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工具的利记博彩app

文档序号:233689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省力工具的利记博彩app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省力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且节省力量的手
动工具。
背景技术
省力工具已被广泛使用于各种压接或剪切等用途。请参考图1,其为现 有技术的压接工具的示意图。于现有技术中,最普遍的省力工具将端部具有
压接头的两个杆件枢接于接近压接头的位置。此时,e角度于压接过程中呈
现大幅度变化,因此为非平行压接。然而,端子于压接时通常需要较为平均
地施力,上述的压接装置的结构,于进行压接时,压接头的相对移动呈弧形,
使得端子容易因受力不平均而增加不合格品。
另外,于现有技术中,虽然有各种形式的省力工具,然而其构件较多,
且连结关系与动作方式较为复杂,不但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也增加省力 工具的故障机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省力工具,以改善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工具,其以精简的结构达成接近于 平行压接的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省力工具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连接杆体与第三 杆体。其中,第一杆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枢接点,枢接点位于第一端与
第二端之间,且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包括第一受力部;第二杆体具有第一端与 第二端,第一杆体的枢接点枢接于第二杆体的第一端,且第二杆体的第二端 包括第二受力部;连接杆体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杆体;以及第三杆体包括细长 尾部、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三杆体的第一侧枢接于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的第 二侧枢接于连接杆体的另一端。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中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共同形成V 字形或Y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对端子于压接时平均地施力,并且构件 较少、连结关系与动作方式简单,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减少了省力工 具的故障机率。


图1为现有技术的压接工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一实施例于未压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一实施例于未压接状态的正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一实施例未装设受力单元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一实施例于压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一实施例于压接状态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二实施例于未压接状态的正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二实施例于压接状态的正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省力工具1、 la、 lb 第一端12、 12b 枢接点16、 16b 握持部19 第一端22 第二受力部28 第二受力单元34 一端42
第三杆体50、 50a、 50b 第一侧54 棘轮机构60 棘轮片64
第一杆体10、 10a、 10b 第二端14、 14b 第一受力部18 第二杆体20、 20a、 20b 第二端24 第一受力单元32 连接杆体40、 40a、 40b 另一端44 细长尾部52 第_^侦!j 56 止回件62 偏心轴70弹簧80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更加显而易见,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 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可用以压接各式端子或剪切各式线材等。请一并
参考图2至图6,其为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的第一实施例。图2为省 力工具的分解图,图3为省力工具于未压接状态的立体图,图4为省力工具 于未压接状态的正视图,图4A为省力工具未装设受力单元的正视图,图5 为省力工具于压接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省力工具于压接状态的正视图。于 本实施例中,省力工具1特别适用于需要平行压接的端子。
省力工具1包括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20、连接杆体40、第三杆体50、 棘轮机构60与偏心轴70。
请先参考图2至图4。第一杆体10具有第一端12、第二端14与枢接点 16。其中,第一杆体10的第一端12与其周边区域供使用者握持。第一端12 与第二端14为第一杆体10的相对两端,枢接点16则位于第一端12与第二 端14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枢接点16较接近第一端12,而较远离第二端 14,亦即枢接点16接近省力工具1的尾部。若进一步以量化加以定义,第 二端14与枢接点16的距离和第一端12与该枢接点16的距离的比值大于5。
第一杆体10的第二端14包括第一受力部18,该第一受力部18为省力 工具1所欲传达力量之处。第一受力部18可与第一受力单元32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0由两片第一杆体单元10a、 10b所构成,第 一杆体单元10a与第一杆体单元10b为形状接近的片状结构,其具有减轻重 量与縮小体积的作用。然而须注意的是,第一杆体10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
