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的利记博彩app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安装于座舱舱门上,包括舱外手柄、舱内手柄、舱内调节手柄、压杆、保持架、主动杆、连杆、从动杆和闩舌,压杆穿过座舱舱门上的通孔,压杆与座舱舱门之间设有卡位装置,舱外手柄与压杆的外端连接,舱内手柄和舱内调节手柄分别与压杆的中段连接并位于座舱舱门内侧,舱内手柄能够驱动压杆旋转,舱内调节手柄能够向内侧方向扳动压杆,保持架用于安装舱内调节手柄和压簧,压簧用于向外推动压杆,主动杆安装于压杆上并通过连杆和从动杆与闩舌旋转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从座舱舱门内、外两侧启闭舱门,并能实现自锁,使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更加适应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的使用要求。
【专利说明】
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加速度过载环境的门闩,尤其涉及一种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
【背景技术】
[0002]动态飞行模拟器是通过三个自由度协调运动控制,提供被动及主动控制模式的持续加速度过载环境模拟,用于战斗机飞行员训练的高技术装备。
[0003]现代先进战斗机在真实飞行训练环境中极有可能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飞行训练或者进行复杂环境下的机动动作训练,一旦失误将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而使用动态飞行模拟器进行训练,既可以避免事故损失,又不受天气、环境的影响,通过在动态飞行模拟器上进行前期的高过载、复杂环境下的飞行训练可以尽可能减少复杂恶劣环境下的失误,提高飞行安全,有助于更快形成战斗力。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在利用动态飞行模拟器进行飞行人员高G(重力加速度)训练,该项训练内容已被列入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必须训练的项目之一。
[0004]为了实现高保真模拟训练,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与实际战机座舱布局一致,飞行员在座舱中进行一系列训练。在模拟器工作过程中,座舱处于离心场环境中,且座舱本身也有俯仰和滚转的运动,所以座舱舱门必须保持可靠的关闭状态。此外,为了预防意外发生,座舱舱门应可从舱内外进行开启和关闭。
[0005]门闩技术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最简单的门闩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手柄进入和退出门闩点,实现门的开闭;另外一类门闩利用转动导杆机构,将手柄的转动转化为两导杆直线运动,导杆进入或退出闩点,从而实现门的开和闭两种状态。
[0006]现有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采用传统门闩,或在传统门闩基础上进行简单变化,存在以下缺点:
[0007](I)传统门闩主要用于在室内将门暂时关闭且不希望门被从外面打开,或者用于在储藏柜外对其进行关闭,这些应用场合导致传统门闩不具备从门的两侧进行开关门操作的功能;
[0008](2)传统门闩主要功能是将门暂时关闭,并不需要承受过大的载荷,故导致其闩点有限;
[0009](3)传统门闩一般使用在重力场或者方向不变的其它力场中,门闩不会因受力而自动将门打开,故导致门闩无自锁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能够两侧开启、多个闩点同时动作且能够自锁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
[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12]—种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安装于座舱舱门上,包括舱外手柄、舱内手柄、舱内调节手柄、压杆、保持架、主动杆、连杆、从动杆和闩舌,所述压杆穿过所述座舱舱门上的通孔,所述座舱舱门的内侧位于其通孔周围的位置设有固定卡座,所述压杆上与所述固定卡座对应的位置设有活动卡环,所述活动卡环上的卡齿置于所述固定卡座上的卡齿间隙内,所述舱外手柄与所述压杆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座舱舱门外侧,所述舱内手柄和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分别与所述压杆的中段连接并位于所述座舱舱门内侧,所述舱内手柄能够驱动所述压杆旋转,所述保持架安装于所述座舱舱门内侧,所述压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持架的顶部内侧之间安装有压簧,所述舱内调节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保持架之间旋转连接,所述主动杆与所述压杆的中段连接并位于所述座舱舱门内侧,所述主动杆的两端对称置于所述压杆的径向两侧,所述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两条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条所述从动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R舌包括舌杆和舌头,两条所述从动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闩舌的舌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从动杆的中段与所述座舱舱门旋转连接,所述闩舌的舌杆的第二端通过闩舌连杆与所述座舱舱门旋转连接,两个所述闩舌的舌杆相互平行。
