀瓣密封垫34、压盖37、卡爪32、卡爪转轴31、 拉簧35及螺栓36组成,阀瓣密封垫34由压盖37以螺栓36压紧,一并固定于阀瓣主体33 下方,阀瓣主体33左侧以卡爪转轴31固定卡爪32,卡爪32右端扣有拉簧35,拉簧35的另一端扣紧于阀瓣主体33边缘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带有阀外快速复位装置的干式报警阀,免去须拆开报警阀来实现阀瓣复位的操作,而且使用后不需重新调整定位,操作便捷,给干式阀日常的使用及维护带来便利;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种双方向有序运动的限位机构来控制凸出上顶结构的水平运动,从而有效避免阀外复位装置误操作,保障了报警阀的有效工作状态,同时使用橡胶密封圈作为密封组件,使用寿命更长久。

图1为报警阀结构示意图;图2为快速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旋转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调节限位堵头结构示意图;图5为阀瓣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报警阀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由两个同心圆的水阀座 5和气阀座4构成,阀座与同一个带阀瓣密封垫34的阀瓣组件3共同组三个相互隔离的空间,即阀瓣组件3上方的充气腔、阀瓣组件3下方的水源腔和阀瓣组件3盖住的,由气阀座 4和水阀座5形成的中间室,连通报警示意装置。阀瓣组件3上方的充气腔上充注压缩空气,阀瓣组件3下方水源腔连接水源,阀瓣组件3上表面与压缩气体的接触面积,成比例地大于阀瓣组件3下表面与水源侧腔水体的接触面积。因此,形成压差,总的合力方向是把阀瓣压紧在阀座上,使得三个腔室保持相互隔绝状态。报警阀主要包括阀体1、气阀座4、水阀座5、阀瓣组件3、快速复位装置2及转轴6个部分。如图1、图2所示,快速复位装置2由调节限位堵头23、旋转伸缩杆沈、压盖螺母 22、压簧对、密封圈25及螺帽21组成。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调节限位堵头23 —端有两对深度不同的对称半圆柱孔,起伸缩定位作用,相对的柱孔深度一致,相邻的柱孔深度不同,调节限位堵头23中心套有一带对称凸台圆顶的旋转伸缩杆26。旋转伸缩杆沈一端旋紧有一压盖螺母22及螺帽 21,压盖螺母22与调节限位堵头23间装有一压簧。旋转伸缩杆沈上的凸台圆顶受压簧M 的作用而被压紧于半圆柱孔上,同时旋转伸缩杆的伸缩是必须通过依次水平的向右按压, 然后旋转压盖螺母22,使其杆凸台圆顶脱离并落入另一深度的半圆柱孔,从而实现快速复位机构的伸缩,故此装置首次把调节限位堵头23调整好位置,后续只要重复以上两个方向的操作,便能实现报警阀阀瓣组件3的复位操作。[0021]如图1、图5所示,阀瓣组件3由阀瓣主体33、阀瓣密封垫34、压盖37、卡爪32、卡爪转轴31、拉簧35及螺栓36组成,阀瓣密封垫34由压盖37以螺栓36压紧,一并固定于阀瓣主体33下方;阀瓣主体33左侧以卡爪转轴31固定卡爪32,卡爪32右端扣有拉簧35,拉簧35的另一端扣紧于阀瓣主体33边缘上,这样卡爪有一顺时针的运动的趋势阀瓣左侧装有由弹簧拉紧只能往下运动的卡爪32。在伺服状态时,卡爪32右端被压紧于阀瓣主体33 上。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当阀体处于伺服状态时,阀瓣组件3在上腔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压紧于阀座上,当有灾情时,阀体充气腔上连接的喷头开启,压缩空气不断从喷头外泄,从而促使充气腔气压下降,直至使阀瓣组件3失去平衡,阀瓣组件3在水源侧腔的水压作用下顺时针转动。当卡爪32与旋转伸缩杆沈碰撞时,由于杆上的凸台圆顶被压紧于a圆柱孔上,而调节限位堵头23以螺纹形式固定在阀体1上,因此旋转伸缩杆沈不能做轴向运动并保持伸出状态,此时逼使卡爪32逆时针转动,而阀瓣组件3受水压力继续往上运动,直至卡爪32与旋转伸缩杆沈分离,同时卡爪32受拉簧35的拉力顺时针转动,再次压紧在阀瓣组件上,而被旋转伸缩杆26顶住,阀瓣组件3不能复位,保持水源最大通过量。 当完成救援工作后,须把阀瓣组件3复位,此时只要依次给压盖螺母22克服压簧M水平向右的压力,旋转伸缩杆26受向右压力运动而使凸台圆顶脱离半圆柱孔a,然后把压盖螺母 22旋转90°,使凸台圆顶落入相邻的b半圆柱孔,由于圆柱孔的深度b > a,旋转伸缩杆沈缩回与卡爪32脱落,卡爪32失去旋转伸缩杆沈的支撑力,阀瓣组件3往下运动复位,再次压于阀座上。由上述可知,新型的干式报警阀通过设置在阀体外部的快速复位装置,免去了阀瓣复位须拆开阀体进行操作的不便,同时快速复位装置通过两个不同方向上有次序的施力使旋转伸缩杆缩回,从而达到阀瓣复位,与只靠单个方向的按压动作使凸牙退回相比更具安全保险性,避免不小心的触碰按键而使凸出上顶机构而使意外退回,导致干式报警阀失去防复位的本体功能,影响对火灾现场的及时救援。
权利要求1.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包括阀体(1)、气阀座(4)、水阀座(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快速复位装置(2)、阀瓣组件(3)和转轴(6),其中快速复位装置(2)嵌套在阀体上,阀瓣组件(3)通过转轴(6)固定在阀体(1)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速复位装置(2)包括旋转伸缩杆(26),旋转伸缩杆(26) —端旋紧有螺帽(21)和压盖螺母 (22),另一端设置有调节限位堵头(23),压盖螺母(22)与调节限位堵头(23)间装有一压簧 (24),调节限位堵头(23)与旋转伸缩杆(26)设有密封圈(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伸缩杆(26 )—端设置一对凸台圆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限位堵头(23)设有两对深度不同的相互垂直的半圆柱孔,相对的柱孔深度一致,相邻的柱孔深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瓣组件(3)由阀瓣主体(33)、阀瓣密封垫(34)、压盖(37)、卡爪(32)、卡爪转轴(31)、拉簧 (35)及螺栓(36)组成,阀瓣密封垫(34)由压盖(37)以螺栓(36)压紧,一并固定于阀瓣主体(33)下方,阀瓣主体(33)左侧以卡爪转轴(31)固定卡爪(32),卡爪(32)右端扣有拉簧 (35),拉簧(35)的另一端扣紧于阀瓣主体(33)边缘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一种阀外快速复位防误操作干式报警阀,包括阀体、气阀座、水阀座,同时还包括快速复位装置、阀瓣组件和转轴,其中快速复位装置嵌套在阀体上,阀瓣组件通过转轴固定在阀体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带有阀外快速复位装置的干式报警阀,免去须拆开报警阀来实现阀瓣复位的操作,而且使用后不需重新调整定位,操作便捷,给干式阀日常的使用及维护带来便利;本实用新型利用一种双方向有序运动的限位机构来控制凸出上顶结构的水平运动,从而有效避免阀外复位装置误操作,保障了报警阀的有效工作状态,同时使用橡胶密封圈作为密封组件,使用寿命更长久。
文档编号A62C37/38GK202173708SQ20112026649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廖湛强 申请人: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