第二杆体20具有第一端22与第二端24,其中第一端22与第二端24为 第二杆体20的相对两端。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0的枢接点16枢接于 第二杆体20的第一端22,使得第一杆体10与该第二杆体20之间略呈Y字 形,其中Y字形的尾端突出部分由第一杆体10的第一端12延伸而来,以形 成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19。然而须注意的是,Y字形的尾端突出部分也可 改由第二杆体20的第一端22延伸而来。但是须注意的是,第一杆体10与第二杆体20之间所形成的形状不限于 上述,举例来说,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也可形成V字形。
第二杆体20的第二端24包括第二受力部28,该第二受力部28为省力 工具1所欲传达力量之处。第二受力部28可与第二受力单元34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体20由两片第二杆体单元20a、 20b所构成,第 二杆体单元20a与第二杆体单元20b为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其具有减轻重 量与縮小体积的作用。另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杆体20位于第一杆体10 内侧。然而须注意的是,第二杆体20的结构与设置位置并不限于上述。
于本实施例中,由于省力工具l的第一杆体10与第二杆体20的施力臂 的长度较长,通过杠杆原理,使用者可以更省力的方式完成压接端子的作业。
以下进一步说明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第一受力单元32 与第二受力单元34为压接时的模块,其中第一受力单元32可分离地连接第 一杆体10的第一受力部18,第二受力单元34可分离地连接第二杆体20的 第二受力部28。当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移除时即为如图4A 所示的省力工具IX。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的形状相互配合, 两者共同形成施压区。
于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共同形成六角 形的压接区域,即可供压接六角形的端子。由于端子的种类繁多,若欲压接 不同形式的端子,仅需将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替换为所欲压 接端子的搭配形状即可。
须注意的是,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的结构视作用线材而 定。举例来说,可于第一受力单元32上同时具有可供压接与剪切的槽口, 以增加省力工具的适用性。
另须注意的是,第一受力部18与第一受力单元32可为一体成形,第二 受力部28与第二受力单元34也可为一体成形,此时,第一受力单元32与 第二受力单元34便为不可分离的固定式。
连接杆体40的一端42枢接于第一杆体10,而另一端44则枢接于第三 杆体50。连接杆体40具有传递力量的功能。
第三杆体50包括细长尾部52、第一侧54与第二侧56。第三杆体50的 第一侧54枢接于第二杆体20,第三杆体50的第二侧56枢接于连接杆体40的另一端44。其中,细长尾部52供使用者握持,尤其是握持于细长尾部52 的末端区域。
于本实施例中,第三杆体50由两片第三杆体单元50a、 50b所构成,第 三杆体单元50a与第三杆体单元50b为形状相同的片状结构,其具有减轻重 量与縮小体积的作用。另外,第三杆体50位于第一杆体10外侧。
然而须注意的是,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20与第三杆体50的形状与结 构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来说,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20和/或第三杆体50 可由钣金件弯折成形(例如弯折成U形)、或是以塑料射出方式一体成形。
棘轮机构60为供使用者间歇性施力的机械装置,使用者以间歇性施力 便可使第一受力单元32与第二受力单元34逐渐相互接近以进行压接。于本 实施例中,棘轮机构60设置于第一杆体10与第三杆体50之间。更进一步 来说,棘轮机构60包括止回件62与棘轮片64,其中止回件62连接杆体10, 棘轮片64连接第三杆体50,通过止回件62定位于棘轮片64的不同位置, 以达成使用者于未施力时仍能使省力工具1维持原位置。
然而须注意的是,棘轮机构60的设置位置并非限于上述。举例来说, 棘轮机构60也可设置于第一杆体10与第二杆体20之间,或者设置于第二 杆体20与第三杆体50之间。由于棘轮机构60为现有的构件,其已广泛使 用于各种手工具,因此不再赘述其它细部结构。
当省力工具1的各构件之间存在少许尺寸误差,或因长期使用而磨损时, 偏心轴70即可提供尺寸的补偿。于本实施例中,偏心轴70连接于连接杆体 40的另一端44与第三杆体50的第二侧56之间。
然而须注意的是,偏心轴70的连接位置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来说,偏 心轴70也可连接于连接杆体40的一端42与第一杆体10之间。由于偏心轴 70为现有的构件,其已广泛使用于各种手工具,因此不再赘述其它细部结构。
然而须注意的是,当省力工具以符合使用上的需求时,棘轮机构60和/ 或偏心轴70也可省略。
接着一并参考图3至图6,以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1的实际使 用情形如图3与图4所示,当省力工具1于未压接状态时,第一杆体10的 第一端12与第三杆体50的细长尾部52的距离较大,且第一受力单元32与 第二受力单元34之间具有间隙,端子(未示出)即可于此状态下置入第一受力单元32或第二受力单元34。
当使用者进行压接时,使用者握持第一杆体10的第一端12与第三杆体 50的细长尾部52并加以施力,细长尾部52便逐渐朝向第一端12移动(如图 4右侧的箭头所示方向)。接着请比较图4及图6,当细长尾部52逐渐朝向第 一端12移动时,由于各杆件的连动关系,第三杆体50带动第二杆体20与 连接杆体40,使得第一杆体10与第二杆体20之间夹角逐渐变小,第二受力 单元34便逐渐朝向第一受力单元32移动(如图4左侧的箭头所示方向),最 终成为如图6所示的压接状态。