[0013]上述结构中,舱外手柄用于座舱舱门外的开关门操作;舱内手柄和舱内调节手柄配合用于座舱舱门内的开关门操作;压杆作为将舱外手柄、舱内手柄、舱内调节手柄和主动杆集成于一体进行联动的部件,起到重要的力传递作用;保持架用于为压簧和舱内调节手柄提供承力点,从而实现自锁、解锁的功能;主动杆作为与压杆直接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部件,首先将旋转力传递给连杆,再通过连杆和从动杆传递给闩舌,闩舌的舌头作斜向直线运动,实现移入或移出闩孔的功能,从而实现锁定和解锁的功能;压簧用于为压杆提供压力,使压杆上的活动卡环的卡齿保持置于固定卡座的卡齿间隙内的趋势,使压杆不能作旋转运动,从而实现自锁功能,只有在用户用力压住压杆的第一端或向内推动舱内调节手柄时,压簧被压缩,活动卡环的卡齿脱离固定卡座的卡齿间隙,压杆才能带动主动杆作旋转运动,实现门闩的锁定或解锁;两个闩舌的舌杆相互平行保证了两个闩舌的舌头运动的一致性。
[0014]为了对压杆的旋转幅度进行限定,所述保持架的顶部内侧设有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条,所述压杆的第二端设有外凸的活动限位块,所述活动限位块在压簧被压缩时能够被所述限位条阻挡。
[0015]作为优选,所述舱内调节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保持架之间通过球铰链连接。
[0016]为了便于舱内调节手柄在移动时相对于压杆具有一定活动间隙,所述压杆上与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套装于所述压杆上并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在所述压杆的轴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在所述压杆的轴向方向的宽度。
[0017]为了实现更加可靠的锁定,每个所述闩舌的舌头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舌杆的两端。
[0018]为了便于安装,所述从动杆为“V”形杆且其中部拐角处与所述座舱舱门旋转连接。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主动杆、所述舱内手柄和所述舱内调节手柄由所述压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排列。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 ] (I)通过座舱舱门内、外的舱外手柄、舱内手柄的设计,用户可从座舱舱门内、外对门闩分别进行操作,实现舱门的开闭。
[0022](2)通过将两个闩舌的舌杆平行设置,并将两个舌头设于每个舌杆的两端,使闩舌的舌头能够同步进入闩孔,从而实现多闩点闩固,使门闩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0023](3)通过活动卡环与固定卡座的配合,使闩固后的门闩能够自锁,在动态外载作用下门闩也能可靠地闩固。
[0024]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更加适应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的立体图;
[00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的俯视图;
[00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安装于座舱舱门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舱外手柄、压杆、主动杆和舱内手柄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舱外手柄、压杆、主动杆、连杆、舱内手柄、舱内调节手柄和保持架的连接结构立体图;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卡座的立体图;
[0031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保持架的立体图,图中为仰视角度;
[0032]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杆、从动杆和闩舌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4]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安装于座舱舱门5上,包括舱外手柄13、舱内手柄12、舱内调手柄8、压杆10、保持架7、王动杆11、连杆6、从动杆2和闩舌3,压杆10穿过座舱舱门5上的通孔,座舱舱门5的内侧位于其通孔周围的位置设有固定卡座16,压杆10上与固定卡座16对应的位置设有活动卡环,所述活动卡环上的卡齿15置于固定卡座16上的卡齿间隙19内,舱外手柄13与压杆10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座舱舱门5的外侧,舱内手柄12和舱内调节手柄8分别与压杆10的中段连接并位于座舱舱门5的内侧,舱内手柄12能够驱动压杆10旋转,压杆10上与舱内调节手柄8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图中未标记),舱内调节手柄8套装于压杆10上并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在压杆10的轴向方向的宽度大于舱内调节手柄8在压杆1的轴向方向的宽度,使舱内调节手柄8具有适度的活动空间;保持架7安装于座舱舱门5的内侧,压杆10的第二端与保持架7的顶部内侧之间安装有压簧9,舱内调节手柄8的一端与保持架7之间通过球铰链或销轴旋转连接,保持架7的顶部内侧设有固定限位块(图中未标记),固定限位块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条17,压杆10的第二端设有外凸的活动限位块14,活动限位块14在压簧9被压缩时能够被限位条17阻挡,主动杆11与压杆10的中段连接并位于座舱舱门5的内侧,主动杆11的两端对称置于压杆10的径向两侧,主动杆11的两端分别与两条连杆6的第一端旋转连接,两条连杆6的第二端分别与两条从动杆2的第一端旋转连接,闩舌3包括舌杆(图中未标记,即“3”指向的杆体)和舌头I,两条从动杆2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闩舌3的舌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从动杆2为“V”形杆且其中部拐角处与座舱舱门5旋转连接,闩舌3的舌杆的第二端通过闩舌连杆4与座舱舱门5旋转连接,两个闩舌3的舌杆相互平行,每个闩舌3的舌头I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舌杆的两端;主动杆11、舱内手柄12和舱内调节手柄8由压杆10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排列。
