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径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8353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内径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层套管内管牵引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内径牵引器;其包括主体筒、拉杆、套筒和外顶部件;主体筒的内腔包括从左至右直径依次减小并相连的引导腔、圆台腔和定位腔;主体筒的右部与套筒的左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圆台腔、定位腔和套筒内套装有能左右滑动的拉杆,拉杆右端面伸出至套筒右端面,拉杆的左端设有与圆台腔相匹配的顶推圆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给套筒固定力后,向右侧拉动拉杆,顶推圆台向右移动的同时,外顶部件沿径向向外侧移动,紧紧卡死在内管内径上,继续向右侧拉动拉杆,将本实用新型与内管一同拉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特点。
【专利说明】
内径牵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层套管内管牵引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内径牵引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套管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在井深较大,对井眼中间井段的易塌、易漏、高压、含盐等地层,起到隔离地层和保护井身的作用;其能起到伸缩管的作用;然而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或者拆卸维护过程中,时常需要将内管从外管中取出,然而当内管没有露在外管两侧时,非常难取出,需要将套管直立,借助重力、配合敲打将内管从外管中取出,有时因为加工误差或精度需求,内管外管配合十分紧密,在取内管时甚至会破坏套管。因此,存在着套管易损坏、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径牵引器,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取内管时套管易损坏、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内径牵引器,包括主体筒、拉杆、套筒和外顶部件;主体筒的内腔包括从左至右直径依次减小并相连的引导腔、圆台腔和定位腔;主体筒的右部与套筒的左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圆台腔、定位腔和套筒内套装有能左右滑动的拉杆,拉杆右端面伸出至套筒右端面,拉杆的左端设有与圆台腔相匹配的顶推圆台;主体筒上沿圆周设有至少两个与圆台腔相连通的径向孔,径向孔内安装有紧抵在拉杆外端面的外顶部件。
[000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06]上述主体筒的左部可固定安装有顶帽,顶帽右端设有与引导腔同轴且连通的盲孔,盲孔直径大于顶推圆台的最大直径。
[0007]上述径向孔可为阶梯孔;外顶部件包括弹簧帽、顶销和弹簧;阶梯孔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帽,弹簧帽上设有与阶梯孔的小孔等大的通孔;顶销中部设有位于阶梯孔内且直径大于阶梯孔的小孔的挡环,顶销下端紧顶在拉杆外端面,顶销上端位于弹簧帽外部,对应挡环上方、弹簧帽下方的顶销上套装有弹簧。
[0008]上述阶梯孔的大孔内可设有第一内螺纹,弹簧帽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阶梯孔与簧帽通过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
[0009]上述拉杆上可设有长键槽,套筒内固定有能沿长键槽左右滑动的键,所述键匹配安装在长键槽内。
[0010]上述主体筒上沿圆周可均匀设有三个径向孔。
[0011 ]上述主体筒的右端可设有第二外螺纹,套筒的左端设有第二内螺纹,主体筒和套筒通过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
[0012]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在给套筒固定力后,向右侧拉动拉杆,顶推圆台向右移动的同时,外顶部件沿径向向外侧移动,紧紧卡死在内管内径上,继续向右侧拉动拉杆,将本实用新型与内管一同拉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I为主体筒,2为拉杆,3为套筒,4为引导腔,5为圆台腔,6为定位腔,7为顶推圆台,8为顶帽,9为盲孔,10为阶梯孔,11为弹簧帽,12为顶销,13为弹簧,14为长键槽,15为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0018]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9]如附图1所示,该内径牵引器包括主体筒1、拉杆2、套筒3和外顶部件;主体筒I的内腔包括从左至右直径依次减小并相连的引导腔4、圆台腔5和定位腔6;主体筒I的右部与套筒3的左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圆台腔5、定位腔6和套筒3内套装有能左右滑动的拉杆2,拉杆2右端面伸出至套筒3右端面,拉杆2的左端设有与圆台腔5相匹配的顶推圆台7;主体筒I上沿圆周设有至少两个与圆台腔5相连通的径向孔,径向孔内安装有紧抵在拉杆2外端面的外顶部件。使用时,先将拉杆2向左推动,确保外顶部件的下端紧抵在拉杆2外端而没有抵在顶推圆台7上;将本实用新型向左送入套管内管内腔中,套筒3和拉杆2右端露在套管外部以方便作业人员操作;通过人力或者借助其他设施给套筒3固定力,给拉杆2向右的拉力,顶推圆台7随着拉杆2向右移动,外顶部件内端从拉杆2外端面移至顶推圆台7外端面上,并随着顶推圆台7外端面上继续右移而沿径向向外侧移动,紧紧卡死在内管内径上,继续向右侧拉动拉杆2,将本实用新型与内管一同拉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特点。
