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维修领域,具体设涉及一种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维护单位对10kV真空断路器的储能弹簧的更换没有专用工具,而是用螺丝刀、铁杆等工具通过杠杆原理撬动弹簧或者使用剖切的水管插入弹簧,来使之拉长,减少弹簧固定两边的压力,从而取出弹簧。上述方法,耗时耗力,且由于弹簧拉力较大,容易发生夹伤人或者弹到设备脆弱部位,造成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0003]综上所述,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分别套有与储能弹簧两端连接件相匹配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母螺纹连接。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分别可转动的套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
[0006]进一步,所述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为均为两个圆弧块组成的半圆弧块。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储能弹簧的两端都设有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来传递储能弹簧的能量。本实用新型设有与储能弹簧两端连接件相匹配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通过叶片拉伸储能弹簧,完成储能弹簧的更换,省时省力。使用该工具大大减少了维修中真空断路器的储能弹簧的更换时间,同时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力。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001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1]1、第一螺杆,2、第二螺杆,3、第一叶片,4、第二叶片,5、螺母,6、圆弧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3]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包括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的一端分别套有与储能弹簧两端连接件相匹配的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优选的:述所述第一叶片3和所述第二叶片4为均为两个圆弧块6组合的半圆弧块。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母5螺纹连接起来。
[0014]储能弹簧的两端都设有与传动机构连接的连接件,通过连接件来传递储能弹簧的能量。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更换对10kV真空断路器的储能弹簧的时候,旋转螺母5并且保持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不动,随着螺母5的旋转,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的端部进入到螺母5内会越来越深,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直到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分别能顶住储能弹簧两端的连接件后,停止螺母5的旋转。再将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分别顶住连接件,由于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分别可水平转动的套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的一端,水平转动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可使其快速处于顶住连接件的位置处。上述工作完成后,再反向旋转螺母5并且同样保持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不动。随着螺母5的旋转,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会分别向螺母5外运动,从而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在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逐渐远离的同时,储能弹簧便被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拉长,减少储能弹貪两边的压力,从而取出储能弹貪,最后完成储能弹貪的更换。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lO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的一端分别套有与储能弹簧两端连接件相匹配的第一叶片(3)和第二叶片(4),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母(5)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3)和所述第二叶片(4)分别可转动的套在所述第一螺杆(1)和所述第二螺杆(2)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3)和所述第二叶片(4)均为两个圆弧块(6)组成的半圆弧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10kV真空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器,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分别套有与储能弹簧两端连接件相匹配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另外一端通过螺母连接起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省时省力,使用该工具大大减少了维修中真空断路器的储能弹簧的更换时间,同时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力。
【IPC分类】B25B27/30
【公开号】CN205075017
【申请号】CN201520858450
【发明人】杨洪裘, 谭昌建
【申请人】杨洪裘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