[0035]图5和图7中还示出了保持架7上的用于与舱内调节手柄8连接的过渡连杆18,图7中还示出了保持架7上的用于安装压簧9的安装柱20。
[0036]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7]在舱外关闭座舱舱门5的过程是:首先将压杆1通过舱外手柄13向座舱舱门5的内侧方向压紧,压紧过程中,压簧9被压缩,活动卡环随压杆10—起移动并使其卡齿15从固定卡座16上的卡齿间隙19内脱离,同时,活动限位块14进入两个限位条17之间的区域;然后旋转舱外手柄13,使主动杆11通过连杆6带动从动杆2运动,从动杆2带动闩舌3斜向运动,闩舌3的舌头I进入舱门门框的闩孔(图中未示);活动限位块14旋转到位被其中一个限位条17挡住后,松开舱外手柄13,压簧9的弹力使活动卡环随压杆10—起移动并使其卡齿15进入固定卡座16上的卡齿间隙19内,从而闩紧点位并实现自锁。反之,在舱外打开座舱舱门5的过程同开舱门类似,唯一的区别是舱外手柄13的旋转方向相反。
[0038]在舱内关闭座舱舱门5的过程是:首先将舱内调节手柄8向座舱舱门5的内侧方向扳动,扳动过程中,压簧9被压缩,活动卡环随压杆10—起移动并使其卡齿15从固定卡座16上的卡齿间隙19内脱离,同时,活动限位块14进入两个限位条17之间的区域;然后旋转舱内手柄12,使主动杆11通过连杆6带动从动杆2运动,从动杆2带动闩舌3斜向运动,闩舌3的舌头I进入舱门门框的闩孔(图中未示);活动限位块14旋转到位被其中一个限位条17挡住后,松开舱外手柄13,压簧9的弹力使活动卡环随压杆10—起移动并使其卡齿15进入固定卡座16上的卡齿间隙19内,从而闩紧点位并实现自锁。反之,在舱内打开座舱舱门5的过程同开舱门类似,唯一的区别是舱内手柄12的旋转方向相反。
[0039]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安装于座舱舱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舱外手柄、舱内手柄、舱内调节手柄、压杆、保持架、主动杆、连杆、从动杆和闩舌,所述压杆穿过所述座舱舱门上的通孔,所述座舱舱门的内侧位于其通孔周围的位置设有固定卡座,所述压杆上与所述固定卡座对应的位置设有活动卡环,所述活动卡环上的卡齿置于所述固定卡座上的卡齿间隙内,所述舱外手柄与所述压杆的第一端连接并位于所述座舱舱门外侧,所述舱内手柄和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分别与所述压杆的中段连接并位于所述座舱舱门内侧,所述舱内手柄能够驱动所述压杆旋转,所述保持架安装于所述座舱舱门内侧,所述压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保持架的顶部内侧之间安装有压簧,所述舱内调节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保持架之间旋转连接,所述主动杆与所述压杆的中段连接并位于所述座舱舱门内侧,所述主动杆的两端对称置于所述压杆的径向两侧,所述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条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两条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条所述从动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R舌包括舌杆和舌头,两条所述从动杆的第二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闩舌的舌杆的第一端旋转连接,所述从动杆的中段与所述座舱舱门旋转连接,所述R舌的舌杆的第二端通过R舌连杆与所述座舱舱门旋转连接,两个所述闩舌的舌杆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的顶部内侧设有固定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的外圆周上设有至少两个限位条,所述压杆的第二端设有外凸的活动限位块,所述活动限位块在压簧被压缩时能够被所述限位条阻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调节手柄的一端与所述保持架之间通过球铰链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上与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对应的位置设有环形凹槽,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套装于所述压杆上并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环形凹槽在所述压杆的轴向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舱内调节手柄在所述压杆的轴向方向的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闩舌的舌头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舌杆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杆为“V”形杆且其中部拐角处与所述座舱舱门旋转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2、3、5和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动态飞行模拟器座舱门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杆、所述舱内手柄和所述舱内调节手柄由所述压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依次排列。
【文档编号】E05C3/04GK205558560SQ201620296852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发明人】杨永生, 罗龙, 宋琼, 黎启胜, 蒋春梅, 张建全, 成永博, 陈磊
【申请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