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1039822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
【背景技术】
[0002]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这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在脑中起作用的是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最主要的是,这样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说这种机器人才是真正的机器人,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我们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由此也可知,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考要素。我们称这种机器人为自控机器人,以便使它同前面谈到的机器人区分开来。它是控制论产生的结果,控制论主张这样的事实:生命和非生命有目的的行为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正像一个智能机器人制造者所说的,机器人是一种系统的功能描述,这种系统过去只能从生命细胞生长的结果中得到,现在它们已经成了我们自己能够制造的东西了。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对话,在它自身的“意识”中单独形成了一种使它得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实际情况的详尽模式。它能分析出现的情况,能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能拟定所希望的动作,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和环境迅速变化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动作。当然,要它和我们人类思维一模一样,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不过,仍然有人试图建立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某种“微观世界”。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其主要构造有:基座底板、支撑杆、基座骨架、履带、立柱、夹持钢片、连杆a、舵机a、齿合拉片、齿轮、辅握持片、主握持片、行进电机、摄像头、尾座、连杆b、连杆c、连杆d、连杆e、舵机b、六角盘、舵机c、转向盘、滚轴筒、栓轴,所述的基座底板固定于基座骨架上,基座骨架两侧端各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其形成四个端角,其中三个端角位置上设有滚轴筒,剩余一个端角位置上设有行进电机;
[0005]所述的基座底板上设有转向盘,转向盘铰接有立柱,立柱顶端一侧固定有尾座,尾座两侧被夹持钢片所夹持,夹持钢片末端铰接有辅握持片,辅握持片通过栓轴贯通有齿轮、主握持片;
[0006]所述的舵机a被夹持钢片所夹持其内,舵机a动力输出端铰接有连杆a,连杆a与栓轴之间通过齿合拉片相拉结;
[0007]所述的立柱一侧设有舵机b,舵机b动力输出端依次通过连杆b、连杆C、连杆d铰接成曲杆后拉结于尾座上;
[0008]所述的立柱底部设有舵机c,舵机c动力输出端上固定有六角盘,六角盘一角位置通过连杆e联动于夹持钢片上。
[0009]上述的滚轴筒、行进电机上驳接履带。
[0010]上述的立柱顶端设有摄像头。
[0011]上述的舵机a、行进电机、摄像头、舵机b、舵机c受控于计算机智能系统。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各机械配件结构设计合理;机件自由活动度大,不受空间位置的束缚,可控度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整体结构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核心部件一侧面结构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核心部件另一侧面结构图。
[0016]图中1-基座底板,2-支撑杆,3-基座骨架,4-履带,5-立柱,6_夹持钢片,7_连杆a,8-航机a,9-齿合拉片,10-齿轮,11-辅握持片,12-主握持片,13-行进电机,14-摄像头,15-尾座,16-连杆&,17-连杆c,18-连杆(1,19-连杆6,20-舵机b,21-六角盘,22-舵机c,23-转向盘,24-滚轴筒,25-轴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其主要构造有:基座底板1、支撑杆2、基座骨架3、履带4、立柱5、夹持钢片6、连杆a7、舵机a8、齿合拉片9、齿轮10、辅握持片11、主握持片12、行进电机13、摄像头14、尾座15、连杆bl6、连杆cl7、连杆dl8、连杆el9、舵机b20、六角盘21、舵机c22、转向盘23、滚轴筒24、栓轴25,所述的基座底板I固定于基座骨架3上,基座骨架3两侧端各设有支撑杆2,所述的支撑杆2,其形成四个端角,其中三个端角位置上设有滚轴筒24,剩余一个端角位置上设有行进电机13;
[0019]所述的基座底板I上设有转向盘23,转向盘23铰接有立柱5,立柱5顶端一侧固定有尾座15,尾座15两侧被夹持钢片6所夹持,夹持钢片6末端铰接有辅握持片11,辅握持片11通过栓轴25贯通有齿轮10、主握持片12;
[0020]所述的舵机a8被夹持钢片6所夹持其内,舵机a8动力输出端铰接有连杆a7,连杆a7与栓轴25之间通过齿合拉片9相拉结;
[0021]所述的立柱5—侧设有舵机b20,舵机b20动力输出端依次通过连杆bl6、连杆cl7、连杆dl8铰接成曲杆后拉结于尾座15上;
[0022]所述的立柱5底部设有舵机c22,舵机c22动力输出端上固定有六角盘21,六角盘21一角位置通过连杆el9联动于夹持钢片6上。
[0023]所述的滚轴筒24、行进电机13上驳接履带4。
[0024]所述的立柱5顶端设有摄像头14。
[0025]所述的舵机a8、行进电机13、摄像头14、舵机b20、舵机c22受控于计算机智能系统。
[0026]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模块的整合化,实现了一个功能性的提升,实现了通过计算机智能系统控制舵机a8、行进电机13、摄像头14、舵机b20、舵机c22运动的启停时间、位置,从而实现了辅握持片11、主握持片12在各个空间位置上的松开、紧握动作。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其主要构造有:基座底板(I)、支撑杆(2)、基座骨架(3)、履带(4)、立柱(5)、夹持钢片(6)、连杆a(7)、舵机a(8)、齿合拉片(9)、齿轮(10)、辅握持片(11)、主握持片(12)、行进电机(13)、摄像头(14)、尾座(15)、连杆b(16)、连杆c(17)、连杆d(18)、连杆e(19)、舵机b(20)、六角盘(21)、舵机c(22)、转向盘(23)、滚轴筒(24)、栓轴(25),其特征在于:基座底板(I)固定于基座骨架(3)上,基座骨架(3)两侧端各设有支撑杆(2),所述的支撑杆(2),其形成四个端角,其中三个端角位置上设有滚轴筒(24),剩余一个端角位置上设有行进电机(13); 所述的基座底板(I)上设有转向盘(23),转向盘(23)铰接有立柱(5),立柱(5)顶端一侧固定有尾座(15),尾座(15)两侧被夹持钢片(6)所夹持,夹持钢片(6)末端铰接有辅握持片(11),辅握持片(11)通过栓轴(25)贯通有齿轮(10)、主握持片(12); 所述的舵机a(8)被夹持钢片(6)所夹持其内,舵机a(8)动力输出端铰接有连杆a(7),连杆a( 7)与栓轴(25)之间通过齿合拉片(9)相拉结; 所述的立柱(5 )—侧设有舵机b (20 ),舵机b(20)动力输出端依次通过连杆b (16 )、连杆c(17)、连杆d( 18)铰接成曲杆后拉结于尾座(15)上; 所述的立柱(5)底部设有舵机c(22),舵机c(22)动力输出端上固定有六角盘(21),六角盘(21)—角位置通过连杆e(19)联动于夹持钢片(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轴筒(24)、行进电机(13)上驳接履带(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5)顶端设有摄像头(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舵机a(8)、行进电机(13)、摄像头(14)、舵机b(20)、舵机c(22)受控于计算机智能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开发的机器人。所述的基座底板固定于基座骨架上,基座骨架两侧端各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其形成四个端角,其中三个端角位置上设有滚轴筒,剩余一个端角位置上设有行进电机;所述的基座底板上设有转向盘,转向盘铰接有立柱,立柱顶端一侧固定有尾座,尾座两侧被夹持钢片所夹持,夹持钢片末端铰接有辅握持片,辅握持片通过栓轴贯通有齿轮、主握持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各机械配件结构设计合理;机件自由活动度大,不受空间位置的束缚,可控度高。
【IPC分类】B25J5/00
【公开号】CN205310241
【申请号】CN201620059565
【发明人】匡芳君, 张思扬
【申请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