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爪齿型活动扳手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可作为活动管钳又可作为活动扳手使用的爪齿型活动扳手。
普通的管钳或活动扳手在装卸管件或螺纹接接件时,大都通过螺杆齿条来调整管钳口或扳手口的开口大小,其速度慢,效率低,尤其是在频繁使用于大小尺寸不同的情况下,旋转管件或螺纹连接件就很不方便。中国专利91219267.4快速调节活动管钳扳手,中国专利92235186.4快速自锁式管钳活动扳手都为了克服普通管钳或活动扳手的不足,力求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集管钳与活动扳手之功能为一体的新型活动扳手,但上述专利仍未能摆脱传统扳手或管钳通过螺杆齿条来调节管钳口或扳手口的开口的模式,因而这些工具不仅生产工艺复杂,而且依然未能解决调节速度慢,效率低,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可作活动管钳又可作活动扳手使用的,并且不需任何机械调节件就能够控制管钳和活动扳手开口的爪齿型活动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带齿的扳体,扳体上铰接有活动爪。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活动管钳又可作为活动扳手使用。
上述活动爪的内表面为连续平面。
上述活动爪的内表面也可以是连续曲面。
上述活动爪的内表面还可以为连续平面与连续曲面的组合。
上述活动爪的内表面采用连续平面或连续曲面或连续平面与连续曲面的组合以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与所搬动的管件或螺纹连接件相配合。
上述活动爪的开口范围为8mm~100mm。以适应搬动各种直径尺寸的管件或螺纹连续件。
上述扳体的两端均开有扇形齿,扇形齿的深度为1mm~15mm,半径为3mm~100mm,弧度为0°~180°。以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所搬动管件或螺纹连接件夹持得更牢固,防止打滑。
上述活动爪与扳体的连接部开有槽,槽上有孔,槽内嵌有扳体端部,孔内有铰接活动爪与扳体的销。
上述扳体与活动爪的连接部也可以开有槽,槽上有孔,槽内嵌有活动爪端部,孔内有铰接扳体与活动爪的销。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作为活动管钳又可以作为活动扳手使用,不需任何机械调节件即可控制管钳口或活动扳手的开口宽度,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普通管钳和活动扳手的优点,并且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容易,动作可靠,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1种活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2种活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3种活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4种活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5种活动爪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
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带齿的扳体3,扳体3的两端均开有扇形齿4,扇形齿4的深度为1mm~15mm,半径为3mm~100mm,弧度为0°~180°,扳体3的两端铰接有活动爪1,5,也可以铰接有活动爪6,7,活动爪1、5、6、7的内表面均为连续平面,活动爪1、5、6、7的开口范围为8mm~100mm,活动爪1、5、6、7与扳体3的连接部开有槽,槽上有孔,扳体3的两端部嵌在活动爪1、5或6、7上所开槽内,扳体3与活动爪1、5或6、7采用销2铰接。
也可以在扳体与活动爪的连接部开槽,槽上有孔,活动爪的端部嵌在扳体上所开槽内,扳体与活动爪采用销铰接。
参考图5,活动爪8与活动爪1、5、6、7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在于活动爪8的内表面为连续曲面。
参考图6,活动爪9与活动爪1、5、6、7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在于活动爪9的内表面为连续平面与连续曲面的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齿的扳体,扳体上铰接有活动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爪的内表面为连续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爪的内表面为连续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爪的内表面为连续平面与连续曲面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术活动爪的开口范围为8mm~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体的两端均开有扇形齿,扇形齿的深度为1mm-15mm,半径为3mm-100mm,弧度为0°~18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爪与扳体的连续部开有槽,槽上有孔,槽内嵌有扳体端部,孔内有铰接活动爪与扳体的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与活动爪的连接部开有槽,槽上有孔,槽内嵌有活动爪的端部,孔内有铰接扳体与活动爪的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爪齿型活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带齿的扳体,扳体上铰接有活动爪。本实用新型既可作活动管钳又可作活动扳手使用,并且不需任何机械调节件就能够控制管钳口和活动扳手开口的爪齿型活动扳手。
文档编号B25B13/00GK2206701SQ94227368
公开日1995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29日
发明者姜平, 罗斌 申请人:姜平, 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