[002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内径牵引器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0021]如附图1、2所示,主体筒I的左部固定安装有顶帽8,顶帽8右端设有与引导腔4同轴且连通的盲孔9,盲孔9直径大于顶推圆台7的最大直径。这样当拉杆2向左移动时,顶帽8能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拉杆2右端完全进入套筒3内,耽误作业时间。
[0022]如附图1、2所示,径向孔为阶梯孔10;外顶部件包括弹簧帽11、顶销12和弹簧13;阶梯孔10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帽11,弹簧帽11上设有与阶梯孔10的小孔等大的通孔;顶销12中部设有位于阶梯孔10内且直径大于阶梯孔10的小孔的挡环15,顶销12下端紧顶在拉杆2外端面,顶销12上端位于弹簧帽11外部,对应挡环15上方、弹簧帽11下方的顶销12上套装有弹簧13。这样挡环15只能在阶梯孔10的大孔上端至弹簧帽11的下端移动,既起到了限位作用又满足了外顶内管的需求;弹簧13的设置一方面能满足顶销12上端与内管内径的软接触,避免拉力过大损坏内管,另一方面能在用毕后,起复位作用。
[0023]如附图1、2所示,阶梯孔10的大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弹簧帽11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阶梯孔10与簧帽通过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这样便于顶销12和弹簧的安装、拆卸和维护。
[0024]如附图1、2所示,拉杆2上设有长键槽14,套筒3内固定有能沿长键槽14左右滑动的键,所述键匹配安装在长键槽14内。这样在推拉拉杆2时,可防止拉杆2与套筒3发生相对转动。
[0025]如附图1、2所示,主体筒I上沿圆周均匀设有三个径向孔。这样在外顶内管内径时,受力更均匀,内管不易损坏且从外管中取出更可靠。
[0026]如附图1、2所示,主体筒I的右端设有第二外螺纹,套筒3的左端设有第二内螺纹,主体筒I和套筒3通过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
[002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主权项】
1.一种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筒、拉杆、套筒和外顶部件;主体筒的内腔包括从左至右直径依次减小并相连的引导腔、圆台腔和定位腔;主体筒的右部与套筒的左部固定安装在一起;在圆台腔、定位腔和套筒内套装有能左右滑动的拉杆,拉杆右端面伸出至套筒右端面,拉杆的左端设有与圆台腔相匹配的顶推圆台;主体筒上沿圆周设有至少两个与圆台腔相连通的径向孔,径向孔内安装有紧抵在拉杆外端面的外顶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筒的左部固定安装有顶帽,顶帽右端设有与引导腔同轴且连通的盲孔,盲孔直径大于顶推圆台的最大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径向孔为阶梯孔;外顶部件包括弹簧帽、顶销和弹簧;阶梯孔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弹簧帽,弹簧帽上设有与阶梯孔的小孔等大的通孔;顶销中部设有位于阶梯孔内且直径大于阶梯孔的小孔的挡环,顶销下端紧顶在拉杆外端面,顶销上端位于弹簧帽外部,对应挡环上方、弹簧帽下方的顶销上套装有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阶梯孔的大孔内设有第一内螺纹,弹簧帽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阶梯孔与簧帽通过相匹配的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拉杆上设有长键槽,套筒内固定有能沿长键槽左右滑动的键,所述键匹配安装在长键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拉杆上设有长键槽,套筒内固定有能沿长键槽左右滑动的键,所述键匹配安装在长键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筒上沿圆周均匀设有三个径向孔。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筒上沿圆周均匀设有三个径向孔。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或8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筒的右端设有第二外螺纹,套筒的左端设有第二内螺纹,主体筒和套筒通过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径牵引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筒的右端设有第二外螺纹,套筒的左端设有第二内螺纹,主体筒和套筒通过相匹配的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配合固定安装在一起。
【文档编号】B25B27/02GK205465972SQ20162011349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2月4日
【发明人】李培让
【申请人】新疆城轩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