于本实施例中,由第一杆体IO、第二杆体20、连接杆体40与第三杆体 50所形成的肘节机构中,不但使用上较为省力,且当第二受力单元34朝向 第一受力单元32相对移动时,其相对移动的路径接近于直线,以便于压接 需要平均受力的端子。
接着请参考图7与图8,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的第二实施例。省 力工具la包括第一杆体10a、第二杆体20a、连接杆体40a与第三杆体50a。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省力工具la未包括棘轮机构与偏心 轴,且第三杆体50a与第二杆体20a的枢接位置有所不同。
接着请参考图9,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省力工具的第三实施例。省力工具 lb包括第一杆体10b、第二杆体20b、连接杆体40b与第三杆体50b,其中 第一杆体10b包括第一端12b、第二端14b与枢接点16b。与上述第二实施 例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枢接点16b接近于第一杆体10b的第二端14b而远离 第一杆体10b的第一端12b。
综上所述,须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 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下,对实施例作修改与变化。本实用新型 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为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9
权利要求1.一种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杆体,该第一杆体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与一枢接点,其中该枢接点位于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之间,且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包括一第一受力部;一第二杆体,该第二杆体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其中该第一杆体的该枢接点枢接于该第二杆体的该第一端,且该第二杆体的该第二端包括一第二受力部;一连接杆体,该连接杆体的一端枢接于该第一杆体;以及一第三杆体,包括一细长尾部、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该第三杆体的该第一侧枢接于该第二杆体,该第三杆体的该第二侧枢接于该连接杆体的一另一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省力工具还包括一 棘轮机构,该棘轮机构设置于该第一杆体与该第三杆体之间、或设置于该第 一杆体与该第二杆体之间、或设置于该第二杆体与该第三杆体之间。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省力工具还包 括一偏心轴,该偏心轴连接于该连接杆体的该另一端与该第三杆体的该第二 侧之间,或者该偏心轴连接于该连接杆体的该端与该第一杆体之间。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杆体与该 第二杆体共同形成一 V字形或一 Y字形。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省力工具还包 括一第一受力单元与一第二受力单元,其中该第一受力单元可分离地连接该 第一杆体的该第一受力部,该第二受力单元可分离地连接该第二杆体的该第 二受力部。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受力部包 括一第一受力单元,该第二受力部包括一第二受力单元。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点接近于 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一端而远离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与该枢接点的距离和该第一端与该枢接点的距离的比值大于5。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枢接点接近于 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二端而远离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一端。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省力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省力工具还包 括一握持部,该握持部由该第一杆体的该第一端延伸,或该握持部由该第二 杆体的该第一端延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省力工具,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连接杆体与第三杆体。其中,第一杆体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与枢接点,枢接点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且第一杆体的第二端包括第一受力部;第二杆体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杆体的枢接点枢接于第二杆体的第一端,且第二杆体的第二端包括第二受力部;连接杆体的一端枢接于第一杆体;以及第三杆体包括细长尾部、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三杆体的第一侧枢接于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的第二侧枢接于连接杆体的另一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对端子于压接时平均地施力,并且构件较少、连结关系与动作方式简单,从而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也减少了省力工具的故障几率。
文档编号B25B9/00GK201380441SQ20092000850
公开日2010年1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6日
发明者廖建周 申请人:亨龙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